從科學(xué)史觀點試談奇門遁甲
-----1997-10-03在西北大學(xué)的講演
何丙郁
1 、歷史上的奇門遁甲
傳說黃帝命風后作兵法,創(chuàng)立遁甲1080局 ,遁者隱也
,說遁甲是一門秘密而不外傳的兵法
。后來姜太公把它刪為
72局。到秦將滅亡而漢將興的時期 ,黃石公以這套秘術(shù)傳給張良
。這是術(shù)數(shù)家們的傳說,散見于各種文獻
,歷代研習(xí)者多視為奇門遁甲的開始
。。
現(xiàn)存最早提及遁甲的文獻是東晉葛洪(公元283年~?年)的《抱樸子·內(nèi)篇》。葛洪說他本人曾學(xué)遁甲
,并參閱過
60多卷遁甲書,這都是在他老師鄭隱的家里所者到的。葛洪跟隨鄭隱學(xué)道多年
。太安元年
(公元302年)知季世之亂,鄭隱避世隱居煉仙藥,莫知所在
。那么最晚在公元
3世紀,已經(jīng)確有遁甲術(shù)了。
可是遁甲有許多種,葛洪僅提及遁甲在選擇入山采藥良辰吉日上的應(yīng)用,沒有涉及軍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稑犯娂肪砣汉單牡蹚能娦杏小叭T應(yīng)遁甲”句,暗示遁甲與軍事有關(guā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端鍟?/span>
·經(jīng)籍志》引入帶有“陰符”二字的兵書兩種,而帶有“遯甲”(按:與“遁”通)二字的書目超出50種,此外并提及某些南北朝時代的遁甲書名。
由此可見,南北朝時代遁甲已經(jīng)流行,只可惜這個時代的遁甲書已經(jīng)佚亡,當時的遁甲術(shù)無法稽考。近人嚴敦杰引《太平廣記》唐賈耽運式之事,解釋這是指奇門遁甲運式的操作。那么唐朝已經(jīng)有奇門遁甲的文獻記載了。這是公元8世紀的下半葉。我有一篇正在出版中的小文,提出一部講奇門遁甲的《煙波釣叟歌》作者可能是比賈耽稍早的唐肅宗時代的張志和。
最可靠的是北宋有關(guān)奇門遁甲的記載 。
北宋司天臺天文生考試有“三式”這一項必修科目 。三式包括太乙、遁甲
、六壬
,這三種使用式盤的術(shù)數(shù)
。依據(jù)史籍的記載 ,戰(zhàn)國時代已經(jīng)有三式的跡象
,似乎以六壬出現(xiàn)最早
。淸代學(xué)者錢大昕(公元1728年?1804年)的《十駕齋養(yǎng)新錄》說《史記·龜策傳》所載述衛(wèi)平替宋元王解夢的方法是遁甲術(shù) ,
但是嚴敦杰指出所用的方法應(yīng)該是六壬 ,而現(xiàn)代出土的古式盤也絕大多數(shù)是屬于六壬式
。
遁甲的“遁”字有幾個解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span>遁者隱也”指它的神秘性。“遁”也帶有“逃避”的意義,使人聯(lián)想到舊小說的“遁法”,例如《封神榜演義>和《薛丁山征西》所載土行孫和竇一虎的“遁地”本領(lǐng)。“遁地”也稱“土遁”,是“五遁”中之一種。“五遁”有“火遁”、“水遁”、“木遁”、“金遁”、“土遁”。這些思想出自道家和兵家,例如明代何汝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侗?/span>》(公元1606年)有如下的記載:
賊寇逼近,出軍不及選好日,備此法而去,皆通泰而大勝,東屬木,但以橫木一枝,放在地上跳去,背東向西吉。南屬火,但以火一塊,放在地上跳去,背南向北吉。西屬金,但以劍橫地跳去,背西向東吉,北屬水,但以水一盆,放在地上跳去,背北向南吉。
這就是兵家的“木遁”“火遁”“金遁”和“水遁”。小說家就引用這些意趣濃厚的思想寫出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疂G傳》的神行太保戴宗把“甲馬”掛在腿上,口念咒語
,便能施展他的神行之術(shù)
。這應(yīng)該是一種遁甲術(sh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凹遵R
”和“遁甲”都同用一個“甲”字。戴宗神行術(shù)的構(gòu)想
,可能源出于道家的遁甲
。
遁甲的“遁”字還有另外一個解析。淸代學(xué)者俞正燮(公元1775年?1840年)的《癸已類稿》說“遁”字同“遯”字,指“推算”;“遁”也作“循”,有“循環(huán)推算”而沒有“逃避”的意思。在某些場合這個解析是對的。例如葛洪所講的遁甲是計算和選擇人山采仙藥的良辰吉日,術(shù)數(shù)家所使用的“五虎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拔迨蠖?/span>
”,“遁甲九宮”等術(shù)語,都是指推算而毫無逃避的意義。可是在另外某些場合俞正燮的解析就不能派用場了,例如上文的“五遁”確有逃避的意義,連本文的奇門遁甲也暗含躲避的意義。
奇門遁甲中的“奇門”這兩個字是指“三奇”和“八門”中的“三吉門”。三奇是天干的乙、丙、丁,稱為日奇、月奇和星奇。八門是杜、景、死、驚、開、休、生、傷
。開、休
、生是三吉門
,景是小吉;杜
、死
、傷是兇門,驚是小兇
。三奇和三吉門配合的方位是吉利
。
明代萬民英的《三命通會》說:“古今高人達士,稽考天數(shù),推察陰陽
。以奇門而推地方吉兇
”,也是和葛洪的《抱樸子·內(nèi)篇》一樣,沒有把奇門和遁甲相提并論
。有些種類的遁甲術(shù)與三奇和八門看上去毫無關(guān)系的,例如道家的遁甲所用的是符錄
、咒語
、步罡等儀式,實際上這是法術(shù)奇門
。
錢大昕所講的“奇門之式,古人謂之遁甲
”看來是不對的,可是有些種類的奇門也算是遁甲術(shù),例如《古今圖書集成》的通甲類收入日家奇門
、月家奇門、年家奇門三種遁甲術(shù)
。種類繁多
,文獻缺乏,傳聞紛紜
,而一向受保密的學(xué)問不是一個理想的學(xué)術(shù)研究對象
。幸而今天的講題僅限于奇門遁甲,不關(guān)涉其他各種各色的遁甲或奇門術(shù)數(shù)。
2、三式與奇門通甲
北宋司天臺天文生考試科目中的三式,按北宋《崇寧國子監(jiān)算學(xué)令》:“諸學(xué)生習(xí)九章,周髀義及算問
,兼通海島
、孫子、五曹
、張丘建
、夏侯陽算法,并歷算
、三式
、天文書
……三式即射覆及預(yù)占三日陰陽風雨”。這就是說三式是用來占算禍福以及預(yù)測3天內(nèi)是陰天還是晴天和是否有風有雨。按南宋秦九韶的《數(shù)書九章·序》:“太乙
、壬、甲
,謂之三式”
。三式即太乙式、六壬式和遁甲式
,都采用式盤
。三式都應(yīng)用在人事、軍事和天氣預(yù)測
,但各有專長
。
圖一 固定的地盤上八門和九星
太乙專于君國大事與軍事,而對老百姓個人沒有利用價值。唐代印度密教高僧把希臘托勒密
(Ptolemy,公元
127年?170年)的星占學(xué)傳入東土,于是東西文化交流產(chǎn)生一種太乙人道推命法,經(jīng)歷數(shù)百年的演變成為現(xiàn)代流行在華人社會的紫薇斗數(shù)
,太乙式本身反而已經(jīng)成為歷史陳跡了。六壬專于人事和天時
。懂得六壬的人可能是比懂得太乙或遁甲的人多
。
本文的主題奇門遁甲是三式中的遁甲式,也是宋、元
、明歷代官方采用的遁甲術(shù),可算是正統(tǒng)的遁甲術(shù)
。宋朝皇帝仁宗
(1023年?1063年在位)下詔司天臺 ,以楊維德
(維又作惟)為首的幾位天文官,編寫《景祐遁甲符應(yīng)經(jīng)》以及有關(guān)太乙和六壬的書。當曾公亮編寫《武經(jīng)總要》時 ,仁宗又下令楊維德等
,要他們負責代編該書所載有關(guān)三式在軍事上的應(yīng)用各篇。大概羅貫中想像中的就是這套奇門遁甲
。本文所載述的也是這套根據(jù)楊維德等著述的奇門遁甲
。
奇門遁甲的“遁”字包括隱密、躲避 、推算等涵義
,
“遁甲”是避免天干之首甲木被庚金所克,將甲子 、甲寅
、甲辰、甲午
、甲申、甲戌稱為六甲的干支
,藏匿在戊
、己、庚
、辛
、壬、癸這
6個又稱六儀的天干里。
3、奇門遁甲的天盤和地盤
奇門遁甲的操作使用一個固定的地盤和一個依隨時刻移動的天盤。地盤列有一至九的九宮數(shù)字(五居中央,留空
);后天八卦方位:杜、景
、死
、驚、開
、休
,生、傷等八門
,配合九宮的北斗九星
,即一天蓬,二天芮
,三天衡
,四天輔,五天禽
(寄居坤二宮),六天心 ,七天柱
,八天任,九天英
,
如圖1 。圖
1地盤上九宮、八卦 、八門和九星的位置是固定的
。
奇門遁甲的第一步操作是在地盤上布置三奇和六儀,即乙 、丙
、丁和戊、己
、庚
、辛、壬
、癸
,一共
9個天干,其中的六儀藏有甲和6個不同地支 。它們在地盤上的位置是依據(jù)當天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
,換句話來說這是和年、月
、日有關(guān)
。操作者務(wù)必先查出當天前的節(jié)氣,然后知道應(yīng)該用陽遁還是陰遁和從那個宮起算
,即從上
、中、下三局中選用那個局
。
地盤上有一個隨著時刻移動的天盤。一層是北斗九星隨著地盤直符移往天盤用事時干所在宮,三奇和六儀也依樣移往天盤。一層是八門,隨著時宮直使所指移往天盤。直符和直使這兩個術(shù)語下文自有交代。此外,天盤還有一層“八詐門”,陽遁從直符開始,依時針右轉(zhuǎn)順序,順推螣蛇、太陰、六合、勾陳、朱雀、九地、九天;陰遁從直符開始逆排九天、九地、玄武、勾陳、六合、太陰和螣蛇。
4、奇門遁甲起例
今試推演公元1997年10月3日下午3時的奇門遁甲式。我們要采用陰歷。這是丁丑年九月初二戊寅日未時。西安的經(jīng)度是東109?可是采用的時間是基于東經(jīng)120°的時間。官用時間比實際時間早約45分。下午3時該作未時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拔迨蠖荨笨谠E有“戊癸日起壬子時” 。從壬子數(shù)到未得巳未時
。那么
,我們現(xiàn)在試布丁丑年九月戊寅日已未時的遁甲局。
首先從歷書或通書查出與這天相對應(yīng)的節(jié)氣 ,查出這天是在秋分后
。接著要參閱
24氣布局立成表。見圖2。小暑條下有
秋分 七 一 四
秋分是在夏至后。冬至后用陽遁,夏至后用陰遁。小暑的布局須用陰遁。
七是上局,又稱上候;陰遁從九宮的第八宮始,順布三奇,從第七宮始,逆布六儀。
一是中局,又稱中候;陰遁從九宮的第二宮始,順布三奇,從第一宮始,逆布六儀。
四是下局,又稱下候;陰遁從九宮的第五宮始,順布三奇,從第四宮始,逆布六儀。
要知道應(yīng)該使用三局中的那一局首先須找出“符頭”。符頭是用事日對上最接近有甲干或已干的日。戊寅日對上最接近有甲干的日是甲戌日。這就是符頭。奇門有正授、超神、閏奇、接氣等法,符頭甲已正對節(jié)氣是正授;符頭在節(jié)氣后是超神;超出節(jié)氣后九日之外該置閏或用接氣。置閏必在芒種后夏至前或大雪后冬至前,接氣是用下一個節(jié)氣
。符頭甲戌是在秋分后六天。該作超神論
,用秋分
。
符頭的日支是子,卯,午
,酉,用上局
;是寅
,己,申
,亥
,用中局;是丑
,辰
,未
,戌,用下局
。甲戌的日支是戌
,該用下局;所布的是“陰遁四局”
。
現(xiàn)在可以開始在盤上布下三奇六儀了。在四宮后順布三奇;乙(日奇)置五宮(寄居在坤二宮),丙(月奇)置六宮,丁(星奇)置七宮。又從四宮始逆布六儀;即置戊(甲子)在四宮,已(甲戌)在三宮,庚(甲申)在二宮,辛(甲午)在一宮,壬(甲辰)在九宮,癸(甲寅)在八宮。地盤的布置已完成,如圖
3。
圖3戊寅日陰遁四局地盤
天盤依隨時刻移動。用事時刻是己未。首先查出己未對上最接近以甲為首的干支
。從己未倒數(shù)戊午
、丁巳、丙辰
、乙卯
,數(shù)到甲寅
。甲寅就是用事時刻的“旬首”
。旬首是用事之時所管的六甲。
旬首的甲干稱為“直符”(又作值符),子支稱“直使”(又作值使)
。
在地盤找到甲寅在艮八宮,知道地盤的直符(又稱地下直符)和直使都在艮八宮。
天盤上的第一步操作是將地盤的直符甲(寅)移到地盤己(未)上的天盤震三宮,同時帶著九星的天任移往天盤的震三宮(按:“移”字也許可能引起一些誤解,因為地盤上還留下一個地下直符
,地盤沒有由于移動而缺少原有的成員
,但是主要的是看天盤)
。
地盤三宮的己帶著天沖移往天盤的巽四宮;地盤巽四宮的戊帶著天輔移往天盤的離九宮;地盤離九宮的壬帶著天英移往天盤的坤二宮
;地盤坤二宮寄居的乙(日奇)帶著天芮、庚和寄居的天禽移往天盤的兌七宮
;地盤兌七宮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ㄐ瞧妫е熘仆毂P的乾六宮;地盤乾六宮的丙(月奇)帶著天心移往天盤的坎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