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超級神秘的圖,這兩幅圖看似簡單卻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簡單的黑白點、線組成了看似有規(guī)律,卻又難窺其究竟的神秘圖,故被譽為"宇宙魔方",同時它還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shù)之源。關于河圖洛書作為國人,可能知其然者眾多,知其所以然者甚少!今天拋開其更深的寓意不談,只是簡單的和大家介紹下其來龍去脈,以及其所代表的含義!
河圖洛書的起源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
《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在后世一些學者的理解中,就是指這兩件事。此外河圖、洛書在先秦、西漢的典籍《尚書·顧命》、《論語·子罕》、《管子·小臣》等著作中也屢有提及,但均未提及河圖洛書的形象。
綜上所述,相傳河圖最早處于上古伏羲氏時,而洛書出于大禹事情,河圖洛書最早文字記載始于周朝《易·系辭上》,但河圖、洛書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各均未明言!河圖、洛書直到宋代初年才被發(fā)現(xiàn)!
河圖洛書始傳于宋代華山道士陳摶,他提出的圖式叫作《龍圖易》,《宋文鑒》中載有《龍圖序》一文,講到了龍圖三變的說法,即一變?yōu)樘斓匚春现當?shù),二變?yōu)樘斓匾押现當?shù),三變?yōu)辇堮R負圖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圖、洛書二個圖式。但是,陳摶在龍圖三變之后,沒有提到河圖、洛書的名稱。第一次給這兩幅圖命名的是北宋易學家劉牧,他精研陳摶所傳《龍圖易》,著書《易數(shù)鉤隱圖》,于是,河圖洛書才為世人所知。當時,對采用“圖十書九”,還是“圖九書十”有過爭論,最終定位于圖十書九,一直延續(xù)至今。宋代的象數(shù)學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圖、洛書這二幅圖式推演而來,從而,易學史上形成了用河圖、洛書解釋八卦起源的圖書派。
河圖洛書的意義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只要細加分析便知,數(shù)字性和對稱性是河圖洛書最直接、最基本的特點,"和"或"差"的數(shù)理關系則是它的基本內涵。完全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證明或推導出河圖、洛書,并證明河圖與洛書同出一源。還可以發(fā)現(xiàn),河圖、洛書與算盤"和"萬字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lián)系。
河圖、洛書是以黑點或白點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構成若干不同組合,并整體上排列成矩陣的兩幅圖式,如圖所示。
河圖、洛書最有名的出處來自于《易傳·系辭》中的"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句話,并據(jù)此認為八卦就是根據(jù)這二幅圖推演而來的,從而成為易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由于歷代皆認為它們是"龍馬負之于身,神龜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紀以來,它一直披著神秘的外衣,公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謎。
當審視、梳理河圖、洛書的歷史蹤跡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共識:
--河圖、洛書在先秦、西漢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記載?!渡袝ゎ櫭氛f"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論語·子罕》稱"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講:"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以后,在漢代劉歆、孔安國、揚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屢有提及。
至于河圖、洛書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各書上都沒有明言。
--河圖、洛書在宋代初年才被發(fā)現(xiàn)。它們始傳于宋代華山道士陳摶,他提出的圖式叫作《龍圖易》,《宋文鑒》中載有《龍圖序》一文,講到了龍圖三變的說法,即一變?yōu)樘斓匚春现當?shù),二變?yōu)樘斓匾押现當?shù),三變?yōu)辇堮R負圖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圖、洛書二個圖式。但是,陳摶在龍圖三變之后,沒有提到河圖、洛書的名稱。第一次給這兩幅圖命名的是北宋易學家劉牧,他精研陳摶所傳《龍圖易》,著書《易數(shù)鉤隱圖》,于是,河圖洛書才為世人所知。當時,對采用"圖十書九",還是"圖九書十"有過爭論,最終定位于圖十書九,一直延續(xù)至今。宋代的象數(shù)學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圖、洛書這二幅圖式推演而來,從而,易學史上形成了用河圖、洛書解釋八卦起源的圖書派。
--洛書與漢初著作《大戴禮記》中記載的明堂九室,西漢未年著作《乾鑿度》中的九宮說,在9個數(shù)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約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xiàn),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具有禮義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歷代統(tǒng)治者的重視。
總之,從現(xiàn)存的有關史料來看,河圖、洛書的來源古老悠久,撲朔迷離,沒有一個明確可靠的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3/26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周易》啟蒙之河圖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