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立春 2月3—5日
細風先動柳,殘雪不藏梅。《江南立春》【宋·呂夷簡】
立春,又名打春、正月節(jié)。作為春天的第一個節(jié)日,立春的大部分活動都圍繞著“勸春”展開。在周代以至漢代,天子要親自前往京城東郊迎春,所謂迎春,就是迎接春天和春神句芒。到了后代,改由官員迎接。在民間,也有演春、拜春神、戴春花、打春牛、咬春、吃春盤等活動。及至今日,立春依然是人們較為關(guān)注的節(jié)氣之一。不過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迎春習(xí)俗也逐漸簡化為“吃”。對于北京人而言,立春的時候要吃炒合菜配春餅,又或者由面蠶演化而來的炸春卷。
雨水 2月18—20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对绱撼仕繌埵藛T外》【唐·韓愈】
雨水節(jié)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即將到來?!对铝钇呤蚣狻分袑懙溃骸罢轮?,天一生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边@其實是古人對降雨的一種樸素認識。當然,雨水并不意味著一定會下雨,根據(jù)氣象資料顯示,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qū),雨水前后降雪反而更多。在雨水之時,最為有趣的習(xí)俗是卜谷或者“占稻色”,用稻米來占卜該年早稻的豐歉。在雨水前后,人們將稻米放入鍋中爆炒,爆出白色米花的數(shù)量越多,則意味著豐收。
驚蟄 3月5—7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驚蟄,最早叫“啟蟄”,后因避漢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稱。這一節(jié)氣,顧名思義,與百蟲有關(guān)。伴隨著陣陣春雷,春意漸濃,沉睡的蛇蟲鼠蟻也都蘇醒過來。在一些地區(qū),有驚蟄全家吃梨的習(xí)俗。不過,驚蟄的習(xí)俗其實大多與驅(qū)蟲、殺蟲有關(guān)。俗語有言:“春殺一蟲,勝過夏殺一千”,人們會在家中沿著墻壁等邊緣撒些石灰粉阻擋蟲蟻進入,并用艾草熏趕家中的害蟲。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言,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標志著春播的開始。
春分 3月20—22日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洞悍秩铡贰咎啤ば煦C】
春分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在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等長,正所謂“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在這一天,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人都有豎蛋的習(xí)俗,這是一種祈求吉祥的儀式。在中國,春分立蛋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傳說中,春分是一年之中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的一天。當然,天文學(xué)家認為,一年之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將雞蛋豎立起來。除了豎蛋以外,春分這一天的習(xí)俗還有很多,比如春祭,吃春菜,釀酒,祭祀耕牛和百鳥,放風箏等。
清明 4月4—6日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陣子·春景》【宋·晏殊】
春雨過后,氣溫升高,天氣宜人,草木青翠,給人一種清爽、明凈的感覺,這便是清明的由來。今天提到清明,人們往往會想到掃墓、踏青等,這是因為清明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融合了與之時間相近的寒食節(jié)和上巳節(jié)。寒食禁火,祭奠祖先;上巳節(jié)俗稱三月三,是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日子。在宋元時期,這兩個節(jié)日的習(xí)俗逐漸融匯于清明節(jié)氣,并由此演變成為合三者為一體的綜合性節(jié)日,延續(xù)至今。
谷雨 4月19—21日
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对佖ニ臍庠姟す扔耆轮小贰咎啤ぴ ?/p>
對于農(nóng)桑而言,谷雨是個大好時節(jié)。作為春耕的重要時段,谷雨時要種花生、插紅薯、插秧、種玉米等;同時,谷雨也是采茶、制茶的好時期。谷雨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個與倉頡有關(guān),另一個則與牡丹仙子有關(guān)。谷雨祭祀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的習(xí)俗,以紀念玉帝以“天降谷子雨”作為倉頡造字酬勞。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開的時節(jié),因此牡丹花又被稱為“谷雨花”,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地會在谷雨時節(jié)舉辦牡丹花會。漁業(yè)地區(qū)會選擇祭祀海神,祈求來去平安,收獲豐足。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立夏 5月5—7日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断娜仗飯@雜興》【南宋·范成大】
立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這里的“夏”指的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說,春天播種下去的作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進入了旺盛的生長期。在過去,立夏也被稱為“立夏節(jié)”,是天子祭祀炎帝、祝融的日子。在民間,人們會用新收獲的果實供神祭祖,比如蘇州就有“立夏見三新”之說。此外,立夏有吃蛋的習(xí)俗,對于孩子們而言,會在吃蛋之前,用這顆蛋進行“斗蛋”,蛋頭勝者為“蛋大王”,蛋尾勝者為“蛋小王”。
小滿 5月20—22日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恫逖砀琛贰咎啤て醮恕?/p>
小滿一到,意味著夏天已然到來。在節(jié)氣之中,小滿時節(jié)充滿了溫暖與生機。此時,北方地區(qū)正值小麥由青轉(zhuǎn)黃;江南地區(qū),水車、絲車、油車一派繁忙。農(nóng)耕時代,“男耕女織”是典型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在小滿前后,南方許多農(nóng)村有祈蠶節(jié),要祭祀蠶神,桑葚既是這一天的供物,也是這一天人們享用的果物。與此同時,郊外的菜籽成熟,農(nóng)民還要忙著將其送到油坊榨油。在個別地方,小滿這天還有祭祀車神的習(xí)俗——這里的車神,指的是水車之神,形似一條白色的巨龍。
芒種 6月5—7日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都s客》【宋·趙師秀】
芒種是小滿之后的節(jié)氣,對于這一名字,曾有人提出質(zhì)疑,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為何只有小滿與芒種不同其他,沒有“大滿”。有人認為,這一命名,可能和儒道觀念有關(guān)。芒種又稱為“忙種”“忙著種”,這一時節(jié),是農(nóng)民最為繁忙的時節(jié),與其他節(jié)氣相比,芒種的習(xí)俗并不算多。農(nóng)耕時代靠天吃飯,祈雨、祈晴活動自不可少。這一時期百花即將凋零,一些地方也會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表達對其感激之情。
夏至 6月21—22日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断闹帘苁畋背亍贰咎啤ろf應(yīng)物】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二分二至”的說法。夏至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北半球白晝從此漸短。在宋代,夏至屬于“法定假日”,官員可以放假三天。夏至的習(xí)俗多以吃為主,比如江蘇等處吃豌豆糕,北京則吃生菜、涼面,以降火開胃,謂之“冬至餃子夏至面”。浙江杭州喜歡吃烏飯,廣西吃酸粉、各種涼糕等,山東吃生蔥、黃瓜、煮雞蛋。夏至之后,便準備進入一年之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了,故而從夏至開始,人們還要進行各種防暑、避暑。
小暑 7月6—8日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唐·武元衡】
暑代表炎熱,但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所以稱之為小暑。相傳,小暑前夕,也就是六月初六,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此,小暑前后,家家戶戶都會進行“曬伏”,將存放在衣柜箱籠之中的衣物被褥等拿出來晾曬。小暑節(jié)氣的習(xí)俗同樣大多和吃有關(guān),比如要食新——吃新米,嘗新酒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喝羊湯,吃藕,吃芒果,吃伏面等。雖然夏季的暑熱讓人煩悶,但這些應(yīng)季美食想來可以開胃解饞。
大暑 7月22—24日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馬光】
要說天氣炎熱,還要數(shù)“三伏”。大暑正值三伏中的中伏,可謂熱力加倍,單是想一想,都會令人恍若已提前進入“上蒸下煮”的“蒸鍋”模式,也難怪被稱為是“苦夏”。消暑是大暑的絕對生活主題。正所謂“荷花蕩中夏日長,圍井乘涼話家?!?,在沒有空調(diào)冰箱的年代里,涼茶豆糕大蒲扇,井水竹榻冰西瓜,都成為了驅(qū)趕炎熱,消暑降溫的好幫手。在一些靠水而居的地方,俗稱“荷花生日”的觀蓮節(jié),是大暑期間難得的戶外活動之一。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立秋 8月7—9日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读⑶锶铡贰灸纤巍⒑病?/p>
俗語說“一葉落而知秋”,這里的葉指的是梧桐葉,在古代,“梧桐報秋”曾是一種宮廷儀式,意味著秋天的到來。在古人看來,立秋是夏秋之交的一個重要時刻?!傲⒘饲?,涼颼颼?!彪m然依舊是盛夏,但此時的風不同于暑天,已浸染了冷意。度過“苦夏”之后,人們難免清減,到了立秋之時,就需要“貼秋膘”,特別是以肉貼膘。汪曾祺專門寫過一篇《貼秋膘》,言明北京人所謂“貼秋膘”有特殊的含意,即吃烤肉。文中還提到內(nèi)蒙古也有“貼秋膘”的風俗,特指吃手把羊肉。
處暑 8月22—24日
疾風驅(qū)急雨,殘暑掃除空?!短幨詈箫L雨》【元·仇遠】
處暑是溫度變化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在處暑之后,早晚的溫度下降已經(jīng)很明顯了,一旦下雨,更讓人平添幾分蕭瑟之意。在迎來了處暑之后,南方和東南沿海等地方還要經(jīng)歷一段炎熱的時光,也就是俗稱的“秋老虎”。但在北方,處暑之后,迎來的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jié)。隨著暑氣的消散,天上的云朵也格外好看,此時與好友或家人到野外迎秋賞景,出行游樂都是不錯的選擇。有諺語說“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說的是處暑要喝藥茶的習(xí)俗。
白露 9月7—9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对乱箲浬岬堋贰咎啤ざ鸥Α?/p>
孟秋結(jié)束,仲秋開始,白露便到了。《詩經(jīng)》中愛情詩《蒹葭》的起興,就開始于“蒹葭”“白露”。所謂白露,指的是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jié),附著在樹木花草的葉子、花瓣之上的水滴,清晨時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得名“白露”。白露時節(jié),蘇南和浙江過去有喝自釀白露米酒的習(xí)俗,老蘇州人要吃鰻魚,老南京人喜歡喝白露茶,福州則要吃龍眼,認為能夠大補身體。白露時節(jié)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打漁殺家》是活動期間的必演戲目,表現(xiàn)的是當?shù)厝藢π腋I畹钠谂巍?/p>
秋分 9月22—24日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點絳唇》【宋·謝逸】
秋分同樣是晝夜平分的日子。早在周朝,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也就是說,在秋分時節(jié),要祭祀月神。北京的月壇,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月的場所。北京祭月有一個特別的習(xí)俗,就是民諺所說的“男不拜月”,這一思想或與過去男尊女卑的觀念有關(guān)。根據(jù)史料記載,最早的祭月節(jié)是定在秋分這天的,但不能保證每年的秋分都有圓月,于是將祭月節(jié)調(diào)整到了中秋。
寒露 10月8—9日
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端褪寰恕贰咎啤ね醪g】
露已寒涼,意味著時節(jié)已是深秋。古人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寒露之時,便要開始為冬藏做準備了。對于國家而言,積累了一年的案子,也需要在這個時候做個了結(jié)。待到寒露之時,大雁已經(jīng)往南飛走了。因為氣溫波動劇烈,這個時間段的人們是最不好穿衣服的,可能今天剛把厚衣服穿上身,明天又在暖暖的陽光之下曬出了一身“白毛兒汗”。不過,時至深秋,倒是賞菊、賞紅葉的好時候。金秋時分,菊花盛開,端的是一派燦爛悠然。如果想要賞紅葉,便去香山。
霜降 10月23—24日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顿x得九月盡》【唐·元稹】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jié)氣,此時樹葉已經(jīng)枯黃,每有風吹過,便是片片飄落。霜降時候登高遠眺,是不少地方的習(xí)俗。又因霜降時節(jié)臨近寒衣節(jié),掃墓也是這一節(jié)氣的慣例。柿子是霜降時的美食,過去的老北京人喜歡在四合院里種植柿子樹,現(xiàn)在在老舍故居、梅蘭芳故居等處都可以看到。老北京人把霜降后的柿子叫“蜜罐兒”,如果存到冬天,還可以吃凍柿子。同樣好吃的還有板栗,這個時節(jié)走在街頭,買一袋糖炒栗子,熱乎乎地抱著隨走隨吃,也是別樣的享受。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立冬 11月7—8日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立冬即事二首》【宋·仇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迸f時,人們會在立冬這一天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在感謝祖先蒼天之余,用酒食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辛勞。立冬也算是古代版的“教師節(jié)”,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拜師活動,學(xué)生們會在這一天去看望老師,一些老師也會設(shè)宴招待前來看望自己的學(xué)生。時至今日,北方很多地區(qū)還流行著立冬吃餃子的習(xí)俗,認為立冬不吃餃子,要凍掉耳朵,南方則會選擇一些膏滋、藥膳等進補。
小雪 11月22—23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其一》【唐·高適】
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寒冷冬季的真正開啟,當然,此時即便有降雪,地面上也不會留有積雪。此時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繁,北方降水跌入低谷,南方降雨相對較多,天氣陰冷潮濕。在小雪節(jié)氣前后,土家族人會開始一年一度的殺年豬活動,以吃刨湯迎接新年。所謂刨湯,就是由豬雜、肥肉、腦髓等食材,剁細加上糯米飯、豬血及花椒等香料,灌入小腸煮制而成。一些南方地區(qū)會將糍粑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祭品,或者開始加工臘肉等,臺灣地區(qū)則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
大雪 12月6—8日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兑寡贰咎啤ぐ拙右住?/p>
大雪一定會下雪嗎?實際上,大雪節(jié)氣前后,真正降雪的區(qū)域并不多。大雪這個節(jié)氣,意味著自此以后降雪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倒不是說一定會下大雪。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小雪節(jié)氣之時,雪隨下隨化,而進入到大雪以后,地面便會出現(xiàn)積雪了。在過去,大雪節(jié)氣的來臨意味著氣候已經(jīng)不再適合人們出行,居家的日子也格外難熬。但在如今,冬季變得好過很多,平日里無論是上班、上學(xué),還是呼朋引伴去雪地里玩耍,都不會令人“望而卻步”。
冬至 12月21—23日
日光繡戶初添線,雪意屏山欲放梅?!妒辉露呷斩痢贰驹ぶ斓聺櫋?/p>
周代歷法中以十一月冬至為歲首,秦代沿用其制,漢代后冬至才和歲首分開,但民間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祭天是最為古老的習(xí)俗之一。它的源頭想必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古代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唐代對冬至極為重視,冬至節(jié)儀被稱為“國之大典”,皇帝需要到長安城南郊的圜丘祭天,朝會群臣與各國使節(jié),還會大赦天下等。在冬至這一天,普通百姓會求親訪友,闔家團圓,相聚飲宴。冬至?xí)r節(jié),冰雪中的游戲也頗受歡迎,比如打雪仗,堆雪獅子、雪人等。
小寒 1月5—7日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抖痢贰舅巍ぶ焓缯妗?/p>
對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而言,小寒和在此之后的大寒,是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日子。畫圖數(shù)九是黃河流域農(nóng)家小寒前后頗有意趣的避寒方式,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書“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繁體字,每個字均為九畫。當然,九九消寒圖實際上是從冬至當天開始填充的,每日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筆,直到春天來臨。也有一些九九消寒圖為畫梅花等。一些地方會在小寒時節(jié)用膏方進補,舊時天津則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xí)俗,這種黃芽菜是用白菜芽做成的。
大寒 1月20—21日
際海煙云常慘淡,大寒松竹更蕭騷?!对吃骸贰舅巍ぴ枴?/p>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jié)氣,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辈贿^,從歷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小寒可能才是一年里氣溫最低的日子。大寒這一節(jié)氣臨近春節(jié),因此有一個特殊的年俗,就是尾牙祭,過去在東南沿海以及福建一帶特別盛行。及至今日,很多公司會在年終的時候舉辦年會,其實就是尾牙祭這種習(xí)俗在當下的一種擴展和演變。
作者 | 何安安
編輯 | 宮照華 李陽
校對 | 薛京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4/23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