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0年四月,那個斥責(zé)晉國“數(shù)典忘祖”的周景王病重,拉著囑咐大臣賓孟要擁立自己最寵愛的庶出長子王子朝。然而王子朝未及立為嗣君,景王突然病死,大臣們決定還是擁立嫡出的王子猛即位,史稱周敬王。
王子朝隱忍四年,逃到了楚國,一場長達(dá)十余載的東周王室的內(nèi)訌拉開了序幕。然而王子朝逃離國都洛陽的時候,偷偷派人到守藏史藏書室,從收藏室中偷走了很多典籍寶物。
東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李聃,從家里瘋跑向守藏史藏書室,看到連藏有“三皇五帝之書”極為重要的史料、珍寶都別竊走。平日里本來其就是無為而治,雖然愛做做魚兒烹飪,卻也是逍遙,這一次萬萬拖不了干系了,干脆掛印連夜逃出都城洛陽,奔向洛陽西面的關(guān)口而去。
這個關(guān)口,就是那個歷史是赫赫有名的函谷關(guān)。
古代出關(guān)需要有關(guān)牒,李聃當(dāng)然無法向朝堂索要關(guān)牒。所幸的是,函谷關(guān)的關(guān)令尹喜是他的粉絲??吹津T著青牛而來的李聃,尹喜第一眼就將其認(rèn)出,雖然知道他是擅離職守,卻也不為難他,只是提了一個小小的請求:
用今年經(jīng)常刷屏的一個老套句式來說:
您就要隱居了,請勉為其難未我們寫本書吧。
正如《四庫全書》記載,當(dāng)時尹喜看到紫氣浮關(guān),知真人也,迎之,乃“老子乘青牛而過”。
《史記·老子列傳》中也有類似記載,“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qiáng)為我著書?!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終?!?/p>
李聃一看躲不過了,而且滿街都是關(guān)令尹喜安排人書寫:“紫氣東來”的歡迎橫幅,只好說到:老夫授汝《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jīng)》,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jī),蘊神鬼應(yīng)驗之秘;下篇為《德經(jīng)》,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jìn)退之術(shù),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xí)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而后留下五千言一書,又稱老子,道教稱《道德經(jīng)》,倒騎青牛而去。
尹喜根據(jù)五千言《道德經(jīng)》,又寫成了洋洋灑灑《文始真經(jīng)》,共九篇,因道家重視陽數(shù),而九正是陽數(shù)之極,分別為:一宇、二柱、三極、四符、五鑒、六匕、七釜、八籌、九藥。想來金庸大師的“九陽真經(jīng)”源頭在此。
其后又來到終南山下,收徒傳道,史稱文始派,又稱隱仙派。
2000年后的英國著名科學(xué)思想家李約瑟他的《中國科技思想史》中,仍然大量地引用了《文始真經(jīng)》一書里的觀點和論斷,評價甚高。
1
尹喜,所創(chuàng)立的隱仙派的祖庭據(jù)說就在終南山,就是那個無數(shù)修仙故事中的終南山。
1989、1990年,比爾·波特與攝影師史蒂芬·約翰遜,三尋終南山隱士。
并且寫出了《空谷幽蘭》一書,隨著這本書的暢銷,被揭開神秘面紗的終南山,頃刻成為眾道友向往的修仙圣地。
更多的人通過金庸大師的“王重陽“”真人知道“天下修道,終南為冠”,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修行圣地,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發(fā)揚圣地。
“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
佛教八大宗派中,五大派的祖庭在終南山,即三論宗、凈土宗、華嚴(yán)宗、律宗和唯識宗。
相傳姜子牙、張良、孫思邈、陶淵明、王維等歷史名人都曾隱居于此,由此奠定了它隱居第一山的地位。
自古以來,終南山就不乏沽名釣譽者。古代文人墨客,因為時運不濟(jì),生不逢時,空有一身才華與抱負(fù)無處施展,所以他們大多會選擇在靠近皇城的終南山上修行,期待朝廷有朝一日能夠重用自己。
所謂終南捷徑,確實如此。
2
然而捷徑從來不曾有。
“終南山租金猛漲,3000修行人士不堪重負(fù),很多人已經(jīng)下山回家。”
最近,一篇標(biāo)題為《那個辭職隱居終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刷爆了朋友圈。終南山上的修行者,懷揣一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修仙之心,卻被房租逼得重新墮入凡塵......
原來,俗世阿堵才是修仙路上要渡的第一大劫。
沒有房,如何修行
沒有房,無法成仙
地產(chǎn),真真滲透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每寸土壤。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
原來,野與市都跨不過一個房。
過去的一年,有人說:
2018年是過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
好吧,我想
無房不修仙,終南無捷徑。
這是李聃和尹喜當(dāng)年沒想到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29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家主要經(jīng)典及簡介
下一篇: 天大的比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