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莊子.養(yǎng)生主》文章,窺視作者所要表白的心意。
其通篇作文寫的都是有關養(yǎng)生之道“緣督以為經(jīng)”順其自然,不為外事所困擾的要領。這也是歷來解讀者,干篇一律的說詞。那么莊子表達的這些觀念,都是來自于哪里呢?
我們可以順著其敘述的脈絡看看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己而為知者,殆而己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命,可以養(yǎng)親,可以近年。
這段論述可謂經(jīng)典,為后人津津樂道。其大意就是: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則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實在是自找死路;既然知道了這些道理,我們就可以觸類旁通,世上無所謂善,無所謂惡。我們能做到周行妥善,游走于世上,就可以保身,可以全命,可以養(yǎng)親,可以近年了。
這段論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周行妥善。
莊子的這種“周行妥善”觀念又來自哪里呢?
道家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是老子寫給關尹子的文章,隨后關尹子創(chuàng)立了文化思想流派的文始道?!爸苄型咨啤本褪俏氖嫉婪ㄐ扌械暮诵乃枷搿?/p>
如果你認為這點還是巧合的話,那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莊子接下來又講了一個“庖丁解?!钡墓适拢叶∮稳杏杏嗟胤纸饬苏麄€一頭牛后,對文惠君說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p>
——
庖丁說的意思是:開始宰殺牛時,我眼中看到的是整個一頭牛;三年后,我看到的就不是一頭牛的形體了;現(xiàn)在解剖牛時,我心領神會根本無需目光視覺,是感官停頓而心神運作的。
庖丁所指這些又能說明什么?
這些都與文始道法的修煉,所展示的幾個階段層次同感,如庖丁所說一樣,初始問形,中間問氣,再有就是問虛,這難道也是巧合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德經(jīng)修身,“和其光”的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