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變易與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
——以章太炎《文始》為例
文|朱樂川
【摘 要】變易與孳乳是漢字演變的兩大規(guī)律,也是語源學(xu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對概念,章太炎在《文始》中利用變易與孳乳系聯(lián)了大量的同源詞,為我國語源學(xu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關(guān)于變易與孳乳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學(xué)術(shù)界討論眾多卻又莫衷一是。本文嘗試從章太炎《文始》中的實例出發(fā),從變易與孳乳中最基本的形音義關(guān)系入手,從直觀上加深我們對變易與孳乳的了解。
【關(guān)鍵詞】變易 孳乳 形音義 關(guān)系
變易、孳乳是章太炎在《文始》中提出的兩大條例,也是漢字變化發(fā)展的兩大規(guī)律,這兩大條例始終貫穿著《文始》的寫作,對語源學(xué)的研究也產(chǎn)生了極為積極的作用。黃侃就這樣評價變易、孳乳在《文始》中的地位:“若其書中要例,惟變易、孳乳二條?!保S侃,1980:164)然而變易為何?孳乳為何?兩者有何聯(lián)系又有何區(qū)別?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其實可以從變易和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入手,因為形音義的變化是一切漢字(詞匯)發(fā)展的基礎(chǔ),當然也對變易和孳乳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本文將從章太炎《文始》中的實例入手,分析變易與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從直觀上加深我們對變易與孳乳的了解。
1. 變易與孳乳
變易,較早見于《周禮·天官·外府》的鄭玄注:“玄謂齎、資同耳。其字以齊、次為聲,從貝變易。古字亦多或?!编嵭暋褒V”“資”同字,后來成為了或體字。鄭玄的判斷是正確的。齎,本義為送給,《廣雅·釋詁四》:“齎,送也?!辟Y,本義為貨物、錢財?shù)目偡Q?!墩f文·貝部》:“資,貨也?!必浳?、錢財可以積累亦可以贈送,《國語·越語上》:“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是為“積累”?!稇?zhàn)國策·秦策四》:“王資臣萬金而游。”是為“贈送”。可見在意義上,齎、資是相近的。在音上,兩者上古皆為精紐脂部,故音同。另外在文獻上亦有佐證,《周禮·春官·小?!罚骸凹霸幔O(shè)道齎之奠,分禱五祀?!编嵭ⅲ骸岸抛哟涸疲骸V,當為粢。道中祭也。漢儀:每街路輒祭?!^齎猶送也。送道之奠,謂遣奠也?!濒壹促Y,唯一不同即一為米、一為貝。這種原本為一字,后來成為了兩字,兩字的關(guān)系為或體,即《說文·序》中所言“改易殊體”。
孳乳,較早見于《說文·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辨?、乳皆為繁衍之義。孳,《說文·子部》:“孳,汲汲生也?!薄渡袝虻洹罚骸傍B獸孳尾?!笨讉鳎骸叭榛绘?,交接曰尾?!比椋墩f文·部》:“乳,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chǎn)。”《廣雅·釋詁一》:“乳,生也?!薄版苋椤庇迷谖淖謱W(xué)上表示的是在舊字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了新字。
從字面上最為直接的比較,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變易與孳乳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兩者雖然都是講文字的發(fā)展,但是變易的側(cè)重點在于文字的變化(即“改易殊體”),孳乳的側(cè)重點在于文字的出現(xiàn)(即“相益浸多”)。事實是否如此,我們來看看章太炎(1999:160)是怎么定義變易與孳乳的:
于是刺取《說文》獨體,命以初文,其諸省變,及合體象形、指事,與聲具而形殘,若同體復(fù)重者,謂之準初文,都五百十字,集為四百五十七條。討其類物,比起聲均,音義相讎,謂之變易;(即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者。)義自音衍,謂之孳乳。(《文始·敘例》)
由此可知,章太炎認為“音義相讎”“改易殊體”為“變易”,這明顯是從形音義三者的角度出發(fā),字音、字義要相同(讎,同也),字形為或體①;認為“義自音衍”為“孳乳”,這明顯是從音義結(jié)合的角度出發(fā),原本同音的幾個字因為時地的原因在意義上出現(xiàn)了分化,從而產(chǎn)生了新字。
基于章太炎對變易與孳乳的定義,我們可以把兩者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制成表1。
章太炎的變易、孳乳理論中對形音義關(guān)系的概括是否確切,這是需要實例來進行證明的,下文對此將作詳細論證。
2. 從變易、孳乳的單獨用例看形音義的關(guān)系
我們知道變易、孳乳是章太炎語源學(xué)理論中的重中之重。正如黃侃(1980:164)在《聲韻通例》中所言:“《文始》總集字學(xué)、音學(xué)之大成,譬之梵教,所謂最后了義?;蛘咭詾樾W(xué)入門之書,斯失之矣。若其書中要例,惟變易、孳乳二條。”變易、孳乳的實質(zhì)就是同一語源中各字形音義變化的規(guī)律,所以要想弄清變易與孳乳,首先就要弄清形音義三者在變易與孳乳中的關(guān)系。下面我們就在《文始》中舉出實例,來研究在變易、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
從討論的嚴謹性考慮,我們將變易與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討論,一是單獨用例,一是綜合用例。所謂單獨用例就是這一組同源詞的關(guān)系只是變易或孳乳;所謂綜合用例就是這一組同源詞的關(guān)系既有變易又有孳乳。首先我們看形音義在變易與孳乳的單獨用例中的關(guān)系。
2.1 單獨用例中變易形音義的關(guān)系
(1)《說文》:“,跨步也,從反夂。從此?!卑福鹤x若過,音亦同。變易為過,度也?!瓕D(zhuǎn)寒則變易為,過也。(《文始一·陰聲歌部甲》)
按:,上古溪紐歌部,本義為跨過。過,上古見紐歌部,本義為經(jīng)過,《說文·辵部》:“過,度也?!薄墩撜Z·憲問》:“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上古溪紐元部,本義為經(jīng)過。聲紐上,溪、見皆為牙音;韻部上,歌、元對轉(zhuǎn)(章太炎認為為泰歌類,“”為寒類,泰歌、寒陰陽相對,在《成均圖》中為正對轉(zhuǎn))。三者音近、義近、形異。
(2)《說文》:“叉,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此合體指事也。近轉(zhuǎn)變易為撮,三指撮也。(《文始一·陰聲歌部甲》)
按:叉,上古初紐歌部,本義為手指相交錯,后引申為用叉刺取東西,《正字通·又部》:“叉,取也?!贝?,上古清紐月部,本義為用三個指頭或爪子抓取。聲紐上,初、清皆為齒音;韻部上,歌、月對轉(zhuǎn)(章太炎認為叉為歌部,撮為泰部,歌泰二部同居,在《成均圖》中為近轉(zhuǎn))。三者音近、義近、形異。
(3)《說文》:“巜,水流澮澮也?!弊円诪榛?,水流聲,《詩》言“北流活活”。(《文始一·陰聲泰部乙》)
按:巜,上古見紐月部,本義為田間的水溝?;?,上古見紐月部,本義為水流聲。巜之“田間水溝”義引申為“水流”義,再引申為“水流聲”義。兩者音同、義近、形異。
(4)《說文》:“丯,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亂也?!弊円诪樗D,蕪也。為蔡,艸也。本義為亂,亦即為艸。(《文始一·陰聲泰部乙》)
按:丯,上古見紐月部,本義為草芥,《說文·丯部》:“丯,艸蔡也。”段注:“凡言艸芥,皆丯之假借也。芥行而丯廢矣?!彼D,上古影紐月部,本義為荒蕪、雜草多。蔡,上古清紐月部,本義為野草,王筠《說文句讀》:“《玉篇》:‘蔡,艸芥也?!甭暭~上,章太炎把見歸為深喉音、把影歸為淺喉音,兩者同類,而清為齒音,與見、影不能相轉(zhuǎn);韻部上,三者皆為月部(章太炎歸為泰部)。三者韻部同,聲紐丯、薉相近,蔡與其他不相近(可以視為音通),義近,形異。
(5)《說文》:“火,燬也。象形?!弊円诪?,火也。為燬,火也。(《文始二·陰聲脂部乙》)
按:火,上古曉紐微部(章太炎把微部歸入隊脂類),本義為物體燃燒時產(chǎn)生的光和焰。,上古曉紐微部,本義為火。燬,上古曉紐微部,本義為火。三者音同、義同、形異。
(6)《說文》:“夂,從后至也。象人兩脛后有致之者。讀若黹。”古音如氐,變易為氐,至也。(《文始二·陰聲脂部乙》)
按:夂,上古端鈕脂部,本義為從后至。氐,上古端母脂部,本義為至、抵達,此義后作“抵”。兩者音同、義同、形異。
通過以上對《文始》中“變易”6條實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變易中形音義關(guān)系的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在形上,字形皆異;在音上,滿足音同或音近(我們統(tǒng)一稱作“音通”),其中音同3例(例3、5、6),音近3例(例1、2、4);在義上,義同或義近,其中義同2例(例5、6),義近4例(例1、2、3、4)。所以章太炎變易中提及“音同”與“義同”,實際反映更多的是音近與義通。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將形音義在變易的單獨用例中的關(guān)系表示為表2。
2.2 單獨用例中孳乳形音義的關(guān)系
(7)《說文》:“貝,海介蟲也。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睂D(zhuǎn)寒孳乳為贎,貨也。旁轉(zhuǎn)隊孳乳為賁,飾也。(《文始一·陰聲泰部乙》)
按:貝,上古幫紐月部(章太炎把貝歸入歌泰類),本義為貝殼,后作為貨幣,故引申為貨幣義。贎,上古明紐元部(章太炎歸入寒類),本義為貨。賁,上古幫紐微部(章太炎歸入脂隊類),本義為文飾。三者音近(同為唇音,在《成均圖》內(nèi)貝、贎韻部正對轉(zhuǎn),貝、賁韻部近旁轉(zhuǎn))、義相通但明顯有區(qū)別、形異。
(8)《釋名》曰:“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北奂簇爸?。孳乳為壁,垣也。(《文始二·陰聲脂部乙》)
按:臂,上古幫母支部,本義胳膊。壁,上古幫母錫部,本義墻壁。兩者音近(支、錫對轉(zhuǎn))、義有明顯區(qū)別、形異。
(9)《說文》:“飛,鳥翥也。象形?!睂D(zhuǎn)諄孳乳為奮,翚也。(《文始二·陰聲脂部乙》)
按:飛,上古幫紐微部(章太炎歸入隊脂類),本義為鳥在空中拍翅的行為。奮,上古幫紐諄部,本義為高飛、疾飛。音上,聲紐相同,韻部上隊脂類和諄類正旁轉(zhuǎn)。義上,兩者有聯(lián)系,但有所區(qū)別,前者為普通的飛,后者為高飛、疾飛。兩者音近、義有區(qū)別、形異。
(10)《說文》:“文,錯畫也。象交文?!辨苋闉閺?,?也。(《文始二·陽聲諄部丙》)
按:文,上古明紐諄部,本義為(在肌膚上)刺畫花紋。彣,上古明紐諄部,本義為錯綜駁雜的花紋或色彩。音上兩者相同,義上兩者有聯(lián)系但有所區(qū)別,前者專指刺花紋或泛指各類花紋,而后者專指錯綜復(fù)雜的花紋。兩者音同、義有區(qū)別、形義。
(11)《說文》:“圭,瑞玉也。以封諸侯。從重土。古文作珪。”……孳乳為規(guī),有法度也。(《文始四·陰聲支部甲》)
按:圭,上古見紐支部,本義為古代一種玉做的禮器,成長條形,上端三角形,下端正方形。規(guī),上古見紐支部,本義為法度,后又引申為畫圓的工具。音上兩者相同,義上兩者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明顯。兩者音同、義有明顯區(qū)別、形異。
(12)《說文》:“呂,脊骨也。象形?!薄瓕D(zhuǎn)陽孳乳為岡,山脊也。(《文始五·陰聲魚部甲》)
按:呂,上古來紐魚部,本義為脊骨。岡,上古見紐陽部,本義為山脊、山梁。聲紐上兩者差距較大,一為舌音、一為牙音(章太炎歸為深喉音);韻部上魚、陽“二部同居”為近轉(zhuǎn)。義上兩者有聯(lián)系,皆指脊,但主要在于區(qū)別義上,前者專指人或動物的脊梁,后者專指山的脊梁。兩者音有別、義有別、形異。
通過以上對《文始》中“孳乳”六條實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孳乳中形音義關(guān)系的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在形上,字形皆異;在音上,滿足音同或近,其中有2例音同(例10、11),3例音近(例7、8、9),1例韻部近而聲紐相差較大(例12);在義上,各例有聯(lián)系但更多的表現(xiàn)在區(qū)別義上,有的是泛指和專指的區(qū)別(例9),有的是專指彼和專指此的區(qū)別(例7、8、10、11、12)。章太炎在分析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時認為形異,同時“義自音衍”。
綜合以上所舉數(shù)例,章太炎在“義”的歸納上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成孳乳關(guān)系的數(shù)字在義上主要表現(xiàn)的是區(qū)別而不是相同,這一點章太炎不曾提及(沒有提及不代表他不知道),而何九盈在《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xué)史》(修訂本)中對此則有論及:“這些例子說明:屬于‘變易’的同源詞所表示的概念相同或相近,屬于‘孳乳’的同源詞往往所表示的概念已有區(qū)別,詞義已由引申、分化為獨立的詞?!保ê尉庞?008:583)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將形音義在孳乳的單獨用例中的關(guān)系表示為表3。
這樣,結(jié)合表2,我們就得出了《文始》中變易、孳乳中形音義的關(guān)系,詳見表4。
3. 從變易、孳乳的綜合用例看形音義的關(guān)系
表4是我們把《文始》中的變易和孳乳的分開來進行分析得出的形音義關(guān)系表,其實變易與孳乳就像轉(zhuǎn)注與假借一樣,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們就把變易與孳乳放在一起研究,看看是否仍符合表四總結(jié)出的規(guī)律。我們以《文始》第一條“”作為研究對象:
《說文》:“,跨步也,從反夂。從此。”案:讀若過,音亦同。變易為過,度也??缬?xùn)渡,與過訓(xùn)度同。訓(xùn)跨,即初文過字甚明。旁轉(zhuǎn)魚則為跨。所以跨謂之胯,股也。旁轉(zhuǎn)支則為?,半步也。所以?謂之奎,兩髀之間也。近轉(zhuǎn)泰,則為越,度也;為,逾也。與于屬之粵相系。在本部,又孳乳為,跨馬也。古音如柯。以跨步故轉(zhuǎn)為跨馬。又孳乳為,舉脛有渡也。以跨故轉(zhuǎn)為渡。騎又孳乳為,馬在軶中也?!对姟贰稌酚旭{無騎,然騎②必先于駕。艸昧之初,但知跨馬,輿輪已備,乃有駕御爾。騎又孳乳為,馬落頭也。其胯之衣則曰,脛衣也。變易為襗,绔也??聞t曰,绔也。自歌對轉(zhuǎn)入寒。
對轉(zhuǎn)寒則變易為,過也。引申為過失,孳乳為,罪也。為,過也,與干相系。
魚部之跨對轉(zhuǎn)為陽,則孳乳為,方舟也。《詩》傳曰:渡也。斻又孳乳為,小津也,一曰,以船渡也??柚苋闉殓勔乱?。與于歌魚旁轉(zhuǎn),其所孳乳多相應(yīng)。
泰部之越、,又孳乳為,一曰:跳也。由度越義,越又孳乳為,疏也?!夺屧b》曰:闊,遠也。闊又變易為奯,空大也。對轉(zhuǎn)寒為寬,屋寬大也。蹶又孳乳為,蹠也;為?,輕足也;為,疾也;為,輕也。亦皆與粵相系。寬又孳乳為,寬閑心腹貌;為,愉也。(《文始一·陰聲歌部甲》)
黃侃(1980:172)在《聲韻通例》中將章太炎《文始》中“”組字變易與孳乳的過程制成如圖1所示關(guān)系圖③。
現(xiàn)在我們對“”組字的變易與孳乳進行綜合分析,看看其與表4有何異同。
3.1 綜合用例中變易形音義的關(guān)系
3.1.1 “—過—跨—胯—?—奎—越——”④組變易
,《文始》定其為初文,本義為跨過?!墩f文·夂部》:“,跨步也?!边^,本義為經(jīng)過,《說文·辵部》:“過,度也。”在語音上,上古溪紐歌部,過上古見紐歌部,韻部相同,溪、見同為牙音。意義上兩者義近,一為“跨過”、一為“經(jīng)過”,兩字“義非有殊”(黃侃,1980:165)。黃侃視“”“過”為或體。
跨,本義為越過,《說文·足部》:“跨,渡也?!倍巫ⅲ骸爸^大其兩股間,以有所越也?!痹谡Z音上,上古溪紐歌部,跨上古溪紐魚部,歌、魚在章太炎《成均圖》中是次旁轉(zhuǎn)。意義上兩者同義。黃侃視“”“跨”為或體。
胯,本義為兩大腿之間,《說文·肉部》:“胯,股也?!倍巫ⅲ骸昂蟽晒裳栽豢??!薄稄V韻·麻韻》:“胯,兩股間也?!绷硗?,胯同“跨”,表示分開兩腿坐或者騎?!蹲謪R·肉部》:“胯,與跨同?!笨?、胯一為動詞、一為名詞。其實上古名動相因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如“名:命”,《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章太炎,2008:64)“名”字條有言:“或以為名與命同?!倍翱纾嚎琛蓖匆才c“名:命”同源的理據(jù)相同。黃侃視“”“胯”為或體。
?,本義為半步,《說文·走部》:“?,半步也?!?同“跬”,《玉篇·走部》:“?,半步也,舉一足也。與跬同?!弊円诪?,在語音上,“”上古溪紐歌部,“?”上古溪紐支部,歌、支在章太炎《成均圖》中是次旁轉(zhuǎn)。意義相近,一為跨步、一為跨半步。黃侃視“”“?”為或體。
奎,本義為胯,《說文·大部》:“奎,兩髀之間?!惫痧ァ墩f文解字義證》:“‘兩髀之間’者,《廣雅》:‘胯,奎也?!闭绿住缎路窖浴め屝误w》(1999:94):“今吳越間皆謂兩髀間為奎里。”奎與上例“?”的關(guān)系,即名詞與動詞的關(guān)系,黃侃(1980:166)亦言:“奎、?,亦一名一動,與胯、跨為一名一動同?!秉S侃視“”“奎”為或體。
越,本義度過、跨過?!墩f文·走部》:“越,度也?!弊円诪樵剑谡Z音上,上古溪紐歌部,越上古疑紐月部(章太炎把月部歸入歌泰類),、越,同為牙音(章太炎歸為深喉音),同為歌泰類,為近轉(zhuǎn)。意義上兩者同義。黃侃視“”“越”為或體。
,本義逾越?!墩f文·辵部》:“,踰也?!兑住吩唬骸s而不?!庇滞霸健保w宧光《說文長箋》:“越二字音聲訓(xùn)義皆通?!秉S侃視“”“”為或體。
,本義為經(jīng)過,《說文·辵部》:“,過也?!倍巫ⅲ骸氨玖x此為經(jīng)過之過。”變易為,在語音上,上古溪紐歌部,上古溪紐元部(章太炎把元部歸入寒類),聲紐相同,韻部歌泰、寒在《成均圖》中為陰陽相對,屬正旁轉(zhuǎn)。兩者意義相同。黃侃視“”“”為或體。
值得注意的是,黃侃把變易之例分為三:一為“字形小變”,二為“字形大變,而猶知其為同”,三為“字形既變,或同聲,或聲轉(zhuǎn),然皆兩字,驟視之不知為同?!保S侃,1980:6)經(jīng)過對“—過—跨—胯—?—奎—越——”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這組變易字符合黃侃提出的第三類變易字,即如同“囟、顛、頂、題”皆為“天”的變易一樣,“過、跨、胯、?、奎、越、、”皆為“”的變易?!啊苯M字在聲紐上皆為牙音(章太炎認為是深喉音)、韻部上皆可相轉(zhuǎn),而且韻部都較近,在意義上相同或相近。
3.1.2 “绔—襗”組變易
绔,本義為褲套,《說文·糸部》:“绔,脛衣也?!倍巫ⅲ骸敖袼^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兩脛。古之所謂绔,亦謂之褰,亦謂之襗?!币],本義為套褲,《說文·衣部》:“襗,绔也?!倍巫ⅲ骸扮?,脛衣也?!蓖躞蕖墩f文句讀》:“《玉篇》:‘袴也’。袴即绔之俗體。他書未有以襗為绔者。”在意義上兩字完全一致,皆為套褲。在語音上韻部相轉(zhuǎn),一為魚部、一為鐸部,魚、鐸對轉(zhuǎn),章太炎則把鐸部(入聲)歸入魚部(陰聲),在《成均圖》中同屬于魚類,聲紐上差距較大,绔為溪紐、襗為定紐,一為牙音(深喉音)、一為舌音,在章太炎的《紐表》中很難相轉(zhuǎn)。把“绔”“襗”視為或體,在意義上分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音上其實是有問題的⑤。
3.1.3 “闊—奯—寬”組變易
闊,本義為疏遠,《說文·門部》:“闊,疏也。”奯,本義為孔竅大,《說文·大部》:“奯,空大也?!蓖躞蕖墩f文句讀》:“空音孔,謂孔竅大也?!睂?,本義為房屋寬敞,《說文·宀部》:“寬,屋寬大也?!焙笠隇閺V闊、面積大?!队衿ゅ膊俊罚骸皩?,大也。”在語音上,闊上古溪紐月部(章太炎把月歸入歌泰類)、奯上古曉紐月部、寬上古溪紐元部(章太炎把元部歸入寒類),聲紐上溪(深喉音)、曉(淺喉音)為同類,韻部上歌泰、寒陰陽相對為正旁轉(zhuǎn)。三者在意義上又相近。故可視為是變易字。
3.2 綜合用例中孳乳形音義的關(guān)系
3.2.1 “—騎—徛”組孳乳
的本義為跨過,上面已有過分析。騎,本義為跨馬、騎馬,《說文·馬部》:“騎,跨馬也?!薄抖巫ⅰ罚骸皟慎驴珩R謂之騎,因之人在馬上謂之騎?!睆?,本義為放在水中用以過河的石頭,一說渡橋,《爾雅·釋宮》:“徛,石杠謂之徛?!惫弊ⅲ骸熬凼?,以為步渡彴也?;蛟唤裰瘶颉!薄墩f文·彳部》:“徛,舉脛有渡也。”可見,徛即跨水。本義跨過、騎本義跨馬、徛本義跨水,三者在意義上有所聯(lián)系但又有區(qū)別,指代一切跨的動作,騎專指跨馬這個動作,徛專指跨水這個動作。在語音上,上古溪紐歌部、騎上古群紐歌部、徛上古見紐歌部,皆為牙音(深喉音)歌部。三者音近義通,是為孳乳。三者在意義上的區(qū)別用黃侃的話就是“義界通局有分”,這也是孳乳與變易最大的區(qū)別。
3.2.2 “騎—駕—”組孳乳
騎,本義為跨馬、騎馬,上文已作分析。駕,本義為把車套在馬身上?!墩f文·馬部》:“駕,馬在軶中?!倍巫ⅲ骸榜{之言以車加于馬也。”(羈),本義為馬絡(luò)頭,《說文·網(wǎng)部》:“,馬絡(luò)頭也?!焙笠隇榧s束、拘束,《漢書·司馬遷傳》:“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xiāng)由之譽?!鳖亷煿抛ⅲ骸安涣b,言其才質(zhì)高遠,不可羈系也?!彬T本義騎馬、駕本義套馬、(羈)本義指套馬的工具,三者在義上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是主要的,而這組字和“—騎—徛”組孳乳字在義上也是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卻是主要的,“騎—駕—”組孳乳字其核義素⑥應(yīng)當是“約束”,“—騎—徛”組孳乳字其核義素應(yīng)當是“跨過”。在語音上,“騎”上古羣紐歌部、“駕”上古見紐歌部、“(羈)”上古見紐歌部,在聲紐上三者皆為牙音(深喉音)、在韻部上皆為歌部(歌泰類)。三者音近義同,是為孳乳。
3.2.3 “跨—斻—?”組孳乳
跨,本義為越過,上文已有分析。斻,本義為方舟、兩船相并?!墩f文·方部》:“斻,方舟也?!抖Y》:‘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贝瑸槎伤ぞ撸室隇槎伤?。《后漢書·杜篤傳》:“造舟于渭,北斻涇流?!崩钯t注:“斻,舟渡也?!?,本義為渡口、小津口,《說文·水部》:“?,水津也。”段注:“謂渡之小者也,非地大人眾之所?!笨?、斻、?三者在意義上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是主要的,“跨”泛指一切越過、“斻”專指渡水、“?”專指渡水的渡口。在音上,“跨”上古溪紐魚部、“斻”上古匣紐陽部、“?”上古匣紐陽部,聲紐上溪、匣皆為喉音,魚、陽對轉(zhuǎn)(在《成均圖》中魚、陽陰陽相對,為正對轉(zhuǎn))三者音近義通,是為孳乳。
3.2.4 “胯—绔—褰”組孳乳
胯,本義為兩大腿之間。绔,本義為套褲。胯、绔兩字的本義在上文已作分析。褰,本義亦為套褲,《說文·衣部》:“褰,绔也?!痹谝饬x上,胯專指胯部,即兩大腿之間;绔、褰同義,皆專指套褲。绔、褰、胯三者在意義上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是主要的。在語音上,胯上古溪紐魚部、绔上古溪紐魚部、褰上古溪紐元部(章太炎把元部歸入寒類),三者聲紐皆為溪紐,韻部上魚類次旁轉(zhuǎn)為歌泰類、再正對轉(zhuǎn)為寒類,這樣的通轉(zhuǎn)符合《成均圖》中“凡自旁轉(zhuǎn)而成對轉(zhuǎn)為次對轉(zhuǎn)”的原則。三者音近義通,是為孳乳。
3.2.5 “越—蹶—闊”組孳乳
越,本義為度過、跨過,上文已作分析。蹶,跳也,《說文·足部》:“蹶,一曰跳也?!遍煟玖x為疏遠,上文亦作過分析。三者在意義上是有聯(lián)系,但是區(qū)別是主要的。越泛指一切度過的動作,蹶專指跳著度過這個動作,而闊表示度過這個動作完成后的結(jié)果,即變得(疏)遠。在語音上,“越”上古疑紐月部(章太炎把月部歸入歌泰類)、“蹶”上古見紐月部、“闊”上古溪紐月部,三者聲紐皆為牙音(深喉音)、韻部皆為月部(歌泰類)。故三者音近義通,是為孳乳。
3.2.6 “蹶——?——”組孳乳
蹶,本義為跳,《說文·足部》:“蹶,一曰跳也?!?,本義為跳躍貌,《說文·走部》:“,蹠也?!倍巫ⅲ骸佰?,跳起也。足部曰:楚人謂跳躍曰蹠?!?,本義為一腳行,《說文·足部》:“?,輕也。”桂馥《說文解字義證》:“輕,當作。昭二十六年《左傳》:‘苑子刜林雍,斷其足,而乘于他車以歸。’杜云:‘,一足行?!贝藙幼飨喈斢诮窠垂僭捴械腫k??],表示單足跳。,本義為疾,《說文·辵部》:“,疾也?!蓖斑m”,《正字通·辵部》:“,適本字?!保玖x為輕揚,《說文·女部》:“,輕也。”《廣雅·釋詁三》:“,輕也?!蓖跄顚O《廣雅疏證》:“之言越也?!稜栄拧罚骸?,揚也?!桥c越同義?!蔽逭咴谝饬x上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是主要的,“蹶”泛指一切跳,“”專指跳躍的樣子,“?”專指一腳跳,“(適)”專指速度快(跳的速度比正常行走的速度要快),“”專指輕揚。在語音上,“蹶”上古見紐月部(章太炎把月部歸入歌泰類)、“”上古見紐月部、“?”上古曉紐月部、“”上古見紐月部、“”上古疑紐月部,在聲紐上五者皆為喉音(見、疑紐為深喉音,曉紐為淺喉音,深喉淺喉章太炎視為同類),在韻部上皆為月部(皆為歌泰類),所以義近。五者音近義通,是為孳乳。
3.2.7 “—?—愆”組孳乳
,本義為經(jīng)過,上文已有分析。?,本義為罪過,《說文·?部》:“?,辠也。讀若愆?!倍巫ⅲ骸稗f,犯法也?!表玖x為超過,《說文·心部》:“愆,過也,”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過者,越也;故引申為過差?!?、?、愆為孳乳不是在字的本義上發(fā)生了孳乳,而是在字的引申義上發(fā)生了孳乳。“”本經(jīng)過義引申出過失義,段注“”字條下云:“愆、?、諐為有過失之過,然其義相引申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之?!倍┑倪^失義亦由本義“超過”引申而來,《玉篇·心部》:“愆,過也。”《廣韻·僊韻》:“愆,辠也?!边@組孳乳字是有問題的,第一,它們在字義上的聯(lián)系較為牽強,不是本義相互聯(lián)系、而是引申義相互聯(lián)系,而且它們本義與引申義的關(guān)系是本字與假借的關(guān)系,本來就沒太大聯(lián)系;第二,、愆兩字本義也一樣,引申義也一樣,那與其說它們是孳乳關(guān)系不如說是變易關(guān)系。
3.2.8 “寬—愃—憪”組孳乳
寬,本義為房屋寬敞,上文已有分析,后引申為一切寬大,與“狹”相對,《玉篇·宀部》:“寬,大也?!薄蹲謪R·宀部》:“寬,廣也?!睈?,本義為心寬體胖之貌,《說文·心部》:“愃,寬嫻心腹皃。”王筠《說文釋例》:“寬閑心腹,猶云心廣體胖?!睉?,本義為愉悅?!墩f文·心部》:“憪,愉也?!倍巫ⅲ骸坝湔撸聪挛挠溆淙缫仓?,謂憺怕之樂也?!比咴谝饬x上有聯(lián)系但主要是在區(qū)別上,寬專指房屋寬敞,后泛指一切寬廣;愃,專指心寬體胖貌;憪,專指心寬后愉悅貌。在音上,寬上古溪紐元部(章太炎把元部歸入寒類)、愃上古心紐元部、憪上古匣紐元部,三者在聲紐上有差距,溪、匣較近,皆為喉音,但心紐與溪、匣較遠,一為齒音、一為喉音;韻部上,三者皆為元部(寒類),所以三者聲有別而韻部相同。三者聲遠韻同義通,是為孳乳。
3.3 總結(jié)綜合用例中變易與孳乳形音義的關(guān)系
通過研究《文始一》中“”字條的變易與孳乳,我們發(fā)現(xiàn)變易只有一種情況,就是:
A本義B本義
因為變易字在章太炎(及黃侃)看來是除了字形不一樣外,音、義要保持一致,那義只能在字的本義上一致,而不能在引申義上一致,不然變易就會太多了,并與孳乳產(chǎn)生混淆,因為孳乳在義的關(guān)系上有三組情況:
第一組:A本義B本義
第二組:A本義B引申義
第三組:A引申義B引申義
在上文舉的8例孳乳例中,最多的孳乳例是第一組,為6例:“—騎—徛”“騎—駕—”“胯—绔—褰”“越—蹶—闊”“蹶——?——”“寬—愃—憪”。第二組1例,為“跨—斻—?”,“斻”從本義“方舟”引申為“渡船”后才成為“跨”的孳乳字,“?”從本義“渡口”引申為“渡水”后才能成為“跨”的孳乳字。第三組1例,為“—愆”,“”的本義為經(jīng)過,后來“經(jīng)過”之“過”引申為“過失”之過,而“愆”本義為超過,后來“超過”之“過”引申為“過失”之“過”,這樣“”“愆”才發(fā)生了孳乳。
通過實際的操作與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比起變易來,雖然孳乳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本義到本義,本義到引申義,引申義到引申義),看上去比變易復(fù)雜得多(本義到本義),但其實是比較容易區(qū)分的:孳乳首先得符合音近的原則,同時在義上表現(xiàn)為互為孳乳的幾個字意義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是主要的,換句話說就是核義素是一樣的,但類義素(范疇義素)是不一樣的。而變易看上去只有一種情況的出現(xiàn),但其實區(qū)分起來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得符合音近(最好是音同)的原則,另外要在互為變易的幾個字的本義上進行分析,其實本義完全相同的字是很少的,總會有一些微別,如果牽強附會,那就會顯得不嚴謹,這也是《文始》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對此問題何九盈(2008:583)進行了精辟的論述:
按照章太炎自己下的定義,看他對“變易”和“孳乳”的具體運用,有些例子也很難講得通。如“永”變易為“羕”,這是對的,《說文》對二字的釋義都是“水長也”(且不論永是否泳的本字)。變易為“渠”,這就概念不符,因為“永”與“渠”的意義并不“相讎”,變易為“坙”也不妥?!墩f文》:“坙,水脈也。”大抵談孳乳易,談變易難。
綜上所述,變易與孳乳是新字產(chǎn)生、詞義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和必然規(guī)律,它們既有同又有異。同在字音上要相同或相近,在字義上都有相同的成分;異在變易上最重要的是確定字義(本義)的相同,而在孳乳上最重要的是尋找字義的區(qū)別?;樽円椎膸讉€字往往是義同的,而互為孳乳的幾個字往往在概念上已有了區(qū)別,并通過引申已形成了較為獨立的詞。我們覺得在較為理想的情況下表4可以改進成表5的形式。
當然表5是較為理想的情況,但是在實踐中總會碰見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到時就不能按照表5的內(nèi)容去一一對應(yīng)了,只有通過嚴謹?shù)姆治觯拍艿玫矫恳唤M變易、孳乳字中相應(yīng)的形音義的關(guān)系。
作者簡介
朱樂川,南京師范大學(xué)國際文化教育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漢語,章門學(xué)術(shù)史,朱希祖研究。曾參與《朱希祖日記》、《朱希祖先生年譜長編》的整理著作工作。
文章轉(zhuǎn)載自公眾號:漢字學(xué)微刊
原載《漢字漢語研究》2021年第4期
特別鳴謝
敦和基金會
文章原創(chuàng)|版權(quán)所有|轉(zhuǎn)發(fā)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zé)任編輯:黃佳怡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我知道你“在看”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代崇道記 白話文翻譯
下一篇: 太上老君親傳弟子尹喜,最后得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