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道《陰符經(jīng)》解讀節(jié)選:
下面接著看第二句: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這里重點就是一個“賊”字??梢哉f,《陰符經(jīng)》的核心思想,就這個“賊”字。那么,這個“賊”字是個什么意思呢?可以說,自古以來還真沒誰能夠透徹說明白,或者說有人還真說明白了,而我們后人看不明白。
按照咱們文始道文化的說法,這個“賊”字與“則”是同源字。
“則”從鼎從刀,鼎簡單可以理解成飯碗,刀可以理解成分配工具?!皠t”的意思就是按照大家公認的規(guī)則來進行食物分配。比如打死了一個獵物,打死的那個人優(yōu)先割掉獵物的左耳朵歸自己所有。《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边@就是那個時代公認的規(guī)則。所以“則”字代表的是正常的規(guī)則、公認的規(guī)則。
而“賊”字呢?是“則”字又加了個戈字,表示在武力輔助下,根據(jù)自己意愿把既定規(guī)則改變后的新規(guī)則。大家認同不認同,那不重要。反正那個意圖改變者,他是認同的。他就要憑自己的本事來改變既定規(guī)則,以更有利于自己。由此,“賊”字的本義就表示非正常的、反規(guī)則的、不順其自然的、不逆來順受的、可以暴力反抗和奪取的、不因循守舊的、可以根據(jù)私自意愿去改變的、不按套路出牌的等等這些個規(guī)則。
理解了上面的意思,那么“五賊”的概念也就好理解了。“五賊”就是指五種非正常規(guī)則?!拔遒\”是相對“五德”而言的?!拔宓隆本褪俏逍?,指五行的生克關(guān)系。但這個“五德”是指五行的正生克關(guān)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五賊”呢,是五行的反生反克關(guān)系,即“火生木、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以及“木克金、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在文始道文化里,順生克關(guān)系叫“凡五行”,逆生克關(guān)系叫“真五行”。
“五德”一般人好理解。而僅能理解“五德”的人,也只會是一般人?!拔遒\”不好理解。但能夠理解了“五賊”之理的,那一定不是一般人。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歷朝歷代的改朝換代都是一批社會精英們看懂了《黃帝》的“五賊”之說。
在《陰符經(jīng)》眾多注解中,唯有唐朝的張果是最得其精義。這個張果就是著名的八仙之一張果老。他的注解原文如下:
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
傳曰:“圣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則遵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quán)發(fā)機以拯之。務(wù)、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于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
故反經(jīng)合道之謀,其名有五,圣人憚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
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周武所以革殷命也)。
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賊命(之)、為用味,以取其喻也。
李筌不悟,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為非也。
咱們逐句解讀一下:
1、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
命:命者,人所稟受。就是你所擁有的資源和你收到的限制。資源也是限制、限制也是資源。比如你出生在什么樣的家族,這個家族既是你的資源、又是你的限制。道家講究“承負”,任何事物有其一利、就必有其一害,你受其利的同時、也必受其害。
物:事物自身的特性。狼吃羊,羊吃草,打死狼讓羊吃,羊都不吃,這就是物性。但同時也有健羊反殺餓狼的例子。不要說弱者戰(zhàn)勝強者的例子很少,有時候一擊致命就可以全大功。曹操能夠在官渡大敗袁紹,不就是因為郭嘉“十勝十敗”論嗎?看到一個事物的強,俗眼就行了;但要看到一個事物強大下的弱,這就需要慧眼了。
時: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時運?!皶r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沒有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大浪潮,樊噲一輩子都是個屠夫、劉邦一輩子就是個二流子。
功:從工從力,工是巧勁兒、力是真氣力。巧勁兒和真氣力都得有,才算真“功”。我們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自身的絕對真實實力,而非全部依賴于背景、時運、機巧、天命等等。
神:運氣。風吹草帽扣鵪鶉——時氣上來不由人。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有些有絕對實力的人,最終卻輸給了運氣。三國演義里有個著名的橋段“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
2、傳曰:“圣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
圣人持有的觀點是,“做大事要不拘小節(jié);看美玉是為了高興,看整體就好,不要因小的瑕疵而壞了心情”。
3、故居夷、則遵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quán)發(fā)機以拯之:
所以,他們在安全的時候,采用的是醍醐灌頂式的諄諄教導;他們在危機時刻,會當機立斷、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
4、務(wù)、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
他們的大目標是天下大治,他們的大方向是解放全人類。
5、于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
所以,他們會用大義而非小家子氣、來除掉天下之害;他們會用大仁而非婦人之仁,來興天下之利;用大正來矯正天下的邪氣;用大公來平天下的個私(大公,是各自出讓一部分私集合而成的)。
6、故反經(jīng)合道之謀,其名有五,圣人憚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
與“經(jīng)典”相違背、但是與“大道”相契合的方法,總共有五個。那些的當權(quán)者“圣人”非常忌憚他,所以叫他賊。但是天下需要這些,就叫他“德”了。
立場不同對于“德”與“賊”的定義也就不同。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凡事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事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通俗地說就是“敵人以為賊的、那就是我們的德;敵人以為德的、我們就以為賊”,這是三觀的不同。所以,善惡從來都是有時空的,沒有既定標準。凡是試圖讓我們以既定善惡標準來處世的,那一定是宗教理論,而非大道思想。
7、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周武所以革殷命也):
所以,我們要懂得“賊天之命”——反規(guī)則用“天之命”的道理,“賊天之物”——反規(guī)則用“天之物”的道理,“賊天之時”——反規(guī)則用“天之時”的道理,“賊天之功”——反規(guī)則用“天之功”的道理,“賊天之神”——反規(guī)則用“天之神”的道理。
為什么要這么說?因為一般人都只能看到“天之命”而看不到“賊天命”,黃帝看到了,所以就憑借著自己的優(yōu)勢,打敗炎帝取而代之;一般人都只能看到“天之物”而看不到“賊天物”,帝堯看到了、所以就趁天下人對帝摯不滿之際取代了他;一般人都只能看到“天之時”而看不到“賊天時”,帝舜看到了、所以就抓住了帝堯不防備之際囚禁了他,最后是取而代之;一般人都只能看到“天之功”而看不到“賊天功”,帝禹看到了、所以就利用自己治水有功、天下歸心的威望,而取代了帝舜;一般人都只能看到“天之神”而看不到“賊天神”,商湯和周武看到了、所以就抓住了夏和商的末代君主勞師遠征之機,突然發(fā)兵釜底抽薪,最終是巧取了天下。
夏桀、商紂、隋煬帝有類似的命運,都是雄才大略、卻最終落得個功敗垂成。這就是商湯、周武、唐朝開國者的幸運。李世民曾經(jīng)說過,假如隋煬帝不是雄才大略,待在長安就不出去,天下是不會那么容易丟掉的。之于夏桀、商紂、隋煬帝是不是真荒淫,我們就不好說了,畢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極盡污蔑之能事是可想而知的。但這不重要,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這三位之所以最終亡國,就是因為他們都是自覺太有本事了,所以就動不動御駕親征、東征西討。為什么能夠御駕親征,就是因為自己有本事;為什么能夠東征西討,就是因為自覺國力允許;我們不要以為他們傻,沒一個傻瓜。但所謂“淹死的都是會水的”。為什么最終敗亡?有人給他來了個釜底抽薪、導致后院起火、最終亡國。這與廢物皇帝滅國是有根本區(qū)別的。
8、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
所以說“見之者昌”,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因此而昌盛起來的。
9、太公以賊命(之)、為用味,以取其喻也。
太公:是指姜太公、姜子牙。在這里我們要說明一點,那就是《陰符經(jīng)》雖然叫《黃帝陰符經(jīng)》,但他的實際作者卻是姜子牙,所以又叫《太公陰符》、《太公陰謀》、《太公金匱》等等名稱。但姜太公反映的是黃帝取天下的思想。
以賊命(之)、為用味,以取其喻也:
選用“賊”這個字眼兒來說,是用了這個字的意思,是為了比喻。是為了區(qū)別“則”這種正常規(guī)則。
10、李筌不悟,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為非也。
李筌在注解的時候,根本就沒明白這個“賊”字是什么意思。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指黃帝御女而飛升)”來解釋,這是大錯而特錯的!
節(jié)選自《文始道解陰符經(jī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1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經(jīng)師、人師:一代通儒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