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dǎo)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據(jù)道經(jīng)記載:道教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時。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間,化名為盤古;經(jīng)過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極),輕清上浮、重濁下凝而開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雙眼化為日月、毫毛化為星辰、肌肉化為豐沃的土壤,骨骼化為堅硬的巖石、呼吸之氣化為風云、聲音及眼中的神光化為雷電,身中的血脈化為江河湖泊、頭發(fā)化為草木……由此,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萬物生成、人倫興遠。
至此,老君返于天宮,以太虛為體,太微為宅。而后老君數(shù)次化身,歷經(jīng)八十一化。軒轅黃帝時,化身為廣成子,授予黃帝養(yǎng)生之道;春秋時化身為老子,傳下《道德真經(jīng)》,教關(guān)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脈興矣。
至東漢中葉,距今 1800 多年前,即東漢順帝(西元 126~144 年在位)時,老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經(jīng)》,于四川大邑鶴(或作鵠)鳴山創(chuàng)立了天師道教。春秋時期,老君復(fù)授道于東華帝君王玄甫;漢代,東華帝君授道于正陽祖師鐘離權(quán);至唐代,正陽祖師授道于純陽祖師呂洞賓。時至北宋末年,鐘呂二仙降于甘河橋上,授予重陽祖師以至道。重陽祖師匯四海宗風于一壇,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煉,傳道于山東,全真七子再續(xù)宗風,傳于后世,教法大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2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