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義
序
《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圣人之憂天下來世,其至矣!先天下而開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務,是故極其數(shù)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 定天下之吉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tǒng)之在道,則無二致。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
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纟因缊交感,變化不窮。形一受其生,神一發(fā)其智,情偽出焉,萬緒起焉。 《易》所以定吉兇而生大業(yè),故《易》者,陰陽之道也;卦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陽之動也。卦雖不同,所同者奇、耦;爻雖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 卦為其體,三百八十四爻互為其用,遠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暫于瞬息,微于動靜,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義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無不包, 其用至神而無不存。
時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窮,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以一時而索卦,則拘于無變,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則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謂卦、爻、彖、象之義,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 故得之于精神之運,心術之動,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然后可以謂之知《易》也。雖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 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見者也。已形已見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見者,不可以名求,則所謂《易》者,果何如哉?此學者所當知也。
第一卷
上經(jīng)
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系,故系之周。以其簡袠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督?jīng)》則伏羲之 畫,文王、周公之辭也。并孔子所作之《傳》十篇,凡十二篇。中間頗為諸儒所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盡合古文。呂氏又更定著為《經(jīng)》二卷、《傳》十 卷,乃復孔氏之舊云。
干下,干上。
干:元亨利貞。干,渠焉反。六畫者,伏羲所畫之卦也?!浮拐?,奇也,陽之數(shù)也。干者,健也,陽之性也。本注干字,三畫卦之名也。下者,內(nèi)卦也;上者,外 卦也。經(jīng)文干字,六畫卦之名也。伏羲仰觀俯察,見陰陽有奇耦之數(shù),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耦以象陰。見一陰一陽有各生一陰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 以成八卦。見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干,而擬之于天也。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而于八卦之上,各加八 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干,則陽之純而
健之至也。故干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貞,文王所系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兇,所謂《彖辭》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 以為干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者,言其占當?shù)么笸?,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終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開物成務之 精意。余卦放此。
初九,潛龍勿用。潛,捷言反。初九者,卦下陽爻之名。凡畫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為初。陽數(shù)九為老,七為少,老變而少不變,故謂陽爻為九。潛龍勿用,周 公所系之辭,以斷一爻之吉兇,所謂《爻辭》者也。潛,藏也。龍,陽物也。初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日勿用。凡遇干而此爻變者,當觀此象,而 玩其占也。余爻放此。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敢婟垺怪?,賢遍反。卦內(nèi)「見龍」并同。二,謂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放此。九二,剛健中正,出潛離隱,澤及于物,物所利 見,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大人。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當之,故值此爻之變者,但為利見此人而已。蓋亦謂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 與占者相為主賓,自為一例。若有見龍之德,則為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九三,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九,陽爻。三,陽位。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能干干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憂懼如是,則雖處危地而無咎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躍,羊灼反。或者,疑而未定之辭。躍者,無所緣而絕于地,特未飛爾。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龍之在是,若下于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陰,居上之下,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隨時進退,則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剛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與九二同,特所利見者在上之大人爾。若有其位,則為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上九,亢龍有悔???,苦浪反。上者,最上一爻之名??赫撸^于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陽極于上,動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
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于此發(fā)之,而圣人因系之辭,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蓋六陽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為「群龍無首」之象,而其占為如 是,則吉也?!洞呵飩鳌吩唬骸浮陡伞分独ぁ罚唬骸娙糊垷o首,吉?!股w即純《坤》卦辭「牝馬之貞,先迷后得,東北喪朋」之意。
《彖》曰:大哉干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彖,吐亂反。彖,即文王所系之辭。傳者,孔子所以釋經(jīng)之辭也。后凡言傳者,放此。此專以天道明干義,又析「元亨利 貞」為四德以發(fā)明之。而此一節(jié),首釋元義也。大哉,嘆辭。元,大也,始也。干元,天德之大始。故萬物之生,皆資之以為始也。又為四德之首,而貫乎天德之始 終,故曰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施,始豉反。卦內(nèi)同。此釋《干》之「亨」也。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始,即元也。終,謂貞也。不終則無 始,不貞則無以為元也。此言圣人大明干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以時成,而乘此六陽以行天道,是乃圣人之元亨也。干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變者,化之漸?;?,變之成。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
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合者,全于已生之后。此言干道變化,無所不利,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釋利貞之義也。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圣人在上,高出于 物,猶干道之變化也。萬國各得其所而咸寧,猶萬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此言圣人之利貞也,蓋嘗統(tǒng)而論之。元者,物之始生,亨者,物之暢茂,利則向于 實也,貞則實之成也。實之既成,則其根蒂脫落,可復種而生矣,此四德之所以循環(huán)而無端也。然而四者之間,生氣流行,初無間斷,此元之所以包四德而統(tǒng)天也。 其以圣人而言,則孔子之意,蓋以此卦為圣人得天位,行天道,而致太平之占也。雖其文義有非文王之舊者,然讀者各以其意求之,則并行而不悖也?!独ぁ坟苑?此。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辭也。天,《干》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已。但 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復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強而不息矣。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陽,謂九。下,謂潛?!敢婟堅谔铩?,德施普也?!附K日干干」,反復道也。復,芳服反。本亦作「覆」。反復,重復踐行之意?!富蜍S 在淵」,進無咎也。可以進而不必進也?!革w龍在天」,大人造也。造,徂早反。造,猶作也?!缚糊堄谢凇梗豢删靡??!赣镁拧?,天德不可為首也。言陽剛不 可為物先,故六陽皆變而吉?!柑煨小挂韵拢热逯^之《大象》?!笣擙垺挂韵?,先儒謂之《小象》。后放此。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長,丁丈反。
下「長人」同。干,古旦反。此篇申《彖傳》、《象傳》之意,以盡《干》、《坤》二卦之蘊,而余卦之說,因可以例推云。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 此,故于時為春,于人則為仁,而眾善之長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時為夏,于人則為禮,而眾美之會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 相妨害,故于時為秋,于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貞者,生物之成。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故于時為冬,于人則為智,而為眾事之干。干,木之身而枝葉所依以立 者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長人。嘉其所會,則無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 利,則義無不和。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干。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貞」。非君子之至健,無以行 此,故曰「干:元、亨、利、貞」。此第一節(jié),申《彖傳》之意,與《春秋傳》所載穆姜之言不異,疑古者已有此語。穆姜稱之,而夫子亦有取焉,故下文別以「子 曰」表孔子之辭。蓋傳者欲以明此章之為古語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樂,音 洛。確,苦學反。龍德,圣人之德也,在下故隱。易,謂變其所守。大抵《干》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明之,有隱顯而無淺深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兑住吩弧婟堅谔铮姶?人’,君德也?!剐?,下孟反。邪,似嗟反。正中,不潛而未躍之時也。常言亦信,常行亦謹,盛德之至也。閑邪存其誠,無斁亦保之意。言君德也者,釋大人之為 九二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 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干干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箮祝魴C。忠信,主于心者,無一念之不誠也。修辭見于事者,無一言之不實 也。雖有忠信之心,然非修辭立誠,則無以居之。知至至之,進德之事,知終終之,居業(yè)之事,所以終日干干而夕猶惕若者,以此故也。可上可下,不驕不憂,所謂 無咎也。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闺x,去聲。內(nèi)卦以德學言,外卦以時位言。進德修業(yè),九三備矣。此則欲其及時而進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 各從其類也?!箲ヂ?。作,起也。物,猶人也。睹,釋利見之意也。本乎天者,謂動物,本乎地者,謂植物。物各從其類。圣人,人類之首也。故興起于上,則 人皆見之。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官t人在下位,謂九五以下。無輔,以上九過高志滿,不來輔助之也。此第二節(jié),申《象傳》之意。
「潛龍勿用」,下也?!敢婟堅谔铩?,時舍也。舍,音扌舍。言未為時用也?!附K日干干」,行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未遽有為,姑試其可。「飛龍在天」,上治也。治,平聲。居上以治下?!缚糊堄谢凇?,窮之災也。干元「用九」,天下治也。治,去聲。言干元用九,見與他卦不同。君道剛而能柔,
天下無不治矣。此第三節(jié),再申前意。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敢婟堅谔铩?,天下文明。雖不在上位,然天下已被其化。「終日干干」,與時偕行。時,當然也?!富蜍S在淵」,干道乃革。離下而 上,變革之時?!革w龍在天」,乃位乎天德。天德,即天位也。蓋唯有是德,乃宜居是位,故以名之?!缚糊堄谢凇梗c時偕極。干元「用九」,乃見天則。剛而能 柔,天之法也。此第四節(jié),又申前意。
《干》「元」者,始而亨者也。始則必亨,理勢然也?!咐憽拐?,性情也。收斂歸藏,乃見性情之實。
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始者,元而亨也。利天下者,利也。不言所利者,貞也?;蛟唬骸独ぁ防蝰R,則言所利矣。大哉干乎,剛健中正,純粹 精也。剛以體言,健兼用言中者,其行無過不及。正者,其立不偏。四者,干之德也。純者,不雜于陰柔。粹者,不雜于邪惡。蓋剛健中正之至極而精者,又純粹之 至極也?;蛞筛蓜偀o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也。天地之間,本一氣之流行,而有動靜爾。以其流行之統(tǒng)體而言,則但謂之干而無所不包矣;以其動靜分之,然后有 陰陽剛柔之別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旁通,猶言曲盡。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言圣人時乘六龍以御天,則如天之云行雨施而天下平也。此 第五節(jié),復申首章之意。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行,并去聲?!肝匆姟怪?,音現(xiàn)。成德,已 成之德也。初九固成德,但其行未可見爾。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蓋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再言君德,以深明九二之為大人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干干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重,平聲。下同。重剛,謂陽爻陽位。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蛑撸芍?。故無咎。九四非重剛,重字疑衍。在人,謂三。或者,隨時而未定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夫,音扶。先、 后,并去聲。大人,即釋爻辭所利見之大人也。有是德而當其位,乃可以當之。人與天地鬼神,本無二理,特蔽于有我之私,是以梏于形體而不能相通。大人無私, 以道為體,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先天不違,謂意之所為,默與道契。后天、奉天,謂知理如是,奉而行之?;丶v謂郭子儀曰:「卜者言,此行當見一大人而 還。」其占蓋與此合。若子儀者,雖未及乎夫子之所論,然其至公無我,亦可謂當時之大人矣?!缚骸怪疄檠砸?,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喪,去聲。所以動而有悔也。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知其理勢如是,而處之以道,則不至于有悔矣,固非計私以避害者也。再言其 唯圣人乎,始若設問,而卒自應之也。此第六節(jié),復申第二、第三、第四節(jié)之意。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牝,頻忍反。喪,去聲。一者,偶也,陰之數(shù)也。坤者,順也,陰之性也。注中者,三畫卦之名也;經(jīng)中者,六畫卦
之名也。陰之成形,莫大于地。此卦三畫皆偶,故名坤而象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陰之純,順之至,故其名與象皆不易也。牝馬,順而健行者,陽先陰后,陽主 義,陰主利。西南,陰方,東北,陽方。安,順之為也。貞,健之守也。遇此卦者,其占為大亨,而利以順健為正。如有所往,則先迷后得而主于利。往西南則得 朋,往東北則喪朋,大抵能安于正則吉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此以地道明坤之義,而首言元也。至,極也,比大義差緩。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順承天施,地之道也。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疆,居良反。下同。言亨也。德合無疆,謂配干也。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言利貞也。馬,干之象,而以為地類者。牝,陰物,而馬又行地之 物也。行地無疆,則順而健矣。柔順利貞,坤之德也?!妇迂小梗酥腥缋ぶ乱?。所行如是,則其占如下文所云也。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 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陽大陰小,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故坤之德,常減于干之半也。東北雖喪朋,然反之西南,則終有慶矣。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安 而且貞,地之德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坤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高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六,陰爻之名。陰數(shù)六老而八少,故謂陰爻為六也。霜,陰氣所結,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陰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 霜,則知堅冰之將至也。夫陰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無,而消長有常,亦非人所能損益也。然陽主生,陰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 相無者,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無所偏主。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陰之意焉。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其旨深矣。不言其占者,謹微 之意,已可見于象中矣。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凝,魚陵反。馴,似遵反。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當從之。馴,順習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柔順正固,坤之直也。賦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無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順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純者。故其德內(nèi)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學習而無不利。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也。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覆涣暉o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六陰三陽,內(nèi)含章美,可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故或時出而從上之事,則始雖無成,而后必有終。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則如此占也。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富驈耐跏隆?,知光大也。知,音智。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括,古活反。譽,音余,又音預。括囊,言結囊口而不出也。譽者,過實之名。謹密如是,則無咎而亦無譽矣。六四重陰不中,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密,或時當隱遁也。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黃,中色。裳,下飾。六五,以陰居尊,中順之德,充諸內(nèi)而見于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大善之吉也。占者德必如是,則其占亦如是矣。 《春秋傳》:南蒯將叛,筮得此爻,以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疆內(nèi)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黃裳,元吉。黃,中之色也。 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易》不可以占險,三者有闕,筮雖當,未也?!购筘峁麛?。此可 以見占法矣。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在中而見于外也。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陰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此,占者如是,其兇可知。
《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用六,言凡筮得陰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陰而居首,故發(fā)之。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其占如此辭。蓋陰柔而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能永貞矣。故戒占者以利永貞,即《干》之利貞也。自《坤》而變,故不足于元亨云。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初陰后陽,故曰大終。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剛、方,釋牝馬之貞也。方,謂生物有常。后得主而有常,《程傳》曰:「‘主’下當有‘利’字?!购f物而化 光。復明亨義。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復明順承天之義。此以上,申《彖傳》之意。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 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骸嘎乃?,堅冰至」,蓋言順也。古字「順」、「慎」通用,按此當作慎,言當辯之于微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此以學而言之也。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 則本體之守也。直內(nèi)、方外,《程傳》備矣。不孤,言大也。疑故習而后利,不疑則何假于習。傳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內(nèi),守義以 方其外。敬立而內(nèi)直,義形而外方。義形于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無所用而不周,無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兑住吩唬骸咐?,無咎,無 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黃中,言中德在內(nèi)。釋「黃」字之義也。正位居體,雖在尊位,而居下體。釋「裳」字之義也。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 業(yè),美之至也。美在其中,復釋黃中。暢于四支,復釋居體。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 而地黃。為,于偽反。離,力智反。夫,音扶。疑,謂鈞敵而無小大之差也。坤雖無陽,然陽未嘗無也。血,陰屬,蓋氣陽而血陰也。玄黃,天地之正色,言陰陽皆 傷也。此以上,申《象傳》之意。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張倫反。震坎,皆三畫卦之名。震,一陽動于二陰之下,故其德為動,其象為雷???,一陽陷于二陰之間,故其德為 陷、為險,其象為云、為雨、為水。屯,六畫卦之名也,難也,物始生而未通之意。故其為字,象屮穿地始出而未申也。其卦以震遇坎,干、坤始交而遇險陷,故其 名為屯。震動在下,坎險在上,是能動乎險中。能動雖可以亨,而在險,則宜守正,而未可遽進。故筮得之者,其占為大亨而利于正,但未可遽有所往耳。又,初 九,陽居陰下,而為成卦之主,是能以賢下人,得民而可君之
象。故筮立君者,遇之則吉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難,去聲。
六二《象》同。以二體釋卦名義。始交,謂震。難生,謂坎。動乎險中,大亨貞。以二體之德釋卦辭。動,震之為也。險,坎之地也。自此以下,釋「元亨利貞」,乃用文王本意。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以二體之象釋卦辭。雷,震象。雨,坎象。
天造,猶言天運。草,雜亂。昧,晦冥也。陰陽交而雷雨作,雜亂晦冥,塞乎兩間。天下未定,名分未明,宜立君以統(tǒng)治,而未可遽謂安寧之是也。不取初九爻義者,取義多端,姑舉其一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jīng)綸。坎不言水而言云者,未通之意。經(jīng)綸,治絲之事。經(jīng)引之,綸理之也。屯難之世,君子有為之時也。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盤,步干反。盤桓,難進之貌。屯難之初,以陽在下,又居動體,而上應陰柔險陷之爻,故有盤桓之象。然居得其正,故其占利于居貞。又本成卦之主,以陽下陰,為民所歸,侯之象也。故其象又如此,而占者如是,則利建以為侯也。
《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下,遐嫁反。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邅,張連反。乘,繩澄反,又音繩。班,分布不進之貌。字,許嫁也?!抖Y》曰:「女子許嫁,笄 而字?!沽?,陰柔中正,有應于上,而乘初剛,故為所難而邅回不進。然初非為寇也,乃求與己為婚媾耳。但己守正,故不之許,至于十年,數(shù)窮理極,則妄求者 去,正應者合,而可許矣。爻有此象,故因以戒占者。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甘昴俗帧?,反常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幾,音機。舍,音扌舍?!断蟆吠?。陰柔居下,不中不正,上無正應,妄行取困,為逐鹿無虞陷入林中之象。君子見幾,不如舍去。若往逐而不舍,必致羞吝。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陰柔居屯,不能上進,故為乘馬班如之象。然初九守正居下,以應于己,故其占為下求婚媾則吉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九五雖以陽剛中正居尊位,然當屯之時,陷于險中,雖有六二正應,而陰柔才弱,不足以濟。初九得民于下,眾皆歸之。九五坎體,有膏潤而不得施,為屯其膏之象。占者以處小事,則守正猶可獲吉,以處大事,則雖正而不免于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施,始豉反。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陰柔無應,處屯之終。進無所之,憂懼而已。故其象如此。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長,直良反。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告,音谷。三,息暫反。
瀆,音獨。艮,亦三畫卦之名。一陽止于二陰之上,故其德為止,其象為山。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險,蒙之地也,內(nèi)險外止, 蒙之意也。故其名為蒙?!负唷挂韵?,占辭也。九二,內(nèi)卦之主,以剛居中,能發(fā)人之蒙者,而與六五陰陽相應。故遇此卦者,有亨道也。我,二也。童蒙,幼稚而 蒙昧,謂"五也。筮者明,則人當求我而其亨在人。筮者暗,則我當求人而亨在我。人求我者,當視其可否而應之。我求人者,當致其精一而扣之。而明者之養(yǎng)蒙, 與蒙者之自養(yǎng),又皆利于以正也。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以卦象,卦德釋卦名,有兩義。「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赋躞吒妗梗詣傊幸?。「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以卦體釋卦辭也。九二以可亨之道,發(fā)人之 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志應者,二剛明,五柔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應也。以剛中者,以剛而中,故能告 而有節(jié)也。瀆,筮者二三,則問者固瀆,而告者亦瀆矣。蒙以養(yǎng)正,乃作圣之功,所以釋「利貞」之義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行,下孟反。六三《象》同。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說,吐活反。桎,音質。梏,古毒反。以陰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當發(fā)其蒙。然發(fā)之之道,當痛懲而暫舍之,以觀其后。若遂往而不舍,則致羞吝矣。戒占者當如是也。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發(fā)蒙之初,法不可不正。懲戒所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九二以陽剛為內(nèi)卦之主,統(tǒng)治群陰,當發(fā)蒙之任者。然所治既廣,物性不齊,不可一概取必。而爻之德剛而不過,為能有所包容之象。又,以陽受陰,為納婦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為子克家之象。故占者有其德而當其事,則如是而吉也。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指二五之應。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取,七具反。六三陰柔,不中不正,女之見金夫而不能有其身之象也。占者遇之,則其取女必得如是之人,無所利矣。金夫,蓋以金賂己而挑之,若魯秋胡之為者。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順,當作「慎」。蓋「順」、「慎」古字通用?!盾髯印贰疙樐棺鳌干髂?,且「行不慎」,于經(jīng)意尤親切,今當從之。
六四,困蒙,吝。既遠于陽,又無正應,為困于蒙之象。占者如是,可羞吝也。能求剛明之德而親近之,則可免矣。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遠,于萬反。實,葉韻去聲。
六五,童蒙,吉。柔中居尊,下應九二,純一未發(fā),以聽于人,故其象為童蒙,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故為擊蒙之象。然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于嚴密,乃為得宜。故戒占者如此。凡事皆然,不止為誨人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御寇以剛,上下皆得其道。
干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需,待也。以干遇坎,干健坎險,以剛遇險,而不遽進以陷于險,待之義也。孚,信之在中者也。其卦九五以坎體中實,陽剛中 正而居尊位,為有孚得正之象??菜谇?,干健臨之,將涉水而不輕進之象。故占者為有所待,而能有信,則光亨矣。若又得正,則吉,而利涉大川。正固無所不 利,而涉川尤貴于能待,則不欲速而犯難也。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此以卦德釋卦名義?!感?,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咐娲蟠ā梗泄σ?。以卦體及兩象釋卦辭。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上,上聲。樂,音洛。云上于天,無所復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郊,曠遠之地,未近于險之象也,而初九陽剛,又有能恒于其所之象,故戒占者能如是,則無咎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難,去聲。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沙,則近于險矣。言語之傷,亦災害之小者。漸進,近坎,故有此象。剛中能需,故得終吉。戒占者當如是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衍,以善反。衍,寬意。以寬居中,不急進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泥,將陷于險矣。寇,則害之大者。九三去險愈近,而過剛不中,故其象如此。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外,謂外卦。敬慎不敗,發(fā)明占外之占。圣人示人之意切矣。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交坎體,入乎險矣,故為需于血之象。然柔得其正,需而不進,故又為出自穴之象。占者如是,則雖在傷地,而終得出也。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酒食,宴樂之具,言安以待之。九五陽剛中正,需于尊位,故有此象。占者如是而貞固,則得吉也。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陰居險極,無復有需,有陷而入穴之象。下應九三。九三與下二陽需極并進,為不速客三人之象。柔不能御而能順之,有敬之之象。占者當陷險中,然于非意之來,敬以待之,則得終吉也。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當,都浪反。后凡言「當位」、「不當位」者,仿此。以陰居上,是為當位。言不當位,未詳。
坎下,干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窒,張栗反。訟,爭辯也。上干下坎,干剛坎險,上剛以制其下,下險以伺其上,又為內(nèi)險而外健,又為己險 而彼健,皆訟之道也。九二中實,上無應與,又為加憂。且于卦變自遁而來,為剛來居二,而當下卦之中,有有孚而見窒,能懼而得中之象。上九過剛,居訟之極, 有終極其訟之象。九五剛健中正,以居尊位,有大人之象。以剛乘險,以實履陷,有不利涉大川之象。故戒占者必有爭辯之事,而隨其所處為吉兇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以卦德釋卦名義?!冈A,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附K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以卦變、卦體、卦
象釋卦辭。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天上水下,其行相違。作事謀始,訟端絕矣。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陰柔居下,不能終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逋,補吳反。眚,生領反。九二陽剛,為險之主,本欲訟者也。然以剛居柔,得下之中,而上應九五,陽剛居尊,勢不可敵,故其象占如此。邑人三百戶,邑之小者。言自處卑約,以免災患。占者如是,則無眚矣。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竄,七亂反。掇,都活反。掇,自取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驈耐跏拢瑹o成。食,猶食邑之食,言所享也。六三陰柔,非能訟者。故守舊居正,則雖危而終吉。然或出而從上之事,則亦必無成功。占者守常而不出,則善也。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從上吉,謂隨人則吉;明自主事,則無成功也。"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渝,以朱反。即,就也。命,正理也。渝,變也。九四剛而不中,故有訟象。以其居柔,故又為不克,而復就正理,渝變其心,安處于正之象。占者如是,則吉也。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聽訟而得其平者也。占者遇之,訟而有理,必獲伸矣。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中則聽不偏,正則斷合理。
上九,或錫之般革帶,終朝三褫之。褫,敕紙反。般革帶,命服之飾。褫,奪也。以剛居訟極,終訟而能勝之,故有錫命受服之象。然以訟得之,豈能安久,故又有終朝三褫之象。其占為終訟無理,而或取勝,然其所得,終必失之。圣人為戒之意深矣。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無咎。師,兵眾也。下坎上坤,坎險坤順,坎水坤地。古者寓兵于農(nóng),伏至險于大順,藏不測于至靜之中。又卦唯九二陽居下卦之中,為將之象, 上下五陰順而從之,為眾之象。九二以剛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其卦之名曰師。丈人,長老之稱。用師之道,利于得正,而任 老成之人,乃得吉而無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王,往況反。此以卦體釋師、貞之義。以,謂能左右之也。一陽在下之中,而五陰皆為所以也。能以眾正,則王者之師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又以卦體、卦德釋「丈人吉,無咎」之義。剛中,謂九二。應,謂六五應之。行險,謂行危道。順,謂順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師旅之興,不無害于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悅而從之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畜,許六反。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養(yǎng)民,則可以得眾矣。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律,法也。否臧,謂不善也。晁氏曰,「否」字,先儒多作「不」,是也。在卦之初,為師之始。出師之道,當謹其始,以律則吉,不臧則兇。戒占者當謹始而守法也。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九二在下,為眾陰所歸,而有剛中之德。上應于五,而為所寵任,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竿跞a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兇。輿尸,謂師徒撓敗,輿尸而歸也。以陰居陽,才弱志剛,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師以退,賢于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長,之丈反。六五用師之主,柔順而中,不為兵端者也。敵加于己,不得已而應之,故為田有禽之象。 而其占,利以搏執(zhí)而無咎也。言,語辭也。長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又戒占者專于委任,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參之,則是使之輿尸而歸,故雖貞而亦不 免于兇也。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當,去聲。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師之終,順之極,論功行賞之時也。坤為土,故有開國承家之象。然小人則雖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士,但優(yōu)以金帛可也。戒行賞之人,于小人則不可用此占,而小人遇之,亦不得用此爻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感∪宋鹩谩梗貋y邦也。圣人之戒深矣。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比,毗意反。比,親輔也。九五以陽剛居上之中,而得其正,上下五陰,比而從之,以一人而撫萬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故筮者得之,則當為人所親輔。
然必再筮以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然后可以當眾之歸而無咎。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將皆來歸之。若又遲而后至,則此交已固,彼來已晚,而得兇矣。若欲比人,則亦以是而反觀之耳。
《彖》曰:「比」,吉也。此三字疑衍文?!副取?,輔也,下順從也。此以卦體釋卦名義?!冈?,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覆粚幏絹怼?,上下應也?!负蠓騼础梗涞栏F也。亦以卦體釋卦辭。剛中,謂五。上下,謂五陰。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地上有水,水比于地,不容有間。建國親侯,亦先王所以比于天下而無間者也?!跺琛芬猓藖肀任?,此取我往比人。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缶,俯九反。他,湯何反。比之初,貴乎有信,則可以無咎矣。若其充實,則又有他吉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柔順中正,上應九五。自內(nèi)比外,而得其貞,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得正,則不自失矣。
六三,比之匪人。陰柔不中正,承、乘、應皆陰,所比皆非其人之象。其占大兇,不言可知。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以柔居柔,外比九五,為得其正,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一陽居尊,剛健中正,卦之群陰皆來比己,顯其比而無私,如天子不合圍,開一面之網(wǎng),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故為用三驅失前禽,而邑人不誡之象。蓋雖私屬,亦喻上意,不相警備以求必得也。凡此皆吉之道,占者如是,則吉也。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敢厝瞬徽]」,上使中也。舍,音舍。由上之德使不偏也。
上六,比之無首,兇。陰柔居上,無以比下,兇之道也,故為無首之象,而其占則兇也。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以上下之象言之,則為無首,以終始之象言之,則為無終,無首則無終矣。
干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畜,敕六反。《大畜》卦同。巽,亦三畫卦之名。一陰伏于二陽之下,故其德為巽、為入,其象為風、為木。小,陰也。畜,止之 之義也。上巽下干,以陰畜陽,又卦唯六四一陰,上下五陽皆為所畜,故為小畜。又以陰畜陽,能系而不能固,亦為所畜者小之象。內(nèi)健外巽,二五皆陽,各居一卦 之中而用事,有剛而能中,其志得行之象,故其占當?shù)煤嗤āH恍笪礃O而施未行,故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蓋密云,陰物;西郊,陰方。我者,文王自我也。 文王演《易》于羑里,視岐周為西方,正小畜之時也。筮者得之,則占亦如其象云。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以卦體釋卦名義。柔得位,指六居四。上下,謂五陽。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亭。以卦德、卦體而言,陽猶可亨也?!该茉撇挥辍梗型??!缸晕椅?/span>
郊」,施未行也。施,始豉反。尚往,言畜之未極,其氣猶上進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風有氣而無質,能畜而不能久,故為小畜之象。懿文德,言未能厚積而遠施也。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復,芳六反。二爻同。下卦干體,本皆在上之物,志欲上進,而為陰所畜。然初九體干,居下得正,前遠于陰,雖與四為正應,而能自守以正,不為所畜,故有進復自道之象。占者如是,則無咎而吉也。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吉。三陽志同,而九二漸近于陰,以其剛中,故能與初九牽連而復,亦吉道也。占者如是,則吉矣。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亦者,承上爻義。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說,吐活反。九三,亦欲上進,然剛而不中,迫近于陰,而又非正應,但以陰陽相說而為所系畜,不能自進,故有輿說輻之象。然以志剛,故又不能平而與之爭,故又為夫妻反目之象。戒占者如是,則不得進而有所爭也。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程子曰:「‘說輻’、‘反目’,三自為也?!?/span>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去,上聲。以一陰畜眾陽,本有傷害憂懼。以其柔順得正,虛中巽體,二陽助之,是有孚而血去惕出之象也。無咎宜矣。故戒占者亦有其德,則無咎也。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攣,力專反。巽體三爻,同力畜干,鄰之象也。而九五居中處尊,勢能有為,以兼乎上下,故為有孚攣固,用富厚之力而以其鄰之象。以,猶《春秋》「以某師」之「以」,言能左右之也。占者有孚,則能如是也。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幾,音機。《歸妹》卦同。畜極而成,陰陽和矣,故為既雨既處之象。蓋尊尚陰德,至于積滿而然也。陰加于陽,故雖正亦厲。然陰既盛而抗陽,則君子亦不可以有行矣。其占如此,為戒深矣。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妇诱鲀础?,有所疑也。
兌下,干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直結反。兌,亦三畫卦之名。一陰見于二陽之上,故其德為說,其象為澤。履,有所躡而進之義也。以兌遇干,和說以躡剛強之后,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故其卦為履,而占如是也。人能如是,則處危而不傷矣。
《彖》曰:履,柔履剛也。以二體釋卦名義。說而應乎干,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說,音悅。以卦德釋《彖辭》。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又以卦體明之,指九五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程傳》備矣。
《傳》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辯別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 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 君求之。皆非有預于己也。農(nóng)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榮;農(nóng)工商賈,日志于富侈;
億兆之心,交騖于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上下無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辯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span>
初九,素履,往無咎。以陽在下,居履之初,未為物遷,率其素履者也。占者如是,則往而無咎也。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剛中在下,無應于上,故為履道平坦,幽獨守貞之象。幽人履道而遇其占,則貞而吉矣。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跛,波我反。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剛,以此履干,必見傷害,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兇。又為剛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如秦政、項籍,豈能久也。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铬四苈摹?,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肝淙藶橛诖缶梗緞傄?。
九四,履虎尾,朔心朔心,終吉。朔心,山革反,音色。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然以剛居柔,故能戒懼而得終吉。
《象》曰:「朔心朔心,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夬,古快反。九五以剛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兌說應之,凡事必行,無所疑礙。故其象為夬決其履,雖使得正,亦危道也。故其占為雖正而危,為戒深矣。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傷于所恃。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視履之終,以考其祥,周旋無虧,則得元吉。占者禍福,視其所履而未定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若得元吉,則大有福慶也。
干下,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泰,通也。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正月之卦也。小,謂陰。大,謂陽。言坤往居外,干來居內(nèi)。又自《歸妹》來,則六往居四,九來居三也。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吉而享矣。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長,丁丈反。《否》卦同。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財、裁同。相,息亮反。左,音佐。右,音佑。財成以制其過,輔相以補其不及。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茹,人余反。匯,于位反,音胃?!斗瘛坟酝?。三陽在下,相連而進,拔茅連茹之象,征行之吉也。占者陽剛,則其征吉矣。郭璞《洞林》讀至「匯」字絕句,下卦放此。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馮,音憑。九二以剛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應,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穢,而果斷剛決,不遺遐遠,而不昵朋比,則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將過于中,泰將極而否欲來之時也。恤,憂也。孚,所期之信也。戒占者艱難守貞,則無咎而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已過乎中,泰已極矣,故三陰翩然而下復,不待富而其類從之,不待戒令而信也。其占為有小人合交以害正道,君子所當戒也。陰虛陽實,故凡言不富者,皆陰爻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陰本居下,在上為失實。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以陰居尊,為泰之主。柔中虛己,下應九二,吉之道也。而帝乙歸妹之時,亦嘗占得此爻。占者如是,則有祉而元吉矣。凡經(jīng)以古人為言,如高宗、箕子之類者,皆放此。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復,房六反。下同。泰極而否,城復于隍之象。戒
占者不可力爭,但可自守,雖得其貞,亦不免于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命亂故復否,告命,所以治之也。治,平聲。
坤下,干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否,備鄙反。否,閉塞也,七月之卦也。正與《泰》反,故曰匪人,謂非人道也。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蓋干往居外,坤來居 內(nèi),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來居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誤也?!秱鳌凡惶亟猓淞x亦可見。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nèi)陰而外陽,內(nèi)柔而外剛,內(nèi)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辟,音避。難,去聲。收斂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難。人不得以祿位榮之。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三陰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之象,而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蓋能如是,則變而為君子矣。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小人而變?yōu)榫樱瑒t能以愛君為念,而不計其私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陰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大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后道亨。蓋不可以彼包承于我,而自失其守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言不亂于小人之群。
六三,包羞。以陰居陽而不中正,小人志于傷善而未能也,故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發(fā),故無兇咎之戒。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否過中矣,將濟之時也。九四,以陽居陰,不極其剛,故其占為有命無咎,而疇類三陽,皆獲其福也。命,謂天命。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與包同。古《易》作「包」。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又當戒懼如《系辭傳》所云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其占為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離下,干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離,亦三畫卦之名。一陰麗于二陽之間,故其德為麗、為文明;其象為火、為日、為電。同人,與人同也。以離遇干,火上同 于天,六二得位得中,而上應九五,又卦唯一陰而五陽同與之,故為同人。于野,謂曠遠而無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為卦內(nèi)文明而外剛健,六二中 正而有應,則君子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則亨,而又可涉險。然必其所同合于君子之道,乃為利也。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干,曰同人。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二。干,謂九五。同人曰。衍文。「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干行也。文明以 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以卦德、卦體釋卦辭。通天下之志,乃為大同;不然,則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類族辨物,所以審異而致同也。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剛在下,上無系應,可以無咎。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宗,黨也。六二雖中且正,然有應于上,不能大同而系于私,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莽,莫蕩反。剛而不中,上無正應,欲同于二而非其正,懼九五之見攻,故有此象。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溉龤q不興」,安行也?言不能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墉,音庸。剛不中正,又無應與,亦欲同于六二,而為三所隔,故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剛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則是能改過而得吉也。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乘其墉矣,則非其力之足也,特以義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義斷,困而反于法則,故吉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號,戶羔反。咷,道刀反?!堵谩坟酝?。五剛中正,二以柔中正,相應于下,同心者也,而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義理所同,物不得而間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剛強,故必用大師以勝之,然后得相遇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直,謂理直。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居外無應,物莫與同,然亦可以無悔,故其象占如此。郊,在野之內(nèi),未至于曠遠,但荒僻無與同耳。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干下,離上。
大有:元亨。大有,所有之大也。離居干上,火在天上,無所不照。又,六五一陰居尊得中,而五陽應之,故為大有。干健離明,居尊應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德,則大善而亨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五。上下,謂五陽。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以卦德、卦體釋卦辭。應天,指六五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鹪谔焐希照邚V,為大有之象。所有既大,無以治之,則釁蘗萌于其間矣。天命有善而無惡,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于身,亦若是而已矣。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雖當大有之時,然以陽居下,上無系應,而在事初,未涉乎害者也,何咎之有?然亦必艱以處之,則無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剛中在下,得應乎上,為大車以載之象。有所往而如是,可以無咎矣。占者必有此德,乃應其占也。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亨,《春秋傳》作「享」,謂朝獻也。古者,亨通之亨,享獻之享,烹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之象。剛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虛中下賢,故為亨于天子之象。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小人無剛正之德,則雖得此爻,不能當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彭,蒲光反,音旁?!概怼棺郑袅x未詳。《程傳》曰「盛貌」,理或當然。六五柔中之君,九四以剛近之,有僭逼之嫌。然以其處柔也,故有不極其盛之象,而得無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晰也。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39/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程頤畢生對易學的研究集成
下一篇: 《正易心法》麻衣道者撰陳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