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認為:陰陽失調,乃百病之源。內丹功一旦練成,可使小周天水火既濟、任督互通,達到高度的“陰平陽秘”,使人病源消除,各種沉疴痼疾自會霍然而愈;同時,可打通任督二脈,使人體健神采、豁達長壽。
對修煉內丹功者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內丹家認為,只有修煉出元陽真氣,使其沿小周天路線運轉,結成內丹,才能真正保證人體健康,并奠定進修高層次功法——丹道大周天功的基礎。
姿勢:每日子時(晚11∶00~凌晨1∶00)和卯時(凌晨5∶00~7∶00)(如無此條件,早晚練功即可),擇一安靜處,盤膝而坐(雙盤最好,單盤也可),頭正身直,雙目垂簾,舌抵上腭,全身放松,雙掌相疊置于小腹處或撫于雙膝上。
功法:道家重要功法“內丹功”可使任督互通、體健神采。
貳盤好坐姿后,雙目內視下丹田(臍內一寸三分處),摒棄一切思慮、欲望、雜念,用自然呼吸法,以鼻吸氣,做到深、緩、勻、細,不能勉力而行,須順其自然。以意將吸入之氣微微送入下丹田內,與先天而存、潛伏于下丹田的元陽真氣相接相合,融為一體。
吸氣后,稍作停閉,不用意力,自然地將氣從鼻中輕輕呼出(以耳無聞其聲為準),呼氣時,意念不要離開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為一息,息息歸根,反復習練。開始可先練十多分鐘,以后隨功力進展,逐漸延長。
當思緒完全平息,身心進入松靜狀態(tài)時,忽覺下丹田一動,隨之再動又漸溫熱,仿佛一團模糊之物從中超然而出,身心內外,有一氤氳虛無恍惚氣象。此情即是先天元陽真氣產生,古氣功術語稱作“道自虛無生一氣”。
此時,練功者須守住心神,心不攀緣,亦不著相。即做到既不歡喜,也不驚疑,更不要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傊?,應保持一種物我兩忘狀態(tài),無論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練內丹功是一個磨煉心性的過程,練功者需不斷磨去執(zhí)著心,勿妄求速成。心煩氣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謂“欲速則不達”,誠為至理。
堅持練功,入靜境界日漸穩(wěn)定,下丹田溫熱感便緩緩彌漫開來,此時形神合一,仿佛全身融入虛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為諸緣所動,意念達如明鏡止水,習者會感到下丹田氣動,一股強而有力的真氣從下丹田開始流注循環(huán),先達會陰,過尾閭,沿督脈上行,經夾脊,至玉枕,到百會,順前額下至面頰,過“鵲橋”(指舌),接入任脈,回至下丹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氣通小周天”。
叁氣通小周天后,真氣可以沿任督二脈周而復始、自動運轉,愈煉愈純,久之凝結成丹。
如丹田出現溫熱、舒泰、暢美之感,那時,外腎興起。須閉目以意內視下丹田,呼吸氣息深入該處,吸氣時加意念,意隨息而行,與元陽真氣互成一片;呼氣時不管它,隨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為一息,息息歸根,意念集中于丹田。
須注意的是,吸氣時意雖隨息而行,但切不可執(zhí)著于呼吸。大約十至數十息,外腎即會完全軟縮,恢復常態(tài)。元精被采回,歸還于下丹田之中,復化為氣。此步功法,道家亦稱為“煉精化氣”。唯真氣充足至一定程度,才會自動循小周天路線運行,打通三關,完成筑基之功。
氣通小周天過程中,若真氣充足,循經而行時,神意要隨著真氣走;若真氣不足而停下來時,則神意也要停下來,繼續(xù)溫養(yǎng)下丹田,待真氣力量充實了,再順其自然而行。此情,古氣功術語稱為“彼是主來我為賓”,即讓識神退位,元神主事,虛靜無為,在真氣自動運行中,體悟自然之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3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家的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