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聊聊初以命功入手的丹法。
呂祖云,上德以道全其形,斯純乾之未破下德以術(shù)延其命,乃撅坎之已成。是以用陰陽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效男女之生,必發(fā)天機而作泄天之機。方其性命以雙修,須仗法財而兩用。
丹道入門:修煉丹功,以命功入手該怎么煉.png" />
以命功入手,并不是就不練性了,練性一事,貫穿整個丹道的修煉過程,沒有不練性的神仙,沒有不修心的丹道。
命功入手,其要在于,假命以求性,性浮好動,所以需要法陰陽之交娉,以身中至陽之氣,擒心中至陰之精。所以云,初則以鉛求汞,次則以汞求鉛,鉛汞相合生成大藥,人采之練之,結(jié)為圣胎,所以能長生,十月火候不差,金液練形,異骨變身,體化為膏血似銀,體變純陽,可以不死于人間,會得升遷機,瓜熟蒂落,陽神脫殼,身外有身,再三年哺育,九年面壁,破碎虛空,形神具妙,天仙道了,再無附加。
后面幾步,本人未經(jīng)驗證,為丹書所言。
以金丹四百為例。
張祖云,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以火數(shù),九乃金數(shù),以火煉金,返本還元,謂之金丹。
由此可知,七返還丹,神為火,七返者,神返魂。九還金丹,金為魄,九還者,魄還性。所以古人有言,修煉之道,一言以蔽之,不過練魄強魂,使魂強于魄,以木攝金,魄好動而魂好靜,所以能一心清靜,雜念不起,所以祖師云,對境無心是大還,很多人理解不了,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以火煉金,返本還元,謂之金丹。白祖云,以火煉藥而成丹者,是以神御氣而成道也。其理同,藥只一味,水中金。
2言歸正傳,入門之要,先使神氣歸伏。從此開始,方法五花八門,有守臍的,有守臍下一寸三分的,有守兩腎之間的,有守尾閭的,有守夾脊的,有守口鼻的,有守心的,有守心下腎上的。問其玄關(guān)一竅,各言其是,要說那些地方不是嗎?
也不對,玄關(guān)本無定位。丹經(jīng)講玄關(guān)一竅,不在身內(nèi),不在身外,即在身內(nèi),也在身外。很多人就搞不懂了,到底是在身內(nèi),還是在身外?都在,以前有人問我怎么修,玄關(guān)在哪里,通常我都會用西游記的一句話來講。
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也。
方寸,可取身中方寸之地,以為入道之憑為身。山者,取艮卦之意,不動如山,為意。
斜月三星者,心也,洞者洞入玄境也,此即為入道之地,修煉始終,也不過是身心意,具體的以前的文章講過,這里不多言。
腎本來為人后天之本,醫(yī)家之所重,不過丹道與醫(yī),有相同處,有不同處。比如就腎而言,丹經(jīng)卻講,莫于腎中求造化,當于心底覓先天,此等妙語,直露密要,人守于何處,并不算錯,關(guān)鍵在人心,能于身心意處融而為一,玄關(guān)一竅,不在此而何?
選擇守不同的地方,其后期需要維持用的,難度,火候,方法,就有差別。祖師教人以心下腎上,下丹田,臍后腎前,是因為這些部位,為人身中藏精聚氣之所,便于以后行持,少出差錯,之后調(diào)身,容易控制。再往前的打坐入定,調(diào)息凝神,最好還是找和引路人,人心變化太多,不能一概而論之,要長期跟蹤。打坐的書,比如張三豐的道言淺近說之類的,講的已經(jīng)足夠好,我也不可能講的比他們好。
還是希望大家,多讀經(jīng)典,古人好語需謹記,功夫不到不方圓。
最后附上張三豐打坐歌:
初打坐,學(xué)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guān)。
秘秘綿綿調(diào)呼吸,一陰一陽鼎內(nèi)煎。
性要悟,命要傳,休將火候當?shù)乳e。
閉目觀心守本命,清靜無為是根源。
百日內(nèi),見應(yīng)驗,坎中一點往上翻。
黃婆其間為媒妁,嬰兒姹女兩團圓。
美不盡,對誰言,渾身上下氣沖天。
這個消息誰知道,啞子做夢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靈藥一點透三關(guān)。
丹田直上泥丸頂,降下重樓入中元。
水火即濟真鉛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心要死,命要豎,神光照耀遍三千。
無影樹下金雞叫,半夜三更現(xiàn)紅蓮。
冬至一陽來復(fù)始,霹靂一聲震動天。
龍又叫,虎又歡,仙藥齊鳴非等閑。
恍恍惚惚存有無,無窮造化在其間。
玄中妙,妙中玄,河車搬運過三關(guān)。
天地交泰萬物生,日飲甘露似蜜甜。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圓明不二般。
三教原來是一家,饑則吃飲困則眠。
假燒香,白參禪,豈知大道在目前。
昏迷吃齋錯過了,一失人身萬劫難。
愚迷妄想西天路,瞎?jié)h夜走入深山。
天機妙,非等閑,泄露天機罪如山。
四正理,著意參,打破玄機妙通玄。
子午卯酉不斷夜,早拜明師結(jié)成丹。
有人識得真鉛汞,便是長生不老丹。
行一日,一日豎,莫把修行眼下觀。
三年九載功成就,煉成一粒紫金丹。
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虛道人三豐仙。
以上僅個人看法,歡迎交流。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6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孔子觀人三層次,一字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