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有四大“寇”,即宋江、田虎、王慶、方臘。宋江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先后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梁山108條好漢傷亡過半。正因為此,蔡京、童貫、高俅等人才敢肆無忌憚地施計,毒死了宋江與盧俊義。
那么,為什么朝廷招安了宋江,卻沒有招安田虎、王慶、方臘?
首先,當然是宋江表達了強烈的招安意愿。
宋江從上了梁山之日起,就不斷向好漢們灌輸招安的理念,用武松的話來說,就是“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雖然反對招安的好漢頗為不少,以武松、魯智深、李逵為代表,但隨著宋江日復一日的反復灌輸招安理念,好漢們最終默認了招安——當宋江正式接受朝廷招安時,108條好漢全部跟隨他的步伐,一個都不少。
在向好漢們灌輸招安理念的同時,宋江又想盡一切辦法將招安意愿傳遞給朝廷。那時候,梁山與朝廷沒有建立消息傳遞渠道,宋江要將招安意愿準確地傳遞給宋徽宗,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為此,宋江不惜多次派精兵強將潛入京城,通過李師師(宋徽宗的紅顏知己)向宋徽宗表達招安意愿。
既然要招安,就不能得罪太多朝廷高官。宋江多次釋放被抓上梁山的朝廷高官。就連害得林沖家破人亡的太尉高俅,被抓到梁山后也是好吃好喝侍候著,畢恭畢敬地送下山。
既然宋江如此渴望招安,朝廷軍隊又屢次吃敗仗,因而宋徽宗就愿意招安宋江等人。
其次,田虎、王慶、方臘雖然也是“寇”,但性質(zhì)和宋江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
一方面,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里,一部分原本就是體制內(nèi)的人物,有一官半職,如呼延灼、關勝、魯智深、楊志、林沖、武松等人;一部分是富商、地主,如盧俊義、柴進等人;一部分是知識分子,如吳用、蕭讓、裴宣等人。真正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農(nóng)民、漁民等,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田虎、王慶、方臘的部下,幾乎清一色的來自社會最底層,屬于貨真價實的農(nóng)民起義。他們對朝廷的反抗非常徹底,朝廷自然也不愿意對他們進行招安。
第三、田虎、王慶、方臘突破了朝廷能夠忍受的底線。
宋江從來沒過有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在晁蓋死后,宋江成為了梁山的帶頭大哥,第一件事便是將梁山上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并在門前樹起了一根朱紅色的旗桿,上面懸掛著一面寫著“替天行道”的杏黃旗。什么是“忠義”?那就是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兄弟講究義氣。“替天行道”4個字隱含的意思則是:天子是好的,只是下面辦事的人壞,現(xiàn)在我就來替天子主持公道。
田虎、王慶、方臘根本就是直奔“造反”兩個字而去。
田虎本是威勝州沁源縣一個獵戶,他集結了一群人馬,占去了五州五十六縣后,就在汾陽“起造宮殿,偽設文武官僚,內(nèi)相外將,獨霸一方,稱為晉王。兵精將猛,山川險峻?!?/p>
王慶也不含糊,“于南豐城中,建造寶殿,內(nèi)苑,宮闕,僭號改元;也學宋朝,偽設文武職臺,省院官僚,內(nèi)相外將。封李助為軍師都丞相,方翰為樞密,段二為護國統(tǒng)軍大將,段五為輔國統(tǒng)軍都督,范全為殿帥,龔端為宣撫使,龔正為轉(zhuǎn)運使,專管支納出入,考算錢糧,丘翔為御營使;偽立段氏為妃?!?/p>
方臘本是一名砍柴為生的樵夫,因為在溪水里洗手,發(fā)現(xiàn)自己“頭戴平天冠,身穿袞龍袍”,便做起了“向人說自家有天子福分”。方臘占領了八州二十五縣,并在“清溪縣內(nèi)幫源洞中,起造寶殿,內(nèi)苑,宮闕,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宮,設文武職臺,省院官僚,內(nèi)相外將,一應大臣?!?/p>
顯而易見,田虎、王慶、方臘不光是從地盤上遠遠超過了宋江,還在組織架構上與宋江存在天壤之別。他們自立為王,建立了規(guī)模不等的割據(jù)政權,甚至已經(jīng)稱王,改年建號,這就讓他們從打家劫舍直接變成了“造反”。
這樣一來,朝廷與田虎、王慶、方臘形成了勢如水火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光靠一個“招安”,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后來,當田虎、王慶、方臘被擒獲后,均落得凌遲處死下場,由此可見朝廷對他們的痛恨。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中最悲情的部分就是征方臘了,梁山好漢在接受朝廷招安后,先后征討遼國、河北田虎、淮西王慶,這期間也是險象環(huán)生,但無一人陣亡,唯獨征方臘,108將先后陣亡(包括病死)達70人,而最終跟隨宋江回到朝廷接受冊封的只有27人,可以說征完方臘后,梁山好漢早已物是人非,支離破散了。
但有那么6位梁山好漢在征方臘之前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參與,也因此他們都安然度過這最危險的時期,并得以安度晚年,那么這6人都是誰呢?
入云龍公孫勝公孫勝是梁山早期元老,當年跟隨晁蓋上的梁山,在征方臘之前也一直參與各種戰(zhàn)事,運用其爐火純青的?法力?幫助梁山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硬仗,在征方臘之前梁山好漢無一人陣亡很大原因也是有他在。
就來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送其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并請求宋江在?奏凱還京?時能放公孫勝歸山,所以在公孫勝助宋江平定淮西王慶,大軍班師回朝到達汴京城外后,公孫勝想起羅真人的話便以?從師學道,侍養(yǎng)老母,以終天年?為由離開。
雖然公孫勝這么說的但我認為他離開宋江很大原因是與宋江等人的政見不合,在心里他還是不愿接受招安的,而且由于盧俊義的加入,他在梁山的地位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所以最終決定退出梁山。
神醫(yī)安道全安道全的醫(yī)術很高明,當年他是不愿上梁山的,只是張順設計殺了安道全喜歡的一個妓女李巧奴和老鴇并陷害于他。最終安道全被逼無奈只能上梁山,從此以后,安道全就隨著梁山好漢出征,救了很多人的命。
后來朝廷命宋江征方臘,就在大軍啟程后,宋徽宗突然病倒了,于是皇帝將安道全召回,進宮為其治病。就這樣安道全沒有跟隨部隊去征方臘,很多梁山好漢因未能及時救治而傷亡嚴重。
最后安道全進入太醫(yī)院,成為紫金醫(yī)官,也算是學有所成了吧!
圣手書生蕭讓蕭讓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字跡,所以當年宋江被抓后,吳用就讓他和玉臂匠金大堅模仿蔡京的文書,以救宋江。也正是由于他的書法之精使得他在征方臘前被蔡京留在了府中,成了蔡京的門館先生。
玉臂匠金大堅金大堅擅長刻碑文和印章,曾和蕭讓一起出力解救宋江,征方臘前被愛好書畫印章的宋徽宗留在了宮中任職。
紫髯伯皇甫端皇甫端本是一獸醫(yī),且善能相馬,通曉各種牲口寒暑病癥,下藥用針,無不痊愈?;矢Χ酸t(yī)道高明,診治馬病,手到病除。而宋徽宗也是愛馬之人,在宮中有專門為其養(yǎng)馬的地方,征方臘前,皇帝將其召到宮中,出任御馬監(jiān)太使,專門負責宮廷御馬。
鐵叫子樂和樂和原是登州城里看守監(jiān)獄的獄卒,聰明伶俐,各種樂曲一學著便會,又有一副好嗓音。
其實樂和是非常有才能的,但由于吳用刻意的打壓導致樂和在梁山一直得不到重用,其實吳用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很多有才能的人在梁山都被他壓制著,樂和是一個,朱武是一個,雖然樂和在梁山得不到重用,但接受朝廷招安后,他得到了王都尉的賞識,得以留在府內(nèi)聽用,從而躲過了征方臘這場拼死的廝殺。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能避免去征方臘的人都是有一技之長的,所以說?江湖太大,有一技傍身,走著才放心!?
01第一次分化:梁山六位水軍頭領的反抗
《水滸傳》若無招安,也就沒有水滸的深邃多變!正是因宋江招安,使梁山108將發(fā)生了兩次明顯的分化。
招安后,宋江帶著梁山兄弟戰(zhàn)遼國,干田虎,揍王慶,在征討方臘前,以李俊為首的梁山六大水軍統(tǒng)領,突然找到吳用表示:咱這么玩命到底為了啥,說好的富貴呢?我們卻只看到了被高俅等人的算計,不如?就這里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吳用連忙告知了宋江,在宋江的哭鬧下:?若是弟兄們但有異心,我當死于九泉,忠心不改!?這第一波分化,才得以被壓制住。
02第二次分化:六位梁山好漢離隊,沒去征討方臘
倘若說第一次分化是來自于內(nèi)部,那么第二次則完全是來自于外部。
首先是皇上要走了金大堅和皇甫端,兩人一個是雕刻家,一個是獸醫(yī)。而宋江卻歡天喜地。畢竟跟著皇上,也算是得了富貴。且更重要的是,這兩人以后屬于皇上身邊的人了,對宋江是個利好。
可跟著就又發(fā)生了兩件事:皇上的姐夫王都尉,要走了玩音樂的樂和。蔡京則要走了書法家蕭讓。
這三件事分開看不算啥,當放在一起后顯然不簡單。意思很明顯:皇上開第一炮,其余群臣按親疏關系(姐夫、太師),有序跟進!開始搶自己所喜歡的人才!跟著就又由皇上收尾,最后要走了神醫(yī)安道全。
一下子五位好漢離隊,在加上之前主動離隊的公孫勝,一共有六位好漢,沒有參加征討方臘之戰(zhàn)。
公孫勝最引人注目,因為他會法術。由于他的離隊,使梁山好漢們直接暴露在方臘手下,那些法師的攻擊下。如包道乙用飛劍砍斷了武松胳膊,鄭魔君殺死了扈三娘等。
同時,神醫(yī)安道全的缺席,也讓梁山好漢受傷或得病后失去了救助。如徐寧之死,連宋江都意識到了,安道全缺席有多嚴重。且林沖、楊志、穆弘等一大波好漢都是病死的。
當然還有皇甫端,過去的馬匹猶如戰(zhàn)將的生命,如今卻也失去了保障,一些梁山好漢被馬踏而死,是不是跟這有關系呢?就算沒有,顯然梁山整體戰(zhàn)力,也必然受損嚴重,這是不爭的事實!
至于蕭讓,他的謀略功夫遠在吳用之上,征討王慶時蕭讓就唱了一出空城計,不但救了城池還擊敗了敵軍。且蕭讓一直負責文案工作,頒布個啥條例等,如今這個人也不在了。
最后再簡單說下,樂和和金大堅。樂和,代表著梁山好漢的啦啦隊,妥妥鼓舞士氣的中堅力量。金大堅號稱?假公章鼻祖?,若有他在,顯然一些計謀的運用,是不是就能展開?
現(xiàn)在明白,這六位好漢有多重要了吧?想必也因此都清楚了,宋江征討方臘之戰(zhàn),這還沒開打呢,梁山就遭到了何等陰險且凌厲的算計,能有好結果,那才奇怪呢!
03兩大原因注定了這6位好漢結局完美
如今的疑問是,梁山好漢中還有許多能人,如火炮之神凌振,第一裁縫侯建等,為何他們沒被要走?這其實就涉及到了最關鍵的問題:為何這6位好漢都結局完美?概括說來有兩點原因。
第一:技術優(yōu)勢
這六位好漢,包括凌振、侯建等,都是梁山技術骨干,代表著梁山的技術流。且也都知道,凡是技術大牛們,無不是重點保護對象。史料上也一再給出,哪怕成了戰(zhàn)俘,只要有技術,也通常會受到特殊優(yōu)待,甚至拉攏。故而這是,六位好漢能結局完美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仁善者得生
凌振和侯建,都有公開作惡殺人的記錄。侯建,配合著宋江血洗江州。凌振那火炮一響,死傷無數(shù)。但再看看被朝廷要走的安道全等那五位,可有這方面記錄?幾乎都沒有。
也就是說這五人的案底,都相對清白。其中唯樂和,有反登州劫牢的事,但他卻是為了救親戚,被坑害的解珍、解寶,屬于跟從,這就跟侯建有了區(qū)別。且那次劫牢影響也非常小,就有了?情有可原?的理由!
最后看公孫勝,他可謂是梁山上最灑脫的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為何?
一則是道家身份,二則是他雖劫持了生辰綱,卻不是為了貪財。否則兩次離開梁山,為何都是甩一甩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雖法術牛逼得不得了,卻只針對會法術的人,從來不持能濫殺,這就等于擁有嚴格的操守!
故而這六人,都稱得上是仁善。所謂仁者壽,善者恒,這就注定了六位好漢結局完美!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9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