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煉形駐顏之術(shù),雖然有深淺不同的次第,但是,首先的效果,就是皮膚潤澤細(xì)膩,眼若點漆,面若桃花,身有香氣,牙齒堅固,口中芬芳,頭發(fā)柔軟黑亮……
丹家上乘,形神俱妙,若神雖有靈妙而形質(zhì)早衰,則非丹道之正路。釋家尚煉神證性,而棄形之粗鄙曰臭皮囊,譏道之留形住世為守尸鬼,實乃不知煉形之妙也。
丹家本來特重?zé)捫?、煉氣,然后來似乎日益受到佛教的影響,從重視實際的養(yǎng)生功夫,轉(zhuǎn)而追求虛玄的性地證悟,雖然還是以性命雙修為口號,卻開始偏重于講無為、講虛空、講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反而輕視以切實的生理變化為核心的命功修為,尤其是近代的丹家,幾乎很少有人認(rèn)真地提及煉形功夫了。理論的日漸高明,反而帶來了實踐的日漸退步,近代以來,丹道大成者幾乎見不到了——其中固然有很復(fù)雜的種種因素,但是,愚以為,忽視筑基、輕視煉形,都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我們看后世特別是近代的丹書,很多都有這樣的特點,許多人做功夫也是這樣,喜歡虛無,喜歡無相,不喜歡有為的搬運、導(dǎo)引,尤其不喜歡做生理的基礎(chǔ)功夫。所以很多人都是筑基未固,便求還丹;形質(zhì)未化,便求養(yǎng)胎,從而導(dǎo)致了種種的偏失:比如,有為功夫不夠,根基不牢,基礎(chǔ)不固,處處有漏(此處專言身漏),證量難以升華;還丹后不事煉形,急于入定養(yǎng)嬰,形中陰氣未凈,以至陽神無法純陽,真幻相雜,難入正路;形質(zhì)不化,呼吸、飲食不斷,處處是漏,難以絕谷大定以圓真胎;形質(zhì)未換,不能長生久視、留形住世,甚至連老來無病都難以實現(xiàn);不煉形不可能達到形神俱妙,更不可能有飛騰沖舉之可能……
近代眾多前輩,一生用功,不可謂不勤,甚至也在慧性上有相當(dāng)?shù)淖C悟,結(jié)果卻長壽者甚少,不少人還是病死的,考其丹法,很多都是暢談虛無而忽視煉形。
2煉形之法,考有多門,如玉液煉形、金液煉形、太陽煉形、太陰煉形、內(nèi)觀煉形、真空煉形等等,另外尚有很多的小煉形法在各派流傳,則多屬于導(dǎo)引、動功、煉津、調(diào)氣的初級法門。在明代以后眾多的丹書中,都越來越輕視煉形,或者只重視其中的“真空煉形”一法,認(rèn)為其他的都有為有作、落于形質(zhì),不能同于虛無大道。愚見認(rèn)為,玉液、金液,以至內(nèi)觀、真空,是有次第、有先后的,要功夫到了那一層,才能有大用,否則,直接去做真空煉形那“身外易形”的功夫,是在搞“跳躍式發(fā)展”,很勉為其難。
要說有為無為誰高明,實際上都不高明、都有所偏,到無不為才是高明。比如周天運法還精補腦一功,有些派中認(rèn)為是著于形跡的下乘法,實際上撇開周天不用而只事中黃先天,則于色身必然有缺;再比如臟真搬運之小周天,后世丹書幾乎無人提及,實際上,得藥后,以此五臟周天運煉點化五臟六腑之元真,功效非常大,祛病延年乃是小驗,改形駐顏也頗見其功,其中有自很深的道理;玉液煉形、金液煉形,都有其特殊的功效,沒有這些做基礎(chǔ),直接去做真空煉形很難行得通的。
另外,象古傳丹法,有的非常重視三關(guān)九竅,它很重視三脈七輪,一切的證量不看別的,就看這個,這看起來好象笨拙原始,實際上正是大巧若拙啊——如果以這個為標(biāo)準(zhǔn)衡量一下,老實說,其九層證量中,我們很多人都是連下成證量都沒有——沒有就是沒有,你再說什么先天也沒有用,到老還是得生病,還是比許多根本不煉丹功的人要短命。
丹家所重者,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然此“天氣歸一身”,不可見者一氣,可見者效驗,不可知者虛無,可知者生理,無論修命修性,離不了生理,也必須符合生理。
3今且不論深層的煉形,就說說下手筑基的煉形功夫。人一身無非元氣所化,元氣盛則壽而健,元氣虧則衰而夭,元氣竭則病而死;然人身元氣藏而不見,可見者臟腑也,丹道下手,種種作用,豈離臟腑?交媾龍虎、調(diào)和坎離,雖然是無形中作用,然其實在生理過程,也不離臟腑也。
就以肺金為例吧,肺主宗氣,司呼吸,藏魄、朝百脈,外開竅于鼻,主皮毛,眾多入手法中,凡是以呼吸下手的,都不離肺金作用。肺金乃人體與外界交通之大通道,故得呼吸之妙者,自然知天人一氣相通之理;鼻為肺之大外竅,而其小竅則通身皆是,即毛竅也,故多從兩孔之呼吸入門,而終必發(fā)現(xiàn)周身皮膚毛竅皆在呼吸之事實,有所謂以聽息于膚者,其實也不外乎此——肺乃與外界的通道,故奪天地之氣補我身,必賴于肺金作用,又有所謂不內(nèi)不外,不即肉身不離肉身之作用,其實仍是肺金作用;肺朝百脈,故凡得后天之息者,則通身氣脈皆暢,肺主治節(jié),而調(diào)和周身氣機平衡必不離呼吸作用;肺主宣降,金性沉重,故得真息則氣機自然下沉歸元,而得胎息之開啟,是謂得后天之鉛金矣。
再說肝木,主藏血,主疏理條暢,藏魂,主生發(fā),外開竅于目,四體中筋主于肝,四末中爪甲屬肝,而凡諸抻筋拔骨、導(dǎo)引按蹺、疏泄?jié)釟?、調(diào)和血行,種種動功下手,皆肝木之作用。肺肝之氣血乃后天之龍虎,凡動功操修,皆需要呼吸與動作恰當(dāng)配合使氣血調(diào)和,陰陽平衡而運化,此即龍虎相交之初功,動功之效果,操持合度,則必然是呼吸調(diào)勻、氣血暢達,引發(fā)循經(jīng)纏度,經(jīng)脈氣化交注,進而由動歸靜,而有元氣黃芽之萌動,是為內(nèi)修之初階,而其中目光之運用、呼吸之調(diào)整皆須合度方可。
另外,象心火之內(nèi)景洞明,性光發(fā)耀,神明智慧之開啟;腎水藏精,蟄藏沉潛,元陽發(fā)動,諸般作用;脾土之調(diào)和四象,化生氣血,和氣內(nèi)運,等等,都是生理之實際,體現(xiàn)于下手筑基、補虧補漏之功用。
至于較深一層中的煉形,真元到腎,則白頭重生黑發(fā),齒落更生新牙;真元到肝,自然目如點漆,什么近視遠(yuǎn)視老花散光都不在話下;真元到心,則面如處子,顏若桃花……至于生病而死,則是很難的了。
今提出煉形這個問題供各位討論,是因為我覺得它雖然是術(shù),卻是丹道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對修命方面非常重要。命功的修為,首先就是要健身祛病,進一步,是要長壽駐顏,延緩衰老,甚至長生不老,留形住世,更高的理想,則是煉形成氣,白日沖舉,后面的飛升、不死且不論,要無病、長壽、不衰,是丹士首先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發(fā)不白、齒不落、耳不聾、眼不花,也是理想之份內(nèi),此乃忽視煉形之功所難以達成的。
紫陽云,“丹是色身至寶”,煉丹絕無輕視色身之理;紫清曰,“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呵呵,生而為人,幾個不為形所累也!——故白真人接著說,“若要煉形煉神,須識歸根復(fù)命”!要不被形所累,就得煉形啊,至于煉形之訣,丹書已露,就不敢多舌了。
葛洪神仙傳白話:
廣成子
廣成子是古代的仙人,住在崆峒山(在今河南臨汝縣西南)的石室中。黃帝久聞他的大名,知他住在這里,便前來拜訪。黃帝問廣成子:“您在研究世間萬物之道方面已達到了頂峰,可否請您告訴我這方面的真諦呢?”廣成子答道:“你治理的天下一片混亂。
天上的云彩還沒有聚集到一起便降下雨來,草木還沒有枯黃就紛紛凋零了。以你現(xiàn)在的樣子,怎么能夠向我問道呢?”黃帝被廣成子奚落了一番,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恭恭敬敬地退了下來,回到住處,暫時摒棄一切政事,反復(fù)琢磨廣成子說的那番話。
三個月之后,黃帝再次來到崆峒山,拜會廣成子。他見到廣成子正頭朝北躺著,便雙腿跪在地上,以膝代步,極恭敬地來到廣成子面前,叩拜了兩次,然后說道:“請您告訴我修身養(yǎng)性的明達之道?!睆V成子聽罷,一躍而起,說道:“你這個問題問得正好。
現(xiàn)在我就告訴你‘至道’的精髓。至道的精髓,深遠(yuǎn)博大,永無止境;至道的極致,靜默深沉,不可揣測。得至道者,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聽,無求無欲,保持精神上的超脫寧靜,就能使身心健康;保持清靜的心情,切勿勞累你的身體,耗費你的精力,這樣才可長生不老。
如果你能做到不讓外物影響你的視聽,不使外物打擾你的心靈,你的精神就將永遠(yuǎn)守護你的形體。你要時刻固守你內(nèi)心的平靜,摒棄外界紛繁的干擾。如果過多地了解萬事萬物,那么就會使你的身心遭受侵害。
我一直追求身心的平和,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歲,從外貌上看,還顯不出絲毫衰老的樣子。你若能研習(xí)透徹我的道法,就能上為天皇,若能深入理解我的道法,就能下為君王?,F(xiàn)在,我將離你而去,到一個沒有任何紛擾的地方,進入一個通往無窮無盡境界之門,去遨游沒有終極的曠野。
我將與太陽和月亮一起放射光芒,與天地融為一體。世上之人皆不能免于一死,只有我才能獲得永生?!崩畎自凇豆棚L(fēng)》中寫道:“歸來廣成子,去入無窮門。”
若士
在古代,“若士”即是“那個人”的意思,后來被用作有道之士的通稱。本文所說的若士,是古時的一位神仙,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名實姓。
廬敖是古代燕國人。廬敖游歷了北海,并從月亮上經(jīng)過,進入了入道之門一玄關(guān),最終來到了蒙谷山。蒙谷山是古代傳說中的北方山名,以太陽出沒于此而聞名。
在這里,他遇見了若士。若士長得很特別,他雙目深陷,鼻子青黑色,雙肩向上高高聳起,宛如老鷹一樣,脖子又細(xì)又長,上身寬,下身窄,正在那里迎著風(fēng)忽高忽低地跳舞,顯出十分得意的樣子。忽然,他發(fā)現(xiàn)廬敖正站在不遠(yuǎn)處注視著他,便馬上停止了舞蹈,逃到了山上的一塊石碑下面藏了起來。廬敖追上去仔細(xì)尋找,終于找到了若士,原來若士正瞋縮在石碑下面的蟹殼中吃蛤蜊(格黎)。
廬敖來到若士面前,對他說:“縱觀普天之下,只有我廬敖能夠獨來獨往,不與凡夫俗子們?yōu)槲?。我對天地四方之?nèi)的一切事物都看透了,因為我從小就喜好游歷四方,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改變。我遍訪了各地,終于在這里見到了你,你是否愿意與我交個朋友呢?”
若士聽完廬敖的這一番自我介紹后,先是表情嚴(yán)肅,繼而仰面大笑道:“你不過是來自黃河中游一帶的一介小民,以你的本事,你不應(yīng)該長途跋涉,不遠(yuǎn)萬里來到此地,這就如同小光亮無法同日月的大光明相比一樣。
我若士從前也曾游歷過四方,往南我到過洞之野,那里有許多巖洞,里面全是清澈的泉水;向北我曾在沉默之鄉(xiāng)歇息過,那里荒無人煙,四周一片寂靜;西面我到過窈冥之室,那里幽暗而深遠(yuǎn),可謂其妙無窮;說到東面,我曾穿越過彌漫無際,連綿不斷的光束。
我到過的地方,上無天,下無地,舉目四望,什么也看不見,側(cè)耳傾聽,什么也聽不到。說到外面,那里有奔流不息的河流,河水一瞬間就瀉到千萬里以外。
我見過這樣奇妙無比,氣勢磅礴的場面,都不敢說自己有什么本領(lǐng)?,F(xiàn)在你無非是云游到了此地,就說自己已經(jīng)認(rèn)識了整個世界,看穿了萬物的本質(zhì),這豈不是孤陋寡聞嗎?我看你呀,不過是個平常之人罷了。
我與一位名叫汗漫的仙人相約在天的最高處會面,這個地方我是不會久住的?!闭f罷這一席話,若士雙臂向上一舉,緊接著身體騰空而起,轉(zhuǎn)瞬間他已消失在茫茫的云霧之中了。
廬敖被若士說得瞠目結(jié)舌,呆呆地仰望著若士遠(yuǎn)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見為止。過了半天,廬敖才如夢方醒,那副追悔莫及的樣子仿佛是失去了親人,他一邊捶胸頓足,一邊慨嘆道:“我比起若士,就好像一只土壤里的小蟲子與天鵝相比一樣,真是天壤之別啊。
我每日都在奔走,而實際上與諾大的世界相比,無非是走了幾小步。可是我卻自以為走了很遠(yuǎn),認(rèn)為自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這確實是個莫大的錯誤。我真可悲啊?!?br>沈文泰
沈文泰是九疑山人,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寧遠(yuǎn)縣南。他從長江中的眾神仙那里得到了神丹土符,這種神丹可使人返老還童,百服百應(yīng)。
后來沈文泰想到昆侖山休息兩千年,行前把神丹秘方傳授給李文淵。沈文泰說:“如果不按照土符上指定的方法服藥,那么道術(shù)就不會靈驗,對人沒有益處。”李文淵嚴(yán)格按照沈文泰所囑,依土符所示制成神丹,依法服下后不久,他也得道升天了。
今天人們常用竹根水煮丹黃土,用來去除三尸(三尸即道家所指的在身體中作祟的神三,它每適庚申之日,便向天帝訴說人的過錯),這種做法即是沈文泰和李文淵傳授下來的。
彭祖
彭祖姓彭名鏗,是顓頊帝的玄孫,也是陸終的第三子。到了殷商末期商紂王時,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多歲,成了大名鼎鼎的老壽星。
他雖然高壽,卻絲毫看不出蒼老的樣子。彭祖作為老壽星中的杰出人物,他的養(yǎng)生之道,駐顏之術(shù),一直為后世所稱頌。彭祖從小時起就喜靜不喜動,他平素安于修身養(yǎng)性,不關(guān)心世間一切事物,不追求名譽和榮耀,不講究車乘和服飾的華麗,只求清心寡欲,澹泊寧靜,以從中探索出養(yǎng)生之術(shù)和長壽之道。
殷王聞知此事,拜他為大夫,但彭祖常稱疾不出,在家閑居,不問政事。他善于導(dǎo)引之術(shù),經(jīng)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鹿角,以此使容顏永葆青春。
彭祖平時沉默寡言,透出穩(wěn)重的性格,他從來不說自己有超乎凡人的道行,也不做任何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更不做裝神弄鬼,荒誕怪異之事,顯出一副無所作為的樣子。
有時他獨自一人外出游歷,人們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就悄悄地盯住他,他卻忽然不見了。他既不乘車,也不騎馬,身上不帶分文,也不準(zhǔn)備食物,一走就是幾十天甚至上百天。
人們無從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發(fā)現(xiàn)他回家之后的衣食住行與普通人一樣,絲毫沒有產(chǎn)生變化。彭祖修練時,經(jīng)常盤起腿來,正襟危坐,凝神定氣。
從早晨到中午,雙手徐徐按摩雙目,繼而輕輕撫摩身體,舌頭慢慢舐住上顎,不時咽下唾液。這樣邊做邊均勻地調(diào)整呼吸,直到周身氣脈通暢,筋骨舒展,才緩緩站立起來,像練功之前那樣談笑風(fēng)生。
有時彭祖覺得身體不舒服,或是感到疲乏無力,便靜坐下來,運行內(nèi)氣,來攻克體內(nèi)的疾病。此時,內(nèi)氣在體內(nèi)潛轉(zhuǎn),從九竅運轉(zhuǎn)到五臟六腑,最后達到四肢及毛發(fā)。氣血貫通之后,彭祖感到有一股平和之氣,輕緩地流淌在身上。
這種輕清柔和之氣起于口鼻之中,繼而達到十指的指尖,不僅驅(qū)除了疲勞,同時也治愈了疾病。商紂王聽說彭祖是個有道之士,修有長生不老之法,就親自找到彭祖詢問長壽之術(shù),可是彭祖總是閃爍其辭,不愿相告。
紂王為了達到目的,又送給彭祖大量金銀財寶,總共價值數(shù)萬錢。彭祖也不客氣,全部留下,然后全部用來救助貧苦的百姓,自己分文不要。紂王見金銀打動不了彭祖的心,便委托一位名叫采女的女子前去找彭祖請教。采女也叫采石女,年輕時便受高人指點,青春常駐。
此時她已有二百七十歲,但看上去卻像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紂王把采女迎進宮內(nèi),用最隆重的禮節(jié)歡迎她,為她修建了豪華的宮殿,給她穿上了絢麗多彩、鑲嵌金銀珠寶的衣裳。紂王此舉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請求采女早日從彭祖那里求來長生不老的仙術(shù)。
采女受紂王之托,乘坐襬車前往彭祖的住處。襬是古代專供婦女所乘的四周有屏障的車。采女面對彭祖,恭恭敬敬地拜了兩拜,然后便問起延年益壽的方法。
彭祖見采女是有道行的人,便回答道:“如果想騰身上天,進入仙界,成為一名仙人,就必須服用金丹,吃了金丹,人便會像元君太一那樣白日升天。但是服用金丹,騰身飛入仙界,需要有很高深的道術(shù),即便是世間君主也不是隨便可以做到的。
退一步說,即使達不到這一境界,人們也應(yīng)該愛惜身體,養(yǎng)護精神,服食一些益壽食品,以達到長生不老之目的。但是學(xué)會這種層次的道術(shù),不能役使鬼神,也不能自由自在地飛翔。此外若不通曉男女之間的交接之道,即便服食仙藥,也于事無益。
就以你采女為例吧,你是一位可以修煉陰陽之氣的人,陰陽的內(nèi)在含意你可以推測而得,但是你卻不用心思考它,那么你問我長生的奧秘又有什么意義呢?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父親就故去了,我是一個遺腹子。
我剛長到三歲,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這以后,我又遇上了犬戎之亂(按:犬戎是古代時戎族的一支,在殷周之時居住在我國西部。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81年,申侯引犬戎打入宗周攻殺周幽王,迫使周平王向東遷徒到洛邑,建立東周),流亡到了西域(西域即現(xiàn)在甘肅省敦煌、玉門關(guān)以西的新疆和中亞細(xì)亞的地區(qū))。
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我過了一百多年,生來沒有得到雙親的關(guān)心與照顧。除此之外,我一生共失去了四十九位妻子,死了五十四個兒子,遭受了無數(shù)的生活磨難。
這一切,使我體內(nèi)的平和之氣受到了巨大傷害,肌膚失去了彈性和光澤,面容愈來愈枯干衰老,我恐怕難有長久的生命了。我平素孤陋寡聞,恐怕無法傳授給你長生之道。在大宛山中,有一位青精先生,據(jù)說已活了一千歲,從容貌上看,還像兒童一樣,他一天能走三百里,既能整年粒米不進,也可一天吃九頓飯。
他精于養(yǎng)生之道,你可以去向他討教?!辈膳牭竭@里,忙問:“請問青精先生究竟是怎樣一位仙人呢?”彭祖說:“他只是一個得道之人,并非仙人。
所謂仙人,要具備以下條件:或能飛身穿入云端,不長翅膀也可自由翱翔;或能駕龍乘云,直飛天際;或能化做禽鳥,飛翔于青云之上;或能潛游于江海之中,或飛翔于名山之巔;或者以元氣為食,或者以芝草為糧;或者徜徉于人海之中而不為人所識破,或者隱身于眾人之內(nèi)而不被人所察覺。
只有如此功力,方可稱為仙人。仙人的臉上有著奇異的骨相,遍體長著罕見的毛發(fā)。他們喜歡孤單而行,深居簡出,不愿與凡人相接觸。
神仙們雖然可以長生不死,但是他們絲毫沒有人的七情六欲,沒有人的感情和思想,沒有人間榮辱與哀樂之情,這就好比小鳥化作蛤蚧,山雞變成了蜃,都失去了它們的本來面目。
正因如此,我可不愿意成為仙人。得道者與成仙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得道者可以照樣吃甘美的食物,穿輕盈華麗的衣服,享受男女之間情欲相通的歡樂,還可以具有封官進爵的榮耀。
得道之后,人的體魄將越發(fā)強健,耳聰目明,筋骨結(jié)實,容光煥發(fā),健康長壽,永駐人間。得道之人,寒熱風(fēng)濕病痛無法侵入體內(nèi),妖魔鬼怪不能靠近人身,各種兵器,各種蟲豸不能傷害身體,不為喜怒哀樂和毀譽所左右,這才是難能可貴的呀。
人只要氣血通暢,注意保養(yǎng)身體,就算不知道仙方道術(shù),也可以至少活到一百二十歲。如果活不到這個歲數(shù),那么肯定是受到了某種傷害。
人如果略微懂得些養(yǎng)生之道,便可活到二百四十歲;再懂得多一些,活四百八十歲則不成問題;如果精于養(yǎng)生之道,即可長生不老,只不過不能成仙罷了。延長壽命、保養(yǎng)身體的根本之道,在于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
具體而言,就是冬天保暖,夏天避暑,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調(diào)節(jié)自身的需要,使身體舒適;對女人的美色和自己的欲望一定要節(jié)制,切不可縱欲過度,這樣才能保持精神舒暢;高貴的車馬,華麗的服飾確實能帶給人以威嚴(yán)之感,但是對它們的追求應(yīng)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要使心中的志向?qū)R?;?yōu)雅的音樂,絢麗的色彩,能夠使人賞心悅目,心平氣和,是養(yǎng)生強身的有效途徑。
凡此種種,皆可養(yǎng)生,但是如果不加以節(jié)制,超過了限度,則不但無以養(yǎng)生,反而會很快招來禍患。古代的圣明之人,唯恐普通人生育的子女,不懂得養(yǎng)生的道理,所以反復(fù)告誡他們要斷絕戕害身體的災(zāi)禍之源。
因此才有如下這些教導(dǎo):高明之士與女人分床而臥,中等之人與女人分被而眠,服藥千種,不如獨處。絢爛多彩的顏色令人眼花燎亂,各種滋味混合在一起會使人喪失分辨味道的能力,如果能對它們加以節(jié)制,把其中不好的因素去除掉,疏通堵塞的部分,不但不會減少人的壽數(shù),而且人們還會從中得到益處。
原文:
廣成子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黃帝聞而造焉,曰:“敢問至道之要?!睆V成子曰:“爾治天下,云不待簇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奚足以語至道哉?”黃帝退而閑居三月,復(fù)往見之。廣成子方北首而臥,黃帝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
廣成子蹶然而起曰:“至哉!子之問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爾形,無搖而精,乃可長生。慎內(nèi)閉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得吾道者,上為皇;入吾道者,下為王。吾將去汝,適無何之鄉(xiāng),入無窮之門,游無極之野,與日月齊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比羰?br>
若士者,古之神仙也。莫知其姓名。燕人盧敖,秦時游于北海,經(jīng)于太陰,入于玄關(guān),至于蒙谷之山,而見若士焉。其為人也,深目而玄準(zhǔn),鳶肩而脩頸,豐上而殺下,欣欣然方迎風(fēng)軒輊而舞。顧見盧敖,因遁逃于碑下,盧敖仰而視之,方踡龜殼而食蟹蛤。
盧敖乃與之語曰:“惟以敖為背群離黨,窮觀六合之外,幼而好游,長而不渝,周行四極。推此陰之為闕,今卒覩夫子于此,殆可與敖為友乎?”若士儼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不宜遠(yuǎn)而至此,猶光乎日月,而載乎列星,比夫不名之地猶突奧也。
我昔南游乎洞濔之野,北息乎沉默之鄉(xiāng),西窮乎窈冥之室,東貫乎澒洞之光。其下無地,其上無天。視焉無見,聽焉無聞。其外尤有潑潑之汜,其行一舉而千萬里,吾尤未之能也。
今子游始至于此,乃云窮觀,豈不陋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于九垓之上,不可以久住?!蹦伺e臂竦身,遂入云中。盧敖仰而視之,弗見,乃止,愴恨若有喪者也,曰:“吾比夫子也,尤鴻鵠之與壤蟲也。終日而行,不離咫尺,自以為遠(yuǎn),不亦謬也。悲哉?!鄙蛭奶?br>
沈文泰者,九疑人也。得江眾神丹土符還年之道,服之有效,欲于昆侖安息二千余年,以傳李文淵曰:“土符不法服藥,行道無益也?!蔽臏Y遂授其秘要,后亦升天。今以竹根汁煮丹黃土,去三尸,出此二人也。
擴展資料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東晉著名醫(yī)藥學(xué)家.漢族,晉丹陽郡(今江蘇句容)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guān)內(nèi)侯,后隱居羅浮山煉丹。
葛洪是中國東晉時期有名的醫(yī)生,是預(yù)防醫(yī)學(xué)的介導(dǎo)者。著有《肘后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侯及診治。“天行發(fā)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guān)天花的記載。其在煉丹方面也頗有心得,丹書《抱樸子·內(nèi)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藥等多方面有關(guān)化學(xué)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zhì)性質(zhì)和物質(zhì)變化。
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yōu)榧t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學(xué)反應(yīng)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yīng),等等?!陡鹬纱ㄒ凭訄D軸》元王蒙繪,故宮博物院藏?!度宋飯D·葛仙吐火圖》明郭詡繪,上海博物館藏。
參考資料-葛洪
古代美女離奇的駐顏術(shù)有美人紅、含人參、喝人奶等,根據(jù)古人的記載這些方法效果還不錯,能讓女人達到美容養(yǎng)顏皮膚如玉的效果,令男人們癡迷不已。但這些古代美女的駐顏術(shù)也只是傳說中的方法,并不代表一定就適合現(xiàn)代人,所以愛美的女生們應(yīng)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美容方法,不要盲目效仿古人。
了解歷史的人應(yīng)該知道,古代有個著名的美女叫張麗華,她是李后主最寵愛的妃子,據(jù)說張麗華美似天仙、容顏如玉,由于保養(yǎng)有方青春常駐,所以她在后宮之中獨占鰲頭打敗了眾多的嬪妃。她能如此得寵,都是因為她有一個千辛萬苦找來的美容秘方,這個秘方來自西王母的《枕中方》,被后人稱為?美人紅?。
其方法就是將一兩丹砂研成細(xì)末,然后把雞蛋開個小孔,把里面的蛋黃去掉,把丹砂裝入和蛋清混合在一起,然后用蠟封住蛋孔,再把這個雞蛋跟其它的雞蛋混在一起讓母雞孵化,等小雞出殼之后,這個蛋就可以取來剝開外殼,研磨成細(xì)粉敷在臉上。
還有我們所熟知的慈禧太后,雖然她并不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女,但她卻是歷史上著名的養(yǎng)顏達人,據(jù)說她四、五十歲的時候皮膚還是吹彈可破,白里透紅,讓人非常羨慕。而她所用的駐顏方法就是喝人奶和口含人參。根據(jù)宮廷史料的記述,慈禧每天早上都會喝一杯人奶,另外還要吃一勺珍珠粉,然后用宮廷秘方做一下面部保養(yǎng)?!痘笀@錄》中也記錄慈禧會讓下人把人參切片,有空的時候就含一片在嘴里,直到人參慢慢消化,一年的時間里她能夠含化兩斤多的人參,想來慈禧太后為了愛美,不但耗費了許多珍貴藥材,著實也花費了不少心思。
?
?
“競夸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
天香位于東越雁蕩幽谷之中,谷中風(fēng)景如畫,小橋流水,亭臺竹榭。少女多姿,清麗優(yōu)雅,善音律,善醫(yī)術(shù),與人為善。但,與人為善不是任人可欺,天香少女一傘在手,萬千花瓣憑空揚起,桃紅櫻白輕舞旋轉(zhuǎn),煙花空朦取人首級。憑借將自然、音律、醫(yī)道和武功結(jié)合在一起的天香,創(chuàng)造獨特武學(xué)而自成一派,更于花語、紙傘、長裙、金鈴中處處體現(xiàn)其“清麗脫俗之優(yōu)雅”。沒有太白飄逸,沒有少林剛猛,沒有五毒的莫測,沒有唐門的機關(guān)之術(shù),天香用她超強的生存力,集治療,控制,攻擊于一體,成為了隊伍中不可缺少的強大力量!
掌門梁氏,閨諱上知下音,本是官宦女子。多番奇遇之下,不但修得一身醫(yī)、武、樂、技合一之武功,更有駐顏之術(shù),可永葆青春。
梁知音雖已白發(fā)蒼蒼,但姿容之秀美,儀態(tài)之飄逸,宛如妙齡,見者無不折服。
天香谷內(nèi)眾人,俱為其座下弟子,傳至今日,已有三代。
掌門:梁知音
華佗當(dāng)年被處死之前,將其一生所學(xué)著為《青囊書》一卷。數(shù)百年后,少年桑柴子偶得此書,修習(xí)醫(yī)術(shù),其第一個救下之人,便是官宦千金員外之女梁知音。后梁知音與桑柴子姐弟相稱,桑柴子精研青囊書中要義,梁知音則武學(xué)天賦驚人。兩人將醫(yī)武合一,創(chuàng)下獨門武功。 后梁知音在東越偶入秘谷,見谷中百花爛漫,遍地錦繡,便隱居于此,更將此谷命名為“天香谷”。不久之后,因天風(fēng)流作亂之故,梁知音救下漁女顧晚靜,為償其“女子自保”之心愿,開始陸續(xù)收授孤女為徒。天香一派名號,自此建立。 三十年前,天香初代弟子橫空出世,真可謂江湖驚才、武林絕艷。其中五名至出色者為“天香五秀”。
五秀之首,乃當(dāng)今唐門太夫人王郅君。她選擇嫁人生子,未習(xí)駐顏之術(shù)。
次為孟青鸞,嫁予韓守瓊,其子韓學(xué)信乃當(dāng)今神威堡主,威震武林。
再次為盧文錦,盧師姐為天香而一生未嫁,亦是容顏不老,如今仍為各位姐妹指點武學(xué)。
再次為沈采薇,以軒轅十四之名行走江湖,開創(chuàng)絕智軒,男裝颯爽,容顏如玉。
末為秦白露,早殤于云滇瘴癘之地,令人扼腕。 自十年前開始,天香第二代弟子行走江湖。
有七位最為出眾的女子,分守天香谷內(nèi)各處,被江湖人合稱為“幽谷七梅”。
其中最負(fù)盛名者為回音谷主人,人稱“云中仙”的白云軒,曾被視為繼承天香之人。
萬蝶坪主人“千尋花”東方玉,負(fù)責(zé)照料天香萬頃花海。
天工亭主人“白玉勾”秋雨,除去天香門派武功之外,更習(xí)得一手精絕劍法,靈動無匹。
素問軒主人“還魂針”皇甫璇(容霜),皇甫謐后人。其母容素問為絕世名醫(yī),沈滄海之友。
潑墨崖主人“帝女花”趙月芳,本屬金枝玉葉,因情之事,心灰意冷,投身天香,潛心書藝。
七色海主人“瀟湘雨”宇文竹,擅繪山水花鳥,以畫中歲月洞寫世情,蕙質(zhì)蘭心。
星羅居主人“天元星”林棄霜,則精與眾位姊妹切磋棋藝,動中求靜,看朱成碧,拋擲春秋。
但歲月不久,人事不長。先是白云軒背棄師門,惹得師尊大慟,險些折損內(nèi)力,走火入魔。
再有柳永闖谷,寫下七十七首絕世好詞,終將東方玉打動,隨他而去。
秋雨則與丐幫潘越人相戀,經(jīng)重重險阻,在太白沉劍,歸隱江湖。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幽谷七梅,今余四枝。 今日之天香,年輕一代的弟子們業(yè)已長成,風(fēng)姿綽約,芳林競秀。
“亂紅笛”白鷺洲,本是白云軒撿回谷中的孤女,音律出眾,嫉惡如仇,如今執(zhí)掌回音谷。
“冷香主”莫念歡,乃當(dāng)年一門三探花李大俠的后人。她愛花如命,將萬蝶坪打理得很好。
“飛靈傘”唐青鈴本是唐門毒王唐嘯天的孫女,天資穎異,在天工亭為姊妹們精研武器。
還有左梁雨穩(wěn)重沉著,柳扶風(fēng)冷靜爽利,林棄霜之妹林挽陽亦是冰雪聰明。
幽谷之中,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清韻如故。
來日天香,必當(dāng)更為人才濟濟,為江湖之上的女子,證其名,正其聽。
令天下人都知曉,天香女子,只可敬慕,不可輕侮。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53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