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家世顯赫,他的父親是楚國太傅。原本伍家在楚國地位很高,然而,一件事卻導致伍家招致滅門慘禍,伍子胥死里逃生,流亡到國外。
話說,楚平王和太子建相中了同一個女人,楚平王娶了這個女人為妾,令太子建懷恨在心。之后,經(jīng)費無忌挑撥,楚平王聽信讒言,對這個兒子太子建起了殺心。太子建聽說后,連夜逃出楚國,躲在宋國避禍。
費無忌趕走了太子,便打算加害太傅伍奢,于是,又向楚平王進讒言道:“我聽說伍奢有兩個兒子,他們都非常有能力,倘若不殺掉他們,恐怕這兩人會成為楚國的禍患?!辈槐婧诎椎某酵醍敿礆⒌袅宋樯莺臀樽玉愕男值芪樯?。
但伍子胥僥幸逃過一劫,流落至吳國。
受到吳王賞識后,伍子胥得到了吳王的重用,終于在吳國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多年以后,伍子胥親率吳軍攻占楚國國都,但卻聽說殺父仇敵楚平王已去世多時。于是,惱羞成怒的伍子胥便命令士兵挖開楚平王的祖墳,刨出了楚平王的尸首,親自將尸體鞭笞一頓才解氣。
當時,有個叫申包胥的楚人托人轉(zhuǎn)告伍子胥:“你身為楚人,竟對楚地毫無憐憫之情,是不是太過分了?”申包胥不遠千里來到秦國,希望秦國能幫助楚國。然而,秦王始終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秦宮外晝夜痛哭,連續(xù)七天七夜,終于感動了秦王。
于是,秦國發(fā)兵幫助楚國,這才使楚國免于滅國。
可以說,伍子胥是鞭尸復仇的開山鼻祖,后人很多都效法伍子胥鞭尸。伍子胥鞭尸之后也走向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被封為相國公,并且,在吳王闔閭之后又接著輔佐吳王夫差。后來,吳國打敗越國,夫差沒有接受伍子胥的乘機滅掉越國的主張,逐漸讓越國強大了。
再后來,伍子胥與吳王發(fā)生矛盾,極力阻止吳王討伐齊國,但卻被吳王質(zhì)疑。伍子胥對自己的兒子說道:“孩子,我希望吳王聽從我的建議,可吳王并未采納。如今,吳國已有滅國之危,吳王對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對吳國棄之不顧,只能與吳國共存亡。今天我要將你送到齊國,這樣就能保你周全。”也就是因為這件事,伍子胥死于吳王之手。
伍子胥臨終之前,對旁人說道:“別忘了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我要親眼見證吳國的滅亡!”司馬遷先生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向我們展現(xiàn)了伍子胥這樣一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但是,也給后世的歷史愛好者們留下一個難題:伍子胥的所作所為是對是錯?
可以說,對于伍子胥的生平,后世學者褒貶不一,有人覺得伍子胥的復仇是正義的,像楚平王這種昏君該死,將其鞭尸也是理所當然的。也有朋友認為伍子胥出身楚國,里通敵國,背叛自己的家鄉(xiāng),只顧著私人恩怨出賣自己的祖國,與叛徒?jīng)]什么兩樣。
可能是因為東周時期儒學思想并未成為主流,所以,天下人缺乏“忠君愛國”的思想,這才有了群雄逐鹿的春秋戰(zhàn)國。如果,按照儒家思想看待伍子胥的生平,那么,楚平王的話就是絕對的權(quán)威,他讓伍奢死,伍奢必須感恩戴德地自殺,這才符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伍子胥自然成了違背這一原則的個體,理應被譴責。
其實,歷史上的岳飛就是這種觀念的體現(xiàn),岳武穆一生將“精忠報國”當成信仰,直到被皇帝害死,他仍將矛頭指向奸臣,絲毫沒有怪罪始作俑者,這就是儒學“忠君”的思想在作祟。然而,故事的主人公伍子胥是東周人,我們得結(jié)合東周的歷史背景來看。當時,儒學思想非但不是主流學說,在民間的地位也不高,所以,伍子胥的行為才會受到廣泛地贊揚。
那么,司馬遷又是如何評價伍子胥的呢?
伍子胥倘若與父親和兄長共赴黃泉,那么,他的生命又有什么意義呢?跟螻蟻沒什么兩樣。之所以,伍子胥能夠名垂后世,其實,還是因為他舍棄了君臣之間的小義,這才有機會洗刷當年的奇恥大辱。當年伍子胥逃亡到江邊時,他的心情是何等復雜?沿街乞討時,又何曾忘記過殺父之仇?所以,大丈夫必須能夠隱忍。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司馬遷先生將什么視作“大”,又將什么視作“小”,小義與大恥之間針鋒相對,對比非常強烈。為什么忠君愛國反倒成了小義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司馬遷先生的際遇了。如果,我們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司馬遷的角度考慮,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忠君愛國,這根本沒有實現(xiàn)人生價值來得重要。
楚平王誅殺伍子胥滿門,如果連這樣的仇都不報,反而向仇人效忠,那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可以說,他的報仇,充分顯示了我國人民對人性申張的本能要求。人不能被任意宰割,不管面對一般百姓中的邪惡勢力,還是面對以國王為代表邪惡勢力,作為一個人都不應該屈服,如果,楚平王這種人不受處罰,那么,這個社會就沒有正義可言。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司馬遷是真正的集大成者,他并未被漢朝流行的儒學思想所限制,他超脫物外的歷史觀,值得我們后世敬佩。
參考資料:
【《史記》、《伍子胥:掘墳鞭尸的始作俑者》】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1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