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活著的時候,朱元璋就一直對于繼承人的問題處心積慮,但在他71歲駕崩后,大明王朝還是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混亂之中。這所有的一切,都與他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所犯下的錯誤有關(guān)。事實上從朱元璋本人來說,他多達26個兒子中,他對朱標的情有獨鐘,是毫無疑義的。
可能有些人會感到奇怪,朱標的性格與他有很大的反差,為何他還會將朱標立為太子呢?其實朱元璋也知道,自己性格里的殺伐果斷,是打天下必不可少的;但等天下太平,就需要性格寬厚的仁君,而朱標具備了成為仁君的一切條件,再加上他的嫡長子身份,更是讓朱元璋鐵了心想把江山交給他。
然而朱標卻走在了前面,他的亡故也打亂了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他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太子人選。這就讓朱棣感覺到了機會,因為他自認為,自己的能力在眾兄弟中算是出類拔萃的。很多人對此也特別贊同,但是大家卻忽略了一個關(guān)鍵人物的態(tài)度,那就是朱元璋其實對此是極為反感的。
也正因為朱元璋的無視,使得朱允炆得以皇太孫的身份,完成了對所有叔叔的超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儲君。這里面有兩個原因最為關(guān)鍵,其一就是朱允炆的性格,與他的父親朱標特別相仿,是朱元璋最喜歡的類型;其二就是從朱元璋本人來說,他也是想以此來給去世的兒子朱標一個交代。
然而朱允炆年紀輕輕,唯恐將來主少國疑的朱元璋,不惜大開殺戒,為的就是讓孫子能夠平穩(wěn)的登上皇位。事實上這也是他能做的全部了——雖然那些分封在外地的藩王有可能會擁兵自重,但他們好歹也是朱元璋的親生骨肉,他自然不可能把他們殺掉,但這種擔憂在他的遺詔中可以說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遺詔的第一條可謂是言簡意賅,就是要朱允炆當皇帝。后面還有兩條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頗為值得玩味,因為這完全就是在針對有異心的朱棣!第二條就是對喪事進行了規(guī)定,要求從簡、速葬。第三條則是對諸位分封在外的王爺?shù)囊?guī)定,命令他們不可進京奔喪。
其實這完全是不符合當時的規(guī)矩的。要知道按照孝道的要求,普通人如果是做官,都要辭官三年守孝??紤]到朱元璋的開國皇帝身份,他的喪葬禮儀更是有著嚴格的帝王規(guī)制。然而他在遺詔中這樣明白的交代,可見他確實是有所指的:完全就是為了讓朱允炆能夠順順利利地當上皇帝。由此可見朱元璋確實是煞費苦心,為此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的身后之事。雖然知子莫若父,但朱元璋的遺詔最終還是沒有能夠防住朱棣的起兵,不過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2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