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雖然此后洪秀全提拔了一批年輕將領,比如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但也只是扭轉軍事上頹勢,太平天國還需在內政上做出革新。1859年,洪秀全封族弟洪仁玕為干王,讓其出任總理全國政事。不久,洪仁玕就提出了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洪秀全對此大加贊賞,下旨在全國頒布實行。《資政新篇》是繼《天朝田畝制度》之后,又一獨具太平天國特色的改革文件。
洪仁玕的《資政新篇》得到很高的評價,就連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也驚呼:其中所言,頗有見識,于夷情為諳熟,以此量之,似賊中不為無人也?!顿Y政新篇》主張學習西方制度,這不僅超越了魏源的《海國圖志》,連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的洋務派也自嘆不如。如果能按照《資政新篇》進行改革,太平天國的國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問鼎中原猶未可知。
然而,太平天國卻錯失良機,失去最后救贖的機會,《資政新篇》并未真正實施。有人說是洪秀全對神權之外的事物不感興趣;也有人說太平天國內外形勢嚴峻,沒有推行的條件;這些固然有道理,但實際上,洪仁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兩人都是從事同一份職業(yè)—教書先生,在很多事情上洪仁玕惟洪秀全馬首是瞻。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科考落第后,受上帝啟發(fā),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洪仁玕是教會的第三個信徒,另外兩個是李敬芳和馮云山??梢哉f,洪仁玕的資質是相當老的,但是作為拜上帝會的骨灰級信徒,為什么直到1859年才受到洪秀全的重用呢?要知道馮云山很早就被洪秀全封為五王之一的南王。這跟洪仁玕當時的選擇有關,實際上洪仁玕是一個投機分子。
跟洪秀全一樣,起初洪仁玕也沒想過要造反,一心想做傳教士。雖然,一開始洪仁玕以父母年邁為由并沒有跟隨洪秀全、馮云山前往廣西傳教。但是,后來洪仁玕還是跟隨洪秀全前往香港,跟美國人羅孝全學習基督教。后來洪秀全被被人慫恿,向羅孝全索要工資,被以“動機不純”為由趕出教會。
此時留在廣西傳教的馮云山在當?shù)匚藬?shù)千教眾,在馮云山的慫恿下,洪秀全決定造反。廣東的洪家子弟大多前往廣西投靠洪秀全,但是洪仁玕并沒有跟去。他不愿意去貧瘠的廣西吃苦,于是決定暫且觀望,留在香港發(fā)展,不僅如此,在太平天國起義當年,洪仁玕還參加了科舉考試。
在太平天國一路高歌猛進之時,遠在香港的洪仁玕也沒有閑著。為了贏得西方的同情,洪仁玕美化拜上帝教,將其描述成正統(tǒng)的基督教,就算后來去過天京傳教的人回來說拜上帝教是邪教,洪仁玕竭力為其辯解。除此之外,洪仁玕還神話洪秀全父子,說其是具有通天的本領,還為他們杜撰了好多英雄事跡。
1854年,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洪仁玕決定前往天京投靠洪秀全。洪仁玕決定取道上海前往天京,但是在上海被小刀會扣押幾個月,他們不相信洪仁玕和洪秀全的關系,無奈之下,身無分文的洪仁玕只能回到香港,繼續(xù)做傳教士,學習西方知識。
1858年,洪仁玕以“前往天京說服洪秀全改正教義,回歸正統(tǒng)”為由獲,得英國人的贊助,就這樣,洪仁玕再次踏上前往天京的路程,不過這次洪仁玕打算取道江西,而不是上海,洪仁玕這一路上的遭遇頗具傳奇色彩。
先是進入江西境后意外混入清朝副將蔡康業(yè)大軍,然后被太平天國大將楊輔清擊敗,跟著蔡康業(yè)一路敗退。接著跟隨蔡康業(yè)手下軍官前往湖北采購,然后走私到太平天國的天京,在半路上還醫(yī)治了黃梅縣令譚漢元的侄子的頭風病,為此在前往天京的路上得到不少的方便。洪仁玕順利抵達安徽后,借機甩開同伴,投靠最近的一支太平軍,自報家門,當?shù)靥教靽鴮㈩I不敢怠慢,立即把這位“天王的弟弟”護送到天京,這已經(jīng)是第二年1859年3月了。
對于族弟洪仁玕的到來,洪秀全異常高興,很久就下旨封洪仁玕為干王,地位和翼王石達開同級,高于主將陳玉成和李秀成。對于自己被洪秀全提拔,洪仁玕相當自豪,自比姜太公和張良,并無半點推辭、謙讓的意思。洪仁玕的火速提拔,讓太平天國的將領非常不滿,洪秀全為了安撫將士,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
洪仁玕很反對亂封官爵,曾頒布《立法制喧諭》,建議“天王”洪秀全不要以“幼天王”洪天貴福的名義,保薦、提拔官員。可是,《立法制喧諭》頒布后,官爵泛濫越演越烈,王爵多如牛毛,這都是洪仁玕的杰作。干王洪仁玕有時一次保舉官員數(shù)量高達數(shù)十人,比負責銓選官員的吏部保舉的人數(shù)還多。更荒唐的是,有一次太平軍打了一個很小的勝仗,洪仁玕一下子就保舉37名官員升官。在洪仁玕抵達天京的前9年,太平天國的封王總數(shù)不過9人,反觀在他封王一直到太平天國失敗的5年間,光王爵就有2700多,至于六爵、丞相數(shù)不勝數(shù),沒個官爵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起初洪仁玕的到來,太平天國的朝廷上下還是歡迎的,陳玉成就和洪仁玕關系不錯,《立法制喧諭》就是參考陳玉成的意見,洪仁玕向洪秀全建議把遠征軍的指揮權交給陳玉成,陳玉成和洪仁玕迎來蜜月期。但是,好景不長,安慶失守后,陳玉成和洪仁玕互相推諉責任,沒辦法,洪秀全最后只能把他們雙雙撤職查辦。實際上,安慶失守,李秀成的責任也不小,就算洪仁玕性急火燎讓李秀成前往支援,但是李秀成沒把安慶之圍當回事,在皖南悠哉悠哉,作詩吟文。
洪仁玕和陳玉成、李秀成三人從此結下梁子,洪仁玕恢復官職之后,開始削弱諸王的權力。他的辦法也很簡單,首先把兵權、財權收歸洪姓子侄、駙馬,這些人許多都是少不更事的小孩;其次,把諸王手下的部將封王,調離。結果造成太平天國軍政體系混亂,人心渙散,到后來湘軍兵臨城下時,李秀成調兵遣將勤王也很吃力。
1863年11月,干王洪仁玕借口去往各地催兵離開了天京,各地將領以“無糧”為由按兵不動,大家都明白在湘軍團團包圍下的天京,已經(jīng)是一個死局,洪仁玕也在湖州觀望。到了1864年,天京城內形勢嚴峻,6月“天王”洪秀全病逝,7月在李秀成的保護下“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而出,逃到廣德,李秀成不幸被俘。
洪仁玕前往廣德與“幼天王”匯合,并且還送去很多糧食,在堵王黃文金、佑王李遠繼的保護下,幼天王從湖州逃往江西。10月9日,在江西石城被清軍偷襲,全軍覆沒,洪仁玕被俘,幾天后幼天王洪天貴福也被俘獲。11月,兩人先后在南昌被凌遲處死,洪仁玕結束其投機的一生。
在太平天國的人物中,洪仁玕是一個頗有見識的人,《資政新篇》的歷史意義不言而喻。一開始洪仁玕去往天京是為了實現(xiàn)人生抱負:主張依法治國、精兵簡政、反對封爵、一夫多妻等,當然,也許投機的成份更大。但是,在洪秀全絕對的神權面前,洪仁玕只能選擇服從洪秀全的意志,反過來推行自己曾激烈反對的“惡政”。
他原本希望通過改革和思想建設,實現(xiàn)全國上下思想的統(tǒng)一,但是這個統(tǒng)一說到底,也只是“洪氏江山”的統(tǒng)一罷了。
來源:歷史綜合體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