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康乾御批本資治通鑒
,不可不讀的罕見版本

曾國藩讀書會-ZGFDSH 2023-09-22 14:19:01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周易》說:“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一個人要成大事
,讀史是必不可少的

讀歷史

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鑒》。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
,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
。詳細講述了從戰(zhàn)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

,不可不讀的罕見版本.png" />

其中的興衰成敗

,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由團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鑒》”(簡稱“御批評點本”)首次將康熙

、乾隆兩位皇帝的御批整理出版
,是第一套現代本“皇帝御批”評點本《資治通鑒》,更值得現代人閱讀

毛澤東一生讀了十七遍

無數名人推薦的第一歷史讀物

中國歷史上

,凡有非凡成就的帝王、政治家
,無一不愛讀《資治通鑒》
。毛澤東晚年的時候,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孟錦云說
,這部《資治通鑒》他讀了很多遍
,“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一部難得的好書噢

毛澤東還總結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

在毛澤東的青年時代

,他就已經開始閱讀《資治通鑒》
。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采訪毛澤東
,毛澤東和他談起了自己的讀書歲月
,其中談到對他學習影響非常大的一本書——《御批通鑒輯覽》(《資治通鑒》的乾隆御批本)。

在《毛澤東自傳》一書中他如此說到:

我在學業(yè)上的第二次冒險是在省立第一中學……校中有一個國文教員十分地幫我

,因為我有文學的傾向
。這位先生借了一本《御批通鑒輯覽》給我,其中有乾隆的詔諭和批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谖易x過《御批通鑒輯覽》以后,我斷定還是單獨求學的好

可以說

,《資治通鑒》是毛澤東一生各個階段都在反復讀的一部書。

康熙

、乾隆親自批點

要求后世子孫必讀《資治通鑒》

清朝入關以后

,極為重視對中華文化的學習
,《資治通鑒》成為皇帝
、大臣的必讀書,康熙
、乾隆先后對此書留下了御批

康熙皇帝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被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曾經反復閱讀《資治通鑒》
,為此留下不少批注
,輯錄為《御批資治通鑒綱目》出版。作為一代英主
,他的批注高屋建瓴
、別有見地。比如他在評價唐朝玄武門之變這一事件時就指出李淵
、李世民父子在處理此事時的不足
,他如此說到:

秦王李世民既然有創(chuàng)業(yè)的功勞,也有豐富的守成策略

。唐高祖審度神器所歸
,自當要早定大計,然而他卻猶豫不決
,導致玄武門的慘禍
,實在不能推卸其責。如果秦王李世民智慧足夠的話
,作為唐代的一代明君
,他對于對于李建成、李元吉
,難道沒有應對的完全之策
?一定要骨肉相殘,讓后世人譏笑嗎
?實在是他的謀略不夠完善
,不單單只是遭遇不幸而已。

康熙皇帝之后

,他的孫子乾隆皇帝對《資治通鑒》喜愛有加
,曾組織大量人力在《資治通鑒》的基礎上編輯成《御批通鑒輯覽》一書。其在《資治通鑒》所記載的這一部分內容中
,他留下了一千多條御批
,其御批體現了一代盛世君主的深謀大略,例如
,他在評點韓信之死這件事件時就說道:

韓信是否冤枉

,暫且不說,然而高祖在外面,呂后公然殺了大臣
,滅三族
,高祖回來后又不聞不問,牝雞司晨
,國家的政事成什么樣子了
!后來的人彘之禍,其征兆在這時已經出現了

此外

,乾隆的御批還對許多歷史人物、史事
、地理
、官制進行考證,增加了很高的學術性
,令人不得不佩服其博學多識

康熙、乾隆的御批

,在清代曾經以《御批資治通鑒綱目》
、《御批通鑒輯覽》刊行,但現在已流傳不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翱登u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鑒》將兩位帝王的御批重新置入《資治通鑒》的相關原文處,重新點校
、翻譯成白話文
,讓今人能夠重讀這些精彩“御批”,極具價值

我們普通人為什么要去讀

這部講政治運作的《資治通鑒》

封建王朝的歷史已經灰飛煙滅

,我們今天為什么還要讀《資治通鑒》呢?

對于上位者來說

,通鑒可以說是極好的教材

朝代更替,帝王輪轉

。如何統(tǒng)治
,如何韜光養(yǎng)晦,如何奪取權力
,如何鞏固政權
,如何開辟事業(yè)。書的每一頁
,都能看到成功和鮮血鑄成的王位
。從而從書中獲得教訓
,讓自己往清明方向發(fā)展。

對于一位中間階級

,更加能從通鑒中獲得無數的寶貴經驗

上面是領導

,下面是百姓
,要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時宜又堅強的橋梁。了解那些歷史人物是怎么活的怎么死的
,反思自己該如何自處
,這個位置很可能在某一天也能成為改變某些事件的推動力。通鑒中的歷史經驗
,將是加固你的最好的材料

一個普通人閱讀這將近1400年,用無數人鮮血鑄成的百姓史

,就更能從中找到自己和一種心態(tài)
,一種面對大勢的心態(tài)。

最具閱讀收藏價值的版本

康乾御批評點本《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的白話本

,已經有好幾種
,但是沒有評點,字體也較小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這套“御批評點本”
,和一般的文白對照本相比,有著四大優(yōu)勢
,更具閱讀和收藏價值:

·全文無刪節(jié)

,294卷全譯

“御批評點本”采用更早的宋刊本《資治通鑒》,進行了白話全譯

,沒有任何刪減
,是一部難得的全譯本《資治通鑒》,非一般刪節(jié)本可比

·首次刊出康熙

、乾隆兩位皇帝御批

“御批評點本”收入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御批

,他們都是治國明君
,有廣闊視野和高見,許多批點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首次整理成現代版本
,讓難得一見的皇帝御批終于公諸于世。同時還有儒家學者申涵煜的評點

·每卷新加題解

,快速了解概要

“御批評點本”還對每卷增加了題解文字,294卷題解文字多達十幾萬字,堪稱一部《資治通鑒》概要

,花費如此經歷
,就是為了讀者能夠快速了解每卷的大事,方便閱讀

·采用小四號字排版

,更加適合閱讀

“御批評點本”采用小四號字排版,盡管這樣增加了頁碼

,全書累計總頁碼高達14352頁
,但是,為了保護讀者視力
,略微增加成本
,也是值得的。

御批本和一般版本區(qū)別

《資治通鑒》一共294卷

,一卷一萬多字
,讀起來并不困難。平時繁忙的人
,一天讀一卷
,不到一年也能讀完;如果一天三卷
,三個月左右就能讀完了
;要是閉門專心讀書,一個月就能攻克

活動須知

活動書目: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鑒》(大字簡體橫排全24冊)

活動 價格:

定價1280.00元

, 現 僅 售498元

發(fā)貨時間:

下單后兩個工作日內,統(tǒng)一發(fā)貨

(注意:國慶期間不發(fā)貨)

關于退換:活動書目

, 保證正版

質量問題可隨時更換或退貨。

四庫全書是哪幾本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

,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


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經
、史
、子集書籍3450 種,79072 卷
、36000 余冊)

"四庫"之名
,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
,號稱"四部庫書"
,或"四庫之書"
。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
,故稱"全書"


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
,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
,供人借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
,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
,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
,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匯編在一起
,名曰《四庫全書》。這樣
,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
,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

《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圖書
。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
,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結束,歷時七年之久
。為了表彰進書者
,清廷還制定了獎書、題詠
、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種以上者
,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進書100種以上者
,賜《佩文韻府》一部
。"題詠",即凡進書百種以上者
,擇一精醇之本
,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以示恩寵
。"記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進者或藏書家姓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征書工作進展順利
,共征集圖書12237種
,其中江蘇進書4808種
,居各省之首;浙江進書4600種
,排名第二
。私人藏書家馬裕、鮑士恭
、范懋柱
、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圖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膸烊珪返牡妆居兴膫€來源:一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
,三是從各地征集的圖書
,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四庫館臣對以上各書提出應抄
、應刻
、應存的具體意見。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
,可以抄入《四庫全書》
。應刻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抄入《四庫全書》
,而且還應另行刻印
,以廣流傳。應存之書是認為不合格的著作
,不能抄入《四庫全書》
,而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僅存其名,列入存目
,這類著作共有6793種
、93551卷,比收入《四庫全書》的著作多出將近一倍
。對于應抄
、應刻的著作,要比較同書異本的差異
,選擇較好的本子作為底本
。一種圖書一旦定為四庫底本,還要進行一系列加工
,飛簽
、眉批就是加工的產物。飛簽也叫夾簽
,是分校官改正錯字
、書寫初審意見的紙條
。這種紙條往往貼于卷內,送呈纂修官復審
。纂修官認可者
,可用朱筆徑改原文,否則不作改動
。然后送呈總纂官三審
,總纂官經過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復審意見
,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審意見
。三審之后,送呈御覽


第三步是抄寫底本
。抄寫人員初由保舉而來,后來
,發(fā)現這種方法有行賄
、受賄等弊病
,又改為考查的辦法
,具體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寫人員時,先出告示
,應征者報名后
,令當場寫字數行,品其字跡端正與否
,擇優(yōu)錄取
。考查法雖比保舉法優(yōu)越
,但也有不便之處
,因此最后又改為從鄉(xiāng)試落第生徒中挑選,擇其試卷字跡勻凈者予以錄用
。這樣
,先后選拔了3826人擔任抄寫工作,保證了抄寫《四庫全書》的需要
。為了保證進度
,還規(guī)定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每年抄寫33萬字
,5年限抄180萬字
。五年期滿,抄寫200萬字者
,列為一等
;抄寫165萬字者
,列為二等。按照等級
,分別授予州同
、州判、縣丞
、主簿等四項官職
。發(fā)現字體不工整者,記過一次
,罰多寫10000字
。由于措施得力,賞罰分明
,所以《四庫全書》的抄寫工作進展順利
,每天都有600人從事抄寫工作,至少可抄60余萬字


第四步是校訂
。這是最后一道關鍵性工序。為了保證校訂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庫全書館制定了《功過處分條例》
,其中規(guī)定:所錯之字如系原本訛誤者,免其記過
;如原本無訛
,確系謄錄致誤者,每錯一字記過一次
;如能查出原本錯誤
,簽請改正者,每一處記功一次
。各冊之后
,一律開列校訂人員銜名,以明其責
。一書經分校
,復校兩關之后,再經總裁抽閱
,最后裝潢進呈
。分校、復校
、總裁等各司其職
,對于保證《四庫全書》的質量確實起了重要作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終于抄寫完畢并裝潢進呈
。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
,抄完第二、三
、四部
,分貯文淵閣、文溯閣
、文源閣
、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
。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
,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
,這就是所謂"南三閣"
。每部《四庫全書》裝訂為36300冊,6752函
。七閣之書都鈐有璽印
,如文淵閣藏本冊首鈐"文淵閣寶"朱文方印,卷尾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
。按照內容分類,包括4部44類66屬
。經部包括易類
、書類、詩類
、禮類、春秋類
、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
、樂類
、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
、儀禮
、禮記、三禮總義
、通禮
、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
、字書
、韻書3屬
;史部包括正史類、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史鈔類
、載記類
、時令類、地理類
、職官類
、政書類、目錄類
、史評類等15個大類
,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
,傳記類又分圣賢
、名人、總錄
、雜錄
、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
、總志
、都會郡縣、河渠
、邊防
、山川、古跡
、雜記
、游記、外記10屬
,職官類又分官制
、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
、典禮
、邦計、軍政、法令
、考工6屬
,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子部包括儒家類
、兵家類、法家類
、農家類
、醫(yī)家類、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藝術類、譜錄類
、雜家類
、類書類、小說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
、算書2屬
,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
、相宅相墓
、占卜、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
、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
、琴譜
、篆刻、雜技4屬
,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
、草木鳥獸蟲魚3屬
,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
、雜說
、雜品、雜纂、雜編6屬
,小說家類又分雜事
、異聞、瑣語3屬
;集部包括楚辭
、別集、總集
、詩文評
、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
、詞選
、詞話、詞譜詞韻
、南北曲5屬
。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
,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
。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
,僧人
、道家、宦官
、軍人
、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當然
,《四庫全書》的內容也有不足:第一,重視儒家著作
,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
,輕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
,是"異端之尤"
,可以"節(jié)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
。除了農家
、醫(yī)家和天文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
,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第三
,不收戲劇著作和章回小說
。第四,圖書正文或有刪節(jié)或挖改
。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
,也就是寓禁于征的過程,也就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
。據統(tǒng)計
,在長達10余年的修書過程中,禁毀圖書3100多種
、15萬部以上
。在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中,也有不少刪節(jié)或挖改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
,還編了《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四庫全書考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等
。這幾種書可以看作編纂《四庫全書》的副產品
。《四庫全書薈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
,收書473種
、19931卷。開本大小和裝幀形式與《四庫全書》相同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兩部:一部放在宮中御花園的摛藻堂
,一部放在圓明園東墻外長春園內的味腴書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膸烊珪偰俊范倬硎恰端膸烊珪肥珍洉痛婺繒目偰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該目錄前有"凡例",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總序
,大類之前又有小序
,每書之下都有著者介紹、內容提要
、版本源流等考證文字
。由于這些考證文字出于紀昀、戴震
、姚鼎
、邵晉涵等著名學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膸烊珪喢髂夸洝范硎恰端膸烊珪偰俊返暮喚幈荆涣写婺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只列《四庫全書》收錄的圖書
,每種書的提要也寫得比較簡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膸烊珪甲C》一百卷是四庫館臣對應抄
,應刻各書校勘字句的記錄匯編
,該書對于校訂古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用木活字印成的
。它包括《四庫全書》中138種"應刻"之書
。該叢書在刻印4種之后,主持人金簡通過比較
,認為木活字花錢少
,實用價值高,改為木活字印刷出版
。金簡把木活字印刷過程寫成《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
,并收入《四庫全書》,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獻
,已被譯成德文
、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庫全書》編纂成功的原因何在
?第一
,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修書期間
,正當康乾盛世
,天下無事,沒有戰(zhàn)爭的干擾
。四庫館臣坐在書案之前
,一坐就是10年,沒有后顧之憂
。第二
,最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端膸烊珪窂尼j釀到修成
,乾隆弘歷始終參預其事
,并由他精心策劃。從征書
、選擇底本
,到抄書、校書
,乾隆弘歷都一一過問
,親自安排。第三
,雄厚的資金來源
。《四庫全書》卷帙浩繁
,所需經費難以數計
,清廷一概包攬下來。第四
,嚴密的組織系統(tǒng)
。四庫全書館的最高職務是總裁和副總裁,多由郡王
,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
、侍郎兼任,負責總理館內一切事務
,下設纂修處
,繕書處和監(jiān)造處。纂修處負責校理勘定全部書籍
,并兼任繕書處繕寫書籍的分校工作
;繕書處負責全書的繕寫及校勘事宜
;監(jiān)造處負責武英殿刊刻
、印刷、裝訂
、整理書籍事宜
。四庫館臣總計360人,因故革職
、身死除名
、調用它任者,不在此數
。第五
,破格錄用人材。四庫全書館堪稱人才之寶庫
,集中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
,其中不少人是破格錄用的
,如邵晉涵、余集
、周永年
、戴震、楊昌霖等人
,入館前不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
、楊昌霖等連進士都不是
,僅是舉人。人才云集
,為編纂《四庫全書》創(chuàng)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端膸烊珪返牧鱾髑闆r如何呢
?七部之中,文源閣本
、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
,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
、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
。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
,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
。文瀾閣本在戰(zhàn)火中多所殘闕,后來遞經補抄
,基本補齊
,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如何評價《四庫全書》
?雖然《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
,有刪削、挖改內容等過錯
,但就整體而言
,應當是功大于過。首先
,它保存了大量古籍
,是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膸烊珪返木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對于弘揚民族文化
,對于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多年來
,遞經戰(zhàn)亂
,如果沒有集眾書于一身的《四庫全書》,古籍將會大量散失
,從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
,尤其是在輯佚
、校勘
、目錄學
、匯刻叢書等方面給后人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在輯佚方面,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佚書并收入《四庫全書》者共有385種
,不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見天日
,而且為后代的輯佚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四庫館臣網羅眾本、慎選底本等做法
,為后代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ぷ鳂淞⒘艘粋€良好的榜樣;在目錄學方面
,《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價值是古代任何官私書目無與倫比的
,其編纂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匯刻叢書方面
,清人以《四庫全書》為榜樣
,掀起了編刻叢書的熱潮。近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和《續(xù)修四庫全書》的出版
,正是弘揚民族文化
、繼承和發(fā)揚《四庫全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結出的豐碩之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偠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四庫全書》是18世紀70到80年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項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古代四庫全書是指什么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樂大典)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
,79337卷
,36304冊,近230萬頁
,約8億字
。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整套書分為經
、史、子
、集四部
,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
、《大學》、《孟子》
、《中庸》
、《周易》、《周禮》
、《禮記》
、《詩經》、《孝經》、《尚書》、《春秋》
、《史記》
、《爾雅注疏》、《說文解字》
、《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
、《國語》、《水經注》
、《戰(zhàn)國策》
、《本草綱目》、《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
,還有日本
、朝鮮、越南
、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
,為后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編輯]
《四庫全書》的編纂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設立了“四庫全書館”,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
,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永瑢負責
,任命皇室郡主于敏中為總裁,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
、侍郎為副總裁
,召著名學者紀昀為總纂官開始編纂這套卷帙浩繁的叢書。陸錫熊
、孫士毅
、戴震、周永年
、邵晉涵等其他學者也參與了編纂
。曾參與編撰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學者達到3600多人,而抄寫人員也有3800人


《四庫全書》收錄了當時在全國各地征收的流通圖書
、清內廷收藏的圖書以及《永樂大典》中輯出來的珍本善本。據統(tǒng)計
,光是征收得的圖書就達13501種
。這些書篩選后按“著錄書”及“存目書”分別收入,其中“存目書”不錄全書
,只摘部分內容
,而“著錄書”則經過整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考證后,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寫存入
,謄寫完成后
,還要與原本反復校勘
。最后收錄的圖書有3461種


《四庫全書》為了美觀與便于識別,采用分色裝潢
,經部綠色
,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
,集部灰黑色
。四部顏色的確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膸烊珪偰俊芬驗槭侨珪V領,采用代表中央的黃色。

乾隆49年(1784年)四套書陸續(xù)完成
,全書共抄7部
,分別貯于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
、奉天故宮(今沈陽)文溯閣
、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
。又在鎮(zhèn)江金山寺建文宗閣
,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杭州西湖行宮孤山圣因寺建文瀾閣
,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
,各藏抄本一部。副本存于京師翰林院
。其中文淵閣本最早完成
,校勘更精
、字體也更工整


乾隆52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庫全書》時發(fā)現一些書有詆毀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檢《四庫全書》
,并最終刪除《諸史同異錄》等11部。但這11部書雖然從《四庫全書》中刪除
,但是依然存在宮中
,沒有銷毀,這11部書中的9部還流傳到今天


嘉慶八年(1803年)由紀昀主持進行了《四庫全書》最后一部分官修書籍的補遺工作
,進一步完善《四庫全書》。

[編輯]
刪改古籍
編纂四庫全書時
,清廷為維護統(tǒng)治
,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所謂有違礙字句的古籍,見四庫禁書
。并且大量篡改古籍
,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昂敗焙汀靶倥痹谇宕欠讣傻模谑恰端膸臁佛^臣把它改為“壯志饑餐飛食肉
,笑談欲灑盈腔血”
。張孝祥的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孔子家鄉(xiāng)被金人占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其中“膻腥”犯忌
,改作“亦凋零”等等。

[編輯]
《四庫全書》的命運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歷經動亂
,《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
,多份抄本在戰(zhàn)火中被毀。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
,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
,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
;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占杭州時倒塌
,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后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
、整理
、補鈔,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
,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復后的文瀾閣
。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guī)模修補,目前大部分內容已經恢復
。因此《四庫全書》今天只存4部
,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后經上海
、南京轉運至臺灣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
,后從沈陽故宮轉運至蘭州
,藏甘肅省圖書館,文津閣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于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10月,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
,經中央有關部門協調
,遼寧省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運至蘭州,藏于山中
。目前
,遼寧有關人士要求歸還,以“書閣合璧”
。甘肅方面也修建藏書樓
,加強保護
。文溯閣《四庫全書》其最終歸屬仍未定。

民國初期
,商務印書館影印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之縮印
。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出版發(fā)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電子版

==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


據文津閣藏本
,該書共收錄經、史
、子集書籍3450 種
,79072 卷、36000 余冊)

"四庫"之名
,源于初唐
,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
,或"四庫之書"
。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
,故稱"全書"


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
,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
,供人借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
,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
,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
,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匯編在一起
,名曰《四庫全書》。這樣
,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
,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

《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圖書
。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
,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結束
,歷時七年之久。為了表彰進書者
,清廷還制定了獎書
、題詠、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種以上者
,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
;進書100種以上者,賜《佩文韻府》一部
。"題詠"
,即凡進書百種以上者,擇一精醇之本
,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
,以示恩寵。"記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進者或藏書家姓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
,征書工作進展順利,共征集圖書12237種
,其中江蘇進書4808種
,居各省之首;浙江進書4600種
,排名第二
。私人藏書家馬裕、鮑士恭
、范懋柱
、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圖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膸烊珪返牡妆居兴膫€來源:一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
,三是從各地征集的圖書
,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四庫館臣對以上各書提出應抄
、應刻
、應存的具體意見。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
,可以抄入《四庫全書》
。應刻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抄入《四庫全書》
,而且還應另行刻印
,以廣流傳
。應存之書是認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庫全書》
,而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僅存其名
,列入存目,這類著作共有6793種
、93551卷
,比收入《四庫全書》的著作多出將近一倍。對于應抄
、應刻的著作
,要比較同書異本的差異,選擇較好的本子作為底本
。一種圖書一旦定為四庫底本
,還要進行一系列加工,飛簽
、眉批就是加工的產物
。飛簽也叫夾簽,是分校官改正錯字
、書寫初審意見的紙條
。這種紙條往往貼于卷內,送呈纂修官復審
。纂修官認可者
,可用朱筆徑改原文,否則不作改動
。然后送呈總纂官三審
,總纂官經過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復審意見
,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審意見
。三審之后,送呈御覽


第三步是抄寫底本
。抄寫人員初由保舉而來,后來
,發(fā)現這種方法有行賄、受賄等弊病
,又改為考查的辦法
,具體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寫人員時,先出告示
,應征者報名后
,令當場寫字數行
,品其字跡端正與否,擇優(yōu)錄取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疾榉m比保舉法優(yōu)越,但也有不便之處
,因此最后又改為從鄉(xiāng)試落第生徒中挑選
,擇其試卷字跡勻凈者予以錄用。這樣
,先后選拔了3826人擔任抄寫工作
,保證了抄寫《四庫全書》的需要。為了保證進度
,還規(guī)定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
,每年抄寫33萬字,5年限抄180萬字
。五年期滿
,抄寫200萬字者,列為一等
;抄寫165萬字者
,列為二等。按照等級
,分別授予州同
、州判、縣丞
、主簿等四項官職
。發(fā)現字體不工整者,記過一次
,罰多寫10000字
。由于措施得力,賞罰分明
,所以《四庫全書》的抄寫工作進展順利
,每天都有600人從事抄寫工作,至少可抄60余萬字


第四步是校訂
。這是最后一道關鍵性工序。為了保證校訂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庫全書館制定了《功過處分條例》
,其中規(guī)定:所錯之字如系原本訛誤者,免其記過
;如原本無訛
,確系謄錄致誤者
,每錯一字記過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錯誤
,簽請改正者
,每一處記功一次。各冊之后
,一律開列校訂人員銜名
,以明其責。一書經分校
,復校兩關之后
,再經總裁抽閱,最后裝潢進呈
。分校
、復校、總裁等各司其職
,對于保證《四庫全書》的質量確實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終于抄寫完畢并裝潢進呈
。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
,抄完第二、三
、四部
,分貯文淵閣、文溯閣
、文源閣
、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
。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
,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
,這就是所謂"南三閣"
。每部《四庫全書》裝訂為36300冊,6752函
。七閣之書都鈐有璽印
,如文淵閣藏本冊首鈐"文淵閣寶"朱文方印,卷尾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
。按照內容分類,包括4部44類66屬。經部包括易類
、書類、詩類
、禮類
、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樂類
、小學類等10個大類
,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
、禮記
、三禮總義、通禮
、雜禮書6屬
,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
、韻書3屬
;史部包括正史類、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史鈔類
、載記類
、時令類、地理類
、職官類
、政書類、目錄類
、史評類等15個大類
,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
,傳記類又分圣賢
、名人、總錄、雜錄
、別錄5屬
,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志
、都會郡縣
、河渠、邊防
、山川
、古跡、雜記
、游記
、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
、官箴2屬
,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
、邦計
、軍政、法令
、考工6屬
,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子部包括儒家類
、兵家類、法家類
、農家類
、醫(yī)家類、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藝術類、譜錄類
、雜家類
、類書類、小說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
、算書2屬
,術數類又分數學
、占侯、相宅相墓
、占卜
、命書相書、陰陽五行
、雜技術7屬
,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
、篆刻、雜技4屬
,譜錄類又分器物
、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
,雜家類又分雜學
、雜考、雜說
、雜品
、雜纂、雜編6屬
,小說家類又分雜事
、異聞、瑣語3屬
;集部包括楚辭
、別集、總集
、詩文評
、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
、詞選
、詞話、詞譜詞韻
、南北曲5屬
。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
,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
。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
,僧人
、道家、宦官、軍人
、帝王
、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當然
,《四庫全書》的內容也有不足:第一
,重視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
,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
,輕視科技著作
。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
,可以"節(jié)取其技能
,禁傳其學術"。除了農家
、醫(yī)家和天文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
,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第三
,不收戲劇著作和章回小說
。第四,圖書正文或有刪節(jié)或挖改
。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
,也就是寓禁于征的過程,也就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
。據統(tǒng)計
,在長達10余年的修書過程中,禁毀圖書3100多種
、15萬部以上
。在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中,也有不少刪節(jié)或挖改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
,還編了《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四庫全書考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等
。這幾種書可以看作編纂《四庫全書》的副產品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膸烊珪C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收書473種
、19931卷
。開本大小和裝幀形式與《四庫全書》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兩部:一部放在宮中御花園的摛藻堂
,一部放在圓明園東墻外長春園內的味腴書屋
。《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是《四庫全書》收錄書和存目書的總目錄
。該目錄前有"凡例"
,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總序,大類之前又有小序
,每書之下都有著者介紹
、內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證文字
。由于這些考證文字出于紀昀、戴震
、姚鼎
、邵晉涵等著名學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膸烊珪喢髂夸洝范硎恰端膸烊珪偰俊返暮喚幈荆涣写婺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只列《四庫全書》收錄的圖書
,每種書的提要也寫得比較簡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膸烊珪甲C》一百卷是四庫館臣對應抄
,應刻各書校勘字句的記錄匯編
,該書對于校訂古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用木活字印成的
。它包括《四庫全書》中138種"應刻"之書
。該叢書在刻印4種之后,主持人金簡通過比較
,認為木活字花錢少
,實用價值高,改為木活字印刷出版
。金簡把木活字印刷過程寫成《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
,并收入《四庫全書》
,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獻,已被譯成德文
、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庫全書》編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
,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
。修書期間,正當康乾盛世
,天下無事
,沒有戰(zhàn)爭的干擾。四庫館臣坐在書案之前
,一坐就是10年
,沒有后顧之憂。第二
,最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
。《四庫全書》從醞釀到修成
,乾隆弘歷始終參預其事
,并由他精心策劃。從征書
、選擇底本
,到抄書、校書
,乾隆弘歷都一一過問
,親自安排。第三
,雄厚的資金來源
。《四庫全書》卷帙浩繁
,所需經費難以數計
,清廷一概包攬下來。第四
,嚴密的組織系統(tǒng)
。四庫全書館的最高職務是總裁和副總裁,多由郡王
,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
、侍郎兼任,負責總理館內一切事務
,下設纂修處
,繕書處和監(jiān)造處
。纂修處負責校理勘定全部書籍,并兼任繕書處繕寫書籍的分校工作
;繕書處負責全書的繕寫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笔乱耍槐O(jiān)造處負責武英殿刊刻
、印刷
、裝訂、整理書籍事宜
。四庫館臣總計360人
,因故革職、身死除名
、調用它任者
,不在此數。第五
,破格錄用人材
。四庫全書館堪稱人才之寶庫,集中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
,其中不少人是破格錄用的
,如邵晉涵、余集
、周永年、戴震
、楊昌霖等人
,入館前不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
、楊昌霖等連進士都不是
,僅是舉人。人才云集
,為編纂《四庫全書》創(chuàng)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膸烊珪返牧鱾髑闆r如何呢
?七部之中,文源閣本
、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
,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
、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
。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
,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
。文瀾閣本在戰(zhàn)火中多所殘闕
,后來遞經補抄,基本補齊
,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如何評價《四庫全書》?雖然《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
,有刪削
、挖改內容等過錯,但就整體而言
,應當是功大于過
。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
,是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
。《四庫全書》的編纂
,對于弘揚民族文化
,對于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多年來
,遞經戰(zhàn)亂
,如果沒有集眾書于一身的《四庫全書》,古籍將會大量散失
,從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
,尤其是在輯佚
、校勘
、目錄學
、匯刻叢書等方面給后人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在輯佚方面,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佚書并收入《四庫全書》者共有385種
,不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見天日
,而且為后代的輯佚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狈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四庫館臣網羅眾本、慎選底本等做法
,為后代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ぷ鳂淞⒘艘粋€良好的榜樣
;在目錄學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價值是古代任何官私書目無與倫比的
,其編纂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匯刻叢書方面,清人以《四庫全書》為榜樣
,掀起了編刻叢書的熱潮
。近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和《續(xù)修四庫全書》的出版,正是弘揚民族文化
、繼承和發(fā)揚《四庫全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結出的豐碩之果
。總而言之
,《四庫全書》是18世紀70到80年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項特大型文化工程
,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四庫全書又叫什么啊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樂大典)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
。共收書3503種
,79337卷,36304冊
,近230萬頁
,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
,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整套書分為經
、史
、子、集四部
,44類
,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
、《孟子》
、《中庸》、《周易》
、《周禮》
、《禮記》
、《詩經》、《孝經》
、《尚書》
、《春秋》、《史記》
、《爾雅注疏》
、《說文解字》、《史記》
、《資治通鑒》
、《孫子兵法》、《國語》
、《水經注》
、《戰(zhàn)國策》、《本草綱目》
、《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
,還有日本、朝鮮
、越南
、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后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編輯]
《四庫全書》的編纂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設立了“四庫全書館”
,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永瑢負責
,任命皇室郡主于敏中為總裁
,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為副總裁
,召著名學者紀昀為總纂官開始編纂這套卷帙浩繁的叢書
。陸錫熊、孫士毅
、戴震
、周永年、邵晉涵等其他學者也參與了編纂
。曾參與編撰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學者達到3600多人
,而抄寫人員也有3800人。

《四庫全書》收錄了當時在全國各地征收的流通圖書
、清內廷收藏的圖書以及《永樂大典》中輯出來的珍本善本
。據統(tǒng)計,光是征收得的圖書就達13501種。這些書篩選后按“著錄書”及“存目書”分別收入
,其中“存目書”不錄全書
,只摘部分內容,而“著錄書”則經過整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⒖甲C后
,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寫存入
,謄寫完成后,還要與原本反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最后收錄的圖書有3461種。

《四庫全書》為了美觀與便于識別
,采用分色裝潢
,經部綠色,史部紅色
,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
,集部灰黑色。四部顏色的確定
,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
。《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
,采用代表中央的黃色


乾隆49年(1784年)四套書陸續(xù)完成,全書共抄7部
,分別貯于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
、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沈陽)文溯閣
、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
,合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又在鎮(zhèn)江金山寺建文宗閣
,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
,杭州西湖行宮孤山圣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
,各藏抄本一部
。副本存于京師翰林院
。其中文淵閣本最早完成
,校勘更精、字體也更工整


乾隆52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庫全書》時發(fā)現一些書有詆毀清朝的字句
,因此下令重檢《四庫全書》,并最終刪除《諸史同異錄》等11部
。但這11部書雖然從《四庫全書》中刪除
,但是依然存在宮中,沒有銷毀
,這11部書中的9部還流傳到今天


嘉慶八年(1803年)由紀昀主持進行了《四庫全書》最后一部分官修書籍的補遺工作,進一步完善《四庫全書》


[編輯]
刪改古籍
編纂四庫全書時
,清廷為維護統(tǒng)治,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所謂有違礙字句的古籍
,見四庫禁書
。并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胡虜”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
,于是《四庫》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饑餐飛食肉
,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的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孔子家鄉(xiāng)被金人占領“洙泗上
,弦歌地
,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
,改作“亦凋零”等等


[編輯]
《四庫全書》的命運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歷經動亂,《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
,多份抄本在戰(zhàn)火中被毀
。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
,文宗
、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占杭州時倒塌
,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
,后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
、補鈔
,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
,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復后的文瀾閣。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guī)模修補
,目前大部分內容已經恢復
。因此《四庫全書》今天只存4部,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
,后經上海
、南京轉運至臺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
。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
,后從沈陽故宮轉運至蘭州,藏甘肅省圖書館
,文津閣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于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10月
,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
,經中央有關部門協調,遼寧省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運至蘭州
,藏于山中
。目前,遼寧有關人士要求歸還
,以“書閣合璧”
。甘肅方面也修建藏書樓,加強保護
。文溯閣《四庫全書》其最終歸屬仍未定


民國初期,商務印書館影印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之縮印。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出版發(fā)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電子版

==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
,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

據文津閣藏本
,該書共收錄經
、史、子集書籍3450 種
,79072 卷
、36000 余冊)

"四庫"之名,源于初唐
,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
,號稱"四部庫書"
,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
,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清代乾隆初年
,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
,供人借閱
。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
,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
,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匯編在一起,名曰《四庫全書》
。這樣
,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


《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圖書
。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結束
,歷時七年之久
。為了表彰進書者,清廷還制定了獎書
、題詠
、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種以上者,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
;進書100種以上者
,賜《佩文韻府》一部。"題詠"
,即凡進書百種以上者
,擇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
,以示恩寵
。"記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進者或藏書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
,征書工作進展順利
,共征集圖書12237種
,其中江蘇進書4808種,居各省之首
;浙江進書4600種
,排名第二。私人藏書家馬裕
、鮑士恭
、范懋柱、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圖書
。《四庫全書》的底本有四個來源:一是內府藏書
,二是清廷官修書
,三是從各地征集的圖書,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
。四庫館臣對以上各書提出應抄
、應刻、應存的具體意見
。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
,可以抄入《四庫全書》。應刻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
,這些著作不僅抄入《四庫全書》
,而且還應另行刻印,以廣流傳
。應存之書是認為不合格的著作
,不能抄入《四庫全書》,而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僅存其名
,列入存目
,這類著作共有6793種、93551卷
,比收入《四庫全書》的著作多出將近一倍
。對于應抄、應刻的著作
,要比較同書異本的差異
,選擇較好的本子作為底本。一種圖書一旦定為四庫底本
,還要進行一系列加工
,飛簽、眉批就是加工的產物
。飛簽也叫夾簽
,是分校官改正錯字
、書寫初審意見的紙條。這種紙條往往貼于卷內
,送呈纂修官復審
。纂修官認可者,可用朱筆徑改原文
,否則不作改動
。然后送呈總纂官三審,總纂官經過分析之后
,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復審意見
,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審意見
。三審之后
,送呈御覽。

第三步是抄寫底本
。抄寫人員初由保舉而來
,后來,發(fā)現這種方法有行賄
、受賄等弊病
,又改為考查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寫人員時
,先出告示
,應征者報名后,令當場寫字數行
,品其字跡端正與否
,擇優(yōu)錄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疾榉m比保舉法優(yōu)越
,但也有不便之處,因此最后又改為從鄉(xiāng)試落第生徒中挑選
,擇其試卷字跡勻凈者予以錄用
。這樣,先后選拔了3826人擔任抄寫工作
,保證了抄寫《四庫全書》的需要
。為了保證進度,還規(guī)定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
,每年抄寫33萬字
,5年限抄180萬字。五年期滿
,抄寫200萬字者
,列為一等
;抄寫165萬字者,列為二等
。按照等級
,分別授予州同、州判
、縣丞
、主簿等四項官職。發(fā)現字體不工整者
,記過一次
,罰多寫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
,賞罰分明
,所以《四庫全書》的抄寫工作進展順利,每天都有600人從事抄寫工作
,至少可抄60余萬字


第四步是校訂。這是最后一道關鍵性工序
。為了保證校訂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庫全書館制定了《功過處分條例》,其中規(guī)定:所錯之字如系原本訛誤者
,免其記過
;如原本無訛,確系謄錄致誤者
,每錯一字記過一次
;如能查出原本錯誤,簽請改正者
,每一處記功一次
。各冊之后,一律開列校訂人員銜名
,以明其責
。一書經分校,復校兩關之后
,再經總裁抽閱
,最后裝潢進呈。分校
、復校
、總裁等各司其職,對于保證《四庫全書》的質量確實起了重要作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
,第一部《四庫全書》終于抄寫完畢并裝潢進呈
。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抄完第二
、三
、四部,分貯文淵閣
、文溯閣
、文源閣、文津閣珍藏
,這就是所謂"北四閣"
。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貯江南文宗閣
,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
,這就是所謂"南三閣"。每部《四庫全書》裝訂為36300冊
,6752函
。七閣之書都鈐有璽印
,如文淵閣藏本冊首鈐"文淵閣寶"朱文方印
,卷尾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
。按照內容分類
,包括4部44類66屬。經部包括易類
、書類
、詩類、禮類
、春秋類
、孝經類、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
,其中禮類又分周禮
、儀禮、禮記
、三禮總義
、通禮、雜禮書6屬
,小學類又分訓詁
、字書
、韻書3屬;史部包括正史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雜史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傳記類
、史鈔類
、載記類、時令類
、地理類
、職官類、政書類
、目錄類
、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
、奏議2屬
,傳記類又分圣賢、名人
、總錄
、雜錄、別錄5屬
,地理類又分宮殿疏
、總志、都會郡縣
、河渠
、邊防、山川
、古跡
、雜記、游記
、外記10屬
,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
,政書類又分通制
、典禮、邦計、軍政
、法令
、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
、金石2屬
;子部包括儒家類、兵家類
、法家類
、農家類、醫(yī)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藝術類
、譜錄類
、雜家類、類書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
,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
、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
、占侯
、相宅相墓
、占卜
、命書相書、陰陽五行
、雜技術7屬
,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
、篆刻
、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
、食譜
、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
、雜考
、雜說、雜品、雜纂
、雜編6屬
,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
、瑣語3屬
;集部包括楚辭、別集
、總集
、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
,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
、詞選、詞話
、詞譜詞韻
、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
、戲劇著作之外
,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
,包括婦女
,僧人、道家
、宦官
、軍人、帝王
、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當然,《四庫全書》的內容也有不足:第一
,重視儒家著作
,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
,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輕視科技著作
。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
,是"異端之尤",可以"節(jié)取其技能
,禁傳其學術"
。除了農家
、醫(yī)家和天文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
。第三
,不收戲劇著作和章回小說。第四
,圖書正文或有刪節(jié)或挖改
。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過程
,也就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
。據統(tǒng)計,在長達10余年的修書過程中,禁毀圖書3100多種、15萬部以上
。在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中,也有不少刪節(jié)或挖改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還編了《四庫全書薈要》
、《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考證》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等
。這幾種書可以看作編纂《四庫全書》的副產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膸烊珪C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
,收書473種、19931卷
。開本大小和裝幀形式與《四庫全書》相同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兩部:一部放在宮中御花園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圓明園東墻外長春園內的味腴書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膸烊珪偰俊范倬硎恰端膸烊珪肥珍洉痛婺繒目偰夸洝T撃夸浨坝?凡例"
,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總序,大類之前又有小序
,每書之下都有著者介紹
、內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證文字
。由于這些考證文字出于紀昀
、戴震
、姚鼎、邵晉涵等著名學者之手
,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是《四庫全書總目》的簡編本
,它不列存目書
,只列《四庫全書》收錄的圖書,每種書的提要也寫得比較簡單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膸烊珪甲C》一百卷是四庫館臣對應抄,應刻各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弊志涞挠涗泤R編
,該書對于校訂古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溆⒌罹壅浒鎱矔肥怯媚净钭钟〕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它包括《四庫全書》中138種"應刻"之書。該叢書在刻印4種之后
,主持人金簡通過比較
,認為木活字花錢少,實用價值高
,改為木活字印刷出版
。金簡把木活字印刷過程寫成《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并收入《四庫全書》
,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獻
,已被譯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庫全書》編纂成功的原因何在
?第一,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
。修書期間
,正當康乾盛世,天下無事
,沒有戰(zhàn)爭的干擾
。四庫館臣坐在書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
,沒有后顧之憂
。第二,最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膸烊珪窂尼j釀到修成
,乾隆弘歷始終參預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劃
。從征書
、選擇底本,到抄書
、校書
,乾隆弘歷都一一過問,親自安排
。第三
,雄厚的資金來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膸烊珪肪磬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所需經費難以數計,清廷一概包攬下來
。第四
,嚴密的組織系統(tǒng)。四庫全書館的最高職務是總裁和副總裁
,多由郡王
,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兼任
,負責總理館內一切事務
,下設纂修處,繕書處和監(jiān)造處
。纂修處負責校理勘定全部書籍
,并兼任繕書處繕寫書籍的分校工作;繕書處負責全書的繕寫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笔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監(jiān)造處負責武英殿刊刻、印刷
、裝訂
、整理書籍事宜。四庫館臣總計360人
,因故革職
、身死除名、調用它任者
,不在此數
。第五,破格錄用人材
。四庫全書館堪稱人才之寶庫
,集中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錄用的
,如邵晉涵
、余集、周永年
、戴震
、楊昌霖等人,入館前不僅不是翰林
,而且戴震
、楊昌霖等連進士都不是,僅是舉人
。人才云集
,為編纂《四庫全書》創(chuàng)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端膸烊珪返牧鱾髑闆r如何呢?七部之中
,文源閣本
、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只有文淵閣本
、文津閣本
、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
,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
,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zhàn)火中多所殘闕
,后來遞經補抄
,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如何評價《四庫全書》
?雖然《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有刪削
、挖改內容等過錯
,但就整體而言,應當是功大于過
。首先
,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膸烊珪返木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對于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多年來
,遞經戰(zhàn)亂,如果沒有集眾書于一身的《四庫全書》
,古籍將會大量散失
,從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其次
,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
,尤其是在輯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目錄學、匯刻叢書等方面給后人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在輯佚方面
,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佚書并收入《四庫全書》者共有385種
,不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見天日,而且為后代的輯佚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
;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狈矫妫膸祓^臣網羅眾本
、慎選底本等做法
,為后代的校勘工作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在目錄學方面
,《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價值是古代任何官私書目無與倫比的,其編纂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匯刻叢書方面
,清人以《四庫全書》為榜樣,掀起了編刻叢書的熱潮
。近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和《續(xù)修四庫全書》的出版
,正是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fā)揚《四庫全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結出的豐碩之果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偠灾端膸烊珪肥?8世紀70到80年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項特大型文化工程
,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0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論“喝西北風”為什么不是成語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除10大元帥,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路透社報道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賣大棗,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