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州生活,當然得關注鄧州優(yōu)團
豐碑鑄史奠忠士,金菊飄香撫英靈。9月30日上午8時許,鄧州市檢察院代表、白牛鎮(zhèn)政府機關代表、白牛鎮(zhèn)硯寺學校部分師生,在第七個烈士公祭日里,為大力弘揚偉大抗戰(zhàn)和愛國主義精神,來到王庚先烈士墓碑前,開展祭掃活動。
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全體人員神情肅穆,瞻仰王庚先烈士紀念碑,并鞠躬默哀。
鄧州市檢察院代表田永師宣讀祭文:在風雨如晦的革命歲月,烈士們剖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從苦難到輝煌,從屈辱到富強,回首中華民族的前進歷程,就是無數(shù)先烈用信仰和生命譜就的英雄史詩。我們要時刻牢記先烈壯舉,感恩先烈的不朽功勛,銘記烈士遺愿,永志不忘他們?yōu)橹餮獱奚膫ゴ罄硐搿?/p>
隨后,市檢察院代表、白牛鎮(zhèn)人民政府代表、硯寺小學在場師生代表向烈士墓碑敬獻鮮花。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充分弘揚了傳統(tǒng)健康的民族文化,師生受教育,思想上水平,培育了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廣大師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背幩聦W校優(yōu)秀教師李曉景感慨地說。
斯人已去,正氣猶存,殷殷在懷,不敢或忘。參祭人員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除了學習先烈的崇高革命精神,還要繼承革命意志,艱苦奮斗、頑強不息,力爭成為優(yōu)秀的革命后輩。
鄉(xiāng)人心中的英雄---王庚先
王庚先 (1867-1934),河南鄧州人,1905年赴日本留學,初入東京弘文學院 師范班,后考入高等警監(jiān)學校,并加入中國同盟會 。武昌起義 后,為響應辛亥革命 奔走開封、杞縣等地,密與張鐘端 聯(lián)絡舉義,不幸事泄,突圍后赴武昌,面見黎元洪 ,被委任為北伐軍左軍先鋒糧臺幫辦。中華民國 成立后,被選為臨時省議會議員。二次革命 期間,投入反對袁世凱 的斗爭。袁世凱死后,回汴力求實業(yè)救國,先后開辦愛國毛紡織廠,省立第四工廠。1925年被河南省政府委任為宜陽縣長。1929年在汴創(chuàng)設國貨市場,以抵制洋貨。1934年2月9日被內鄉(xiāng)實力派殘殺。新中國成立后,鄧縣人民政府追認王庚先為革命烈士。1981年,中共鄧縣委員會、鄧縣人民政府和政協(xié)為王庚先修建陵園,整修墳墓,樹碑紀念。
王庚先(1867-1934),河南鄧州人。1903年中秀才,1905年公費赴日本留學。初入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班,后考入高等警監(jiān)學校。時值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積極響應,并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6年畢業(yè)回國后,投身于地方教育事業(yè),任鄧州師范學堂堂長兼教育會會長。開辦初級學堂百余所,擬從教育入手,啟迪民智,宣傳革命。武昌起義后,為響應辛亥革命奔走開封、杞縣等地,聯(lián)絡同盟會員,密與河南志士張鐘端聯(lián)絡舉義,眾推張鐘端為總司令,自為副司令,不幸事泄,突遭軍警包圍。被捕21人,王庚先等人逾垣得脫。脫險后即赴武昌,面見都督黎元洪,被委為北伐軍左軍先鋒糧臺幫辦。
中華民國成立后,被選為臨時省議會議員。先后出任新野、嵩山知事。二次革命期間,率先投入反對袁世凱的斗爭,加入河南共和激進黨(后改"黨"為"會",眾推為會長)。以"提倡民楷、撲滅惡政、力圖共和之名實相符"為宗旨。因此,遭袁世凱所仇視,被袁氏以重金懸賞緝拿。遂出走陜西,往來于清澗、綏德等地達3年之久。袁世凱死后,回汴力求實業(yè)救國。先后開辦愛國毛紡織廠,省立第四工廠。
1925年被河南省政府委任為宜陽縣長。
1928年,又應河南省建設廳長張鈁之邀再度到開封興辦工廠,并于1929年在汴創(chuàng)設國貨市場,以抵制洋貨。
1933年,為緬懷張鐘端等河南辛亥11位烈士,即呈請河南省政府在開封南關修建烈士公墓。省府核準,被委全權主持。同年冬,赴京漢各地募捐。便道返鄧,因見內鄉(xiāng)團插足鄧縣,導致團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即號召鄧人治鄧,誓志驅逐內鄉(xiāng)實力出境。
1934年2月9日被內鄉(xiāng)實力派殘殺于新野樊譚寺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縣人民政府追認其為烈士。
1981年,中共鄧縣委員會、鄧縣人民政府和政協(xié)為他修建陵園,整修墳墓,樹碑以為紀念。
鄉(xiāng)人心中英雄
王庚先為籌建"河南辛亥十一烈士"陵園而奔波之時,內鄉(xiāng)別廷芳的勢力入侵他的家鄉(xiāng)。別部在當?shù)貜娬骺辆桦s稅,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鄉(xiāng)人戴煥章與之對抗失敗后,到開封面見王庚先,希望借助他的聲望回鄉(xiāng)與別廷芳交涉,以驅除別廷芳的勢力。王庚先在聽完戴煥章的陳述后,勃然大怒,隨即與戴煥章一起回鄉(xiāng)。
別廷芳在得到王庚先回鄉(xiāng)的消息后,即派人與其聯(lián)系,并以重金相許,讓王庚先回開封修建烈士陵園,不再插手家鄉(xiāng)的事務,遭到王庚先的嚴詞拒絕。王庚先隨即集合家鄉(xiāng)的武力,以驅除別部在當?shù)氐慕y(tǒng)治。別廷芳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勾結鄧縣縣長徐聲銘,誣告王庚先和戴煥章一起勾結土匪,攻打縣城。省政府得報后竟信以為真,即撤去王庚先"國貨市場"總經理一職,并電告南陽專員王幼橋就地將王庚先拘捕看押,另外又致電別廷芳派部隊追剿戴煥章。后別廷芳命其部下內鄉(xiāng)民團第一支隊司令楊捷三伙同鄧縣民團團長田子約,于1934年2月9日將王庚先殺害于鄧縣、新野交界處的樊潭寨。
王庚先遇害后不久,其婦人陳氏到河南省政府以及南京等地告狀。時任河南省主席的劉峙為了緩和別廷芳與宛西各縣人民之間的矛盾,派人將殺害王庚先的兩名兇手楊捷三、田子約押往省城開封正法,以慰王庚先在天之靈。
王庚先為鄉(xiāng)人而死,受到鄉(xiāng)人的崇敬。他死后的1935年,當?shù)貙iT建祠以示紀念。解放初期,他又被當?shù)卣氛J為革命烈士。1981年原鄧縣人民政府和政協(xié)鄧縣委員會為之辟建陵園,整修墳墓,他的女婿文學家姚雪垠為其撰寫碑文,以此來紀念這位民主革命的先驅。
折疊"叉衙門"事件
王庚先自日本回鄧。因知州溫紹梁強征牛捐,人人怨恨。庚先倡導抗捐,溫捕庚先入獄,激起鄉(xiāng)民義憤,數(shù)千人各持叉耙掃帚包圍州衙,是為"叉衙門"事件。
挖掘鄧州精彩 服務百姓生活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3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左宗棠入贅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