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
在古代
,我國南方有一個人數(shù)很多的越族,他們活躍在江、浙、閩、贛、粵、桂等廣闊的土地上,其中分布在粵、桂等地的越人叫南越。戰(zhàn)國時期,南越與楚國已有一定關系,吳起在楚變法時,即將湘南、粵北、桂東北的蒼梧并入楚國的領土。秦滅楚后,進一步向南發(fā)展,進軍南越腹地。當時由于五嶺的阻隔,交通不便,糧秣運輸困難,于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命監(jiān)御史祿負責穿鑿運河,以解決軍隊的給養(yǎng)問題。五嶺山脈中的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
水間橫亙著高約20—30米
、寬約300—500米的小山阜;而且整個谷地地勢的坡度也較大。監(jiān)御史祿等決定克服困難,興建這條運河。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工程基本建成。這條運河的最早名稱已經(jīng)難以考查,后來人們相繼稱它為秦鑿渠、零渠、靈渠、興安運河等。靈渠由分水工程
、南渠、北渠三部分組成。分水工程建在水量比較豐富的海洋河上,其具體位置在今興安縣東南二公里處的分水村南渠可分上下兩段,上段自小天平向西北走向
北渠從大天平向北,到今洲子上村附近回到湘江故道
靈渠工程處處閃爍著建設者的聰明睿智。靈渠全長雖然不到40公里
對靈渠構造上的巧奪天工,航運上的舟行便捷
狂瀾既奔傾
分為兩造開,南漓北湘水
至今舟楫利,楚粵徑萬里
人謀奪天造
(《石湖居士詩集》卷十五)
1936年和1941年
靈渠,又名湘桂運河
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
1 溝通江淮的邗溝 2 中原水運樞紐鴻溝 3 連接湘漓的靈渠 4 長安
靈渠
,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位于廣西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開鑿于秦代 ,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 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來是嶺南與中原地區(qū)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秦始皇掃滅六國后,為運送征服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便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湘漓二水。運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鑿渠,后因漓江的上游為零水,故又稱零渠、澪渠。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2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上一篇:
會通河的治理
下一篇:
、通惠河" rel="prev">
浚壩河,也沒加入八路軍
,當庭表示后悔">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第1個僅有17人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