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蛋白比干擾基因更容易
最近幾十年腫瘤起源學說最重要的醫(yī)學發(fā)現(xiàn)之一是,癌癥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
。臨床中將此研究發(fā)現(xiàn)用于改善腫瘤的治療卻步履維艱。位于得克薩斯州休斯頓的MD安德森癌癥中心最近對2600名病人的研究顯示,基因分析僅令其中6.4%的病人和某一專門針對其致病突變的藥物成功配對。這是因為引發(fā)癌癥的基因突變中僅有少數(shù)是常見的,因而對癥的藥物也很少。而其他致病的基因突變種類繁多,卻很罕見--罕見到?jīng)]有什么治療方法,而且考慮到新藥研發(fā)的巨額成本,人們也不大愿意做。這樣的現(xiàn)實,讓許多腫瘤生物學家開始質疑
卡利法諾和他哥大的同事馬里亞諾·阿爾瓦雷斯于去年12月在《自然評論:癌癥》上發(fā)表文章,闡述了調控腫瘤的蛋白如何發(fā)揮作用
300個蛋白質,可能調控了大多數(shù)腫瘤
要畫出癌癥的"腫瘤建筑"藍圖
,可以從分析腫瘤樣本基因圖譜開始。基因圖譜分析可以看到,那種基因在腫瘤細胞DNA中較為活躍,以及活躍的強度。這是因為,基因編碼蛋白質讓我們了解到細胞產(chǎn)生了哪些蛋白質,以及產(chǎn)生蛋白質的量。許多蛋白質會參與調控細胞活動,包括細胞生長和分裂(腫瘤就是這2個過程發(fā)生錯誤的后果),一種蛋白的信號通路會導致其他蛋白的行為改變(有時是幾百種甚至是上千種蛋白質參與),行為改變的蛋白質繼而改變其他的蛋白質,這個過程會一直延續(x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該項研究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是
到目前為止
國外已有專家招募腫瘤患者測試效果
研究證明,是影響轉錄的蛋白質在發(fā)揮著主調控作用
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yī)學中心的約翰·明納博士同時提出對主調控蛋白學說還需謹慎。一
為回答上述問題,已有幾項研究在進行中
已有一些明確的靶向藥物,和新的調動機體免疫能力抗擊腫瘤的藥物
抗腫瘤藥
抗腫瘤藥物為治療腫瘤疾病的一類藥物。簡單說來有化療藥物
(1)作用于DNA化學結構的藥物
①烷化劑和氮芥類(如:氮芥
②鉑類化合物(如:順鉑
③絲裂霉素(如:絲裂霉素等);
(2)影響核酸合成的藥物
①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如:甲氨蝶呤、培美曲塞等);
②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劑(如:5-FU
③嘌呤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如:6-巰基嘌呤
④核苷酸還原酶抑制劑(如:羥基脲等);
⑤DNA多聚酶抑制劑(如:阿糖胞苷、吉西他濱等);
(3)作用于核酸轉錄的藥物
選擇性作用于DNA模板
(4)作用于DNA復制的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如:伊立替康
(5)主要作用于有絲分裂M期干擾微管蛋白合成的藥物(如:紫杉醇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藥一》復習知識的相關內容
抗腫瘤抗生素(Anticancer 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產(chǎn)生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化學物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07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下一篇:
FDA同意輝瑞白血病藥物加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