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在歷代醫(yī)著中對異位妊娠的發(fā)病機制雖無確切記載
(一)未破損
1、氣滯血瘀
2
3
、腎虛血瘀。素稟腎氣不足,或早婚,房事不節(jié)損傷腎氣,致沖任氣血失調,胞脈不暢;或氣虛血滯或運卵無力,孕卵不能及時達到胞宮。上述三種病因均可致孕卵阻滯
,或不能及時運達胞宮而致孕塊阻絡。孕卵雖未育于胞宮,但因有妊娠,故有月經停閉;因孕卵在宮外,阻滯胞脈,氣血運行不暢,則有小腹隱痛;孕卵滯于胞脈,故局部可觸及包塊;孕卵滯于官外,生長受阻(二)已破損型
1
2
、氣血虛脫(休克型)。胎孕胞脈致胎體漸長,脹破脈絡,血溢脈外,血不歸經而大量出血,失血耗氣,氣隨血脫可致氣血虛脫或暴脫。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所致的腹腔大出血,甚至出現(xiàn)休克者屬于此型。3、癥塊癱瘀結(包塊型)。因脈絡破損
,血溢少腹,聚而成瘀,瘀血不散,積久成癥,而癥塊瘢結胞脈或少腹。輸卵管妊娠破損日久,黏連包裹形成陳舊性官外孕者屬于此型。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835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
慢跑好處多-減肥防癌抗憂郁
下一篇:
老年運動養(yǎng)生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