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本文詳細(xì)介紹了狼毒的功效與作用,狼毒的副作用與禁忌
,狼毒的醫(yī)家論述和配伍應(yīng)用
。
狼毒的功效與作用
狼毒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
苦辛
,平,有毒
。
①《本經(jīng)》:"味辛
,平。"
②《別錄》:"有大毒
。"
③《藥性論》:"味苦辛
,有毒。"
④《本經(jīng)逢原》:"苦辛
,寒
,大毒。"
歸經(jīng)《得配本事》:"入手太陰
,兼少陰經(jīng)氣分
。"
功能主治
逐水祛痰,破積殺蟲
。
治水腫腹脹
,痰、食、蟲積
,心腹疼痛
,慢性氣管炎,咳嗽
,氣喘
,淋巴結(jié)、皮膚
、骨
、副睪等結(jié)核,疥癬
,痔瘺
。
狼毒方劑制劑有哪些
1、狼毒散
處方
狼毒
、秦艽各等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
功能主治
惡疾
。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
。日3次
。50日愈。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狼毒殺蟲辟毒
,秦艽逐濕開痹
,允為癘風(fēng)專藥。
摘錄《千金》卷二十三
。
2
、狼毒丸處方
天南星、狼毒
、海桐皮
、黑附子(炮)各等分(1方加牛膝焙,酒浸1宿)
。
制法
上藥各用童子小便浸
,安著盞子4只內(nèi)浸1宿,漉出控干
,為末
,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fēng)攻注
,腰腳及背膊疼痛,四肢煩倦麻痹,丈夫元臟風(fēng)攻
,遍身痛
,筋脈拘急,腰腳無力
。
用法用量
每日20丸
,空心以豮豬膽汁10余滴,炒蔥1根煎
,酒送下
,只酒亦得。
注意
如有孕不可服之
。
摘錄《博濟》卷四
。
3、狼毒膏
處方
狼毒
,檳榔
,硫黃,五倍子
,川椒
,楓子肉,蛇床子各9克
。
制法上藥為末
。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濕侵襲腎囊,致成腎囊風(fēng)
,初起干燥癢極
,喜浴熱湯,甚則起疙瘩
,頑麻瘙癢
,破流脂水,皮熱痛如火燎者
。
用法用量
用香油300毫升煎濃
,入皮消9克,再煎滾
,次下公豬膽一個和勻
,調(diào)前藥搽擦。
摘錄
《外科正宗》卷四
。
狼毒的藥用價值
狼毒瀉水逐飲
,破積殺蟲。水腫腹脹
,痰食蟲積
,心腹疼痛
,癥瘕積聚,結(jié)核
,疥癬
。
1、狼毒治積聚
,心腹脹如鼓者狼毒四兩(銼碎
,醋拌炒干),附子三兩(炮裂
,去皮臍)
,防葵三兩。上藥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
、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
,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
。(《圣惠方》狼毒丸)
2、狼毒治惡疾風(fēng)瘡用狼毒
、秦艽
,等分為末,每服一匙
,溫酒送下
,一天服一至二次。
3
、狼毒治卒心腹癥堅,兩脅下有氣結(jié)者狼毒二兩,旋覆花一兩
,附子二兩(炮)
。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
,稍加至三丸。(《補缺肘后方》)
4、狼毒治積年干癬(抓破則出黃水,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涂搽。
5
、狼毒治心腹相連脹痛狼毒二兩
,附子半兩。搗篩,蜜丸如梧子大
。日一服一丸
,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
,再一丸
,至六日,服三丸
,自一至三以常服
。
6、狼毒治積年疥癩
用狼毒一兩
,一半生研
、一半炒研
,加輕粉三合、水銀三錢,共為末
,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許),蘸油涂患處
。同時以口鼻在藥碗上吸氣以助藥效
。
7、狼毒治陰疝,陰丸卒縮入腹
,急痛欲死
狼毒四兩,防風(fēng)二兩
,附子三兩(燒)
。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
,日夜三度
。(《補缺肘后方》)
8、狼毒治干濕蟲疥
用狼毒(不拘多少)搗爛
,以豬油
、馬油調(diào)搽患處。睡時勿以被蒙頭
,恐藥氣傷臉
。
9、狼毒治水腫綿大戟細(xì)末
,每服五分
,滾水服。忌鹽一百日
,乃瀉去黃水
,其腫自消
,如瀉不止,冷粥補之
。(《滇南本覓》)
10、狼毒治寄生蟲病
用狼毒研細(xì),取一錢
,加糖一塊
,臨星時空腹服,水送下
。次早即有蟲排出
。
11、狼毒治一切食積、痰積
、蟲積、氣積
、痞塊疼痛
,胸膈肚腹膨脹,飲食不消
,面皮黃瘦
,單腹脹
綿大戟為末,米糊為丸
。如馬豆子大
,每服七丸,滾水送下
,以利為度
。(《滇南本草》)
12、狼毒治外傷出血
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
。(名云南中草藥選》)
13、狼毒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
方一
未潰或已潰者:狼毒切片
,用水煮爛
,除渣取藥液,加熱濃縮成膏
,洗凈傷口
,外敷。
方二
愈合淋巴結(jié)結(jié)核傷口:狼毒一兩
,蒲公英根一兩
。煎成膏外敷。(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方三己潰者拔膿毒:狼毒一斤
,蛇蛻八分
,花椒一兩
,松香五錢。將狼毒煎制成膏
,其他藥研成細(xì)末
,撒入并攪拌均勻。外敷
。
14、狼毒治睪丸結(jié)核
狼毒
、核桃
、白礬各等量。燒存性
,共研細(xì)末
。每日一次,每次一錢三分
,開水送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5、狼毒治臟腑內(nèi)一切蟲病
川狼毒杵末
,每服一大錢,用餳一皂子大
,沙糖少許
,以水同化
,臨臥空腹服之
,來日早取下蟲效。(《集效方》)
16、狼毒治癘風(fēng)癩瘡
狼毒
,童便浸炒
,研末
。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
。(《
張三豐仙傳方》)
17、狼毒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
狼毒(微炒研細(xì)末),輕粉減半
。和勻,干疥癬癩瘡
,搔破搽之;濕者干摻
,數(shù)次效(《永類鈴方》)
18 、狼毒治干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
,每逢陰雨即癢
狼毒,醋磨涂之
。(《圣惠方》)
狼毒的臨床應(yīng)用
治療皮膚病
取月腺大戟洗凈
,剝?nèi)ダ掀ぃ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加水煎煮
,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然后用紗布過濾
。
藥液繼續(xù)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處
,每日或隔日1次
。
或制成片劑,每片含生藥0.18g
,頭5天臨睡前內(nèi)服1片
,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旱
、中
、晚備1片,一療程為20-30天
,個別延長至35天
,總劑量7-12g
。
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
,13例痊愈,16例好轉(zhuǎn)
,1例無效
,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基本痊愈2例
,顯著好轉(zhuǎn)11例
,好轉(zhuǎn)7例
,無效2例
。
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
,均有較好 療效,一般涂藥3-10次即可見效
。
本品有毒
,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如胃納減退、惡心
、腸鳴
、腹瀉
、腹痛等)
,頭昏痛,乏力
,體重減輕等反應(yīng)
,除1例因腹瀉次數(shù)較多而終止治療外
,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
,均自行好轉(zhuǎn)。
另外發(fā)現(xiàn)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xì)胞及血小板數(shù)略有下降
,應(yīng)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fù)正常
。
治療結(jié)核病
先制成狼毒棗,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nèi)
,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
,約蒸二小時半即成;狼毒與大棗按3:4配制
。
成人每日3次,開始服狼毒棗每次粒
,視副作用有無
,逐漸遞增或減少
,每次最多20粒
,或第一周每日g(約30粒),第二周每日g(約45粒)
,第3周以后每日g(約60粒)分三次食后內(nèi)服
,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
間隔1-2周
,視情況可再 給第二療程。曾治療淋巴結(jié)結(jié)核
、骨結(jié)核
、皮膚結(jié)核
、副睪結(jié)核、結(jié)核性角膜炎及肺結(jié)核
,均有一定療效。
30例肺結(jié)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
,體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
,病灶進步18例,痰菌轉(zhuǎn)陰9例
,血沉下降14例
,惡化者僅1例,對其他肺外結(jié)核
,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療效
。
副作用有惡心
、頭昏、便溏等
,經(jīng)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
。
此外
,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nèi)的狼毒液經(jīng)過濾后
,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可作局部治療劑
,治療皮膚結(jié)核
、癬疥、各種慢性皮炎
、酒齄鼻、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
,均有一定效果
。
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每次劑量相當(dāng)于干品0.5g
,每日3次
,飯后服
。
治療299例
,觀察10天,顯效52例(17.39%)
,好轉(zhuǎn)170例(56.36%);具有較好的平喘
、化痰及鎮(zhèn)咳、消炎作用
,尤以平喘作用顯著,多數(shù)服藥后 l
、2天自覺出氣省勁
,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數(shù)和痰量減少
,食欲明顯增加
。
但副作用較大
,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xiàn)胃不適
,口腔咽部發(fā)麻,頭昏惡心
,或腹瀉
、腹痛,停藥后3-24小時
,可自行好轉(zhuǎn),丸劑均有腹瀉癥狀
,對久熱傷津
、咽干舌燥、聲啞
、嘔吐
、惡心者不宜用。
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
,每次服3-5個,每日3次
,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
。
對278例觀察1個月,基本治愈21例
,占7.6%
,顯效119例
,占42.8%
,僅個別有輕微口干,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
治療腫瘤
取狼毒1錢放入200ml水中煮后撈出
,再打人雞蛋2只煮熟質(zhì)吃蛋喝湯
。
用于治療胃癌、肝癌
、肺癌、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
,治后癥狀減輕
,少數(shù)病例可見腫瘤縮小。
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
、苡米
、半枝蓮等制成復(fù)方狠毒注射液
,每日1次
,每次-40ml,加入5%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
,或制成復(fù)方狼毒片內(nèi)服
。
治療20例晚期胃癌,在術(shù)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
,為手術(shù)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在末后用藥
,可以鞏固療效
,穩(wěn)定病情。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
、增進食欲等作用
。
常見副作用有惡心、嘔吐
、頭暈、輕度腹瀉
,未發(fā)觀對肝
、腎及神經(jīng)方面的毒性表現(xiàn)。
狼毒的醫(yī)家論述
1
、《本經(jīng)逢原》:狼毒大毒
,非恒用之品
。
2
、《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
,惟質(zhì)實氣壯暴咳者宜之。
3
、《藥性論》:狠毒殺鼠
。
4
、《開寶本草》:別本注云:狼毒與麻黃
、橘皮
、吳茱萸
、半夏、枳實為六陳也
。狼毒,葉似商陸及大黃
,莖葉上有毛
,根皮黃、肉白
。以實重者為良
,輕者力劣。
5
、《綱目》:狼毒,出秦
、晉地
。今人往往以草茹為之,誤矣
。
6
、《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破積聚
,飲食,寒熱
,水氣
,惡瘡,鼠瘺疽蝕
,蠱毒
。
7
、《別錄》:療脅下積癖
。
8
、《藥性論》:治痰飲,癥瘕
。
9
、《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jié)住,積久稠痰
,狀粘如膠。攻蟲積
,利水道
,下氣,消水腫
,吐痰涎
。
10、《本草通玄》:主咳逆
,治 蟲疽,瘰疬
,結(jié)痰
,驅(qū)心痛。
11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
。治痰飲停留
,骨膜發(fā)炎
,結(jié)核頑瘡,酒齄鼻
。
12
、《中國植物志》:狼毒的毒性較大,可以殺蟲;根入藥
,有祛痰、消積
、止痛之功能
,外敷可治疥癬。
13
、《全國中草藥匯編》:散結(jié)
,逐水,止痛
,殺蟲
。用于水氣腫脹,淋巴結(jié)結(jié)核;外用治疥
、癬
,殺蠅、蛆
。
14
、《中藥大辭典》:逐水祛痰
,破積殺蟲
。治水腫腹脹,痰
、食
、蟲積,心腹疼痛
,慢性氣管炎
,咳嗽
,氣喘,淋巴結(jié)
、皮膚
、骨、副睪等結(jié)核
,疥癬
,痔瘺
。
狼毒的副作用與禁忌
毒副作用
本品大毒
,內(nèi)服極慎重。中毒后可引起腹痛
、腹瀉
、嘔吐、煩躁
、血壓下降,重者眩暈
、行步不穩(wěn)
、痙攣。
禁忌事項
本品有毒
,不可內(nèi)服
。采挖時避免汁液沾染皮膚
,否則容易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
。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
急救方法
1、洗胃
、給鎮(zhèn)靜劑和輸液
。
2、甘草
、干姜各3錢,綠豆5錢
,水煎服
。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8分
,或入丸
、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diào)敷
。
《本草經(jīng)集注》:"大豆為之使。惡麥句姜
。"
《本草匯言》:"脾元不足
,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
《得配本草》:"畏醋
。"
狼毒棗的幾種做法
1、狼毒棗或狼毒蛋
狼毒1~3克煮后撈出
,再于其湯內(nèi)加入雞蛋2只,或大紅棗10枚
,煮熟
。吃蛋喝湯,或吃棗子喝湯
。但是體虛者慎用
。
2、組方先將狼毒清水浸1—2小時
,放入鍋內(nèi),上置蒸籠
,放入大棗
,水燒開后再蒸3小時
,取出晾干即成。成人日服3次
,每次10枚
,連服2日后每次增加1枚
,一般用10—16枚
。極量為每次20枚,每日60枚
。
若有惡心嘔吐
、頭昏等反應(yīng)可減少1—2枚。
3、取狼毒放入鍋內(nèi)
,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
,約蒸二小時半即成
狼毒與大棗按2:4配制。
成人每日3次
,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
,視副作用有無,逐漸遞增或減少
,每次最多20粒。
4
、狼毒切成碎片,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鐘,過濾除渣,入大棗浸泡20分鐘,再用文火煎至藥液蒸發(fā)完為止成人每次服6~7枚大棗
,每日3次,飯后服
。
小兒及體弱者酌減。
5、狼毒棗
、蛋
方藥:狼毒1~3g,雞蛋2只
,紅棗10枚
。
治法:破堅散結(jié)
,利水抗癌。
主證:肺癌胸水
。
用法:狼毒水煮后撈出
,再于狼毒湯內(nèi)打入雞蛋加紅棗煮熟
,吃蛋喝湯吃棗子
。每日2次分服。
真假狼毒的識別方法
市場上有用天南星植物海芋的干燥根莖冒充狼毒使用者
,要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