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寒的問題很常見,在冬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由于寒氣侵襲到肺部,在這時候不僅會出現(xiàn)咳嗽的問題,而且在這時候還會因此而導致肺部的健康受到影響,因此在這時候就必須要合理的通過飲食來驅寒,那么溫肺化飲的食物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柚核
柚子是我們大家熟悉的水果,也是我們在平時都愛吃的,但是說到柚核,這是大家都不會去吃的,實際上柚核也是很適合我們?nèi)コ缘模m然說柚核味苦,性平溫,歸肝經(jīng)。有疏肝理氣,宣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肺寒咳嗽。有咳嗽、痰白,氣短不得臥,形寒肢冷的患者很適合吃,特別是對肺寒的人群來說,溫肺化飲的效果不錯。
款冬
款冬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實際上這是中藥材的一種,而且對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選良藥就是款冬了,款冬味辛、微苦,性溫,入肺經(jīng)、心經(jīng),有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咳嗽氣喘、肺虛久咳、痰嗽帶血、喉痹等癥,能夠幫助我們有效的溫肺化飲,效果不錯。
蔥
大蔥是我們在烹飪的時候會經(jīng)常用的,可以讓菜肴吃起來更美味,而且實際上蔥也可以用來養(yǎng)生,首先蔥白是入肺的,中醫(yī)里把蔥又叫做“肺之菜”?!侗静菥V目》講道:蔥“生辛散,熟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所以常用用它來補肺,止咳。最簡單的用蔥白熬湯就可以用來宣肺寒,所以肺寒的時候就不妨吃蔥。
現(xiàn)在的天氣是比較寒冷的,在這時候我們就要小心了,由于天氣比較寒冷,所以這時候自然就容易出現(xiàn)肺寒的問題,所以在平時就需要合理的飲食解決不適才行,上面推薦的幾款食物的效果就不錯,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溫肺化飲。
炮姜的功效和作用
溫經(jīng)止血、溫中止痛、抗?jié)儭E诮且晃吨兴?,它能夠溫?jīng)止血、溫中止痛,臨床上常用炮姜來治療由于虛寒所導致的各種出血癥,比如吐血、便血、崩漏等等。炮姜性味苦澀,性質(zhì)偏溫,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和腎經(jīng)。炮姜含有一定的溫中止痛的功效,對于脾胃虛寒所導致的腹痛有一定的作用?,F(xiàn)代的藥理學研究表明,炮姜能止血、抗?jié)?,對于胃潰瘍有一定的抑制功效,可以煎服,也可以年末服用?br>炮姜:味苦澀,性溫,歸胃脾腎經(jīng)。守而不走。
1、溫中散寒,尤善于散脾腎之虛寒,并可溫補脾腎,對中下腹部之虛寒痛伍陳皮香附效果很好;
2、溫補脾腎,伍熟地可益脾補腎,陰陽互助并生,還可減少熟地的副作用
3、溫經(jīng)止血,凡是各種虛寒性出血者伍熟地用效果極佳和干姜相比,干姜證所見出血多為出血點(處)紫黑瘀滯,其血多為淤血之色,用干姜是溫散而止血,而炮姜用起來則相對安全,是溫補而止血。在需要用溫性藥物止血時,辯證無百分之百準確時,選用炮姜較為適宜(常常配伍大劑量熟地)。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走而不守。
1、溫中散寒,對胃寒適用之最佳脾寒較差;
2、溫肺化飲,肺寒有飲者要藥,若脾寒停飲于肺者炮姜效果更佳;
3、回陽通脈,四逆湯中增強附子的療效而減其毒性;
4、溫經(jīng)止血,干姜用于止血,僅僅用于伴四逆湯證之出血最為穩(wěn)妥,其余寒性出血應該首選炮姜。
干姜為肺胃內(nèi)寒·回陽的治療必要藥物作用強而快速。
干姜:溫散多于溫補,散結力很強溫補力較弱,善長療臍部以上之寒并能夠走散達表。炮姜:溫補多于溫散,溫補力較強并且作用緩和持久,相對散寒結之力很弱。
二、用途不同
炮姜
炮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鮮根莖。采挖后洗去雜質(zhì),用時切片。其性味辛,微溫。入肺、脾、胃經(jīng),有散寒解表、溫中止嘔、化痰行水、引藥歸經(jīng)、解毒等功效。入肺經(jīng)能發(fā)散風寒,祛痰止咳;入脾胃能溫中祛濕、化飲寬中,散逆氣,止嘔吐,不論風寒感冒或水濕停中、胃寒氣逆、各種原因之腹痛嘔惡,服之皆效。故有“姜為嘔家圣藥”之說。
我們可以用炮姜、紅糖來很好的熬制姜湯,這湯是可以很好的活血驅寒的,所以說也是防治風寒感冒的一劑良藥,而且
如用炮姜、紅糖熬制的姜湯可活血驅寒,就是防治風寒感冒的一劑良藥。此外炮姜解魚蟹、半夏、南星毒,故半夏、南星多以姜制。凡陰寒內(nèi)盛、陽衰欲脫或脾胃虛寒、吐利冷痛之癥都可用它,因為它有溫脾陽化寒飲作用,又可治寒飲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
我們知道人體有陰陽二氣,這二氣就像從小青梅竹馬的小情侶,當它們互相激蕩,陰陽合和的時候,就像小情侶在互相調(diào)情一樣,人體也會因為感受到它們的歡悅而倍感舒適。
先賢醫(yī)家們常將這種中和之氣稱作沖氣,《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比绻麤_氣不能達標,要么是陽虛陰盛,要么是陰虛陽盛,總歸是秤沒有擺平。
若是陽虛陰盛,就像缺少太陽天,難以氣化地面的水濕,以致水飲內(nèi)停。而若具體到脾陽不足,肺陽不足,則可因脾寒,肺寒,而使津液失去正常流動性,冷縮成痰飲。
醫(yī)圣張仲景之 苓甘五味姜辛湯 ,溫肺化飲,溫化寒痰,正是治這種脾陽虛肺也寒的專方。表現(xiàn)為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滿不舒,舌苔白滑,脈弦滑。
處方:茯苓、甘草、干姜、細辛、五味子。
本方深得陰陽合和之妙。腎作為陰陽二氣的根本,脾腎互根,肺腎互通,且心還是君主,最好八方都維護好。
方中茯苓 ,瀉腎中濁氣,健脾利濕,寧心安神,清肺氣,且因瀉腎濁而帶補陰功效,與本方之溫脾陽肺陽形成陰陽互補的局面; 甘草 清熱化痰,配合茯苓共成干姜細辛的緩坡道,為其溫補鋪好路; 干姜 以其辛熱,五臟之中,除去不入肝,脾胃、腎心肺經(jīng)全是它的地盤,哪里都可用它除寒散結,燥濕消痰,與茯苓配伍,茯苓利濕,干姜燥濕,一陰一陽力除濕生為痰。
茯苓和干姜在五臟縱橫開闔,細辛在一邊也不閑著。 腎陰腎陽不平衡,沖氣上逆,可致原本就有痰飲的肺咳得更厲害。細辛上行入肺,下行入腎,能將這個逆氣往下拉,且溫肺化飲,從而止咳。
干姜配細辛, 溫肺暖脾,溫腎助陽,消痰逐飲,與茯苓之補陰形成平衡沖氣的能量場; 五味子 五味均備,尤以酸而斂正氣,甘溫而補五臟真氣,尤其是肺心腎之氣。將這個能量場守住。
可見名方之設置,除了陰陽互補,還可上升到能量守恒的高度。 難怪本方成了 治療寒痰的重要方劑, 只要是白色痰,就可以嘗試這個方子。
除了與肺密切相關的咽炎,氣管炎,肺氣腫,哮喘之外,尿頻,糖尿病等均可用其加減。 比如痰飲內(nèi)停、下肢浮腫之糖尿病 ,就可加真武湯化氣行水與苓甘姜辛湯溫補肺脾腎共治。
尤其是脾為生痰之源,久咳色白之痰不愈,往往都是脾陽虛弱,不斷生痰所致,故 有人常期咳嗽,用苓甘五味姜辛湯便見效收功 。而這種久咳也常見于肺癌,本病肺脾腎俱損,肺的宣降也出現(xiàn)問題,可用苓甘五味姜辛湯加減治療,療效佳。
本方有成藥,名苓甘五味姜辛丸。
麻黃三兩,去節(jié);芍藥三兩;五味子半升;干姜三兩;甘草三兩,炙;桂枝三兩,去皮;半夏半升,湯洗;細辛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外感風寒,內(nèi)停水飲,惡寒發(fā)熱無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干嘔不渴,苔白潤滑,脈浮?;蛞顼嬎闹∧[,身體疼重者。
風寒束表,毛孔閉塞,故惡寒無汗;內(nèi)停寒飲者,脾肺陽氣必虛,一且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動內(nèi)飲?!峨y經(jīng)?四十九難)》說:“形寒飲冷則傷肺”,水寒相搏,肺寒氣逆,故咳嗽喘息,痰多而稀。水留胃中,故干嘔不渴。水飲外溢,故四肢浮腫,身體疼重。苔白為寒,潤滑為飲;脈浮為表邪不解之征。方用麻黃、桂枝為君藥,發(fā)汗解表,除外寒而宜肺氣。干姜溫脾肺之陽,散水寒之飲;細辛外可辛散風寒,內(nèi)以溫肺化飲,二藥為臣,兼助麻、桂解表。然而,肺氣逆甚,純用辛溫發(fā)散,既恐耗傷肺氣,又須防溫燥傷陰,故配伍五味子斂氣,芍藥養(yǎng)陰,并為佐制之用;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亦為佐藥。使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得芍藥酸甘化陰,以防麻、桂發(fā)汗太過,耗氣傷陰。藥共八味,配伍嚴謹,使風寒解,水飲去,肺氣宣降有權,則諸癥自平。
1.辨證要點:本方用治外感風寒,內(nèi)停水飲之證,目的在于散寒行水。臨床應用以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脈浮為辨證要點。
2.加減法:水氣內(nèi)漬,所傳不一,或見癥狀較多,故臨床運用 時尚 需加減。原方加減為:“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者,少腹?jié)M,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杳仁半升,去皮尖?!?br>
3.注意事項:本方為外寒內(nèi)飲之證而設。若外寒已解而內(nèi)飲未除,當改用溫藥和之之法,可投苓桂術甘湯之類以善其后。不宜久服小青龍湯,以免耗傷肺氣。
4.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急性腎炎、鼻炎等,辨證屬外感風寒、內(nèi)停水飲者。
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要略》):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干姜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上九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贏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功效:解表化飲,兼以清熱。主治:肺脹,心下有水,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
心下有水,咳而上氣,喘,脈浮,是小青龍湯證;更兼煩躁,是兼有熱象。以肺脹,心下有水為主,故重在解表化飲;兼有煩躁熱象,故加少量石膏清熱除煩。
根據(jù)王綿之教授經(jīng)驗,夏季用小青龍湯,可以加少量石膏。因夏季陽氣外泄,當慎用辛溫發(fā)散,此因時制宜也。
1.原書:主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2.方論選錄:張秉成《成方便讀》:“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而咳,或渴、或利等證。前方(指大青龍湯)因內(nèi)有郁熱而表不解,此方因內(nèi)有水氣而表不解。然水氣不除,肺氣壅遏,營衛(wèi)不通,雖發(fā)表,何由得汗?故用麻黃、桂枝解其表,必以細辛、干姜、半夏等辛燥之品,散其胸中之水,使之隨汗而解?!督饏T》所謂‘腰以上腫者當發(fā)汗’,即《內(nèi)經(jīng)》之‘開鬼門’也。水飲內(nèi)蓄,肺氣必逆而上行,而見喘促上氣等證?!慰鄽馍夏?,急食酸以收之,以甘緩之’,故以芍藥、五味子、甘草三味,一以防其肺氣耗散,一則緩麻、桂、姜、辛之剛猛也。名小青龍者,以龍為水族,大則可以興云致雨,飛騰于宇宙之間,小則亦能治水驅邪,潛隱于波濤之內(nèi)耳。”
以小青龍湯加川貝、桔梗、紫苑等為基本方,熱邪偏盛者加金銀花、山梔、石膏;風寒重者,加荊芥、白前;咳嗽頻繁,聲嘶者加杏仁、牛蒡子、玄參;痰濕盛者加蒼術、藿香。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65例,治愈57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朱爾骙,李正,劉培華.加味小青龍湯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65例.陜西中醫(yī)1997,18(4):174]
連建偉《歷代名方精編》:“吳某,女,50歲,農(nóng)民。1972年11月30日初診:三日來畏寒頭痛,咳嗆喘促,脈沉苔白。此為寒邪傷于太陽寒水之經(jīng),引動內(nèi)飲而發(fā)。治宜解表化飲,小青龍湯加味主之。方用:麻黃,桂枝,北細辛,制半夏,干姜,妙白芍,炙甘草,五味子,炒白術,炙紫菀,炙款冬。服三劑。12月3日復診:表邪已解而痰飲尚未盡除,略有咳喘,納食少進,脈緩,苔白潤,當用溫藥和之。方用苓桂術甘湯加姜半夏、橘紅、炒薏苡仁、旋覆花。三劑后咳喘即愈,然納少口淡自汗眩暈,脈沉,苔白。再投黃芪建中湯合五味異功散益氣健脾,調(diào)和營衛(wèi),服藥六劑而復元?!?br>
小青龍湯最有功,風寒束表飲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黃芍藥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264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吃什么食物能排毒,兩款清熱解毒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