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補鈣這件事,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牛奶,然后就是骨頭湯,其實除了這2種傳統(tǒng)的補鈣食物以外還有很多食物含鈣量豐富,今天就給各位想給孩子補鈣的家長掃掃盲。
1、橙子
一個大橙子含鈣74毫克,1杯橙汁中含鈣27毫克。另外橙子富含維生素C及多種抗氧化劑,而且熱量較低。芥蘭
1杯(8盎司,約合 237毫升)生芥蘭中含鈣101毫克,熱量卻只有30千卡,可提供一天的維生素C需求量以及兩天的維生素A需求量。此外還含有有益鈣吸收的維生素K。
2、毛豆
1杯煮熟的毛豆中含有鈣98毫克,毛豆還含皂甙、植酸、低聚糖等成分,對于保護心腦血管和控制血壓很有好處。
3、芥蘭
1杯(8盎司,約合 237毫升)生芥蘭中含鈣101毫克,熱量卻只有30千卡,可提供一天的維生素C需求量以及兩天的維生素A需求量。此外還含有有益鈣吸收的維生素K。
4、沙丁魚
1罐3.75盎司(約合106克)的沙丁魚含鈣351毫克。沙丁魚中還富含有益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的維生素B12,以及有益骨骼健康的維生素D。
5、秋葵
1杯秋葵含鈣82毫克。還含有可防治便秘的不溶性纖維、以及維生素B6和葉酸。
6、杏仁
1盎司(約23粒)杏仁中含鈣75毫克,可以滿足人體一天蛋白質需求量的12%,杏仁中的健康脂肪有益于降低“壞”膽固醇,此外,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鉀。
很多人以為,通過飲食可以補鈣,但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很多不經(jīng)意、不正確的膳食行為會讓你丟失大量的鈣。
磷多丟失鈣: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人們缺鈣的元兇。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臟、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鈣∶磷比例高達1∶10~20,這樣,飲食 中過多的磷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補鈣不補鎂,吃完就后悔: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要補充鎂。鈣與鎂似一對雙胞胎兄弟,總是要成雙成對地出現(xiàn),而且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是最利于鈣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補鈣的時候,切記不要忘了補充鎂。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海產(chǎn)品(金槍魚、鯖魚、小蝦、龍蝦)。
大魚大肉"吃"掉鈣: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原因所在。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A:每天攝入80克的蛋白質,將導致37毫克的鈣流失;B:每天攝入240克的蛋白質,額外另補充1400毫克的鈣,將導致137毫克鈣的流失。額外補充鈣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過量攝入大魚大肉而不注意酸堿平衡,將導致鈣的大量流失。那么,怎樣飲食才能促進鈣吸收?維生素C促進吸收鈣:把含鈣高的食物與維生素C和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制作臍橙、柚子、橘子、蘆柑、檸檬飲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強12%。顯然是這些水果中大量的維生素C的參與,使得鈣能更好地被小腸吸收。
葷素平衡提高鈣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燉魚,魚肉中含維生素D,豆腐含鈣豐富。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使豆腐中鈣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講究谷豆類混食,不僅能使氨基酸互補達到最理想化,還能促進鈣的吸收。
1.您需要補鈣么?
世界許多專家的調查研究認為:鈣缺乏癥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一種嚴重疾患,使全球億萬人口遭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直接影響著人類素質的提高。專家們呼吁社會各界應予以高度重視!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有99%用來制造骨骼,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鈣"。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后,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兒童和老年人更為嚴重??茖W家發(fā)現(xiàn),自20歲開始,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50歲以后,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于"鈣饑餓",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就是說,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平。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必須長期保持著平衡,否則,就會產(chǎn)生"鈣搬家",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一個人在數(shù)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饑餓暫不影響血清鈣,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fā)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xiàn)為毛發(fā)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fā)育不良,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酸痛,并影響胎兒發(fā)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癥、高血壓、糖尿病、癡呆癥等等。
顯然,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為什么我們每天都在吃著含鈣的食物,如豆類、乳制品、水產(chǎn)品、殼類、骨類等,身體還會缺鈣呢。原來,食物中含的鈣,多屬于溶解的鈣鹽,不容易被吸收。更因為與谷類、菜肴同進餐時,谷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按現(xiàn)代營養(yǎng)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不得少于800毫克,小兒不得少于1000毫克??上чL期以來, 醫(yī)藥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以致過去許多藥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幸好近年來已發(fā)現(xiàn)這種謬誤,并加以糾正。一個分子鈣,一個離子鈣,僅一字之差,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問題是,補什么樣的鈣,該怎樣補?盡管長期以來,醫(y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即①既含有高數(shù)量、又含有高質量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后易被吸收、利用。目前已研制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yǎng)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制品為最好,不僅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已查明,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達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制品)、核桃、芝麻、發(fā)菜、海帶等。
不過,請記?。貉a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2.補鈣捷徑——少吃鹽
記得古代兵書上有這樣的話:戰(zhàn)而勝之,非上策;不戰(zhàn)而勝,上上策。把這話用在補鈣問題上就是:如果采用不補鈣的方法,而能達到補鈣的目的,恐懼算是最理想的補鈣方法了。那么,有這樣不補鈣而達到補鈣的方法嗎?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補鈣捷徑——少吃鹽。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他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鈣的吸收越差。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適當減少鹽的攝入對骨質的益處,與增加900毫克的鈣質的作用相當!這就是說,少吃鹽等于補鈣, 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按照我國居民普遍缺鈣的說法,正常人每日應補鈣800-1200 毫克,最保守的說法,每日應補鈣300-500毫克。但不管哪種說法,少吃鹽等于每日補充900毫克的鈣, 這數(shù)量已可滿足人體對鈣的基本需求。即使還有些不足,也因少吃鹽可以增加鈣的吸收。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適用的。比如:快速生長的少女,吃鹽多,鈣的排出量增多、吸收量減少,可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發(fā)育不良。又如絕經(jīng)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數(shù)本來就很高,如果吃鹽多,不僅尿鈣量增加,骨鈣的流失也增加,會加快其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在一項研究中,把絕經(jīng)后婦女的每日鹽攝入量由10.6克減至4.4克,鈣的排出量和血漿鈣的濃度都大大降低。 再是高血壓病人如果繼續(xù)高鹽飲食,其尿鈣的排出量要比正常血壓的人高得多,導致骨質脫鈣的潛在危險也比正常血壓者大。反之,少吃鹽,卻可使他們尿鈣減少,骨密度增加。
按照WHO推薦的標準,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我們知道,人24小時的排鹽量為3-5克,那么在食物中每日補充5克鹽,正是失去和補充相當?shù)臄?shù)字,可以滿足正常需要。而要把每日的吃鹽量限制在5克以內,也不容易。這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才行。因為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居民,吃鹽量普遍偏多,多在每日12克以上,個別地方,有高達20-30克的。要把人們傳統(tǒng)吃咸的習慣,一下子改變過來,也是相當困難的。但當人們知道了少吃鹽可補鈣,不花錢也可補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適當減少鹽的用量,我想還是可以辦到的。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含鉀、鎂低鈉的鹽上市,這種鹽的含鈉量只有普通鹽的65%。如果常吃這種鹽,本身已減少鹽量的1/3了。中藥秋石,主要成分是氯化鉀,把它買來研細,與鹽對半混用,也可以起到減鹽1/2的作用。
當然減鹽還能幫助你預防、治療高血壓病,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fā)作危險,同時使你體重有所下降,達到減肥健美的目的。
3、補鈣多年為何仍缺鈣?
在補鈣治療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有些人連服鈣劑幾年還是缺鈣,在檢查骨密度時醫(yī)生還是說骨質疏松。這是為什么?對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補鈣劑量偏小 多數(shù)學者推薦,預防骨質疏松癥的鈣元素攝入量要達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國生產(chǎn)的鈣制劑,大多數(shù)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鈣含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只含鈣量1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常用的蓋天力和活力鈣片,鈣含量均為25毫克,也就是說如飲食補鈣達每天600毫克的話, 至少還需每天服蓋天力和活力鈣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滿足老年人和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需要。補充其他鈣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根據(jù)廠家標明的鈣含量,而不是鈣鹽量,一般每天為600毫克。 如果劑量偏小,當然就收不到補鈣的效果。
鈣磷比例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磷與鈣在骨中的比率為0.6, 即每3毫當量/升鈣就有2毫當量/升磷。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由于攝入減少,加之對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攝入不足,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于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并無明顯增加。鮮牛奶之所以對骨質疏松癥有利,就是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能達到鈣、磷雙補的作用。
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豬油和肥肉),就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yōu)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chǎn)品、瘦豬肉等),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并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可減少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減少鈣的丟失。
激素的影響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腸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D3。老年人的活性維生素D3水平偏低,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補鈣的同時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3。 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婦女絕經(jīng)后,雌激素減少,腸鈣吸收減少,補充雌激素后可使腸鈣吸收增加,骨量增加。補充雌激素,宜在絕經(jīng)后盡早開始,至少堅持至75歲。其他激素也可適量補充,以增加補鈣效果。當然,補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戶外運動減少 活動過少可以導致骨質疏松或加速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如果堅持戶外運動,每天接受陽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維生素D3 。在我國,南方人較北方人骨含量高,這是由于南方較北方接受的陽光照射充足的緣故。
4、哪些人群應補鈣?
補鈣,對于很多人來說都認為只有小孩和佝僂病患者才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臨床上有很多病患者,他們都需要補鈣。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典型癥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由于滲透性利尿作用,使體內鈣排出增多,由此導致糖尿病性骨病的發(fā)生,出現(xiàn)骨質變薄,骨質疏松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老年性骨質疏松 人過中年,由于內分泌功能減退,活動過少,鈣攝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謝發(fā)生障礙,成骨減少,鈣丟失過多,出現(xiàn)骨質疏松,骨退行性變,表現(xiàn)腰腿疼痛,彎腰駝背乃至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現(xiàn)象。
孕婦 有的孕婦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由于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而導致孕婦缺鈣。此外,低體重兒、早產(chǎn)兒、營養(yǎng)不良兒、慢性腹瀉兒,應注意補鈣。因小兒缺鈣不但會影響生長發(fā)育,而且還會因缺鈣繼發(fā)多種疾病的發(fā)生。
癲癇病人 近年來,科學研究證明,長期應用抗癲癇藥時,體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謝異常。一旦缺鈣往往癲癇又不易控制,故需長期服用。
"三飲"者 長期大量飲酒或經(jīng)常喝茶、喝咖啡者應注意補鈣。因飲酒使骨代謝發(fā)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松癥,長期飲茶喝咖啡,由于利尿作用,使鈣排出增加,容易導致體內缺鈣。
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引起血鈣降低。病人出現(xiàn)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痙攣等一系列癥狀。
補鈣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盡量從飲食上攝取鈣,多食含鈣豐富食物。②糖尿病骨病者,除積極治療糖尿病外,可選用降鈣素和鈣劑聯(lián)合應用,增進骨細胞生成。③老年人,小兒缺鈣應注意增加戶外活動,曬太陽。④補鈣同時注意蛋白質、維生素D的補充,以促進鈣吸收,但補鈣劑量不宜過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統(tǒng)結石?!?br>
5、膳食補鈣要經(jīng)?;?br>
補鈣是保健的重要課題。老年人腰腿疼痛麻木、抽筋、肥胖、水腫、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及骨質疏松等多種疾病都與缺鈣有關。老年人每日攝取鈣理應在1000毫克以上,而日常飲食攝入鈣量只有300—500毫克。服用一些高鈣營養(yǎng)品固然重要,而通過日常膳食補鈣則更為經(jīng)濟實用。
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 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應作為補鈣的主要來源。
大豆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jié){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補鈣良品。
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chǎn)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還能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蝦皮含鈣量更高,25 克就有500毫克。
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于水,難以吸收。可以榨碎,加醋文火慢煮,還可加黃豆、姜鹽等。
疏菜 疏菜中也有許多高鈣品種,雪里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這些綠葉疏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芝麻 芝麻是老年保健良品,也是補鈣的來源,可適量服用。芝麻醬含鈣量也很高,稀飯、面湯及涼拌菜都可加點芝麻醬,進行補鈣。
鈣攝入人體后,在體內的吸收利用是一個復雜的難題。就是最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鈣的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的含鈣食物吸收率更低。維生素D能調節(jié)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利用。維生素D的來源,一是靠人體接受室外陽光紫外線的照射在體內合成;二是靠食物。除魚肝油外,其他食物含量極低。唯有香菇富含維生素D,每克就含維生素D40國際單位。但是,必須經(jīng)室外陽光照曬,但因照曬的效果會逐日減退,所以存放一個月后應重復照曬。每天只需服3—5克即可,切碎水煎或沖服,也可加入稀飯、菜湯中食用。多吃點醋和發(fā)醇面食也有助鈣的吸收。
我們現(xiàn)行的膳食結構,含鈣量都很低,必須注意加用一些補鈣食品。由于鈣吸收困難,補鈣效果較慢,要改善癥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二年的時間,應當貫徹"多品種、常變換、多攝入、經(jīng)?;?的思想,堅持不懈,才能獲得補鈣保健的理想效果。
6、結石患者也需補鈣
人體內不論是膽結石、腎結石或其它部位結石,主要成分都是不溶性鈣鹽。過去一種理論認為,發(fā)病原因是由于機體攝入了過多的鈣,引起了鈣在體內的沉積。在此理論指導下,提出結石癥病人要少吃含鈣多的食品,以利于預防和治療結石。但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結石癥并非是由攝入過多的鈣所致,而是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結果。
我國的營養(yǎng)學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從飲食中攝取的鈣目前尚處在機體需要量的下限以至低于下降,這其中包括那些患有結石癥的患者。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由于攝入過于精制的飲食,所以導致鈣攝入不足,機體經(jīng)常處于一種缺鈣的狀態(tài)。鈣在體內的代謝平衡是由一個被稱之為鈣代謝穩(wěn)定系統(tǒng)控制的。這一系統(tǒng)包括甲狀旁腺及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維生素D等,根據(jù)攝入及排出的量,調整著鈣在體內各部分的平衡。主要是血漿與骨骼中鈣的平衡。人體缺鈣首先表現(xiàn)在血漿中,由于血漿低鈣,為維持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機體不得不動用骨骼貯存的鈣。當體內經(jīng)常處于一種缺鈣的環(huán)境時,鈣平衡系統(tǒng)既要維持血漿中鈣的正常濃度,又要維持骨骼中的正常含量,往往是顧此失彼,嚴重時就發(fā)生了代謝紊亂,醫(yī)學上也稱之為"血鈣自穩(wěn)定系統(tǒng)失調"。這種失調的結果就是異常的"鈣遷徙",即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的反?,F(xiàn)象。
鈣的異常遷徙,可引起一些表面看似乎很矛盾的疾病,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結石、動脈硬化等。而且這些疾病往往在一個患者身上就有幾種并存。日本內分泌專家藤田拓指出:"這種鈣質從骨骼向軟組織和血液中遷徙的現(xiàn)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征"。其根治方法只有通過補鈣,刺激血鈣自穩(wěn)定系統(tǒng)恢復平衡,最終達到降低血鈣與軟組織鈣的的含量,增加骨鈣的目的。因此,結石與骨質增生的患者同樣需要補鈣。
結石病人補鈣,首選活性離子鈣如珍珠鈣、巨能鈣等。同時注意大量飲水,避免攝入含有草酸和磷酸鹽的食品,如荸薺、莧菜、菠菜、茭白及竹筍、筍干等,如吃上述疏菜也應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草酸和磷酸鹽。適當限制攝入高磷食品,如乳品和肉類。另外注意多食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品,前者如海藻、葵花子、黃豆、杏仁等;后者如酒釀、 糙米、蜂王漿、黃豆、黑豆及發(fā)酵類面食等。
7、小兒佝僂病補鈣還是補"維D"
隨著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和嬰兒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數(shù)母親對小兒佝僂病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各種宣傳媒介的影響,一般人誤認為在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時往往以補鈣為主,而實際上,小兒佝僂病的本質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只有補充維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說,缺鈣是小兒佝僂病的表現(xiàn)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卻是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小兒稱嬰兒,其喂養(yǎng)以乳類為主,嬰兒期常見的佝僂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的發(fā)病原因是:1、 維生素D攝入不足防礙鈣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維生素D均不能滿足嬰兒營養(yǎng)的需要,特別是牛乳中鈣磷含量比例不適當更妨礙其吸收。2、 日光照射不足,體內生成維生素D缺乏。3、生長發(fā)育速度快, 骨骼生長迅速,相對地缺乏維生素D。4、肝膽、 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
維生素D對嬰兒體內鈣磷代謝的功能包括:1、 促進腸道粘膜細胞對鈣磷的吸收。2、促進腎對鈣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鈣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鈣濃度。3、促進成骨代謝,利于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維素D時,服用再多的鈣,身體也難以吸收和利用。正確的認識是,小兒佝僂病發(fā)病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絕對性和相對性地缺乏維生素D,繼而導致鈣磷吸收障礙,其表現(xiàn)為常見的佝僂病。
預防小兒佝僂病的原則應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飲食應富含維生素D并多曬太陽。2、小兒出生滿月后應常抱出戶外活動。3、小兒生后1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單位。 早產(chǎn)兒出生后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單位,3個月后減至每日400單位。4、 由于嬰兒期以乳類喂養(yǎng)為主,每日攝入的鈣量已能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要,不須特殊補鈣。5、二歲后小兒生長相對減慢,戶外活動增多, 故一般無須補充維生素D。6、當確定嬰兒患佝僂病, 應當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總之,補充維生素D來防治小兒佝僂病,才是根本。
8、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么?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后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后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yǎng)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fā)育仍在繼續(xù),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后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
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yǎng)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較少發(fā)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于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yǎng)的嬰兒容易發(fā)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xiàn)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么,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shù)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于奶制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jié)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余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fā)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并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癥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藥,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制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jié){,經(jīng)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9、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xiàn)佝僂病,成人則可發(fā)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松癥。嬰幼兒生長發(fā)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鈣劑中除了鈣外,還有大量的維生素D。切不可將鈣劑當滋補品,否則會發(fā)生維生素D中毒。
正常小兒若每日服用維生素D2萬~5萬單位,用藥1~3個月就可能發(fā)生維生素D中毒。中毒癥狀主要因血鈣濃度及鈣鹽沉著引起,當血鈣過高時,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患兒會出現(xiàn)厭食、惡心、嘔吐及頑固性便秘,胰腺鈣鹽沉著,可出現(xiàn)急慢性胰腺炎。鈣離子由腎臟排出,因此鈣離子濃度增高可出現(xiàn)多飲多尿,腎臟鈣鹽沉著,還會出現(xiàn)尿頻、血尿、尿結石及泌尿道反復感染,甚至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當鈣鹽沉著于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和肺泡時,可出現(xiàn)呼吸道反復感染。鈣離子濃度增高,會造成成骨細胞增多及活性增高,發(fā)生纖維化骨炎,出現(xiàn)骨骼畸形、骨痛,身體發(fā)育出現(xiàn)障礙。維生素D中毒還會出現(xiàn)精神不振、嗜睡、表性淡漠及幻覺、狂躁甚至昏迷等精神癥狀。
一旦發(fā)生維生素D中毒,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鹽攝入,并用藥物降低血鈣濃度。醫(yī)學專家告誡,對佝僂病的預防重在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并加大進食蛋類、豆類等富含維生素D及鈣的食物量。若要補充鈣劑,也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切不可將鈣劑當成滋補品濫服。
10、合理應用補鈣劑
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中國人嚴重缺鈣,日攝入量僅為標準的50%,中小學生缺鈣比例更高,所以補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目前應用的鈣劑品種繁多,但可將其分為三類:①傳統(tǒng)沿用的化學鈣:如多種鈣、鈣素母、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等。這類純化學鈣劑都因含鈣量低,要達到補鈣的日需量,往往要服片劑10—40片,如長期服用很不容易堅持。②海洋生物鈣:如生牡蠣鈣、活性鈣等。什么叫活性鈣?活性鈣是日本傳入的一類制劑的總稱,活性即形容其鈣制劑良好有效,國內除沿用日本"活性"兩字外,有的藥廠還有"活力"或"強力"字樣?;钚遭}是以海洋生物牡蠣殼為原料,經(jīng)特殊工藝使其離子化,經(jīng)粉碎而成,為水溶性的易被人體吸收?;钚噪x子鈣在胃液作用下,能最大程度解離成鈣離子而迅速吸收。有的藥廠應用酸處理的稱可溶性牡蠣鈣,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污染的有害金屬的不利方面。③其它鈣制劑:骨粉、蛋殼等,含鈣量不一,有人認為這類鈣難于被人體吸收,故不是理想的鈣劑。
補鈣應根據(jù)不同的年齡與生理情況供給。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yǎng)素供量,其中鈣為:初生至6個月為400毫克; 7個月—2歲為600毫克;3—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5歲為1200毫克;16至成年人為800毫克;孕婦為1000毫克; 哺乳婦女為1500毫克;老年人為800毫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食物不同, 每日應補鈣量也有所區(qū)別。 如果說中國人的人均膳食含鈣量偏低, 約400毫克/日,那么每天應從鈣劑中補充400毫克,即達到800 毫克較為合理。
補充鈣劑應按鈣元素含量計算:如葡萄糖酸鈣含葡萄糖酸根和鈣元素,乳酸鈣含乳酸根和鈣元素,由于葡萄糖的分子量較乳酸的分子量大得多,故1克葡萄糖酸鈣的含量要比1克乳酸鈣的鈣含量少。海洋生物鈣的化學結構式不一,多為氧化鈣及氫氧化鈣的混合物,含鈣量約為53%,一般人體吸收1000毫克鈣,需這類鈣劑為2.05克。補鈣時若不注意鈣劑中鈣的含量,則給鈣的劑量必然是盲目的。
人體內鈣的吸收又受諸多因素影響,在通常膳食情況下,腸凈鈣吸收率為34%。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賴、色、精、亮、組等氨基酸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促進鈣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含植酸與鈣結合后影響鈣
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沒有什么比?長個兒?更重要,而身高的關鍵點除了遺傳就只靠鈣質的補充和吸收了,所以家長們?yōu)榱私o成長發(fā)育的孩子們補鈣,常常會讓孩子們每天定量喝牛奶,其實在我們的飲食中不光是牛奶富含鈣質,今天小編就來為家長們列舉幾款同樣含鈣量很高的食物,家長朋友們快來看看,也給孩子們換種口味來補鈣吧。
一、五谷雜糧含鈣高。相較于我們平時所吃的大米白面等精糧,很多五谷雜糧的含鈣量更高,比如燕麥、黃豆等,同等重量下燕麥的含鈣量要高出大米近八倍,而黃豆所制作的豆制品含鈣量也高的驚人,比如豆干、干豆腐等,所以,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家長們可以酌情添加這類食物進行補鈣,如果擔心固體食物的鈣質沒有流食易吸收,那么家長們也可以將燕麥和黃豆打磨成豆?jié){,甚至還可以再添加一勺同樣含鈣量很高的黑芝麻醬,這樣一來,這碗流食絕對是鈣質爆棚,營養(yǎng)滿滿啊。
二、堅果含鈣不落后。堅果也是含鈣量非常高的一類食物,尤其是榛子更是高居榜首,所以家長們每天為孩子準備一把榛子果仁進行補鈣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榛子的味道香脆,既可以成為孩子們的零食,又能給孩子們補鈣,何樂而不為呢?
三、蔬菜補鈣不可小覷。其實很多蔬菜的含鈣量也很高,甚至和牛奶不相上下,比如小白菜、菠菜、莧菜、芥藍等,這些綠葉菜的含鈣量非常飽滿,同等重量下甚至還優(yōu)于牛奶,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天然鈣劑,所以對于成長發(fā)育期的孩子來說,多吃綠葉菜不但能補充維生素更能補鈣利于成長。
除此之外,蝦皮、椰棗、仙人果、無花果等都是可以補鈣的食材,家長朋友們可以多加嘗試,另外,家長在給孩子補鈣的同時,還要讓孩子們多蹦跳運動和曬太陽,這樣才能利于攝取的鈣質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家長朋友記住了嗎?
補鈣的食物還是比較多的,比如雞蛋、植物性食物和各種海產(chǎn)品都含有比較豐富的鈣質,可以幫助人體補充鈣質。
植物性食物可以多吃大豆類制品、硬果類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
海產(chǎn)品可以多吃如蝦皮、蝦、海帶、紫菜,帶刺骨制成的魚松、肉松。
另外蔬菜中的金針菇、木耳中也含有一定量鈣質,可以多吃。
覺得回答有用,歡迎采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367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