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中藥,許多人往往皺眉,因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一碗黑黑苦苦的湯汁。殊不知,有一類中藥卻是芳香甘潤,口感上佳。在歷來都主張“藥食同源”的中國,有一種美好的產物便是藥膳。值此入秋之際,天氣干燥,人體也不免口燥咽干,最應景的恐怕就是介紹一款療效顯著、好吃不貴、適宜家庭自制的藥膳,在此要介紹的就是秋梨膏。
秋梨膏,相傳起源于唐朝。一說是唐代名相——魏征,為了給身患肺病又不耐苦藥的母親制作一款能入口的治肺良藥,想出了將藥物磨成細末后調入添加了蜂蜜的梨汁中,再慢熬成膏的方法,這種膏劑口感香甜,魏母樂于接受,肺病因此痊愈。另一說是唐武宗患了心熱氣促的病證,眾人束手無策,最后是被一個道士用梨、蜂蜜和各種藥材熬制的蜜膏治愈。此后,制作梨膏的方法就在宮廷中流傳了下來,直至清代末期,才由皇宮傳到了民間?,F今北方地區(qū)有名的國藥老字號,一直有梨膏產品銷往海內外。
作為一款秋季的當令水果,梨的藥用價值可謂人人皆知。久咳不愈時,老百姓大多知道要燉冰糖雪梨來止咳。入秋之后,北京街頭便開始盛行一道叫做梨湯的小吃,是選用鮮梨、枸杞、銀耳、紅棗等一同熬制的熱飲,老北京們借此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
我國是梨的原產地之一,栽培時間長,范圍廣,品種多,如今市場上常見的有秋子梨、白梨、沙梨、洋梨四大分屬,多有名優(yōu)產品。
秋子梨:主產于華北和東北各省,名品有北京的京白梨、遼寧的南果梨等;
白梨:主產于華北,名品有河北的鴨梨、雪花梨、秋白梨、蜜梨,山西的油梨, 山東萊陽的慈梨等;
沙梨:主產于長江和淮河流域,名品有安徽碭山梨;
洋梨:主產于山東煙臺和遼寧大連。
家庭自制秋梨膏
原料:秋梨6只(去皮、核)、白蘿卜1顆、蓮藕1節(jié)、紅棗20枚(去核),生姜3片(切絲)、老冰糖150克,蜂蜜80毫升(味淡者)。
步驟一:將秋梨、白蘿卜、蓮藕洗凈后切成小塊,榨成汁。紅棗洗凈后,切開去核,生姜切成絲。將棗肉、姜絲與梨汁、藕汁、蘿卜汁 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熬煮,約30分鐘后,用漏網過濾,去渣取汁。
步驟二:在過濾后的藥汁中加入冰糖,繼續(xù)用小火熬煮,邊熬邊攪至冰糖溶化,再用小火熬煮至濃稠似蜂蜜狀。熄火待涼,調入蜂蜜。分裝在無水無油的密封玻璃瓶或者瓷器罐中,放入冰箱保存。
用法:取用時,以無水無油勺子挑取適量,以溫水沖服。每天早晚各一次。
梨的品種雖然多,但是歷代本草公認可以入藥的卻只有三種,分別為雪梨(即乳梨,產自安徽宣城)、鵝梨(即綿梨,產自河南和河北)、消梨(即香水梨,產自甘肅和寧夏的沿河流域)?,F下常用的有鴨梨、雪梨等品種。
在具體應用時,中醫(yī)認為梨“生用清六腑之熱,熟用滋五臟之陰”,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不同的療效。在當作鮮果生吃或者榨汁服用時,梨的寒性尤其突出,所以對于體質偏寒、哺乳期婦女、外傷失血、小兒痘后等人群是禁忌。
而對于教師、歌唱演員、播音員、銷售人員等長期過度用嗓的人群則建議吃熟梨,可服用溫熱的梨汁或者煮成梨湯來潤喉護嗓。若是家中有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久咳的患者,則可以請醫(yī)生開一些對癥的藥材,打成細末或者熬成藥汁調入梨膏中。如無特殊用途,家庭自制梨膏時,可以選擇添加些應季的蔬果,如蓮藕、白蘿卜、百合等,再加入生姜、大棗,如法配制成藥性平和的梨膏,用溫開水沖服。
再好的東西也并非適合所有人,秋梨膏也是如此,添加了治療藥物的秋梨膏更是如此。梨性寒,雖經熬制仍不免偏涼,所以平素有脾胃虛弱、容易腹瀉、手腳發(fā)涼等癥狀的人群還是要謹慎服用,一般人群也不應過量。
選自《其實你可以更健康》
秋季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15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前調理的重要性,孕前宜用道醫(yī)中醫(yī)中···
下一篇: 按摩小腿經絡穴位,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