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雨水漸多,濕氣也重,加之,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又有污染,運動量也少,身體陰盛陽虛,導(dǎo)致濕邪內(nèi)郁。中醫(y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yīng)以五谷雜糧為食,現(xiàn)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nèi)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nèi)有濕氣。
春季陰雨天身體濕氣重
在致病的風(fēng)、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yī)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濕氣遇風(fēng)則成為風(fēng)濕,驅(qū)風(fēng)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fēng)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濕氣給人帶來了諸多麻煩,許多人都不會把它當(dāng)一回事,總是忽悠著就算了,日積月累,就積了一堆病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注意飲食,濕氣就不會纏上你。小編給大家推薦多款祛濕湯,幫助對抗?jié)駳狻?/p>
春分如何祛濕呢?
紅豆+花生+大棗
做法:1. 紅豆、花生仁洗凈,用冷水浸泡回軟。
2. 紅棗洗凈,剔去棗核。
3. 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
4. 鍋中加入約1500毫升冷水,放入紅豆、花生仁、粳米,旺火煮沸后,放入紅棗,再改用小火慢熬至粥成,以白糖調(diào)味即可。
綠豆+薏米仁
做法:1、將薏米仁浸泡一夜。
2、將浸泡過的薏仁與綠豆加水煮半個小時。
3、加入白糖即成。(也可以等粥冷卻,加入蜂蜜)
為了增加粥的粘稠度,可以加入燕麥,口感更好。
冬瓜+紅豆
做法:1. 紅豆和大米按1:1的比例洗凈,泡發(fā)一夜;
2. 冬瓜去皮,切片,不要太薄;
3. 加足夠的水,燒開后,熬煮紅豆和大米,至紅豆開裂,加入冬瓜片同煮;
4. 熬至冬瓜呈透明狀即可,加鹽或加糖均可。
玉米須+冬瓜皮+紅豆
做法:1、首先紅豆放入鍋內(nèi),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水燒開。
2、煮到滾以后再加冬瓜皮,玉米須,轉(zhuǎn)小火熬到紅豆開花,冬瓜皮也就爛了。再加點老冰糖熬會即可。(最后可以連冬瓜皮起吃)
1、炒扁豆木棉花燉鯽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鯽魚肉約100克,生姜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鯽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1個半小時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溫,能健脾化濕、和中止瀉。尤其炒后的扁豆健脾力更強,與木棉花陳皮燉鯽魚,為春濕時健脾祛濕的養(yǎng)生湯品。
2、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凈,冬瓜洗凈后不去皮切成塊狀;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燉90分鐘左右后加入冬瓜,再燉1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diào)味即可食用。
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jìn)行搭配,能夠達(dá)到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于水腫、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
3、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將水鴨肉用清水洗凈血污,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去心洗凈,用水稍浸淮山,陳皮、生姜用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一起放進(jìn)湯煲內(nèi),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濕作用,用來煲水鴨能起到補脾健胃、祛濕止瀉的功效。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對濕氣重、大便稀爛、脾虛者尤為合適,而本身腹瀉,感冒咳嗽就最好避免喝此類湯品。
1.黨參茯苓湯:
用黨參、茯苓各12克、白術(shù)10克、紅棗5枚,加水適量煮開,用文火慢燉2小時,即可食用。黨參可補氣養(yǎng)血,茯苓可祛濕利水,白術(shù)可健脾化濕,紅棗則可調(diào)和藥效,促進(jìn)吸收。常喝此湯可以調(diào)理身體狀況,去除濕氣,增強體力。
2.肉桂附子湯:
將肉桂和附子各50克,水4碗,同煮至剩2碗,去附子渣,加適量冰糖即可。肉桂和附子都有溫?zé)嵝?,可加速血液流通,祛除寒濕,消除身體疲乏和濕疹等病癥。
3.紅棗芡實湯:
將紅棗、芡實、生姜、蔥白、鹽各適量,水煮即可。紅棗和芡實都有去濕化痰作用,生姜和蔥則可以預(yù)防感冒,鹽調(diào)味則更加美味。
4.玉竹排骨湯:
將玉竹、排骨、大米、紅棗、生姜、鹽適量,清水5000毫升。先將排骨焯水,用沸水燙去烤焦味道,然后和玉竹、紅棗、姜、米一起放在電鍋里添加水煮熟,大約煮1.5小時,最后加鹽調(diào)味即可??梢栽鰪娙梭w免疫力,預(yù)防感冒和感染,同時有效去除體內(nèi)積聚的濕氣。
5.山藥排骨湯:
取山藥100克、排骨500克、生姜一兩片,加水適量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煲1.5小時,加鹽適量即可。山藥具有補氣養(yǎng)血的效果,而排骨則富含蛋白質(zhì),有助于增強身體力量,加在一起能夠有效去濕。
6.紅豆薏米湯:
將紅豆、薏米、白扁豆、紅棗、枸杞適量加水煮沸,文火煮2個小時后加入冰糖。薏米具有利水消腫、祛濕通便的作用,而紅豆則有補益脾胃、健脾祛濕的功效,兩者混合成的紅豆薏米湯可以祛濕化痰,調(diào)和氣血。
7.茯苓薏米湯:
將茯苓、薏米適量加水煮沸,文火煮2小時后加入冰糖。茯苓和薏米能夠去濕補脾,促進(jìn)腸胃消化吸收,有助于調(diào)理體內(nèi)體液和濕氣平衡。
8.姜汁紅糖烏雞湯:
取烏雞一只,去皮和內(nèi)臟,洗凈切塊。用適量的姜汁、紅糖、黃酒腌制半小時后,再加入清水適量,用大火煮沸,轉(zhuǎn)小火煲3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姜汁能溫中散寒,消除寒濕,紅糖可以養(yǎng)血暖胃,烏雞則滋腎健陽,綜合起來是個溫?zé)犰顫竦暮脺?/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jieys/1956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負(fù)離子療法有效抑制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