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滯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消積。處方:柴胡、黃芩、白芍、郁金、桃仁、?蟲、白術(shù)、大黃、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術(shù)15克,半枝蓮、鱉甲(先煎)各30克。
(1)氣滯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消積。
處方:柴胡、黃芩、白芍、郁金、桃仁、?蟲、白術(shù)、大黃、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術(shù)15克,半枝蓮、鱉甲(先煎)各30克。
加減:有尿赤便秘等熱象加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龍葵;伴苔膩、脈弦滑或濡,胸悶惡心等加制半夏、茯苓、菌陳。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云南白藥。
(2)濕熱蘊毒
治法:解毒瀉火,清利肝膽。
處方:菌陳、山梔、黃芩、苦參、郁金、莪術(shù)各9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各30克。
加減:肝區(qū)隱痛,頭昏目干加當(dāng)歸、白芍、川芎;腹水加車前子、澤瀉、腹水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菌陳蒿湯、牛黃醒消丸。
(3)肝腎陰虛
治法:滋養(yǎng)肝腎,化瘀消癥。
處方:生地、鱉甲(先煎)各20克,女貞子、旱蓮草、白芍、丹皮、山萸肉、丹參各15克,西洋參(另燉)10克,半枝蓮、七葉一枝花各30克。
加減:腹脹加川樸、大腹皮;有出血傾向,加重西洋參,再加仙鶴草、生藕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滋水清肝飲、二至丸。
(4)脾虛濕因
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消脹。
處方:黨參20克,白術(shù)、云茯苓、山楂各15克,陳皮5克,法半10克,丹參18克,苡仁、徐長卿、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各30克。
加減:發(fā)熱伴大汗用白虎湯加減;便閉腹脹用承氣湯加減;肝區(qū)痛加川楝子、延胡,或白芍、甘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
常用成方: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
療效:根據(jù)上述四型進(jìn)行辨證論治的報道統(tǒng)計有10篇,累計治療患者1420例,存活3~6個月172例,占12.1%;存活6個月~1年142例,占10%,存活1~2年211例,占14.7%;存活2~3年104例,占7.3%;存活3~5年115例;占8%;存活5年以上43例,占3%。
另有醫(yī)者統(tǒng)計917例,治愈186例,顯效247例,有效109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396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原發(fā)性肝癌專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