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芙蓉葉提取物,別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變花、木棉。提取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有效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還原糖、粘液質(zhì)。性狀,棕黃色精細(xì)粉末。性味,性涼,味微辛。功能主治,清肺涼血,消腫排膿。用于肺熱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結(jié)炎、闌尾炎、癰癤膿腫、急性中耳炎、燒傷、燙傷。
眾多的花草可能表面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只適合插在花瓶上供人觀賞,然而隨著知識社會的進(jìn)一步深入,技術(shù)的發(fā)展,花草內(nèi)部的元素很多時候也被當(dāng)成是一種藥劑,木芙蓉葉,是一種干燥葉片,有葉柄,粗約0.3厘米,黃褐色;葉片大形,常折疊,葉面灰綠色,葉背淡綠色,脈隆起,枝灰色星狀毛,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小枝、葉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xì)綿毛,葉寬卵形至圓卵形或心形,直徑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細(xì)毛和點,下面密被星狀細(xì)絨毛,那么木芙蓉葉提取物是什么?
木芙蓉葉提取物,別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變花、木棉。提取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有效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還原糖、粘液質(zhì)。性狀,棕黃色精細(xì)粉末。性味,性涼,味微辛。功能主治,清肺涼血,消腫排膿。用于肺熱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結(jié)炎、闌尾炎、癰癤膿腫、急性中耳炎、燒傷、燙傷。保存方法,置于陰涼干燥、避光,避高溫處,有效期2年。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白色,莖有星狀毛以及短柔毛,葉互生。寬卵圓狀心形,花單生枝端葉,小苞片8,線形;萼鐘形,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苞片及萼片密生黃褐色茸毛;花瓣5或重瓣;寬道卵圓形,初開時白色或者淡紅色,后變深紅色,花徑8厘米;單體雄蕊;雌蕊1枚,子房5室,柱頭5裂,果扁球形,直徑2.5厘米,生黃色剛毛及綿毛,果瓣5。種子多數(shù),腎形。花期8~10個月,果期9~11月。
1、木芙蓉葉: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主要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和貴州等地。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用于癰疽喉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2、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子。又名巴葉、蘆桔葉(《中藥材手冊》)。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有治療肺熱痰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作用。
3、艾葉: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葉。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成品為焦黑色不規(guī)則的碎片,可見細(xì)條狀葉柄,具醋香氣。
4、柿葉: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Thunb.的葉。分布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止咳定喘,生津止渴,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咳喘,消渴及各種內(nèi)出血,臁瘡。
5、團(tuán)葉槲蕨:植物團(tuán)葉槲蕨,分布于我國廣東(臺山)、廣西、貴州、云南,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度(阿薩姆)也有分布。具有益腎氣,壯筋骨,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腎虛耳鳴,骨折,牙痛,跌打損傷,腎虛耳鳴,跌打損傷,風(fēng)濕腰痛,外傷出血。
-木芙蓉葉
-枇杷葉
-艾葉
-柿葉
-團(tuán)葉槲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58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神奇的木芙蓉葉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