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芪是我們大家經常用的藥,經常有人說吃黃芪來補補氣,黃芪的確有它的好處啊,好在哪兒呢?
黃芪補一身之氣,因為我們補氣的藥除了黃芪之外也有不少,像白術也是補氣的。那么至于說我們這個從中醫(yī)的成方來講,補氣的那個成方是四君子,參苓術草,加起來就是補氣的。只有一味黃芪也可以起到完全補氣的作用,那么吃上之后呢,就是比如身體乏力啊這種表現都會減輕。
那么至于還有一個什么作用呢?黃芪還有一個收斂止汗的作用,就是有的人就是由氣虛之后,會出現大量這種自汗,就是稍微動一下啊,或者吃個飯呢渾身都是汗,身體特別虛,突然干點活,別人可能稍微就是出汗或熱點,他就渾身大汗,就大汗不止,這種就是叫氣虛自汗,那么對于這種自汗來說呢,誰的效果最好呢?那就是黃芪。用上大量黃芪之后就可以止汗。
那么黃芪還有什么作用呢?黃芪還可以補血,我們講說補氣的嘛,那么黃芪與當歸應用之后就可以補血,而且這個補血是益氣生血,因為血是怎么產生的,血是由氣轉化的,所以在大量補氣之后由補氣而補血。比如說這個我們中醫(yī)里的《當歸補血湯》,那么它的比例在哪兒呢?就是說黃芪和當歸的比例,黃芪要大量,當歸點量相對要更少一些,大量補氣稍加補血,補氣引一下之后就變成補血。
那么這些都是黃芪的好處,那么黃芪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黃芪本身沒有不好的地方,而在于人的用法,比如久服之后咱們易上火,有時候患者說我吃黃芪就上火,這個上火是什么呢?中醫(yī)叫氣有余就是火,也就是說你氣沒有那么虛,不需要這么補,你補過了。補過了之后自然就有生火,所以不是藥的問題,而是用藥人的問題,有的時候患者講我自己在家里吃單味藥黃芪,其實我不是特別贊成大家用單味藥來進行滋補,因為什么呢?它往往是容易偏的啊,比如有人吃人參,有人吃阿膠,有人吃黃芪等等,那么每味藥它有它的性味特點,那么黃芪就益氣比較強,那么強之后,那么補氣過重之后就會生火,如果沒有補血之品在里面進行調和,那么它本身氣多了之后也會傷血,所以應用方面要適當啊,中醫(yī)講一句話叫中病即止,你正氣補上來就好了,如果藥再繼續(xù)用上去,那么這個藥本身就是一個引起另外疾病的問題了,所以一定要適當用,如果自己用的話,不是完全不可以,第一個適當,第二個最好是在醫(yī)生指導下用,好多患者自己吃藥吃來去吃的比較偏,有時候跟我們講,說我吃這個藥行,吃那藥行不行,我說在我服藥調藥期間你可以用,為什么呢?我可以中和呀,這邊可能本身用藥里面有補血或者滋陰這樣的,但你自己單獨用,長服久服肯定會出問題。好,那么關于黃芩的題,我們就談到這兒,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見可以和我互相討論。
1、黃芪以其根入藥,藥用歷史悠久。國內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耆列為“上品”?!端幮愿柙E》云:“黃芪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yī)危的功效。對表虛自汗、氣虛內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泄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官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睹t(yī)別錄》、《本草綱目》等古藥書均認為它有益氣補虛的作用。
2、藥理研究發(fā)現,黃耆含有膽堿、豆香素、葉酸、氨基酸、甜菜堿、皂甙、糖類、蛋白質、核黃素、黃烷化合物、鐵、鈣、磷及硒、鋅、銅、錳等多種微量無素。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托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及癰疽等。由于黃芪能防止肝糖減少,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并能促進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學物質、放射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體白細胞減少,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但黃芪最主要的仍是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對虛胖虛腫癥最為適宜。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您知道嗎?下面是實用資料欄目我精心整理的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能幫您!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黃芪在中醫(yī)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困倦,無力,氣短。取黃芪加防風、白術、甘草、生姜、大棗適量煎服,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復感冒。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可治盜汗。
以黃芪配白術、防己、生姜、大棗,可治水腫。黃芪與黨參、白術、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可治脫肛、子宮或內臟下垂。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可治老人或產后便秘,欲便不能。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節(jié)、肌肉疼痛。
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可治癰疽內膿已成而不破潰。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金、陳皮,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可治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但需要明確的是,脈細數、舌質紅,屬中醫(yī)腎陰虛者,不宜服用。
【黃芪的食用方法】1、 黃芪蒸肥腸
【原料】
黃芪20克,豬大腸300克,料酒10毫升,鹽5克,味精3克,白糖10克,醬油10毫升,姜5 克,蔥10克,胡椒粉3克。
【做法】
1.將黃芪洗凈,潤透,斜切成薄片;豬大腸用水反復沖洗干凈,切成段;姜切片,蔥切段。
2.將豬大腸放入碗內,加入料酒、鹽、味精、白糖、醬油、姜、蔥、胡椒粉,抓勻,腌漬1小時。
3.再加入黃芪,上武火大汽蒸籠內,蒸50分鐘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益衛(wèi)回表、利水消腫,適用于自汗、盜汗、浮腫、脫肛、更年期綜合癥等。
2、黃芪粥
【原料】
生黃芪30克,紅棗6顆,大米100克。
【做法】
1.將生黃芪洗凈,切薄片;紅棗洗凈去核;大米淘洗干凈。
2.將大米、黃芪、紅棗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40分鐘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補氣升陽、益氣護胃,對胃下垂患者尤佳。
3、黃芪蒸烏雞
【原料】
黃芪10克,烏雞1只,紅棗7顆,蓮子10克,料酒10毫升,蔥10克,姜5克,鹽5克,高湯500毫升。
【做法】
1.把黃芪洗凈,潤透切片;烏雞宰殺后去毛、內臟和爪;紅棗洗凈去核;蓮子洗凈去心;姜拍松,蔥切段。
2.把烏雞放在蒸盆內,身上抹上鹽,把蓮子、黃芪、紅棗、姜、蔥放入雞腹內,在雞外身上抹上料酒,加入高湯。
3.把烏雞上蒸籠用武火大汽蒸1小時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升提中氣、生津止渴,適用于上、下消型糖尿病患者。
4、黃芪燉豬肚
【原料】
生黃芪20克,豬肚500克,料酒15毫升,姜10克,蔥10克,鹽3克。
【做法】
1.將黃芪洗凈,切成薄片;豬肚洗凈,切成塊;姜切片,蔥切花。
2.將黃芪、豬肚、料酒、姜、蔥放入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50分鐘,加鹽拌勻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補氣升陽、益氣護胃。
5、黃芪桂心燉田螺
【原料】
黃芪30克,桂心9克,田螺300克,料酒10毫升,鹽4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姜4克,蔥8克,高湯800毫升。
【做法】
1.將黃芪、桂心洗凈,放入紗布袋內,扎緊口;田螺洗凈,去腸雜,取肉,切成薄片;姜切片,蔥切段。
2.將田螺肉片、藥包、姜、蔥、料酒、高湯同放燉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補中益氣、止血,適用于氣虛蘊濕、清陽下陷、腎氣不足、不能固攝等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83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當歸的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