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經(jīng)方與應(yīng)用

      大黃附子湯組成,功效,臨床病例

      道醫(yī) 2023-06-24 17:33:36

      【原文】

      脅下偏痛

      ,發(fā)熱
      ,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
      ,宜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第十篇)

      【組成】

      大黃10g 附子10g 細(xì)辛6g

      【煎服】

      水煎30分

      ,取汁600ml
      ,分3次溫服,間隔30分鐘一服

      【主治】

      脅下偏痛

      ,脈緊弦者。

      【加減】

      1. 攣急痛者

      ,加白芍
      、甘草。

      2.脈無力者

      ,加黨參

      【禁忌】

      1.脅痛喜按者,忌之

      2. 舌紅脈數(shù)者

      ,忌之。

      【類方】

      1.大柴胡湯:同可治脅下疼痛

      。不同者
      ,大柴胡湯證屬少陽陽明合病,必有胸脹
      、心下滿痛
      、口苦、嘔惡
      、舌紅
      、脈數(shù)等癥狀。

      2.桂枝加大黃湯:同為寒溫并用攻下方

      。所異者
      ,桂枝加大黃湯證為太陽陽明同病,有表里雙解之能。

      【臨床運(yùn)用】

      1.尿毒癥:濕毒稽留

      ,郁而為熱
      ,見臟氣不通,濁氣上逆
      ,惡心嘔吐
      ,腹脹便秘或大便干秘
      ,煩躁
      ,唇干,小便黃少
      ,口干有尿味
      ,舌苔厚膩
      。(《金匱詮釋》)

      2. 寒濕偏注而身體某側(cè)、某處疼痛者

      。(《經(jīng)方傳真》)

      3. 陽痿

      ,男性不育。(《三部六病精義》)

      4. 本方為開結(jié)良方

      ,治腸結(jié)腹痛甚效
      。(《衷中參西錄》)

      5. 寒積腹痛。為寒所誘

      ,脈沉而弦緊
      ,舌白潤(rùn)無苔。(《治驗(yàn)回憶錄》)

      6. 腎結(jié)石

      、膽結(jié)石
      、坐骨神經(jīng)痛、游走腎
      、胰腺炎
      、慢性闌尾炎、偏頭痛
      、肋間神經(jīng)痛
      、腸疝痛、腸粘連痛
      、椎間盤突出
      、腹股疝,因會(huì)陰部打撲而尿閉等
      。(《臨床應(yīng)用漢方處方解說》)

      【淺議】

      此寒熱并用攻下之方

      ,以脅下疼痛,脈象緊弦
      ,腹診拒按為臨床使用目標(biāo)

      脅下偏痛

      ,或左或右
      ,腹診拒按者
      ,積滯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砂橛杏隼涠l(fā)
      ,得溫痛減,四末不溫
      ,大便不調(diào)
      ,小便清白,舌淡紅
      ,苔白膩
      ,脈沉弦有力等癥者,為寒實(shí)內(nèi)結(jié)
      ,氣機(jī)阻遏也
      。臨床所見,多歷時(shí)較久
      ,或累月
      ,或經(jīng)年,或數(shù)日一發(fā)
      ,或數(shù)月一作
      ,非持續(xù)之痛也。屬頑固纏綿之疾
      ,其治療非溫寒不開
      ,非下積不消。方中附子
      、細(xì)辛溫散其寒
      ,大黃苦寒攻下其積,藥后旦暮即效
      ,然攻下務(wù)求邪盡
      ,以腹診無拒按為準(zhǔn),否則
      ,斬草留根
      ,逢春又生。

      脅下偏痛

      ,臨床既不可拘泥于脅下
      ,亦不可執(zhí)著于偏。如一側(cè)之三叉神經(jīng)痛
      、膽結(jié)石
      、腰腿痛
      、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jīng)痛服之屢驗(yàn)
      ;兩脅下
      、臍兩側(cè)痛者用之亦效。故不必拘執(zhí)于條文所云
      ,唯以寒積馬首是瞻

      本證腹證甚為重要,其痛位固定

      ,或臍右
      ,或臍左,或左右皆拒按
      ,或可觸及癥塊物
      ,或指下不溫。有疼痛腹診無拒按者
      ,有不痛而腹診拒按者
      ,種種不一,故須結(jié)合諸癥
      ,全面分析
      ,宜剛宜柔,相機(jī)而定

      【病例】

      1.腎炎

      于某

      ,男,55歲
      。五年前病腎炎
      ,經(jīng)治療癥狀消失,尿檢正常
      。前年因感冒就診
      ,檢驗(yàn)有尿蛋白++,中西藥雜治
      ,尿蛋白+?±
      。今年9月16日檢驗(yàn)?zāi)I功能,尿素氮7.9mmol/L
      ,血肌酐161umol/L
      ,遂于2007年9月30日求診。望其面色微黯
      ,精神不衰
      ,舌淡紅潤(rùn),有齒痕
      ,苔白膩
      。詢知小便通利,不水腫
      ,勞則眼胞憋悶。背畏寒
      ,天冷易咳嗽
      。胃納可,大便日一行
      。每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尚無明顯不適
      。診其脈,弦長(zhǎng)有力
      ,觸其腹
      ,腹壁厚實(shí),臍右拒壓

      腎炎屬風(fēng)水

      、水腫、腰痛
      、虛勞之范疇
      ,本案除化驗(yàn)血、尿異常外
      ,自覺癥狀甚少
      ,唯從弦長(zhǎng)脈及腹診所見著手。弦長(zhǎng)脈者
      ,胃家積滯征也
      ,先師劉紹武先生認(rèn)為主腹?jié)M寒疝。且臍右拒壓
      ,后背畏寒
      ,姑擬溫下法以投石問路:

      大黃10g 附子10g 細(xì)辛10g 三劑

      二診:藥后瀉膿穢甚多,日便十余次

      ,雖如此而不神疲
      、不礙胃,足證用藥無誤
      。臍右仍拒壓
      ,脈舌如前。

      守方續(xù)服

      三診:上方共服18劑

      ,至后不見膿穢
      ,臍右壓痛大減,膩苔漸退
      。眼胞仍沉悶
      ,休息不好尤顯
      ,此寒積已盡,氣虛濕注之癥也
      。改劉紹武先生調(diào)腎湯加減治之

      柴胡15g 黃芩10g 半夏15g 黨參10g 黃芪30g 車前子15g 金銀花15g 白茅根15g 附子10g 五劑

      四診:10月26日化驗(yàn),尿素氮4.8mmol/L

      ,血肌酐119umol/L
      ,尿蛋白±,守方十劑

      五診:11月11日化驗(yàn)

      ,尿素氮4.2mmol/L,血肌酐65umol/L,尿蛋白無任何不適,囑每?jī)扇找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再服一月
      ,以資鞏固。

      2. 陽痿

      劉某

      ,28歲
      。有泄瀉夙疾,婚后不久
      ,陽瘺不振
      ,龜頭發(fā)冷。補(bǔ)腎壯陽之品
      ,雖已多服
      ,終不見效。觀其面色淡黃
      ,神態(tài)萎靡
      ,舌質(zhì)淡紅,苔白厚膩
      。詢知泄瀉日三五行
      ,便前腸鳴腹痛,稍冷或食多則痛瀉加劇
      。切其脈
      ,脈象沉弦。診其腹
      ,臍左拒按

      《素問·痿論》云:“陽明虛則宗筋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毖躁栶襞c脾胃有關(guān)

      。蓋脾胃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腎精賴以滋養(yǎng)補(bǔ)充
      。脾虛失運(yùn)
      ,或胃有積滯,皆可致宗筋失養(yǎng)而痿
      。本案脈證觀之
      ,屬寒濕內(nèi)積,運(yùn)化障礙
      。脾與胃升降失職而腹痛泄瀉
      ,氣和血生化障礙致宗筋失養(yǎng),故而一蹶不起
      。并非腎陽虛弱
      ,命門火衰,故補(bǔ)腎壯陽非但不效
      ,反有助邪之弊
      。治宜通因通用
      ,溫下蕩積
      ,先調(diào)脾胃,后議陽痿
      。擬大黃附子湯加味:

      大黃10g 附子10g 細(xì)辛6g 白芍15g 甘草5g二劑

      ,囑禁飲酒,少肥甘

      藥后下瀉穢物十余行

      ,腹痛減輕。繼服二劑
      ,又下穢物甚多
      。神疲不再,胃納增加
      ,偶有腹痛
      ,大便日一二行。脾運(yùn)胃納已趨正常
      ,自能化生氣血
      ,滋養(yǎng)宗筋。今仍龜頭寒冷
      ,不能勃起者
      ,乃久病陰陽不和也。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為《金匱要略》調(diào)和陰陽
      ,治療失精之方,用治陽痿
      ,同一理也
      。擬: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龍牡各30g 白術(shù)15g 茯苓10g 生姜10片 紅棗10枚

      連服七劑

      ,痛瀉痊愈。龜頭不再畏冷
      ,陽痿亦有好轉(zhuǎn)
      。囑其續(xù)服七劑,半年后喜來相告
      ,妻已懷孕

      3. 無子

      馬某,男

      ,37歲
      ,部落村人,1993年2月23日門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楹笫嗄辏淦薏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四處尋醫(yī)
      ,懇求菩薩,服藥六七年
      ,跪拜千百次
      ,終未果。今日偕妻來診
      ,望其面色紅潤(rùn)
      ,人中深凹,詢知經(jīng)血調(diào)
      ,腹不痛
      ,疑病不在妻方。令馬化驗(yàn)精液
      ,結(jié)果顯示:精子成活率5%,每視野中僅有1?2只精蟲
      。妻大呼冤哉!“向以身不爭(zhēng)氣,咎出于己
      。公婆面前矮三分
      ,忍氣吞聲十載余,今日方知
      ,不舞之鶴非我也”

      丈夫五大三粗,結(jié)實(shí)如牛

      ,既系駕駛員
      ,又當(dāng)裝卸工。向無任何不適,納便正常
      ,從不腰痛膝軟
      ,性生活和美。視其舌質(zhì)暗
      ,有瘀斑
      ,苔白厚膩,切得脈沉滑有力
      。詢問之下
      ,素曰痰多。遂據(jù)舌
      、脈所示
      ,于痰瘀著手。擬大黃附子湯加味:

      川軍10g 附子10g 細(xì)辛6g 茯苓15g 半夏15g 紅花10g 水蛭10g 煎湯送服礞石滾痰丸6g

      二診:上方已服18劑

      ,每藥后泄瀉二三次
      ,亦無其他不適。3月17日化驗(yàn)
      ,視野中無精蟲
      。馬君獻(xiàn)疑,詢問緣何反不如前
      ?時(shí)余亦不明其理
      ,難釋其疑。喜其對(duì)余信賴
      ,要求繼續(xù)治療。今患者痰減少
      ,膩苔退
      ,舌仍有瘀斑,脈象弦滑
      ,遂專從瘀治
      。擬:

      川軍6g 附子10g 細(xì)辛6g 水蛭粉6g(沖)六劑

      三診:4月28日化驗(yàn),每視野中有10余只精蟲

      ,活動(dòng)良好
      ,脈舌如前,上方再服六劑

      之后

      ,再未來診,余以為失去信心
      ,中斷治療
      ,或另尋高明。臨中秋時(shí),馬君持蘋果一箱相謝
      ,言妻已妊娠五月矣

      高興之余,遂書俚詩以記:

      有花無果十余年

      ,男病女藥枉花錢

      今日鵲報(bào)麒麟至,欣喜若狂何以眠

      附記:后

      ,余請(qǐng)教化驗(yàn)師,答曰:“大凡化驗(yàn)
      ,重在操作及標(biāo)本取樣
      ,操作求規(guī)范,標(biāo)本有要求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倍\無精蟲,究系何原因
      ,難下斷言

      4. 精子畸形

      張某,31歲

      ,中科院高知
      。其妻懷孕兩次,皆二三月時(shí)胎停育
      。2007年10月2日偕妻來診
      ,妻腰脊不酸,頭不暈眩
      ,明眸俊逸
      ,滿面春風(fēng),疑病不在女
      。令作精液檢查
      ,果然在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yàn)報(bào)告:排精量1ml
      ,液化時(shí)間60分鐘,精子成活率62.3%
      、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數(shù)36個(gè)
      、快速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數(shù)34個(gè)、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密度26.4(10^6/ml)
      、快速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密度24.9(10^6/ml)
      、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成活率19.4%
      、呈快速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成活率18.4%,精子活力a級(jí)36.9%
      、b級(jí)10%
      ,畸形精子70%。夫農(nóng)家種田
      ,選種至為重要
      ,種子優(yōu)良,豐收有望
      。精子畸形
      ,活力不佳,則胎停育
      ,畸形兒必然也
      。某山東漢子,彪形身軀
      ,不煙不酒
      ,胃口好,睡寐甜
      ,工作繁重
      ,常宵衣旰食,加班加點(diǎn)
      ,亦不覺累
      。細(xì)詢之,獲知近五六年肚臍甚畏寒
      ,涼風(fēng)吹襲則左脅下痛
      ,隨之泄瀉。雙足不溫
      ,早上痰多
      ,時(shí)見耳鳴。舌淡紅少苔
      ,脈象沉滑。

      脈證觀之

      ,此腎虛于下
      ,寒積于內(nèi)也。夫精藏于腎
      ,靠后天源之
      ,胃家寒積,土化不濟(jì)
      ,是以畸也
      。目下之治
      ,當(dāng)先下寒積。擬:

      大黃10g 附子10g 細(xì)辛10g 水蛭10g 茯苓15g 半夏15g 三劑

      彼持方回京服藥

      ,云藥后日瀉二三次
      ,微感疲乏,仍耳鳴
      。寒積下后
      ,當(dāng)專益先天。遂遙令服:

      熟地24g 山藥12g 山萸肉12g 車前子15g 菟絲子15g 枸杞子15g 沙苑子15g 女貞子15g 十劑

      一月后再作精子檢査

      ,排精量2ml
      ,液化時(shí)間40分鐘,精子成活率77.6%
      ,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數(shù)125個(gè)
      、快速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數(shù)115個(gè)、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密度91.9(10^6/ml)
      、快速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密度84.5(10^6/ml)
      、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成活率48.5%、呈快速直線運(yùn)動(dòng)精子活率44.8%,精子活力a級(jí)60.8%
      、b級(jí)10.6%,畸形精子40%
      。足仍冷,時(shí)耳鳴
      。進(jìn)一步
      ,囑上方加附子10g,續(xù)服10劑

      ——本段摘自《經(jīng)方躬行錄》

      大黃在大承氣湯、大黃附子湯
      、大黃牡丹湯
      、麻子仁丸中的配伍意義是什么?

      大承氣湯峻下熱結(jié)

      ,治療實(shí)熱積滯的陽明腑實(shí)證
      ,方中用大黃瀉熱通便,蕩滌實(shí)熱積滯,用大黃配芒硝
      ,苦寒加咸寒
      ,相須為用,峻下熱結(jié)而通便。大黃附子湯溫下寒積
      ,治療冷積便秘實(shí)證
      ,方中用大黃瀉下通便,蕩滌積滯,與附子
      、細(xì)辛相配,苦寒加辛熱
      ,且附子
      、細(xì)辛用量大于大黃,佐制了大黃的苦寒之性
      ,而瀉下之功猶存,三藥共成溫下之功.乃去性取用之配伍
      。溫脾湯溫補(bǔ)脾陽,攻下冷積
      ,主治脾陽不足
      ,寒積中阻的寒積里實(shí),方中用辛熱之附子與苦寒之大黃相配
      ,共奏溫下冷積之功
      。麻子仁丸潤(rùn)腸泄熱,行氣通便
      ,主治腸胃燥熱
      ,脾津不足,大便干結(jié)之證
      ,方中火麻仁潤(rùn)腸通便
      ,配大黃以增強(qiáng)通便泄熱,除腸胃燥熱之功

      附子湯組成的功效有哪些?

      附子湯

      ,中醫(yī)方劑名
      。出自《傷寒論》。具有溫經(jīng)散寒之功效
      。主治少陰病
      ,得之一二日,口中和
      ,其背惡寒者
      ,少陰病,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jié)痛,脈沉者

      附子湯中人參苓,白術(shù)芍藥加方中

      ;祛除寒濕溫脾腎
      ,主治肢冷身體痛

      附子溫陽散寒,化濕止痛為主藥

      ,重用白術(shù)化濕利痹
      ,茯苓、人參補(bǔ)氣健脾燥濕
      ,復(fù)以芍藥緩急止痛

      全方共奏溫陽散寒,化濕利痹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療寒濕痹痛之病證
      。附子湯具有強(qiáng)心,利尿
      ,抗風(fēng)濕
      ,止痛等作用。

      擴(kuò)展資料:

      1

      、名稱:附子湯

      組成:龍骨

      、甘草、芍藥
      、干姜
      、黃連、石榴皮
      、阿膠
      、附子、黃芩
      、粳米

      用法:上銼

      。以水八升,取三升
      ,分三服

      主治:暴下積日不住及久痢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2

      、名稱:附子湯

      組成:大附子、甘草

      、蜀椒

      用法: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分二次服

      主治:霍亂嘔吐

      出處:《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3

      、名稱:附子湯

      組成:附子

      、當(dāng)歸、人參
      、黃連
      、甘草、干姜
      、桂心
      、芍藥
      、蜀椒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

      ,去滓
      ,分溫三服

      出處:《鬼遺》卷四

      功用:斷下,補(bǔ)胃

      4

      、名稱:附子湯

      組成:附子

      、甘草、宿姜
      、半夏
      、大棗、白術(shù)
      、倉(cāng)米

      用法:上切

      。以水斗,煮取三升
      ,去滓
      ,分為三服

      主治:肺虛勞損,腹中寒鳴切痛

      ,胸脅逆滿氣喘

      5

      、名稱:附子湯

      組成:附子、芍藥

      、桂心
      、甘草、茯苓
      、人參
      、白術(shù)

      用法:上?咀。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主治:濕痹緩風(fēng),身體疼痛如欲折

      ,肉如錐刺

      出處:《千金》卷七

      6

      、名稱:附子湯

      組成:附子、生姜

      、干姜
      、桂心、石膏
      、生犀角
      、地骨白皮、白術(shù)、獨(dú)活
      、川芎

      用法:上切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
      ,去滓,分溫三服
      ,服后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
      。服湯后如覺欲汗,少覆之令汗出
      ,須臾歇汗后
      ,以藥末粉身。其湯須服五六劑
      ,間三四日服一劑
      。其方服一劑后,量病情進(jìn)退

      主治:風(fēng)病有因飲酒過節(jié)

      ,不能盲語
      ,手足不隨,精神昏恍
      ,得病經(jīng)一兩
      。經(jīng)服生葛根等三味湯七日以后者

      -附子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43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半夏瀉心湯證
      ,癥狀較急迫者
      ,加甘草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秱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金匱》名【組成】半夏11克,甘草7克
      ,黃芩
      、干姜、大棗各5.5克
      ,黃連1.8克(人參5克)
      。煎法、用法同前
      。按:傷寒論方中無人參
      ,注家有謂,系因人參增氣
      ,故去之
      。原注:臣億等,謂半夏
      2023-06-25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當(dāng)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dāng)歸芍藥散證辯證
      【組成】當(dāng)歸三兩
      ,芎藭三兩,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shù)四兩,澤瀉半斤
      。右六味,杵為散
      ,取方寸匕,酒和
      ,日三服
      。【方歌】?當(dāng)歸芍藥散川芎,茯苓白術(shù)澤瀉從
      ,妊娠血虛少腹痛
      ,養(yǎng)血行氣并止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痉浇狻可炙幘彅伡倍胃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當(dāng)歸、川芎調(diào)經(jīng)血并兼補(bǔ)虛
      ,茯苓
      2023-06-24
      當(dāng)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dāng)歸芍藥散證辯證
      苓桂術(shù)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shù)甘湯原文解析
      【方劑組成】茯苓12克
      ,桂枝9克,白術(shù)9克
      ,炙甘草6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居梅ā克鍦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方歌】苓桂術(shù)甘痰飲主
      ,桂枝甘草加苓術(shù)
      ,氣沖胸滿頭眩暈,解外化飲同時(shí)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痉浇狻勘痉绞枪鹬Ω什轀榆蜍摺仔g(shù)而成
      劉渡舟總結(jié)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傷寒論總共有方112方
      ,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長(zhǎng)沙方歌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堕L(zhǎng)沙方歌括》是以韻文的方式總結(jié)整理的
      ,而這篇文章的方歌是劉渡舟按麻黃湯類、葛根湯類
      、抵擋湯類等類方形式總結(jié)的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由烏梅
      、細(xì)辛
      、干姜、人參、當(dāng)歸
      、附子
      、蜀椒、桂枝
      、黃連
      、黃柏10味藥物組成,具有清熱祛寒
      、益氣補(bǔ)血
      、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
      ,兼治久利
      ,后世奉為治蛔之祖方。清·柯韻伯提出烏梅丸可用于寒熱錯(cuò)雜病證
      2023-06-24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胡某
      ,男
      ,35歲,初診日期:2011年3月28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咴V早泄4?5年,乏力
      ,小腿肚子軟
      ,頭暈,腰痛
      ,四肢涼
      ,怕冷,比常人穿得厚
      ,無汗
      ,納可,起夜3?4次
      ,大便1?2日1次
      ,成形,舌淡潤(rùn)苔中后白稍膩
      ,脈弦細(xì)滑
      。辨六經(jīng)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辨方證
      2023-06-24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方劑組成】甘遂3克,半夏18克
      ,芍藥15克
      ,炙甘草6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居梅ā恳运笕“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去滓,以蜜半杯合藥汁煎取4/5,頓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