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麻黃11克
,石膏20—100克,生姜5克【方歌】
方歌一
越婢湯中有石膏,麻黃生姜加棗草
;風水惡風一身腫,水道通調(diào)腫自消
。------《湯頭歌》 醫(yī)方著作。一卷
。清·汪昂撰方歌二
越婢治水水因風,里熱需用石膏清
;麻黃甘草鮮姜棗
,卒然浮腫最靈通。-----中醫(yī)內(nèi)科方劑歌訣
方歌三
金匱要略越婢湯,麻黃石甘與棗姜
;發(fā)汗解表與利水,善治身腫風水傷
------《金匱要略》卷中
【癥狀表現(xiàn)】原文,風水惡風
按:《金匱要略輯義》:……此云:不渴者
【立方意義】本方證由風寒侵襲
【治療范圍】以身腫,脈浮
【諸家經(jīng)驗談】方輿輗:上體下體或一身悉腫,脈浮而渴
又:犯風邪久咳等
《青州醫(yī)談》:傷寒,有多汗憎寒
《湯本求真》:余亦以類于此證之感冒
,如惡寒發(fā)熱后,自汗【諸家緒論】《方函口訣》:此方以身無大熱
《證治大還》:越婢湯治脈浮在表
又:風水證
《圣濟總錄》:麻黃湯(即本方加茯苓)治水氣
,通身腫。《千金方》:于本方加白術(shù)
、附子,治風痹腳弱。《皇漢醫(yī)學要訣》:本方
,比諸大青龍湯無上沖咳嗽,汗不出而煩躁之證也。【憑證使用】腎炎,水腫
,瘡毒內(nèi)攻,水腫性腳氣,喘息性浮腫等。——本段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yīng)用法》
[編輯本段]越婢湯-《金匱要略》卷中 【方名】越婢湯(利濕之劑) 【來源】《金匱》卷中
。 【總結(jié)】風水【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姜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 【主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者。 【功效】發(fā)汗利水。 【加減】惡風者,加附子1枚(炮);風水,加術(shù)4兩。 【方訣】金匱要略越婢湯,麻黃石甘與棗姜;發(fā)汗解表與利水,善治身腫風水傷。 【用法】上以水6升,先煮麻黃,去上沫越婢湯
方歌一
越婢湯中有石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47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