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男,39歲,初診日期:2011年3月21日。
患者訴10年來腹中脹氣,氣聚集在腹部生成包塊,氣向兩腋、脊柱、胃、口腔、肛門沖擊,氣排出則舒服,產(chǎn)氣很快,睡覺時氣沖也明顯,嚴重影響睡眠,一喝水氣就把水頂出來,手腳涼(夏天也涼),腸鳴,乏力,口中和,納可,無汗,二便可,舌淡苔白,脈細。
辨六經(jīng)屬太陰病,辨方證為茯苓飲加半夏湯證。處方:清半夏15g,黨參10g,枳實10g,陳皮30g,茯苓12g,蒼術(shù)15g,生姜15g。7劑,水煎服,日1劑。結(jié)果:患者服完7劑后,腹中脹氣減,腹部覺松弛,腹部生成包塊減小,氣沖感減輕,自覺氣往下行,打嗝減少。
按語:患者胃腹中脹氣、病久腹部生痞塊、以噫氣矢氣為快、氣沖逆自吐水、腸鳴(氣沖激腸中宿飲),為胃虛飲停、無力腐熟水谷、胃腸中水谷異常發(fā)酵所致,為茯苓飲適應(yīng)證?!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附方:“《外臺》茯苓飲: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本案與外臺茯苓飲方證較符,馮老在《中國湯液經(jīng)方》一書中指出:“本方治心下痞硬、逆滿、食欲不振確有驗,加半夏、增橘皮用量尤良?!贝朔街熊蜍摺⑸n術(shù)、半夏溫胃化飲,人參健胃治心下痞,枳實消脹破結(jié),陳皮溫中、利水谷、止嘔噦,生姜溫中散寒、止嘔噦。方中白術(shù)改用蒼術(shù),意在祛濕化飲。陳皮用30g,清半夏用15g,此為馮老在本方中的常用劑量。
本段摘自《馮世綸經(jīng)方帶教醫(yī)案:方正對應(yīng)臨床實錄》
半夏對人體的一些癥狀具有良好的功效與作用。那么它的功效與作用總共有哪些呢?禁忌又是什么?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半夏的功效和作用促細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細胞分裂作用亦有動物種屬專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細胞轉(zhuǎn)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裂。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yīng)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等癥。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于痰內(nèi)阻、胸脘痞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jié),有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jié)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癥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用于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癥。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jié),可用以治療痰濕結(jié)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jié)的梅核氣等病癥。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于多種嘔吐癥候,在使用時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癥狀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治療失眠。
半夏治失眠遠勝于酸棗仁和夜交藤合歡花之類。
半夏的禁忌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
半夏的藥伍配方半夏配天南星,燥濕化痰。
半夏與天南星均可辛溫燥濕化痰。半夏專入脾胃,主治濕痰,且能降逆止嘔;天南星兼走經(jīng)絡(luò),善治風痰,又能祛風定驚。兩藥相伍,半夏燥濕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開泄化痰,以搜經(jīng)絡(luò)中之風痰;合可散周身痰結(jié),尤以祛風痰為著。臨床用于頑痰咳喘,風痰眩暈,中風仆倒,口眼歪斜,舌強語蹇以及癲癇驚風等癥。例如,《活幼心書》中如意膏以二藥治風痰停飲,咳嗽喘促。《圣濟總錄》中玉液湯以此二藥去痰涎,利胸膈。
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嘔。
半夏消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旋覆花開結(jié)消痰,下氣行水,降氣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濕化痰,旋覆花則側(cè)于宣肺,下氣行水。兩藥相伍,一燥一宣,互為其用,祛痰止咳,可增強和胃止嘔之效。臨床常用于治療痰飲壅肺之咳喘及寒濕犯胃所致的嘔吐噫氣或支飲,胸悶短氣,咳逆倚息不得臥,面浮肢腫,心下痞堅等。
半夏配茯苓,健脾燥濕。
半夏辛溫,功擅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jié)。脾喜燥而惡濕,濕去則脾運,痰涎無以為生;茯苓味甘淡,長于補脾,利水濕,且補而不膩,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兩藥相伍,一為溫燥化濕,一為淡滲利濕;一為降逆止嘔治其標,一為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燥濕化痰、利水寧心之功。臨床用于治療脾虛濕停、胃氣不降之脘痞腹脹、呃逆嘔吐、大便溏瀉或咳嗽痰多等癥?!秱蟀住分械陌胂能蜍邷远幹晤^汗,中焦閉塞,則周身不能敷布,但頭有汗?!对漆用}訣》中的半夏湯以二藥治嘔逆,寒在上焦,脈緩者。
半夏配陳皮,理氣化痰。
半夏辛溫燥烈,功擅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辛苦而溫,長于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兩藥合用,半夏得陳皮之助,則氣順而痰自消,化痰濕之力尤勝;陳皮得半夏之輔,則痰除而氣自下,理氣和胃之功更著。兩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理氣止嘔之功。臨床常用于痰濕上犯之胸膈脹滿、咳嗽痰多;脾胃失和、濕濁內(nèi)困而致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短交菝窈蛣┚址健分械拈倨ぐ胂臏匆远幹翁碉?、食積、寒痰停積,惡心嘔吐、目?;钀灱罢委?。
半夏配藿香,兩調(diào)脾胃。
半夏性燥烈,偏于燥濕和胃,降逆止嘔;藿香與半夏皆歸脾胃經(jīng),藿香氣芳香,長于化濕悅脾,寬中快氣,和胃止嘔。二者合用,一以芳化,一以溫燥,有兩調(diào)脾胃之功,并有較強的止嘔之力。臨床用于寒濕困中、脾胃不和之頭目昏沉、胸脘痞悶、嘔惡腹瀉之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藿香半夏湯以藿香、半夏聯(lián)袂,燥濕與化濕合用,治濕濁困脾較甚、胃中停飲嘔逆之證。
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
這要看藥物的用量。1若川芎、當歸為君,則治血瘀血虛,兼有痰濕困脾。證見面色蒼白、手足不溫、食欲不振、飽則腹脹。病人很可能是女性,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清稀之證,才去看醫(yī)生的。
2若茯苓、半夏為君也可以治療寒濕痹證,但效力不佳。
3若橘皮、半夏為君,化痰止咳,不過橘皮力弱,若重用當歸則為血虛燥咳。
總之,1的可能性大一點,病人若為女性,是因為月經(jīng)不調(diào)去看醫(yī)生的,但月經(jīng)不調(diào)可能是表證。脾不統(tǒng)血才是病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50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茯苓飲加半夏治療糜爛性胃炎、胃脹案
下一篇: 外臺茯苓飲方歌方解,原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