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葛根12克,麻黃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藥6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
【用法】以水先煮麻黃、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杯,溫服,取微汗。
【歌訣】葛根湯本桂枝湯,加入葛根增麻黃,太陽項背強幾幾,無汗而喘用之良。
【方解】本方是桂枝加葛根湯再加麻黃而成。故治桂枝加葛根湯證無汗而喘者。
【仲景原文解析】
《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解析:太陽病,項背強幾幾、汗出惡風者,以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今因見無汗,故用有麻黃的本方主之。
《傷寒論》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解析:這里的太陽與陽明合病,是指既有頭項強痛而惡寒的太陽表證,同時又有自下利的陽明里證,此證宜以葛根湯主之。
按:下利而現(xiàn)太陽證,則病欲自表解,故發(fā)汗則愈,無汗表實者宜本方,自汗表虛者宜桂枝湯,此證常見,宜注意。又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宜讀作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意思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必須有自下利者,才可用葛根湯主之,而不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定自下利。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第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解析:太陽病,無汗,小便不當少,今由于氣上沖胸,水不得暢行于下,故小便反少。牙關(guān)緊急不得語,已是為痙之漸,故謂欲作剛痙,宜以葛根湯主之。
【臨證思考】《金匱要略》曰:“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庇衷唬骸疤柌。l(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本條即述剛痙的證治。葛根湯本治項背強幾幾,實即項肌肉失和因致痙攣的證候。若此證嚴重時,則致背反張的痙病,故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無汗而痙者,當然須以本方主之。不過本方的應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論。由于葛根湯清涼解肌,而且解毒,故疹痘諸疾于初期太陽病對,多以本方治之。依據(jù)經(jīng)驗,外感咳喘須發(fā)汗者,以用本方的機會為多。尤其發(fā)熱無汗而惡寒劇甚者,不問項背急與否多屬本方證。他如腰肌勞損,本無表證的明征,與本方治之屢驗?!?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葛根治“諸痹”,痙與痛,皆得之肌不和,這可能都是痹之屬?
【辨證要點】太陽病,項背強幾兒、無汗惡風或見下利者。
【驗案】劉某,男性,49歲,病歷號5294,1967年7月26日初診。背疼1年,胸椎2—5有壓痛。經(jīng)拍片證實胸椎8、9、11骨質(zhì)增生。曾經(jīng)理療不但無效,而且癥狀逐漸加重,出現(xiàn)腰痛、腿疼,無奈找中醫(yī)治療。近癥:腰背疼痛,不能翻身,頸項發(fā)緊疼痛,不能向右轉(zhuǎn)頭,不能伏仰,苔白,脈沉。此屬寒濕流注項背,治以散寒祛濕,與葛根加苓術(shù)附湯:
葛根12克,麻黃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棗4枚,茯苓10克,蒼術(shù)10克,川附子10克,炙甘草6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三劑疼即大減,增附子為12克,又服三劑,頭左右轉(zhuǎn)動自如,可以伏仰,深低頭時僅作痛,晨起可以翻身。
延伸閱讀:
葛根湯臨床醫(yī)案舉隅葛根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37例臨床觀察葛根湯條文,葛根湯的功效與作用,葛根湯醫(yī)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53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