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麻黃6克,細辛6克,炮附子3克。
【用法】先以水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再煎,溫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方解】此即桂枝去芍藥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證。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匱要略·水氣病》第29條: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解析:《醫(yī)宗金鑒》謂:“氣分以下十六字,當是衍文,觀心下堅之本條自知(即枳術湯條)。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十三字,當在上條氣分之下,義始相屬,正是氣分之治法,必是錯簡在此?!贝苏f可信,今照《醫(yī)宗金鑒》氣分條文于下,供參考。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wèi)不利,榮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脅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矢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
【臨證思考】以上詞義費解,各家說法不一,亦難為據(jù)。但根據(jù)對氣分的描述,實質(zhì)是外有手足逆冷,身冷骨痛、惡寒、麻痹,內(nèi)有腹?jié)M脅鳴相逐、氣轉膀胱,這些不外是榮衛(wèi)外虛、寒邪內(nèi)客,以致痹痛脹滿之證,即桂枝去芍藥湯證和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合并證,以本方主之,未為不可。
【辨證要點】手足逆冷、惡寒、身痛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54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續(xù)命湯方歌方解,辯證要點
下一篇: 厚樸麻黃湯方歌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