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文蛤15克,麻黃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生石膏15克,杏仁9克,大棗4枚。
【用法】煎服法同大青龍湯方,汗出即愈。
【歌訣】文蛤湯證亦合方,麻杏石甘越婢湯,外邪內(nèi)熱又口渴,文蛤酸斂理應(yīng)當(dāng)。
【方解】本方為麻杏石甘湯與越婢湯合方,再加酸斂止渴的文蛤,故治麻杏石甘湯與越婢湯的合并證而渴者。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第19條:吐后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fēng)、脈緊、頭痛。
解析:本條文有問題,吐后渴欲飲水而貪飲者,豈有再用文蛤湯發(fā)汗之理?文蛤湯當(dāng)是文蛤散之誤。《傷寒論》五苓散條有“服文蛤散”之句,按其證應(yīng)是文蛤湯??赡苡捎诰帉戝e亂,宜更正之。另錄《傷寒論》條文如下:
《傷寒論》第141條:病在陽,應(yīng)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文蛤湯);若不差者,與五苓散。
解析:太陽病,本當(dāng)汗以解之,而反以冷水噀其面,或灌其身,則邪熱被冷水所卻而不得去,雖暫覺輕快,但不久更煩熱。由于水熱相擊,肉上粟起(起雞皮疙瘩)。里有熱故意欲飲,但胃有停水,故反不渴。給服文蛤湯先以解表,若服后煩熱不差者,為水停不行的關(guān)系,故與五苓散治之。
【辨證要點】麻杏石甘湯證合并越婢湯證又見口渴明顯者。
如果沒有海水,在水里加適當(dāng)?shù)柠}(兌好的水感覺要比海水咸一點點)
把蛤蜊放到鹽水里,先把臟東西吐出來.
鍋中加入開水,水中先加點鹽,滴幾滴香油,加入蛤蜊,煮開,看到蛤蜊有百分之八十的開口,加入香菜沫,出鍋即可。
原料:
蛤蜊400克,紅辣椒2個,洋蔥少許,青椒1個,高湯1匙。
輔料:姜片、蒜片各適量,紅油1/2大匙,醬油、蠔油、花雕酒各1小匙,白糖1/3小匙,水淀粉適量。
做法:
1.將蛤蜊泡在鹽水中吐沙,洗凈;洋蔥洗凈,切絲;紅辣椒洗凈切粒;青椒洗凈,切絲。美食家博客空間
2. 炒鍋爆香青椒、紅椒,洋蔥、姜片、蒜片,加醬油、蠔油、花雕酒、白糖及高湯,倒入蛤蜊翻炒。
3. 炒至蛤蜊開口,最后勾薄芡,淋入紅油即可。
用油炒香紅辣椒、姜、蔥,倒入蛤蜊,大火炒六成熟后,放入韓國辣醬和少許開水,炒熟加入香菜裝盤即成韓國辣醬蛤蜊。或者把韓國辣醬換成生抽,做法同韓國辣醬蛤蜊即成生抽辣蛤蜊。材料還可換成海螺、蜆子等。
文蛤提早用食鹽水泡浸吐沙,沖洗干凈預(yù)留。鍋里放入姜片,燒一鍋熱水,水開后放入文蛤,等文蛤張開嘴巴就立刻熄火,撈起來文蛤,讓湯靜放沉積一下。絲瓜清洗削皮,切割成滾刀塊。鍋里下油,把絲瓜放入鍋里煸炒至掉色,熄火。在煸炒后的絲瓜里倒進(jìn)沉積后的文蛤湯,燒開。最終放入文蛤,加鹽調(diào)料,起鍋。由于文蛤別名“天下第一鮮”,因此這道湯的鹽可以少加一些。
文蛤除了用食鹽水泡浸吐沙,還能用滴少量食用油的冷水泡浸吐沙,植物油能直接隔絕空氣,讓文蛤由于氧氣不足而迅速吐沙。同樣的的方法,也適合于別的貝類吐沙。絲瓜要現(xiàn)切現(xiàn)炒,不然非常容易氧化發(fā)黑。絲瓜燒湯,可以先把絲瓜煸炒一下,再放入開水燒湯,那樣絲瓜也不非常容易變黑。文蛤焯燙后必須靜放沉積一下,這樣可以確保最后的鮮美的湯里一起并沒有碎石子。
絲瓜去皮切滾刀塊,香萊切半段預(yù)留。蛤蜊清洗細(xì)沙下煮冷水鍋中煮至張口撈起來,洗澡清洗預(yù)留。過慮煮蛤蜊的原湯。鍋中放入一半的冷水,在放入一半的蛤蜊原湯。放入生姜片。再放入切開的絲瓜,蛤蜊,黑胡椒粉碎少量的花雕酒除腥,煮至絲瓜完善酥爛就可以逐漸調(diào)料。鹽,雞精粉調(diào)料上灑香萊段就可以起鍋。蛤蜊一定要買清新的,新鮮的的,它會張嘴灑水。閉緊的不要買,有可能是死的。
蛤蜊去沙非常簡單,加一點芝麻油加一點鹽泡浸一兩個鐘頭。多清洗幾次就能夠搞定了。純正宗的方法是先把蛤蜊洗干凈用冷水開槍燒開等蛤蜊開口了立刻撈起來蛤蜊,要不然蛤蜊煮久了肉年紀(jì)大了也不好吃了。煮蛤蜊的水不必扔掉,用于煮絲瓜放些生姜片油等瓜熟了放少量的鹽再把蛤蜊一起裝進(jìn)去燒開就完美了。不要放雞精啥的。那樣煮下來的蛤蜊絲瓜湯才美味可口。
豆腐絲蝦皮生菜湯:原料:豆腐絲,生菜,蝦皮。做法:豆腐絲切細(xì)絲;生菜洗凈切絲。鍋中入高湯煮開,下入豆腐絲,再次煮開時放入生菜,然后關(guān)火。放入蝦皮即可。
枸杞文蛤湯:原料:豆腐,文蛤,枸杞,姜、蔥少許,麻油少許。做法:將文蛤洗凈,豆腐切塊,枸杞過水,姜切片,蔥切蔥花。鍋中倒水放姜片,見滾。放入豆腐見滾后再放入文蛤枸杞。鍋中倒水放姜片,見滾。放入豆腐見滾后再放入文蛤枸杞。大火見文蛤全開后,放鹽,味精,香油,關(guān)火。再撒入蔥花。
大蝦豆腐湯:原料:大蝦6只,豆腐200克,蔥花、鹽、味精、清湯、明油各適量。做法:豆腐用清水洗凈,切條。大蝦洗凈,汆水。鍋中加入清湯,放入豆腐條、大蝦燒開,打去浮沫,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煮3分鐘后撒上蔥花,淋明油即可出鍋。
蝦仁韭菜豆腐湯:原料:蝦100克,豆腐75克,韭菜50克,濕淀粉、香油、鹽各適量。做法:蝦洗凈,剝殼取肉。韭菜洗凈切碎。豆腐用清水漂凈,切片。蝦仁、韭菜、豆腐一同放入沸水鍋內(nèi)煮片刻,調(diào)入濕淀粉,煮沸收汁,加鹽、香油調(diào)味即可。
魚片豆腐湯:原料:鱈魚,(嫩)豆腐,菠菜,蔥、米酒、味嘈各適量。做法:鱈魚支骨刺,取肉洗衣凈,切片。豆腐洗凈,切成方形片。菠菜切段。蔥洗凈,切長段。鍋中加適量水煮開,將鱈魚片、豆腐片、菠菜、蔥段一起入鍋,待水再煮滾后,取些沸水調(diào)開味嘈,再將味精和米酒一同加入湯中調(diào)味,裝盤即可。
魚頭豆腐湯:原料:魚頭500克,豆腐200克,白蘿卜100克,枸杞5克,油姜片、鹽各適量。做法:白蘿卜切薄片。豆腐切片。魚頭洗凈。炒鍋入油燒至三成熱,下入魚頭煎至兩面微黃,取出瀝凈油備用。另起鍋加入少量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姜片爆香,加清水,放入魚頭、豆腐和蘿卜,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煮2小時,加鹽調(diào)味,再撒入枸杞稍煮即可。
鯽魚豆腐湯:原料:鯽魚1條,豆腐400克,黃酒、蔥花、姜片、淀粉、鹽、味精、植物油各適量。做法:豆腐切片,用加鹽的沸水燙5分鐘后瀝干待用。鯽魚抹上黃酒、鹽腌制10分鐘。鍋置火上,放入油燒至五成熱,爆香姜片,放入魚兩面煎黃,加水,用小火煮沸30分鐘,放入豆腐片,加鹽、味精調(diào)味后勾薄芡,撒上蔥花即可。
生姜鯽魚湯:原料:鯽魚1條,生姜30克,陳皮10克,白胡椒、鹽、味精各適量。做法:鯽魚去鱗、腮、內(nèi)臟,洗凈。豆腐切4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姜切片,蔥切花,青菜葉洗凈。把醬油、鹽、紹酒抹在鯽魚身上,將魚放入燉鍋內(nèi),加入雞湯,放入姜、蔥和牡蠣粉,燒沸后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鐘后下入青菜葉即成。
豬肝豆腐湯:原料:豆腐250克,豬肝80克,鹽、姜、蔥、味精、濕淀粉各適量。做法:豬肝洗凈,切成薄片,加濕淀粉抓勻上漿。豆腐切厚片。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豆腐片,加少許鹽,煮開后再放入豬肝,加鹽、味精、蔥、姜,再煮5分鐘即可。
柚衣黃豆豬尾煲:原料:豆腐250克,豬尾80克,鹽、姜、蔥、味精、濕淀粉各適量。做法:黃豆浸泡12小時。豬尾切小段,飛水后沖凈。柚皮洗凈。油鍋燒熱加姜片爆鍋,放入豬尾爆香,加入黃豆翻炒幾下,加入鹽和蠔油調(diào)味,全部倒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慢火煮1小時至黃豆變軟,最后加入柚皮再煮10分鐘即可。
豆腐白菜豬蹄湯:原料:豬蹄1只,豆腐500克,香菇50克、胡蘿卜100克、白菜250克,姜絲、鹽、味精各適量。做法:香菇用水泡發(fā)后洗凈,在菌蓋上剞花刀。胡蘿卜洗凈切片,豬蹄治凈剁開。白菜洗凈,切大片。將豬蹄入鍋,加適量水,煮10分鐘后加入香菇、白菜、胡蘿卜、姜絲、鹽,燉至熟爛離火,調(diào)入味精即成。
豬蹄瓜菇湯:原料:豬前蹄1只,絲瓜,紅棗、香菇,黃芪、枸杞,當(dāng)歸,豆腐,姜片、鹽各適量。做法:香菇洗凈,泡軟后去蒂。絲瓜洗凈切塊。豆腐切塊。豬前蹄洗凈剁塊,入開水鍋中煮10分鐘,撈起沖凈。黃芪、當(dāng)歸放入紗布袋中。鍋內(nèi)放入紗布袋、紅棗、枸杞、豬蹄、香菇、姜片及水,以大火煮開,改小火煮至肉熟爛,再入絲瓜、豆腐繼續(xù)煮5分鐘,最后加鹽調(diào)味即可。
草菇豆腐排骨湯:原料:排骨250克,草菇200克,豆腐1塊,姜片、鹽、醬油、料酒各適量。做法:草菇切去蒂部,入沸水鍋中煮2分鐘,撈起瀝干水分。豆腐以沖洗干凈,切片。排骨斬大塊,加醬油、料酒、鹽拌勻,腌制片刻。姜片洗凈,拍松。煲內(nèi)放適量清水,以武火煲開,放入草菇、排骨、豆腐、姜片,改中火煲30分鐘,加少許鹽調(diào)味即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54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