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豉湯組成,癥狀表現(xiàn),治療范圍及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5 00:28:38
[梔子湯組成]梔子3.2克
,香豉8克。各分別剁細
,以水200克煎梔子成150克,去渣入香豉
,再煎成100克,去渣
,分二服
。
[癥狀表現(xiàn)]原文:有數(shù)條
,為節(jié)錄如下:表解
,身熱未清,心中懊憹
,虛煩不得眠
,劇則反覆顛倒
,胸中窒
,或有結痛
,梔子豉湯主之
。
,治療范圍及醫(yī)案.png)
補充:當有咽燥
,口苦
,嘈雜不能食
,頭汗出
,或譫語
,或鼻衄
,或身黃
,舌質(zhì)紅
,上有粘黃苔
,小便不利等
。
[立方意義]病由胸中積熱充血,攻用寒苦之梔子
,以瀉熱降火,行結氣而利小便
;有香豉之苦寒,以除煩滿結痛
,解熱毒而消懊憹,使郁熱不能存在于胸中
,充血亦隨同而解散
,主證既去,則所有一切兼證
,皆隨之而泯滅矣
。
[治療范圍]以身熱
,心煩,懊憹不寧
,按之心下濡者為主兼見譫語,煩躁不眠
,胸中結痛
,小便不利等
。
[諸家經(jīng)驗談]《小兒藥證直訣》:梔子飲子(即本方)治小兒蓄熱在中
,身熱狂躁
,昏迷不食者
,大梔子仁七個
,豆豉半兩
。用水三盞
,煎至二盞
,看多少
,服之
。無時,或吐或不吐
,立效
《名醫(yī)類案》:江應宿,治都事靳相立
,患傷寒十余日,身熱無汗
,怫郁不得臥,不躁不煩
,不塞不痛
,時發(fā)一聲如嘆息狀
,醫(yī)者不知何證
。迎余診視,日:懊憹怫郁證也
,投以梔子豉湯
,一劑減十之二三
,再與大柴胡湯下其燥屎
,悒郁除而安臥
,調(diào)理數(shù)日而起
。
編者按:所謂時發(fā)一聲嘆息狀
,則窒之象也
,不煩躁
,作痛
,其證尤未至劇
。
《腹證奇覽》:邑民金五郎之妻
,年二十五,血下數(shù)日
,身體倦怠,心煩微熱
,服藥無效,予以本方二帖
,血下減半,再與前方數(shù)帖
,痊愈
。
又:某君岳母
,躓而撲腰
,而來下血
,小腹微痛
,服藥無效。予以為此病
,由于轉(zhuǎn)仆驚惕所致
,乃進本方
,數(shù)帖而愈
。
又:月洞老妃
,年七十余
,鼻衄過多
,止衄諸方無效。予問其狀
,頗有虛煩之象,因作本方與之
。四五日后
,來謝曰:服良方
,忽已
。又:柳氏長助
,年八十許
,一日鼻衄過多
,悒冒恍惚
,乃與本方而愈。
《類聚方廣義》:此方惟梔子
、香豉二味,然施于其證時
,其效如響,若不親試
,安知其效
。
《皇漢醫(yī)學要訣》:此方
,卻以治黃疸為有力
。
葉橘泉源氏:本方
,治有熱而心煩之出血
,有清涼鎮(zhèn)靜止血之佳效。
又:凡卡它性黃疸
,以本方加茵陳
,有非常顯著之妙效
。
[諸家緒論]《圣濟總錄》:豉梔湯(即本方)
,治蝦蟆內(nèi)(黃疽之一種)舌上起青脈
,晝夜不睡者
。
《肘后方》:本方治霍亂吐下后
,心腹脹滿者
。
丹波元簡:本方成氏而降,諸家率以為吐劑
,......今驗之,豆豉極臭者
,能使人吐,然以這吐劑者
,竟似乖乎本條之旨焉。
按:懊憹解:《金鑒》:以心中欲吐不吐
,煩擾不寧
,為懊憹
,劉完素謂系心煩熱躁
,悶亂不寧
。陶節(jié)庵:以心中惱亂不安而悶者為懊憹
。高學山謂:懊憹者,悵悵如有所失之象
,說雖不同,而皆可通
,蓋連及心中
,與悵悵如有失
,系兼指神經(jīng)受到熱邪擾亂
,以致煩悶不安,甚至反復顛倒也
,故名為懊憹,似是后世所謂嘈雜者
,失之粗淺矣
。
《傷寒大白》:此仲景治懊憹方也
。以懊憹證
,心下煩熱致病
,故以梔子豉湯主治
,然表邪不散
,亦有煩熱懊憹者,家秘
,故有三陽表藥加入之法,如羌活梔子豉湯(即本方加羌活)
,以宜發(fā)太陽
;干葛梔子豉湯(即本方加葛)
,以宣發(fā)陽明
;柴胡梔子豉湯合(即本方加柴胡)
,以宣發(fā)少陽
。
又:如有太陽表邪
,用羌活湯合本方
;陽明里證
,用葛根湯合本方
;少陽見證,以小柴胡湯合本方
。如因結胸,以致懊憹痛而不實
,合小陷胸湯
。
按:此說可啟發(fā)學者,推廣本方隨經(jīng)加味與隨證合方之法
,故附載之。
《廣筆記》:陽明病
,無汗,小便不利
,心中懊憹者
,當發(fā)黃
,急用梔子
、麥冬
、淡豆豉大劑
,煎與之
。如見身黃
,多加茵陳為君主之
。
[憑證使用]肝膽胃等急性炎證
,與其他各種熱性病出血證,心煩不安或心胸痛
,而有懊憹證者,亦適宜于瘧疾黃疸等有此證者
。
——本段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用法》
梔子湯系
梔子豆豉湯。它的主證
,就是晚上睡不著覺,心里面覺得很煩
,然后又覺得胸口這個地方有一坨怪怪的感覺的話
。那我們睡不著
,就是陰陽不交或者是心腎不交
。所以這個方子也可以說是我們家常中失眠的好用的方子之一
。
其實黑豆如果不經(jīng)過處理的話
,不但不能夠補腎
,很可能還會剝削到我們的腎氣,因為它的藥性是微寒的
,一個微寒的東西入腎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哦。
梔子是一個能夠逆向行駛的藥
,就是梔子它是一個下火藥里面所謂的逆風之藥
,什么叫逆風之藥呢
?
【7.49】 發(fā)汗后及吐下后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憹
。梔子干姜湯主之。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
,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
梔子干姜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干姜二兩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兩(炙) 香豉四合(棉裹)
梔子生姜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生姜五兩 香豉四合(棉裹)
“虛煩不得眠”那你知不知道什么時候你會需要吃到梔子干姜湯啊
?就是當你在床上
,結果你覺得怎么回事睡不著
,而且睡不著的時候會覺得腦海里面一直在想事情
,想了一件又一件
,這個時候是比較梔子干姜湯證的時候
。
如果脾胃不虛的話,你就一味梔子下去
,然后就睡著了
。
旋覆花湯
,就是肝有什么東西不通暢
。那個癥狀是,這個人喝熱水會比較舒服一點
。
因為少陰篇,我們最代表性的中醫(yī)的安眠藥之一哦
,有一個黃連阿膠湯,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也就是古代的朱鳥湯
。那個人就有可能真的在床上動來動去
,那種不爽的感覺是心情上面覺得很清楚的不爽
。
那如果是梔子豆豉湯的話
,他就會心里頭想事情睡不著的同時
,胸口這里感到不舒服
,人會翻來翻去會反復顛倒
,有這個身體的感覺
。
梔子干姜湯證就是人大剌剌地躺在那邊不會想動,就覺得自已怎么還沒有睡著
。
因為張仲景的文筆啊
,一向是說吃發(fā)汗劑發(fā)了汗之后就不要再吃
,或者什么劑是讓你拉的
,拉了之后就不要再吃
。梔子豆豉湯是讓人吐的
,吐了之后就好了,就不用再吃了
。
那旋覆代赭湯的主治哦,也是你吃什么東西下去
,覺得好像一口氣頂住讓你吞不下去的感覺。
其實在臨床上面如果是吐后或者下后比較容易變成梔子干姜湯證,如果是發(fā)汗后比較容易變成梔子豆豉湯證
。
【7.50】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
、胸中窒者
,梔子豉湯主之
。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發(fā)汗若下之”
, “而煩熱、梔子豆豉湯證它可以是感冒還沒有好
。所以這個煩熱的這個“熱”啊
,感冒還沒有好的時候還會有一點發(fā)燒這些都有可能
。
那“胸中窒”覺得悶悶的塞住的感覺
,那這樣子的身體感覺其實就是很標準的梔子豆豉湯
。塞住的感覺也可能是梔子豆豉湯的主證
。食道在發(fā)炎的時候就用梔子甘草豆豉湯
。
還有一些人是喝酒晚上喝燒酒
,食道會出血哦。食道有灼傷的時候
,那梔子甘草湯哦,我們是拿生甘草消炎
,拿炙甘草補氣,那治療食道的灼傷特別有效哦
。
【7.51】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
,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
,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
所以你就知道需要交心腎的
,他會懊憹會結痛會胸中窒對不對。那不需要交心腎
,只是心火有點旺的
,那就微煩就好了
,所以這樣分的出來嘛
,這樣主證分的出來
。
所以一旦胸口有一坨感覺是用到梔子豆豉的結構
。
就比如說像是日本人有一個方叫作利膈湯。那這個利膈湯呢
,它是治療所謂的膈噎
,就是好像你吃東西的時候會覺得塞塞的
,吃不下去
,那它就是用梔子附子湯加半夏。
用梔子附子交心腎
,用半夏通陰陽,這樣也可以
,所以梔子、附子
、半夏三味藥
。
說這個梔子干姜湯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二氣散
,也就是拿來治噎膈
,就是當你這個脾胃太虛
,或者熱氣往上沖
,變成吃不下去的時候用梔子干姜湯。
【7.53】傷寒
,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
,微煩者,梔子干姜湯主之
。
那甘遂劑就是吃了之后拉出一堆水出來啊對不對
,那是泄水用的;巴豆劑的話
,他是吃了之后通大便的
。
就脾胃是虛冷下陷
,然后熱氣一直上浮
,那這樣子就會形成梔子干姜湯證。
【7.52】傷寒下后
,心煩腹?jié)M
,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枳實湯主之
。
梔子厚樸枳實湯方
那這個厚樸枳實用下去,我們知道它是要把這些堆積的食物能夠往下拉
。
那這個主證要怎么抓呢,他說“傷寒下后
,心煩腹?jié)M
,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枳實湯主之
。”那這個方子有心煩
,有腹?jié)M對不對
,所以心煩就用梔子清心火對不對
,那腹?jié)M你就用枳樸把食物帶下去
。
【7.54】凡用梔子湯
,若病人大便舊微溏者
,不可與之。
“凡用梔子湯
,若病人大便舊微溏者”,那如果病人是舊微溏者
,就是他是一直以來都有容易拉稀的習慣的人
,那不要給他梔子湯
。
梔子湯系總結
梔子豆豉湯是梔子湯系里面最代表的方。主證就是睡不著覺
,也是家常中失眠的好用的方子之一
。梔子豆豉湯所標識的癥狀是一個人感冒了
,或者是喝了冷的東西
,或者是受了過度的日曬,乃至于他的身體某個地方太熱
,主證是晚上睡不著覺。因為睡覺這件事是需要心腎相交才能睡著
,如果睡不著就是陰陽不交或者心腎不交。陰陽不交在西醫(yī)上的說法是一個人的交感神經(jīng)沒有辦法切換到副交感神經(jīng)
,切換神經(jīng)的藥代表性是半夏
。梔子豆豉湯是比較形而上的
,是心跟腎不相交
,比方說一個健康的人如果腎氣能夠上得來
,心氣能夠降得下去
,才能夠在晚上睡得著覺。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因為感冒等等變故
,會發(fā)生腎臟里的水氣要往上面充塞全身,那心臟的火氣要往下到達小腸
,再轉(zhuǎn)到命門里去煮腎里面的水,就是在這個火氣向下水氣向上的過程中剛好撞上了
,會在身體胸口的正中間
,肉體的食道覺得怪怪的有一坨不舒服的感覺
,就有可能是梔子豆豉湯了
。為什么失眠的時候要用梔子豆豉呢
?所有的豆類都是腎臟的植物
,豆為腎之谷,因為豆子都長得很像腎臟的形狀
,然后顏色是黑的
,但黑豆的藥性可能是不太補的東西
,所以吃下去不一定能夠補到腎,反而會剝削到元氣
,如果想要黑豆比較補益的方,是要用其他的補藥煮在一起
,讓黑豆吸收了補藥的藥性再吞下去
。黑豆單獨吃多了會胃出血
,也有喝黑豆?jié){喝到尿血
。但是如果把一個微寒的豆子經(jīng)過發(fā)酵做成了豆豉,它就會像一個蒸鍋一樣
,把腎臟里面的水氣蒸出來,然后塞滿整個蒸籠也就是我們的人體
。那么用附子肉桂補命門也是能夠上來
,但本身梔子湯證是有點煩熱的癥狀
,不適合用熱藥
,梔子跟豆豉都是涼潤的藥味。如果腎氣推上來
,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往上,越來越往上塞到脖子
,塞到臉,塞到頭頂
,所以必須要用心火腎水對穿過去
。梔子的藥性梔子是一個能夠逆向行駛的藥
,是一個下火藥里面所謂的逆風之藥
,它在身體的走法,或者其他地方都往哪個方向翻
,它就會往偏反的方向去走。梔子花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綠色的
,稍微老一點就變成黑綠色,就像橄欖黑
;到了夏天的時候開出來的花是白色
;之后花開始凋萎了,露出了花心
。梔子的走法與五行相推是相反的。
【7.49】發(fā)汗后及吐下后
,須煩不得眠,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憹
,梔子干姜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
這個人通常陰陽分裂,可能會有一點傷到陽氣或者是傷到津液的活動
,也許是用了汗法、或者是吐下后
,可能會傷到這個人
,就會有心腎不交的問題。如果有虛煩不得眠就用梔子干姜湯
;如果是有虛煩就用梔子瀉心火,不必用到豆豉
;如果有反復顛倒,心中懊惱
,就是有心氣跟腎氣杠到的癥狀就用梔子豆豉這個藥物組來使心火跟腎水之氣對穿而過去
。梔子豆豉湯是靈魂的身體在病
,是虛證
。梔子干姜湯證的煩是虛煩,它會有點淡淡的煩
,但那也不會很難受
,可以用干姜鎮(zhèn)住脾胃,讓梔子不要讓身體虛掉
。梔子干姜湯的心中懊憹是覺得胸口有點悶悶的亂亂的,要喝熱水才會比較舒服
。其身體感是覺得心閑不下來的程度,大刺刺地躺在那邊不想動
,然后自己也沒有睡著
。旋覆花湯是肝有什么東西不通暢
,喝熱水會比較舒服
,會很喜歡別人按壓胸口。梔子豆豉湯是會胸口不舒服
,翻來覆去會反復顛倒
。它的不舒服是掛在靈魂上的
,無論怎么動都會覺得扯到它
。
黃連阿膠湯是煩到睡不著感到煩躁,一面在想事情
,對每件事情都覺得很不爽,是心情上的不爽
。
梔子豆豉湯的煎法: 要先煮其他的藥
,最后再放梔子
,但如果喝了會吐就不要再喝了
。因為梔子豆豉湯是心火跟腎水杠在食道的虛邪
,所以胃或食道有一些沒有消化干凈的食物會因為吃了這個藥后會吐出來
,這是偶爾會發(fā)生的事。
梔子豆豉湯的反應: 在臨床上如果出現(xiàn)吃東西食道吞咽有灼痛感
,不舒服,食道有發(fā)炎的
,但最好是要食道在發(fā)炎或者受傷再用,都離不開灼痛感、刺痛感
、胃酸的灼痛感的那種摩擦感
。旋覆代赭湯是吃什么東西下去會覺得有一口氣頂住吞不下去的感覺
,覺得胃里面有一口氣塞住
,乃至于吃東西會感覺那一坨東西慢慢下去的感覺
。梔子湯的變化方:那少氣的就用梔子甘草豉湯
,甘草在這里是補氣的。梔子湯是煮兩服,煮成分兩次喝
。梔子甘草豉湯是一個人生病
,然后汗后下后,就沒有力氣了就感覺呼吸淺促
,因為肺的氣不夠,會有一喘一喘的感覺
。如果是嘔吐的人,就要降逆止嘔
,就加生姜
。在使用發(fā)汗劑吐下后
,在臨床上如果是吐后或者下后比較容易變成梔子干姜湯證
,比較關系到脾。如果是發(fā)汗后比較容易變成梔子豆豉湯證
,比較關系到腎。當然了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往往是當胸口
、胸腔里面有熱氣悶住的時候就會形成梔子湯系的癥狀
。當身體的排熱機能根本不夠用
,就會弄到胸腔里面熱氣太多
,憋在那里有可能會變成梔子湯證
。
【7.50】發(fā)汗若下之
,而煩熱、胸中窒者
,梔子豉湯主之
。
梔子豆豉湯是感冒還沒有好,病邪還在身體里面
,就要吃豆豉把腎氣充滿全身再把邪氣逼出去。那么梔子豆豉湯的胸中窒差不多就是肉體的食道的地方
,覺得悶悶的塞住的感覺
。當食道在發(fā)炎的時候也就是肉體的這個有形的食道在發(fā)炎的時候
,比如吃火鍋灼傷
,或者是晚上喝60度的酒灌進去
,食道會出血
,有胸中窒的感覺,就用梔子甘草湯
,用的是生甘草來消炎。
【7.51】傷寒五六日
,大下之后,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
當這個人病了一段時間,用了下法之后
,這個人就心腎脫離了,發(fā)現(xiàn)這個人一直在發(fā)燒
、身體發(fā)熱
。心中結痛是一個虛證,用梔子豆豉湯
。利膈湯是治療所謂的膈噎,吃東西好像覺得塞塞的
,吃不下去,就用梔子附子半夏湯。附子讓腎氣上行
,梔子讓心火下行
,半夏通陰陽
。梔子干姜湯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二氣散
,也是用來治噎膈的,就是當脾胃太虛
,或者熱氣往上沖,變成什么也吃不下的時候用梔子干姜湯
。
【7.53】傷寒
,醫(yī)以丸藥大下之
,身熱不去
,微煩者
,梔子干姜湯主之。
瀉藥:1.甘遂劑吃了之后拉出一堆水出來
。2.十棗湯是泄水用的。3.巴豆劑是通大便的
,當有冰冷的食物堆積在里面
,就用巴豆這種很熱很熱的瀉藥去下它,身體也會因此被燙得熱烘烘的
,但腸胃被拉過后,脾胃之氣也就是中焦之氣也被拉空掉就會造成虛熱上浮
,脾陽下陷
,會形成梔子干姜湯證。所以就要鎮(zhèn)固脾陽
,降虛熱就用梔子,它跟心腎不交沒有多大關系
。還有另一種情況會用到梔子干姜湯
,身體感覺熱烘烘的,心卻覺得微煩
,就好像睡覺的時候還一直想事情
,睡不熟。
【7.52】傷感下后
,心煩腹?jié)M
,臥不安者,梔子厚樸枳實湯主之
。 厚樸枳實一起用的時候是能夠讓腸胃動起來
,把堆積到食物往下拉。梔子厚樸枳實湯就是覺得肚子脹所以心煩
,然后因為心煩在床上滾來滾去睡不安穩(wěn)
,這三個主證不可拆分,一定要連屬在一起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