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配方]黃連7克,半夏21.5克,瓜蔞實9.5克。煎法、用法同小柴胡。
[癥狀表現(xiàn)]原文:小結(jié)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補充:當(dāng)有胸中嘈雜,或吞酸等證。
[立方意義]本方證為大陷胸湯證之輕者,只以熱結(jié)痰凝心下,胃機能艱于運化,而致痞悶,出現(xiàn)凝結(jié)硬狀,按之訴痛,與自心下至少腹不可按之癥狀,已大殊,脈之沉緊與浮滑又各有別,故彼必須用攻下劑,此則僅用消化劑可解矣,黃連之用,為治心下痞,去濕熱,具健胃整腸之效;瓜蔞實有祛痰,消結(jié),解煩渴之效;半夏有通氣,化痰,止嘔,鎮(zhèn)痛之能,合用,以散痞結(jié),消痰熱,健胃鎮(zhèn)痛,所有副證之嘈雜吞酸,亦即隨之而解。
[治療范圍]以心下痰飲凝結(jié)作痛,嘈雜為主。
[諸家醫(yī)案]《醫(yī)學(xué)綱目》:工部郎中鄭忠厚,因患傷寒,胸腹?jié)M,面黃如金色,諸翰林官商議;略不定,推讓曰:胸滿可下,恐脈浮虛。召孫兆至,曰:諸公雖疑,不用下藥,鄭之福也,下之必死,某有一二帖藥,服之必瘥,遂與小陷胸湯,尋利,其病遂良愈,明日,面色改白,京城人稱服。
又:孫主簿之母,患胸中痞結(jié),不得喘息,按之則痛,脈數(shù)且澀,此胸痹也。因與仲景三物小陷胸湯,一劑而和,二劑而愈。
《成績錄》:丹州一獵夫乘轎來告曰:一日入山逐獸放鳥槍中之,獸僵,投槍欲捕,獸忽蘇,因與之斗,克而捕之,爾后雖無痛苦,然兩肘屈而不伸,普求醫(yī)治無效。先生診之,胸滿頗甚,他無所異,乃與小陷胸湯,服之而愈。
又:男子年六十余,時時飲食窒于胸膈,而不得下,如膈噎,咳嗽有痰飲。先生與小陷胸湯,兼用南呂丸而愈。
又:男子年六十余,時時飲食窒于胸膈,而不得下,如膈噎,咳嗽有痰飲。先生與小陷胸湯,兼用南呂丸而愈。
《建殊錄》:越中小田中村勝樂寺之后住,年十三,生而病痖,其現(xiàn)住來謁曰:余后住不愿其能言,幸賴先生之術(shù),倘能得稱佛名足矣,其劑峻烈,無所畏懼,縱及死,亦不悔。先生診之,胸肋妨脹,如有物支之,乃作小陷胸湯及滾痰丸與之,月余,又作七寶丸使飲之,數(shù)日如此者凡六次,出入二歲許,乃無不言。
尾臺氏:曾運用本方,治愈蝦蟆臌重證。求真氏:余亦隨腹證(即在心下,按之痛)吞酸,嘈雜,兩腳攣急,難以行步者,與本方得速效。
又:以本方合四逆散而治愈結(jié)核性腹膜炎之未屆終期者。
[諸家緒論]《張氏醫(yī)通》:凡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有涼時,其脈洪者,熱痰在膈上也,小陷胸湯。
《千金方》:本方去半夏,加大黃、甘草,名陷胸湯?!夺t(yī)壘元戎》仍名小陷胸湯。
《醫(yī)林集要》:本方加桔梗、枳殼,治壅熱,痞滿,胸膈痛,或兩肋痛,名加味陷胸湯
《醫(yī)學(xué)入門》:本方加甘草、生姜,名小調(diào)中湯。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
《證治大還》:本方加枳實、梔子,名加味小陷胸湯。治火動其痰,嘈雜。
《內(nèi)臺方議》:本方治心下結(jié)痛,氣喘而悶者。
按:本方加薤白,即與瓜蔞薤白湯二方證之相合者。
簡侯:曾用千金陷胸湯治愈姚生傷寒重證,已寫入前甘草瀉心湯證中,不贅。
[憑證使用]痰喘,胃痛,胸痹,結(jié)核性腹膜炎,蝦蟆臌等,具有本方腹證者。
——本段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yīng)用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0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