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茶葉能喝5~7天,一兩茶葉的重量為50g,正常情況下,一次泡茶的投茶量為7~10g,因此對于成年人來說,50g茶葉可以飲用5~7天。
以110ml的彼此蓋碗為例,綠茶用蓋碗沖泡一般投茶5克,紅茶一般5克,大概的量是鋪滿碗底,然后高出一點點。如果是龍井這樣的扁形茶、祁紅這樣比較短碎的茶,體積小,就鋪滿碗底即可。
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一般投茶5克,烏龍茶(大紅袍、鐵觀音、單叢等)一般投茶8克。
白茶的葉子比較蓬松,比重小,如果是比較松散的散茶,可以像上面一樣放滿蓋碗。如果是銀針,則和綠茶、紅茶的5克差不多。
烏龍茶之間差別會比較大,條形的放夠蓋碗一半以上的量,顆粒形的放夠四分之一即可。過烏龍茶的包裝因為工夫茶的普及,很多都會分好小包,一般是8克一袋,比較方便。
如果遇到緊壓茶,因為體積縮小的緣故,所以注意不要放的太多,目測比散茶少一半左右。
因此一天的茶葉用量,一般合理一些的在7~10g左右,而50g、250g 的茶葉,一般能喝5天、25天左右。
茶雖好,但不能代替水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流失大量的水分,比如出汗、小便。這時候需要大量飲水,才能滿足人體對水分的需求。而茶水包含了多種維生素、茶多酚、茶氨酸等物質(zhì),一定程度上,喝茶的確可以起到補(bǔ)充體內(nèi)水分。
但如果每天以茶代水,并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xí)慣。
茶葉的耐泡程度除與嫩度有關(guān)外,主要決定于茶葉加工的方法。初制過程中把茶葉切碎,茶葉就容易沖泡出來,粗、老、完整的茶葉,茶葉沖泡出來的速度就慢。
無論什么茶,第一次沖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總量的50%~55%;第二次沖泡一般約占30%;第三次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從其營養(yǎng)成分(茶葉中的維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沖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沖泡時約15%,第三次沖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氣和滋味,一泡茶香氣濃郁,滋味鮮爽;二泡茶雖濃郁,但味鮮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氣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經(jīng)沖泡則無滋味。
一般的紅茶、綠茶和花茶,沖泡以3次為宜。烏龍茶在沖泡時投葉量大,茶葉粗老,可以多沖泡幾次。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適宜于一次性沖泡。一杯茶從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葉經(jīng)過多次沖泡,能使一些難溶的有害物質(zhì)(如某些極微量的殘留農(nóng)藥)逐漸浸出,對人體有害。理想的泡飲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鮮感,又有茶香味。
參考資料:0411.com/elbbs/viewthread.php?tid=4781
1、黑茶:一般認(rèn)為磚茶存放10至15年,千兩茶10至15年,散茶5至10年,其經(jīng)濟(jì),品飲價值較高,高檔原料制作的精品茶存放1至2年即有較好的口感。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質(zhì)期在5年左右,熟茶經(jīng)過特殊發(fā)酵越陳越香,茶葉保質(zhì)期在15年以上。
2、綠茶:綠茶保質(zhì)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綠茶由于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保存方面要求相對其它茶類要高,保質(zhì)期也最短。如果保存得當(dāng),保質(zhì)期也可以延長。
3、紅茶:一般紅茶的保質(zhì)期都比較短,一般是1年,次摘和秋摘的紅茶保質(zhì)期為1-2年,錫蘭紅茶保質(zhì)期比較長,二年的比較多。散裝紅茶的保質(zhì)期,一般是18個月,一般袋裝紅茶保質(zhì)期是24個月,罐裝或用鋁箔紙包裝的紅茶可保存三年左右,紙袋包裝的紅茶可保存兩年左右。
4、白茶:一般的茶葉保質(zhì)期為兩年,因為過了兩年的保質(zhì)期,即使保存的再好,茶的香氣也已散失殆盡,白茶卻不同,它與生普洱一樣,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已經(jīng)非常難得。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越高,因此老白茶極具收藏價值。白茶說是越陳越好,當(dāng)然也是要在保存得好的前提下,白茶一般是要密封保存的,不然會散失其中的水分或潮濕。保存好才能達(dá)到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5、黃茶:黃茶屬發(fā)酵茶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所以黃茶與綠茶一樣,保持期都只有一年左右。
6、烏龍茶(青茶):不像普洱茶保存時期越久陳味就越醇厚,正常情況下烏龍茶冷藏保鮮18個月,如果是烘焙的烏龍茶時間可以往后推六個月,達(dá)24個月,烘焙的烏龍茶無須冷藏保鮮,放在陰涼通風(fēng)的地方就可!
50克茶葉能喝7~10天。
正常情況下,泡茶的用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一般一次需要用5~8g的投茶量,其茶湯、口感都能得到均衡,而相對50g茶葉來說,一般可以喝7~10天的時間,另外泡茶時還需要注意水溫和出湯時間。
綠茶茶葉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一般用量為5g。
沖泡鐵觀音時,對于110ml的蓋碗來說,投茶量為8g。
沖泡武夷巖茶時,用茶量一般為壺或蓋碗容積的1/2~2/3,以110ml的蓋碗來衡量,一次投茶的量也是8g左右。
紅茶的投茶量在5g左右,以110毫升蓋碗為例。
普洱茶餅(緊壓茶),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可投茶8g。
白茶散茶約占蓋碗容量的3/4或1/2,或投茶量5g。
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fā)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fā)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梢杂瞄_水直接泡飲,依據(jù)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chǎn)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jù)季節(jié)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宜興四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