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耐泡程度低,一般可沖泡三次,三次之后不宜再喝;紅茶物質豐厚,可沖泡5~7次,7次之后就不宜再喝;烏龍茶可沖泡7次左右,七泡之后不宜再飲用;而白茶、普洱茶、黑茶等粗老茶葉,一般可沖泡10~15泡,15泡之后不宜再飲用。
六大茶類的沖泡次數解析
1、白茶
新白茶一般7次左右,老白茶可沖泡10余次。
白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沖泡白茶選擇的茶具為白瓷蓋碗或玻璃杯,沖泡水溫為100℃,一般可以沖泡10余次(老白茶)。
對于新白茶以及白毫銀針,其沖泡次數相對低一些。
2、黃茶
一般可以沖泡3次左右。
沖泡的水溫在85度到90度合適,溫度過高的,會把茶葉燙熟,茶葉的用量按照茶具的容量放入四分之一的茶葉,選擇用玻璃杯泡,第一次沖泡的時間在30秒,第二次在60秒,第三次沖泡大約2分鐘。
3、黑茶
一般可沖泡10次左右。
黑茶沖泡的茶具用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沖泡時的溫度在100度,第一次沖泡用10秒左右,對于品質優(yōu)秀的紅茶,不用洗茶
如果是煮茶,則三次左右。
4、紅茶
一般可沖泡5~7次。
紅茶的泡茶的水溫要高溫,這樣可以把茶葉營養(yǎng)成分溶出來,用剛剛煮沸的水沖泡,沖泡時間5~10s即可出湯,高檔的工夫紅茶泡5~7次,紅碎茶泡1到2次。
5、烏龍茶
一般可沖泡7次左右
泡烏龍茶用100度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茶的量比較大,茶葉是蓋碗的一半或者更多,選擇的茶具用蓋碗杯,或者紫砂壺。
第一次泡烏龍茶水要倒掉,為醒茶,沖泡的次數可以7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20s左右即可出湯。
6、綠茶
一般可沖泡3次
綠茶的茶葉細嫩,不適合用沸水沖泡,水溫在80到85度適合,茶水的比例在1:50,沖泡的時間在2到3分鐘,這樣泡出來的茶,茶湯是碧綠又清澈的,隨泡隨飲。
綠茶不宜長時間浸泡,一般沖泡次數在3次左右。
結語
以上的茶葉沖泡次數并非絕對,僅供參考,具體要根據茶葉的品質,新嫩程度,以及品種特性。
同時沖泡的手法不同,出湯時間快慢都會影響茶葉的沖泡次數。
紅茶沖泡三次為宜。
經測定,茶葉第一次浸泡時,可溶性物質可浸出50-55%;第二次浸泡可浸出30%左右;第三次浸泡后,可浸出10%左右。第四次泡完,剩的不多了。所以紅茶一般是三次沖泡。
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喝紅茶有暖胃的作用,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一杯溫熱的紅茶,胃特別舒服。吃油膩的食物,喝紅茶也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消化吸收。紅茶中的營養(yǎng)元素也很豐富,因為紅茶需要發(fā)酵,會產生茶黃素和茶紅素,不僅味道香甜,而且胡蘿卜素、維生素A和鈣的含量也很高。
紅茶簡介
紅茶,英文為Black tea。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和香氣物質,具有紅茶、紅湯、紅葉、香甜味醇的特征。紅茶品種以祁門紅茶較為著名。
紅茶屬全發(fā)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
紅茶可以促進消化,增加食欲,還有提神的作用,在喝紅茶的時候紅茶泡幾次就可以了?每次泡紅茶的時候放多少茶葉比較合適?
紅茶泡幾次就不能喝了
袋裝茶最好只沖泡1次,散裝茶則別超過3次。與散裝茶葉相比,袋裝茶的茶葉在加工制造時通過切揉,充分破壞了葉細胞,顆粒形狀比較小,茶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經過3——5分鐘的第一次浸泡,就會有80%―90%析出,第二次沖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營養(yǎng)物質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
紅茶每次放多少克
泡紅茶用蓋碗的話每次3~5克為宜,150ml的蓋碗, 根據這個比例看具體的容器多大。前幾泡可以快速出湯,后面感覺味道淡了,可以延長沖泡時間。
紅茶喝多了會怎么樣
1、造成貧血
如果本來就患有缺鐵性貧血癥,喝紅茶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貧血的人應避免紅茶。
2、造成脆骨
紅茶飽含咖啡因,會增加通過尿液排泄的鈣數量。這會因為身體的鈣流失而導致骨骼脆弱,并容易引起骨質疏松癥。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應確保每天的咖啡因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這意味著每天喝紅茶不多于2-3杯。
3、造成便秘
如果喝紅茶太多,還會引起便秘。這是因為紅茶包含丹寧酸。丹寧酸對健康有益,有幫助身體存儲沉淀物等好處。然而,過量攝入這種營養(yǎng)素會導致身體開始積聚大量垃圾,并因此而造成便秘。
4、造成心血管疾病
不建議剛從心臟病發(fā)作恢復過來的病人,以及陣發(fā)性心動過速或心病性哮喘等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喝紅茶。這是因為咖啡因對心血管系統(tǒng)沒有好處。此外,胃炎或胃腸炎患者也不適合咖啡因,因為這兩種疾病都會導致胃酸增加。
5、造成糖尿病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喝紅茶應謹慎。據說紅茶會影響血糖水平。
6、造成腹瀉
紅茶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咖啡因,因此每天喝有可能造成腹瀉。這是因為咖啡因對消化系統(tǒng)有刺激性影響。因此,在過量喝紅茶時,反而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7、造成干擾腸胃
紅茶中的咖啡因到達腸胃會產生各種酸性物質。如果身體不能吸收所有這些酸性物質,就會開始感覺不舒服。如果患有胃潰瘍或癌癥,必須限制喝紅茶的數量,否則會進一步加重病情。
喝多了紅茶有什么危害
8、膀胱過度活躍
喝紅茶還會使膀胱過度活躍。這對本來就患這種病癥的人顯然不是好事情。
紅茶先放水還是先放茶
“先加茶還是先加水”的講究,主要運用于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的情景,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種方法,下面逐一說明。
一,上投法
操作:先在杯中注入七分滿的水,待水溫降至90℃以下,再進行投茶,等茶葉幾乎都沉下水面后,輕輕轉動杯子,使杯中茶湯均勻,稍后即可品茶。
上投法,即先加水后加茶。這有什么好處呢?投茶之后,茶葉與水緩緩接觸,慢慢下沉,浸潤速度慢而且溫和。可以避免茶因水溫過高而被燙壞,還能完整地欣賞茶葉下沉的過程。
上投法多適用于細嫩的名優(yōu)綠茶,一般具有全是芽頭或滿身披毫的特點,如特級碧螺春、信陽毛尖等。但不適合于松散型和松散型的茶,因為會浮在水面不容易下沉。
二,中投法
操作:先將開水注入杯中約1/3處,待水溫涼至90℃左右時,將茶葉投入杯中,稍稍轉動玻璃杯讓茶葉浸潤,再將約80-90℃的開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滿處,稍后即可品茶。
中投法是兩段式泡茶法,即先加水后加茶再加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溫過高帶來的弊端,一方面又能讓茶水充分融合,唯一的缺點就是操作起來比較麻煩。
中投法對茶類要求不高,基本上綠茶都可以用中投法來沖泡,尤其適用于扁平型的龍井。
三,下投法
操作:先將茶葉投入杯中,再用80-90℃左右的開水加入至七分滿處,稍后即可品茶。
下投法就是我們平時最常用的泡茶法了,不管是用杯、蓋碗還是用茶壺泡茶,先加茶后加水是我們的習慣。但這樣的泡法讓茶水接觸更快速。
在沖泡綠茶的時候,下投法適用于原料相對比較老、外形又比較松散的茶,比如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等。不適合沖泡細嫩不耐高溫的茶。
1、綠茶(泡2—4次)
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沖泡時間為2~3分鐘。綠茶適合現(xiàn)泡現(xiàn)飲,溫度過高或浸泡時間過長,其中的茶多酚等營養(yǎng)物質將遭到破壞,芳香也會消失。一般來說,綠茶的精華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經過四五泡之后,味道就有些寡淡了。
2、紅茶(泡3—4次)
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最好用沸水沖泡,沖泡時間一般以3~5分鐘為宜。浸泡時間短,茶水的顏色淺淡,滋味輕;泡久了,茶湯的澀味重,香味也容易喪失。一般紅茶沖泡一兩次口感達到最好,較為高檔的工夫紅茶,沖泡三四次味道最佳。
3、烏龍茶(泡4—7次)
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其中,鐵觀音當屬烏龍茶中的極品,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譽。鐵觀音茶葉條形緊密,通常經過三泡之后茶葉才可以展開,香氣彌散開來,到第四泡時,才會散發(fā)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也就是說,鐵觀音的精華應該出現(xiàn)在第四泡的時候。
4、普洱茶(泡3—5次)
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普洱茶生餅耐泡,一般可以連續(xù)泡8~10次,但熟餅并沒有這么多次數,具體泡多少次與泡茶的量、出湯時間有直接關系。普洱茶多為壓緊型茶,往往第二泡還沒有完全使茶葉展開,所以精華要從第三泡開始,也有很多人認為,三到五道是普洱茶口感最好的時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4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