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茶藝館泡茶用水可選擇礦泉水、山泉水、純凈水、井水等,其中山泉水、凈水為佳,礦泉水、純凈水次之,泡茶用水的選擇對茶葉的口感具有重大影響,好的水質(zhì)則能體現(xiàn)茶葉本色,使茶湯味道純正,從而利于飲用。
“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 . 五之煮》中寫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p>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也說:“水以清、輕、甘、冽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p>
總結(jié)下來,古人對泡茶用水的要求,以清、活、輕、甘、冽為上。
水質(zhì)清,泡茶時能顯出茶的本色;水源活,氧氣含量高,茶湯更鮮爽;水體輕,可減少水中礦質(zhì)離子對茶湯品質(zhì)的不良影響;水味甘,即口中有甘甜感,可增茶味;水溫冽,使茶湯味道純正。
泡茶常用的六種水是指:
1.山泉水(稀缺)
山泉水大多都是出自巖石重疊的山巒,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巖斷層細(xì)流匯集而成的山泉,富含豐富的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jīng)過砂石過濾的泉水,水質(zhì)清凈晶瑩,含有極少的氯、鐵等化合物,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
可并非只要是山泉水都可以用來沏茶,比如說硫黃礦泉水是不能夠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隨處都有的。所以,對大多數(shù)喝茶的人來說,只能根據(jù)實際條件去選擇適合泡茶的水。
2.江水、河水和湖水
對于現(xiàn)在的空氣以及環(huán)境,雖好,但不現(xiàn)實。
這些水屬于地表水,所含雜質(zhì)也比較多,渾濁度較高,通常來說,用這種水來沏茶很難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遠(yuǎn)離人煙,植被生長繁茂的地方,污染物相對較少,這樣的江、河、湖水仍然是沏茶的好水。
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也說過:“其江水,取去人遠(yuǎn)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后來白居易也在詩中說:“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更是證明了渭水煎茶很好。
3.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稱這種水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是得到古人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掃雪煎香茗”,宋代辛棄疾的“細(xì)寫茶經(jīng)煮香雪”等詩句都是贊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于雨水,一般應(yīng)選擇“秋雨”,因為秋天天高氣爽,空中灰塵也少,雨水更是有一種“清冽”的感覺,是雨水中的上品,也是泡茶的好水。無論是雪水還是雨水,只要空氣不被污染,與江、河、湖水相比,總是相對潔凈的。
可惜,現(xiàn)在不少地區(qū),特別是工業(yè)區(qū),由于受到工業(yè)煙灰、氣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變了質(zhì),所以現(xiàn)在很少有用雨水和雪水泡茶的了。
4.井水
井水屬于地下水,懸浮物含量少,透明度也較高,但它大多又屬于淺層地下水,特別是城市的井水,非常容易受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用來沏茶,會有損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樣也能泡得一杯好茶。
5.自來水
自來水大都含有用來消毒的氯氣等物質(zhì),在水管中滯留時間較久的,還會含有較多的鐵質(zhì)物質(zhì),當(dāng)水中的鐵離子含量超過萬分之五時,就會使茶湯呈現(xiàn)褐色,而氯化物與茶中的多酚類產(chǎn)生化合作用,又會使茶湯表面形成一層“銹油”,喝起來會有苦澀味等。
所以,用自來水沏茶,最好用無污染的容器,先貯存一天,等到氯氣散發(fā)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凈水器將水凈化,這樣就可成為較好的沏茶用水。
6.純凈水
現(xiàn)代科學(xué)進(jìn)步非常快,采用多層過濾和超濾、反滲透等技術(shù)手段,可以將一般的飲用水變成不含任何雜質(zhì)的純凈水,并使水的酸堿度達(dá)到中性。用這種水來泡茶,不僅因為凈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湯晶瑩透徹,而且香氣滋味純正,無異雜味,鮮醇爽口。
除了純凈水,還有質(zhì)地優(yōu)良的礦泉水,也是比較好的泡茶用水。
唐以前人們?nèi)绾物嫴瑁?br>茶,自被人們發(fā)現(xiàn)和利用至今,經(jīng)歷了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干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紅茶等多種茶類的發(fā)展過程。茶葉何時真正成為飲料,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是至少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茶葉就已經(jīng)作為飲料飲用。三國時期魏人張揖在《廣雅》中記載了當(dāng)時制茶與飲茶的方法:“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摻和之意)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边@是我國關(guān)于制茶和飲茶方法的最早記載。它告訴我們:當(dāng)時飲茶方法是“煮”,是將“采葉作餅”的餅茶,烤炙之后搗成粉末,摻和蔥、姜、橘子等調(diào)料,再放到鍋里烹煮。這樣煮出的茶成粥狀,飲時連佐料一起喝下。已經(jīng)明確指出茶葉是作為醒酒的飲料飲用的。這種方法一直延續(xù)到唐代,只是更加講究。
唐代人們?nèi)绾物嫴瑁?br>唐代茶的飲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據(jù)陸羽《茶經(jīng)》的記載,唐代茶葉生產(chǎn)過程是“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憋嬘脮r,先將餅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將茶餅?zāi)胨槌蔀榉勰?,再用篩子篩成細(xì)末,放到開水中去煮。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xiàn)細(xì)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并“微有聲”,稱為一沸。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diào)味。當(dāng)鍋邊水泡如涌泉連珠時,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以竹夾在鍋中心攪拌,然后將茶末從中心倒進(jìn)去。稍后鍋中的茶水“騰波鼓浪”,“勢若奔濤濺沫”,稱為三沸,此時要將剛才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jìn)鍋里,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如果再繼續(xù)烹煮,陸羽認(rèn)為“水老不可食也”。最后,將煮好了的茶湯舀進(jìn)碗里飲用?!胺仓笏簧媚ú枘┓酱缲?,若好薄者減,嗜濃者增”,“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熱連飲之?!鼻叭胛兜垒^好,后兩碗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飲”。這是當(dāng)時社會上較盛行的飲茶方法。
此外因茶葉有不同種類,《茶經(jīng)》記載:“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所以還存在另一種方法,“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閹茶。”即將餅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開水沖泡,而不用烹煮,這是末茶的飲用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是“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xí)俗不已。”被陸羽視為溝間廢水的這種飲茶法,就是《廣雅》所記述的荊巴地區(qū)的煮茗方法,從三國到唐代數(shù)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著。這是從古代以茶作為菜羹到以茶作為單純的飲料之間的過渡形態(tài),即古代以茶為菜羹時,可能也是和一些佐料放在一起煮,并且既然作為菜食,一定也會加鹽才好下飯。后來不再做菜食,而是煮成茶湯作為飲料,但還是和一些佐料一塊熬煮,以減輕茶葉的苦澀,保持原有的口味。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盡管陸羽反對用蔥姜橘皮等來煮茶,卻保留加鹽的作法,因為自古以來茶湯的味道就是帶有咸味的。由于不加其它作料,茶的真味容易顯現(xiàn),日益為飲茶者所追求,到了宋代,就不再加鹽了。
宋代飲茶法是怎樣?
到了宋代,盛行的是點茶法。點茶程序為炙茶、碾羅、烘盞、候湯、擊拂、烹試,其關(guān)鍵在候湯和擊拂。點茶法是在唐代閹茶法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成的。陸羽《茶經(jīng)》說:“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閹茶?!遍幉璧奶攸c是投茶入瓶,以湯沃之。而點茶是由閹茶發(fā)展而來的。點茶沿閹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驟是將茶投入盞中,注入少量沸水調(diào)成糊狀,謂之“調(diào)膏”,然后將沸水倒入深腹長嘴瓶內(nèi),再傾瓶注水入盞,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盞中注入沸水,與此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根據(jù)宋代蔡襄的《茶錄》記載,宋代的點茶主要特點是:先將餅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細(xì)末,用茶羅將茶末篩細(xì),“羅細(xì)則茶浮,羅粗則末浮?!薄扳n茶一錢匕,先注湯調(diào)令極度勻。又添注入,環(huán)回?fù)舴?,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佳?!奔磳⒑Y過的茶末放入茶盞中,注入少量開水,攪拌得很均勻,再注入開水,用一種竹制的茶筅反復(fù)擊打,使之產(chǎn)生泡沫(稱為湯花),達(dá)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最佳狀態(tài)。點茶法和唐代的煮茶法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不再將茶末放到鍋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盞里,用瓷瓶燒開水注入,再加以擊拂,產(chǎn)生泡沫后再飲用,也不添加食鹽,保持茶葉的真味。點茶法從宋代開始傳入日本,流傳至今?,F(xiàn)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點茶法。
宋代斗茶法是怎樣的?
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元的品評茶葉質(zhì)量高低和比試點茶技藝高下的一種茶藝,這種以點茶方法進(jìn)行評茶及比試茶藝技能的競賽活動,也是流行于宋元的一種游戲。斗茶實際上就是茶藝比賽,通常是二三或三五知已聚在一起,煎水點茶,互相評審,看誰的點茶技藝更高明,點出的茶色、香、味都比別人更佳。還有兩條具體標(biāo)準(zhǔn),一是斗色,看誰的茶湯表面的色澤和均勻程度,鮮白者為勝。二是斗水痕,看茶盞內(nèi)的湯花與盞內(nèi)壁相接處有無水痕,水痕少者為勝。斗茶時所使用的茶盞是黑色的,它更容易襯托出茶湯的白色,茶盞上是否附有水痕也更容易看出來。因此,當(dāng)時福建生產(chǎn)的黑釉茶盞最受歡迎。
明代朱權(quán)飲茶法如何?
朱權(quán)(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寧王。自幼聰穎過人,晚年信奉道教,潛心茶道,著《茶譜》?!恫枳V》全書除緒論外,分十六則。在其緒論中,簡潔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養(yǎng)性,絕非白丁可以了解?!吧w羽多尚奇古,制之為末,以膏為餅。至仁宗時,而立龍團(tuán)、鳳團(tuán)、月團(tuán)之名,雜以諸香,飾以金彩,不無奪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葉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睒?biāo)意甚明,書中所述也多有獨創(chuàng)。
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詩興”、“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腸,去積熱化痰下氣”、“解酒消食,除煩去膩”的作用。朱權(quán)認(rèn)為紛蕓眾多的茶書之中,唯有陸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諦。他還認(rèn)為餅茶不如葉茶,因它保存了茶葉自然的色香形味,后人無不欣然改變原來的飲茶之法而以開水沖葉茶了。朱權(quán)指出飲茶的最高境界:“會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qū)︷┰虑屣L(fēng),或坐明窗靜牖,乃與客清淡款語,探虛立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br>《茶譜》記載的飲茶器具有爐、灶、磨、碾、羅、架、匙、筅、甌、瓶等?!恫枳V》從品茶、品水、煎湯、點茶四項談飲茶方法。朱權(quán)認(rèn)為品茶應(yīng)品谷雨茶,用水當(dāng)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揚子江心水”、“廬山康王洞簾水”,煎湯要掌握“三沸之法”,點茶要經(jīng)“�盞”、“注湯小許調(diào)勻”、“旋添入,環(huán)回?fù)舴鳌钡瘸绦颍⒄J(rèn)為“湯上盞可七分則止,著盞無水痕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你知道錢椿年的“煎茶四要”嗎?
錢椿年,字賓桂,江蘇常熟人,其《茶譜》作于嘉靖九年(1530)前后。
《茶譜》一書分茶略、茶品、茶藝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點茶三要”寫得簡潔實用。
“煎茶四要”指:選擇好水、洗茶、候湯、擇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會嚴(yán)重?fù)p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熱水沖洗茶葉,除去茶的塵垢和冷氣,這樣,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湯須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湯時不要將水燒得過沸,才能保存茶的精華;茶瓶宜選小點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點茶注水時也好掌握分寸,茶盞宜用建安的兔毫盞。
“點茶三要”指:滌器、茶盞、擇品。點前先將茶器洗凈;茶盞是茶面聚乳的關(guān)鍵;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能奪香的有松子、柑橙、杏仁、蓮心、木香、梅花、茉莉、薔薇、木樨之類,能奪色的有柿餅、膠棗、火桃、楊梅、橙桔之類,所以想飲好茶,只有去掉各種花果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純甘美。如果同時夾雜花果香料,茶的真香、真味、真色就會被混淆而分辨不出。如果一定說飲茶時需要佐食茶果,那么,核桃、榛子、瓜仁、棗仁、菱米、欖仁、栗子、雞頭、銀杏、山藥、筍干、芝麻、莒蒿、萵苣、芹菜等等特別經(jīng)過精加工的或許還可以用些。
明人許次紓<<茶疏>>中提到茶如何品飲?
許次紓(1549—1604),字然明,號南華,明錢塘人?!恫枋琛纷诿魅f歷二十五年(1597)?!恫枋琛穼ζ悴璺椒ㄓ歇毜揭娊猓种写椴?,把熱水注入茶壺,然后迅速把茶投入開水中并把壺蓋蓋嚴(yán)。等大約呼吸三次的時間后,把茶水全部倒在盂中,然后再把茶倒入壺中,等大約呼吸三次的時間,讓茶葉下沉,然后把茶水倒在茶甌中,獻(xiàn)給客人。
許次紓認(rèn)為“湯銚甌注,最宜燥潔,每日晨興,必以沸湯燙滌,用極度熟黃麻巾,向內(nèi)拭干,以竹編架,覆而庋之燥處。烹時隨意取用。修事既畢……甌中殘沉,必傾去之,以俟再斟,如或存之,奪香敗味?!彼J(rèn)為秋茶品質(zhì)甚佳,七八月可采一遍。
許次紓還認(rèn)為,量小方益于品味。一壺之茶,只堪再巡?!艟奁鲗已?,滿中瀉飲,待停少溫,或求濃苦,何異農(nóng)匠作勞,但需涓滴,何論品賞,何知風(fēng)味乎?
許次紓在《茶疏》中更進(jìn)一步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澄之即凈,香味自發(fā)”。言即使?jié)峄斓狞S河水,只要經(jīng)澄清處理,同樣也能使茶湯香高味醇。
許次紓認(rèn)為品茶應(yīng)于自然環(huán)境、人際關(guān)系、茶人心態(tài)聯(lián)系,把飲茶作為高雅的精神享受而執(zhí)著地追求。許次紓強(qiáng)調(diào)“惟素心同調(diào),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點湯”。其實,茶人相聚并不在意于嗜茶與不嗜茶,而在于意于是否合乎“茶理”,就是追求和諧。天與人、人與人、人與境、茶與水、茶與具、水與火,以及情與理,這相互之間的諧調(diào)融和,是飲的精義所在。
據(jù)《茶疏》之說,最宜于飲茶的時間和環(huán)境如下:
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語,明窗凈幾,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fēng)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
宜輟:
作事觀劇發(fā)書柬大雨雪長筵大席�閱卷帙
人事忙迫及與上宜飲時相反事
不宜用:
惡水敝器銅匙銅銚木桶柴薪麩炭粗童惡婢
不潔巾�各色果實香藥
不宜近:
陰屋廚房市喧小兒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熱齋舍
如何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
要泡好一壺茶,既要講究實用性、科學(xué)性,又講究藝術(shù)性。
首先要講究泡茶用水。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一是甘而潔,二是活而鮮,三是貯水得法?,F(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進(jìn)步提出了科學(xué)的水質(zhì)標(biāo)準(zhǔn),衛(wèi)生飲用水的水質(zhì)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了感官、化學(xué)、毒理學(xué)和細(xì)菌等四方面的內(nèi)容。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來源可分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是通過凈化后的天然水。自來水有時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可先將水貯存在罐中,放置24小時后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質(zhì)關(guān)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時,湯色很深,PH值達(dá)到7時,茶黃素傾向于自動氧化而消失。軟水易溶解茶葉有效成份,故茶味較濃。另外,水中的含鉛量達(dá)到0.2mg/kg時,茶葉變苦;鎂含量大于2mg/kg時,茶味變淡;鈣含量大于2mg/kg時,茶味變澀;若達(dá)到4 mg/kg時,茶味變苦。因此泡茶宜選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屬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蒸餾水為人工軟水。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陸羽《茶經(jīng)》里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如今的茶具已無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壺、茶杯、茶碗、茶盤、茶盅、茶托等飲茶用具。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shù)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飲用。江南一帶,普遍愛好喝綠茶,多用有蓋瓷壺泡茶。福建、廣東、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愛烏龍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區(qū)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組成。喝西湖龍井等名綠茶,則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飲名綠茶和細(xì)嫩綠茶,無論使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則,大熱量容易使茶葉燙熟。
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壺用的茶船(又名茶池,有盤形、碗形兩種);盛放茶湯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嘗茶時盛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水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盤和茶托;專門存放茶葉用的鐵罐、陶罐、木罐等貯茶器具。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葉用量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溫、沖泡時間和次數(shù))之首。茶葉種類繁多,泡茶時茶葉用量各異,還要考慮泡茶用具大小和飲茶者的習(xí)慣。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葉,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烏龍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壺沖泡,則按茶壺容量大小適當(dāng)掌握比例,投入量為茶壺容積的一半,或更多。
四是注意泡茶水溫。泡茶水溫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芽葉細(xì)嫩的名綠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沖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茶中維生素C,咖啡堿容易析出,致使茶湯變黃,滋味較苦。飲泡各種花茶、紅茶、中低檔綠茶,則要用90—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茶葉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葉味淡。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少數(shù)民族飲用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熬煮。通常茶葉中的有效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溫相關(guān),60度溫水浸出的有效物質(zhì)只相當(dāng)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五是注意沖泡時間。沖泡茶葉的時間和次數(shù)相關(guān)。茶葉沖泡時間與茶葉種類、用茶量、水溫和飲茶習(xí)慣都有關(guān)系。沖泡時間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biāo)準(zhǔn),一般講,用茶量多,水溫高。細(xì)嫩紅綠碎茶,沖泡時間宜短,3—5分鐘即可。沖泡次數(shù)1—3次為宜,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沖泡時間應(yīng)適當(dāng)延長。沖泡時最好先倒少量開水,浸沒茶葉,再加滿至七八成,便可趁熱飲用,當(dāng)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二次沖泡,繼續(xù)喝至1/3茶湯時,再沖泡第三次,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沖泡烏龍茶的次數(shù)可達(dá)5—7次,又由于其多用小型紫砂壺,沖泡時間較短,一般約2分鐘左右,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從第二泡開始漸漸增加15—30秒的沖泡時間,這樣前后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家中有多種茶葉,如何安排飲用?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時間飲用不同的茶葉,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級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解困提神;下午工間休息時喝一杯牛奶或喝一杯高級綠茶加點點心、果品,補充營養(yǎng);晚上可以找?guī)孜慌笥鸦蚣胰藞F(tuán)聚一起,泡上一壺烏龍茶,邊談心邊喝茶,別有一番情趣。這種一日飲茶巧安排,你如果有興趣,不妨也可試一試。
如何調(diào)制牛奶紅茶?
很多年輕人喜歡飲用美味可口的牛奶沖泡紅茶。
其配制方法:先將適量紅茶放入茶壺中,茶葉用量比清飲稍多些,然后沖入熱開水,約5分鐘后,從壺嘴倒出茶湯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紅茶袋泡茶,可將一袋茶連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熱開水沖泡5分鐘,棄去茶袋。 然后往茶杯中加入適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調(diào)制成的奶茶呈桔紅、黃紅色為度。奶量過多,湯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過少,失去奶茶風(fēng)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適口為度。
為什么有人喜歡用枸杞子、西洋參、白菊花、桔皮、薄荷等加在茶葉中泡茶喝?
用枸杞子泡茶,有滋補抗衰的作用。《本草經(jīng)疏》對枸杞子之功效作過較全面的論述:“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于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nèi)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不但對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zāi)垦?、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等久服甚效,而且對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用西洋參片泡茶喝,可以利用西洋參味甘辛涼的性質(zhì),調(diào)整茶味;而且西洋參補陰虛效果甚佳。這種西洋參茶常有良好的益肺養(yǎng)胃、滋陰津、清虛火、去低熱的功效。
用白菊花泡茶喝,可發(fā)揮白菊花平肝潛陽、疏風(fēng)清熱、涼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進(jìn)茶湯香味,適口性好。
用桔皮泡茶喝,可以利用桔皮寬中理氣、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綠茶,可去熱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飲之有益。
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風(fēng)清熱作用,而且泡茶喝之有清涼感,是清熱利尿的良藥。
客來敬茶應(yīng)注意些什么?
客來敬茶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雖然清茶一杯,然而這是一種高尚的禮儀。
客來敬茶應(yīng)注意如下幾點:第一, 飲茶場所要清潔衛(wèi)生,最好有幽雅的氛圍;第二,茶具要與茶類適應(yīng),清潔衛(wèi)生;第三,要向客人介紹茶類茶名,必要時讓客人觀賞一下茶的外形;第四,撮茶切忌用手抓,茶水比例要適宜;第五,品飲時宜緩不宜急,并注意適時添水續(xù)泡;第六,能借題發(fā)揮,介紹一些有關(guān)這種茶葉的產(chǎn)地、風(fēng)貌、品質(zhì)特點,更能增添不少情趣。
龍井茶如何沖泡?
龍井,既是茶的名稱,又是茶種名、地名、寺名、井名,可謂"五名合一"。“龍井茶,虎跑水”則被稱為杭州雙絕?!靶”觚?,虎跑品龍井”,可以說是我國茶人崇尚灑脫自然,清飲雅賞品茶藝術(shù)的兩種代表性方法。西湖龍井茶的沖泡一般分賞干茶、品泉、溫潤泡、再沖泡、品茶等幾個步驟。
賞干茶: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于世。按產(chǎn)地不同有“獅”、“龍”、“云”、“虎”、“梅”之別,品質(zhì)歷來以獅峰最佳。龍井干茶的外形扁平光滑,狀似蓮心、雀舌,色澤嫩綠油潤。聞一聞干茶,帶有一種淡雅的清香。
品泉:西湖泉水眾多,有玉泉、龍井泉、虎跑泉和獅峰泉等,水質(zhì)以虎跑最優(yōu)。這種泉水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和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元素,水色清澈明亮,滋味甘冽醇厚?;⑴苋€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泉水高出杯沿2-3毫米而不外溢。
溫潤泡:龍井茶的沖泡,一般選用無色透明、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盞。每杯撮上3克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溫則掌握在80℃左右,讓茶葉吸收溫?zé)岷退疂?,以助舒張。水溫過高,嫩芽葉會產(chǎn)生泡熟味;水溫太低,則香氣、滋味透發(fā)不出來。
再沖泡:提壺高沖,水柱沿杯碗壁沖入,茶與水的比例掌握在1:50,水仍在80℃左右。
品茶:品龍井茶,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品飲時,先應(yīng)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細(xì)看杯中翠葉碧水,觀察多變的葉姿。爾后,將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龍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戳T、聞罷,然后緩緩品味,清香、甘醇、鮮爽應(yīng)運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許次紓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边@就是品龍井茶的動人寫照。
名優(yōu)綠茶如何沖泡?
綠茶是中國產(chǎn)茶區(qū)域最廣泛的茶類,全國各產(chǎn)茶省均有生產(chǎn)。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東南西北中,無論是城鎮(zhèn),還是鄉(xiāng)村,飲用最為普遍。大凡高檔細(xì)嫩名綠茶,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便于人們賞茶觀姿;二則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于普通綠茶,因不注重欣賞茶的外形和湯色,而在品嘗滋味,或佐食點心,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泡飲之前,先欣賞干茶的色、香、形。名茶的造型或條、或扁、或螺、或針……名茶的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名茶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清香……充分領(lǐng)略各種名茶的天然風(fēng)韻,稱為“賞茶”。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xì)嫩名茶,便于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游動、變幻過程,稱為“茶舞”。然后,視茶葉的嫩度及茶條的松緊程度,分別采用“上投法”、“下投法”?!吧贤斗ā奔聪葲_水后投茶,適用于特別細(xì)嫩的茶,如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云霧、涌溪火青等等。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沖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跋峦斗ā奔聪韧恫韬笞⑺?,適合于茶條松展的茶,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象,湯面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熱嗅聞茶香,令人心曠神怡……
品嘗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此時舌與鼻并用,邊品味邊品香,頓覺沁人心脾。此謂頭泡茶,著重品嘗茶的鮮味和香氣,飲至杯中茶湯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時,再續(xù)加水,謂之二泡茶,此時茶味正濃,飲后齒頰留香,身心愉悅。至三泡,茶味已淡。
烏龍茶如何沖泡?
烏龍茶,即青茶,屬半發(fā)酵茶類,是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按產(chǎn)區(qū)可分為閩北、閩南、廣東和臺灣。烏龍茶的特點是“綠葉紅鑲邊”,滋味醇厚回甘,既沒有綠茶之苦澀,又沒有紅茶的濃烈,卻兼取綠茶之清香,紅茶的甘醇。品飲烏龍茶有“喉韻”之特殊感受,武夷巖茶有“巖韻”,安溪鐵觀音有“音韻”。人們常說的“功夫茶”并非茶之種類,而是指一種品茗的方法,其“功夫”所在講究“水為友,火為師”。
品嘗烏龍茶講究環(huán)境、心境、茶具、水質(zhì)、沖泡技巧和品嘗藝術(shù)。
1、福建泡法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xiāng),花色品種豐富,主要有武夷巖茶、鐵觀音、水仙、肉桂、色種、黃金桂等。品嘗烏龍茶有一套獨特的茶具,講究沖泡法,故被人稱為“工夫茶”。如果細(xì)分起來可有近20道流程,主要有傾茶入則、鑒賞侍茗、孟臣淋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推泡抽眉、春風(fēng)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玉液回壺、游山玩水、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hù)鼎、細(xì)品佳茗等。
沖泡烏龍茶宜用沸開之水,煮至“水面若孔珠,其聲若松濤,此正湯也”。按茶水1:30的量投茶。接著,將沸水沖入,滿壺為止,然后用壺蓋刮去泡沫。蓋好后,用開水澆淋茶壺,喻為“孟臣沐霖”,既提高壺溫,又洗凈壺的外表。經(jīng)過兩分鐘,均勻巡回斟茶,喻為“關(guān)公巡城”。茶水剩少許后,則各杯點斟,喻為“韓信點兵”,以免淡濃不一。沖水要高,讓壺中茶葉流動促進(jìn)出味,低斟則防止茶香散發(fā),這叫“高沖低斟”。端茶杯時,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喻為“三龍護(hù)鼎”。品飲烏龍,味以“香、清、甘、活”者為上,講究“喉韻”,宜小口細(xì)啜。初品者體會是一杯苦,二杯甜,三杯味無窮,嗜茶客更有“兩腋清風(fēng)起,飄然欲成仙”之感。品嘗烏龍時,可備茶點,一般以咸味為佳,不會掩蓋茶味。
2、廣東潮汕泡法
在廣東的潮州、汕頭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鐘情于用小杯細(xì)啜烏龍。與之配套的茶具,諸如風(fēng)爐、燒水壺、茶壺、茶杯,人稱“烹茶四寶”,即玉書煨、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潮汕爐是一只粗陶炭爐,專作加熱之用。玉書碨是一把瓦陶壺,高柄長嘴,架在風(fēng)爐之上,專作燒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壺小一些的紫砂壺,專作泡茶之用。若琛甌是個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的杯子,通常3-5只不等,專供飲茶之用。因潮汕產(chǎn)的鳳凰單樅,條索粗壯,體形膨松,置陣臣罐比較費事,故也有用蓋碗代壺的。
泡茶用水應(yīng)選擇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須做到沸水現(xiàn)沖。經(jīng)溫壺、置茶、沖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飲,啜茶的方式更為奇特,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鼻端聞香,只覺濃香透鼻。接著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茶湯入口,含湯在口中迥旋品味,頓覺口有余甘。一旦茶湯入肚,口中"嘖!嘖!"回味,又覺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兩腋生風(fēng)",回味無窮。這種飲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鑒賞烏龍茶的香氣和滋味,重在物質(zhì)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遠(yuǎn)方來",對啜烏龍茶,都"不亦樂乎"!
茶道對于中國來說,是歷史悠久的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玻璃杯的泡茶方法,一起來看看。
茶道玻璃杯的泡茶方法
一,備具
將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托內(nèi),三只杯及托呈倒三角形在茶盤橫中心線前部位置,茶盤前方擺放已經(jīng)置樣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壺。。
二,備水
急火煮水至浮騰,沖入熱水瓶備用。泡茶前先用少許開水溫壺,再倒入煮開的水備用。這一點在氣溫較低時十分重要,溫?zé)岷蟮乃畨刭A水可避免水溫下降過快。
三,布具
雙手(在泡茶過程中特別是女性強(qiáng)調(diào)用雙手做動作,一則是顯的穩(wěn)重,二則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為顯大方,可用雙手。)將水壺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盤右側(cè)桌面。將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后方;將盤左上角的杯及托端至盤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后的斜線狀排列,將茶匙筒放到茶盤左側(cè)上方桌面上,再將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后方,雙手按從右到左的順序?qū)⒉璞?/p>
四,賞茶
將茶荷奉給來賓,請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及嗅聞干茶香。
五,潤杯
經(jīng)消毒柜消毒后的茶具常帶有一些消毒的異味,故用開水潤杯,以消除異味,另一方面,干燥的玻璃杯經(jīng)濕潤后,沖跑時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霧,以保持杯的晶瑩剔透,以便觀賞,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開水壺,逆時針轉(zhuǎn)動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內(nèi)壁沖入,約占容量的1/3,右手轉(zhuǎn)碗斷水,逐個注水完畢后開水壺與茶巾復(fù)位。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壺沖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zhuǎn)動,杯沿依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順序回選,令茶杯各部分與開水接觸,然后雙手滾動茶杯,將開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將茶荷中的干茶分別投入3個茶杯中。一般茶與水的比為1:50,每杯用茶葉2-3克,沖水為100-150毫升。
七,浸潤泡
以回轉(zhuǎn)手法向玻璃杯內(nèi)注少量開水,目的是使茶葉充分浸潤,促使可溶物質(zhì)析出。浸潤跑時間20--60秒,可視茶葉的緊結(jié)程度而定。
八,試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輕握杯身基部,運用右手手腕逆時針旋轉(zhuǎn)茶杯,左手輕搭杯底作相應(yīng)運動,稱作搖香。此時杯中茶葉吸水,開始散發(fā)出香氣。搖畢可依次將茶杯奉給來賓,敬請品評茶之初香。隨后依次收回茶杯。
九,沖泡
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執(zhí)水壺,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壺底,雙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高沖低斟,將開水沖入茶杯,應(yīng)使茶葉上下翻動,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執(zhí)水壺單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
十,奉茶
雙手將泡好的茶依次敬給來賓,這是一個賓主融洽交流的過程,奉茶者行伸掌禮請用茶,接茶者宜點頭微笑表示謝意,或答以伸掌禮。
十一,收具
奉茶畢將不需之具收回,順序為先布的具后收回。放置原則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即左前為茶荷,左后為茶匙筒,茶巾在盤中后,水盅在盤右前,水壺在盤右后。
十二,品飲
接過一杯春茗,觀其湯色碧綠清亮。聞其香氣清如幽蘭,淺啜一口,溫香軟玉如含嬰兒舌,深深吸一口氣,茶湯由舌尖漫至舌根,輕輕的苦,微微的澀,然而細(xì)品卻似甘露。
十三,續(xù)水
奉茶者應(yīng)該留意,當(dāng)品飲者茶杯中只余下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xù)水了。虛水前應(yīng)將水壺中未用盡的溫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溫度高一些的水能使續(xù)水后茶湯的溫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時保證第二泡的濃度,一般每杯茶可續(xù)水2次,續(xù)水仍用“鳳凰三點頭”手法。
十四,復(fù)品
綠茶的第二,第三泡,如果沖泡者能將茶湯濃度與第一泡保持相近,則品者可進(jìn)一步體會甘甜回味,當(dāng)然鮮味與香味略遜一籌。第三道茶淡若微風(fēng),靜心體會,這個淡絕非寡淡,而是沖淡之氣的淡。
十五,凈具
每次沖泡完畢,應(yīng)將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對茶壺、茶杯等使用過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進(jìn)行消毒,這一點對于營業(yè)性茶藝館而言更為重要,以后各種沖泡法均同,不再復(fù)屬述。
使用玻璃杯品飲的方法
玻璃杯泡綠茶,適于品飲細(xì)嫩的名貴綠茶,便于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nèi)質(zhì)。
泡飲之前,先欣賞干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于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tài)。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制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干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lǐng)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fēng)韻,稱為“賞茶”。然后進(jìn)入沖泡。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xì)嫩名綠茶,便于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游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綠茶舞”。泡綠茶的具體操作,可視綠茶條的松緊不同,分別采用兩種沖泡法,一是沖泡外形緊結(jié)重實的名茶,如龍并綠茶、碧螺春綠茶、都勻毛尖綠茶、蒙頂甘露綠茶、廬山云霧綠茶、福建蓮芯綠茶、凌云白毫綠茶、涌溪火青綠茶、高橋銀峰綠茶、蒼山雪綠綠茶等,可用“綠茶上投法”。即洗凈茶杯后,先將85—90℃開水沖入杯中,然后取綠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綠茶茶葉便會自動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徘徊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干綠茶吸收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xiàn)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劍,葉如旗;湯面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觀察茶湯顏色,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淡綠微黃……隔杯對著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xì)細(xì)茸毫沉浮游動,閃閃發(fā)光,星斑點點。綠茶茶葉細(xì)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綠茶嫩茶特色。這個過程稱為濕看欣賞。
待綠茶茶湯涼至適口,品嘗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咽,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xì)細(xì)領(lǐng)略名綠茶的風(fēng)韻。此時舌與鼻并用,可從茶湯中品出綠茶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嘗茶的頭開鮮味與綠茶茶香,飲至杯中綠茶湯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干),再續(xù)加開水,謂之二開綠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綠茶,二開綠茶湯正濃,飲后舌本回甘,余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xù)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二是泡飲茶條松展的名綠茶茶,如六安瓜片綠茶、黃山毛峰綠茶、太平猴魁綠茶、舒城蘭花綠茶等,如用“上投法”,綠茶茶葉浮于湯面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干綠茶欣賞以后,取綠茶入杯,沖入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沖水至滿,此時綠茶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tài),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玻璃杯泡法
玻璃杯泡法盛行于長江流域,特別是長江下游的江浙地區(qū),足龍井、碧落螺春等著名綠茶的產(chǎn)地,人們喜愛在品飲名優(yōu)綠茶時觀賞茶芽在茶湯中優(yōu)美的形態(tài)和色澤,因此喜歡采用道明的玻璃杯禾沖泡,從而形成了玻璃杯沖泡茶藝。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茶藝館中經(jīng)??梢砸姷竭@種沖泡技藝。1990年秋天,杭州“茶人之家基全會”成立大會上,舉行了“龍井茶宴”,其中的龍井綠茶沖泡程序為:泡茶師鞠躬就座,進(jìn)行泡茶操作,先請奉茶小姐用茶盤托著茶樣送至客人面前,請客人鑒賞。然后泡茶師用無蓋玻璃杯沖泡,每杯投入二、三克茶葉,遂沖入少量開水 (約相當(dāng)于茶杯的四分之一容量),浸潤茶葉,使干茶吸水舒展,稍候片刻再加水,即奉茶請嘉賓品嘗。浙江大學(xué)童啟慶教授曾將玻璃杯沖泡綠茶的技藝概括為8道程序:備具、賞茶、置茶、 浸潤泡、沖泡、奉茶、品嘗、收具。上海天天旺茶宴館劉秋萍女士也將用玻璃杯沖泡名優(yōu)綠茶的技藝歸納為下面幾個要點:賞茶、溫杯、投茶、沖泡、奉茶、品嘗。與前者相比,多了一道“溫杯”程序,而且要求頗為嚴(yán)格:“在150毫升的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沸水。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杯的下端,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向外,左手的中指輕托杯底。將水沿杯口借助手腕的自然動作,旋轉(zhuǎn)一周,但必須滴水不漏?!边@種燙杯手法,動作輕緩柔和,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給客人一種順其自然、恬淡寧靜的感覺,使浮躁的心情得以緩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23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吉嶺紅茶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