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掛杯”又稱“掛杯香”,俗稱“杯底留香”,即洗茶第一泡從公道杯倒掛后,趁熱在杯口聞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幾下再聞。
有茶友以為:掛杯香明顯的普洱茶就是質(zhì)量上乘的普洱茶,其實這種說法太片面。
首先,經(jīng)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氣著稱,而以滋味取勝。論香氣,鐵觀音的香十分醇厚濃郁;而普洱茶的香,則像荷花一般縷縷幽香淡雅清幽。
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與茶具(杯子的材質(zhì)、造型)、水等因素有關。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結構的不一樣,泡茶過程中的茶湯、香氣及各項感官指標等各不相同。
最后,茶無上品,適口為珍,好與不好,一品見分曉。
總體而言,不同山頭的茶,香氣各異、口感獨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聞干茶時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開后聞茶底反而香氣低沉。而大廠的拼配茶雖然綜合了不同山頭的茶的香氣、口感等各個方面的特點,但茶香短暫,故而一般不掛杯。
所以,“掛杯”可以作為評判茶葉好壞的依據(jù)之一,然而僅追求普洱茶的“掛杯”也勢必會與好茶失之交臂。畢竟“掛杯”是由于普洱茶本身內(nèi)質(zhì)飽滿、湯色濃醇,類似紅酒掛杯,但有些好茶卻沒有掛杯之說。
買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慢慢對抗忽悠的過程,每一個領域,都會有參差不齊品種繁多花色各異的產(chǎn)品供選擇,廣告天花亂墜,推廣無孔不入,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這句話用在買茶上似乎更貼切,尤其對于剛接觸普洱茶的茶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而當人在某個領域處于無知的階段時,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被騙的。真正的老班章古樹茶,毛茶收購價格基本在8000/公斤左右,單株甚至一兩萬一公斤都屬正常,所以對于那些期望幾十塊幾百塊買到老班章冰島之類古樹茶的茶友,我只能奉勸一句:愿日后的你回想起今天的你,不會因為懊悔而抽自己兩個大耳刮子。
我在選茶上確實有潔癖,當茶不好賣的時候,當別人勸我降低品質(zhì)來降低價格的時候,當新茶友問了價格又走了的時候,我也考慮過降低品質(zhì)要求,可是我說服不了自己,我猶豫過,嘆息過,最后還是告訴自己:總有茶友需要高品質(zhì)的、真正用來喝的茶。
茶不同于其它東西,茶是用來喝的,喝到口中,懂茶的人自然會知道它的品質(zhì)。
老班章貴,有很多原因,原料稀缺,品質(zhì)確實高,炒作,不可復制,供不應求。
實際上這些因素加起來,似乎也情有可原,畢竟它是老班章,總有喜歡的茶友想一親芳澤。
近幾年來,“南茗佳人”都會少量收老班章的春茶,親自參與采摘制作到壓餅完成,只收一戶茶農(nóng)的茶,保持純度,所以量很少,像今年總共就收了十公斤毛茶,壓制成200克小餅和大家分享,除去損耗共壓制出45餅,在制作階段就被老茶友預定了30餅,現(xiàn)僅剩15餅。但我也知道能消費這種茶的茶友不多,嘗嘗鮮就算了,這么多山頭,總有你喜歡的。
最后說個喝茶的問題,同一款老班章,我見過十個人喝出十種不同的感覺,有人喝不出好在哪里,有人覺得好的上天了,這都是正常的,每個人喝茶的功力不一樣,新手可能喝到回甘生津迅猛持久,老茶客喝到喉韻深遠綿長,一張茶桌上的朋友,往往是有人說的天花亂墜有人卻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
品老班章,注意幾個點。
第一是每泡過后的的停頓時間,停半分鐘或者一分鐘,仔細感受口腔的變化,包括回甘生津產(chǎn)生的部位和持續(xù)時間,以及喉韻、香氣。
第二是掛杯香值得一聞,整個品飲過程,我親身實驗過幾次,從第一泡到十泡,掛杯香都始終存在于裝過洗茶水的公道杯里,邊品茶邊聞香,很舒服。
第三是喉韻,老班章的喉韻,非常沉穩(wěn)而且深,四泡以后很明顯,留意喉嚨向下一段,喉韻的深淺以及持續(xù)時間。
第四,留意茶湯從第一泡到第十泡之間每一泡的厚度和飽滿度,層次之間的遞進轉變。
就這些。
有些人,不能等,一等就是一生;有些茶也不能等,一等就是一年。
我經(jīng)常會在微信分享普洱茶名山特點、保存、沖泡等知識,關注我微信:dydy880(長按復制)隨時交流互動。
聲明:作者|臨淵(南茗佳人茶業(yè)產(chǎn)品總監(jiān))本文為說茶網(wǎng)獨家發(fā)布,轉載請注明。
導讀:香氣,是普洱茶品飲過程中,茶友們尤為看中的品質(zhì)特征。不管是干茶香、掛杯香或杯底香,在茶友們口中總能品鑒得頭頭是道。那普洱茶香氣如何產(chǎn)生,又有幾種常見的香氣呢?
坊間關于普洱茶香氣的形成,有許多天馬行空的“遐想”。比如棗香是茶樹與棗樹間種,蘭香是茶園中有蘭花,樟香是茶園中有樟樹(甚至是茶葉壓餅后與樟木共同存放個中種種,不一而足。
實際上,普洱茶的香氣來自于茶葉自身的內(nèi)含物質(zhì)、工藝制程以及倉儲轉化的協(xié)同作用,絕非是靠著想當然的混種沾染。茶友在品飲普洱時會用自己記憶中最為類似的味道對茶湯香氣進行勾勒,故而有了樟香、棗香、參香等對普洱香氣的描述。
1、樟香
香港倉儲茶品,青壯葉生茶在一定時間的高溫高濕存儲與退倉后,茶湯所產(chǎn)生的特有香氣。若茶品年份較短入、倉較輕則為清樟香,若年份較老、倉儲較輕稱之為野樟香,若為三十年以上老茶入倉較輕則稱之為淡樟香;樟香,與蘭香、參香等可以說是香港倉儲的特有倉味。
2、蘭香
同樟香形成原因,坊間稱稍有年份、入倉較重的生茶,茶品受溫濕度影響較大,湯色相對較深、葉底顏色亦深,但還不至于黑硬。
3、參樟香
青壯葉熟茶置入高溫濕倉環(huán)境,剛出倉時茶菁特有的類似樟香參香混合的香氣。
4、參香
基本上為茶葉木質(zhì)化香氣,以陳年老熟茶居多。青壯葉茶品經(jīng)過高度濕倉,或是輕中度濕倉經(jīng)長時間退倉后,茶湯產(chǎn)生類似人參香氣,尤其冷湯更為接近。單純渥堆工藝,難以產(chǎn)生參香。
5、棗香
老葉或級外茶經(jīng)過輕度渥堆、輕度濕倉處理后,在沒有入倉或很輕的倉儲下茶湯產(chǎn)生的類似紅棗干的香氣,尤其在某些特殊茶區(qū)容易出現(xiàn)。
6、龍眼味(桂圓味)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青壯葉輕發(fā)酵渥堆茶品,如早期7562、7563、8592、鳳凰熟沱、臨滄熟沱等,在沒有入倉的情況下,茶菁味道類似龍眼干的味道。近年來渥堆熟茶發(fā)酵度較高,整體制作工藝也有所改變,桂圓味已經(jīng)少見。
7、荷香
特級或細嫩芽熟散茶經(jīng)過輕發(fā)酵渥堆、輕度濕倉處理,退倉干燥后,茶菁所產(chǎn)生類似干燥荷葉香氣。近年因工藝改變,也較少見熟茶荷香。
(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發(fā)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懂茶妹交流哦~
記得在評論區(qū)留言與我們互動哦,更有機會獲得2017新茶體驗裝,還等什么快去評論區(qū)留言吧,留言越多機會越多哦
普洱生茶不是存放時間越長越好。
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jīng)過人工“發(fā)酵”、“渥堆”處理,但經(jīng)過加工整理、修飾飾形狀的各種云南茶葉的統(tǒng)稱。茶的存放時間不同,口感也不一樣,有種說法叫越陳越香,但這種說法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主要決定于儲存的環(huán)境、茶的本質(zhì)特性、陳放的年限等。由于茶葉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過茶家品嘗斷定,沒有統(tǒng)一標準。如果存放時間短(一年半載)的話,存放在通風,自然,無異味不受潮的地方即可。存放時間長的話,應注意這幾項:必須在干倉陳化、溫度不可驟然變化、避免雜味感染、利用竹箬包裝、注意茶齡壽命。
普洱茶種類
1、勐庫普洱
茶葉質(zhì)肥厚寬大,香型特殊、勁揚,不若六大茶區(qū)湯質(zhì)滑柔,舌面甘韻與上顎中后段香氣飽滿,口感刺激性稍高。香是勐庫茶的一大特色,茶湯溫潤過的茶杯、公道杯中會留下掛杯香。
2、鳳慶普洱
茶葉質(zhì)并不像勐庫普洱茶那樣肥壯,茶氣也比勐庫普洱茶遜色一些,但是好在條秀毫顯,其鮮爽度要優(yōu)于勐庫普洱茶,品味后滋味濃而甘甜。
3、南糯山普洱
茶葉條索較長緊結,沖泡后湯色金黃明亮、湯質(zhì)飽滿、香氣高雅,品飲后苦味較弱,回甘較快生津好,澀味持續(xù)時間要比苦味長,擁有較強的山野氣韻。
4、景谷普洱
茶條索碩長壯實、銀毫閃爍、形狀優(yōu)美,并帶有橄欖清香的特點,沖泡后湯色清澈,茶葉恰似片片玉蘭茶瓣懸浮水中,內(nèi)質(zhì)香氣濃郁清鮮,滋味醇厚回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30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