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的制作過程極為復雜,采摘要求細嫩,特級黃山毛峰一芽一葉初展即采摘,采摘時間清明前后,也就是所謂的明前茶。
谷雨前后采摘的則降級為1-3級黃山毛峰了,采摘會一直持續(xù)到立夏結束。為了保持茶質新鮮,一般上午采摘,下午必須制茶,下午采摘的,當夜必須制茶完畢。
采摘完后會挑出凍傷葉和病蟲危害葉等,再將不同嫩度的鮮葉分開攤放,目的是使茶葉散失部分水分,以便接下來的工序順利進行。
實際上,最能突出黃山毛峰香氣的,是谷雨前的毛峰,只是明前毛峰更清新素雅,兩者韻味不同,但各有千秋。
黃山毛峰的制造分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殺青
桶鍋溫度150~130℃左右,每鍋投葉量根據(jù)茶葉鮮嫩程度不同而不同,一般鮮嫩如特級投量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
翻炒時手勢要輕要快,同時揚得要高要開,待葉質變軟,葉面失去光澤呈暗色,即可進入揉捻。
揉捻
一般情況下,明前毛峰葉質細嫩是不需要揉捻的,只需在殺青時在鍋內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
而二、三級原料殺青起鍋后,需輕揉使之稍卷曲成條。揉捻時須保持芽葉完整白毫顯露色澤綠潤。
烘焙
烘焙又分子烘和足烘。子烘時每只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第一只烘籠烘頂溫度90℃以上,往下三只溫度依次下降到80℃、70℃、60℃。邊烘邊翻一直到茶葉達到七成干時下烘攤晾,放置半小時左右待茶葉回潮,然后進行足烘。
足烘時,每鍋可投量1.5~2千克,火溫控制在65~70℃,翻拌直至全干下烘封裝。
不過隨著工藝進步,現(xiàn)在的毛峰都是機器烘青工藝了,當然還有些人會用炭火下鍋殺青,用炭火下鍋炒制的毛峰香味會更濃一些。
現(xiàn)在的烘焙也分成了炭火烘焙、燒火烘焙和電箱烘焙,其中炭火跟木頭烘焙的茶香味是最佳的,畢竟經(jīng)典的方法才能做出經(jīng)典的味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83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