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jié)
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p style="text-align:left;">仲尼曰:“生無所息?!?/p>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
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睪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p>
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p>
仲尼曰:“賜!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酪舱?,德之徼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鄉(xiāng)土、離六親、廢家業(yè)、游于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為狂蕩之人矣。又有人鐘賢世,矜巧能、修名譽、夸張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世必以為智謀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與一不與一,唯圣人知所與,知所去。”
孔子帶領弟子們走后,自己找個理由,又回到衛(wèi)國壟上,悄悄地找林類學習,交了學費若干之后,得到林類真?zhèn)鳎粡陀忠娎像跤诼尻?,總算對生死之道了然在胸?/p>
子貢學習勤奮,一次實在是學不動了,就去給孔子訴苦:“真希望能得到大休息?!?/p>
孔子搖搖頭說:“活著就要自強不息,沒有休息的時候。”
子貢絕望了:“難道俺端木賜就沒有能休息的地方嗎?”
孔子回答:“有的。你看看遠處的墳頭,高大隆起,中間空心,真是絕佳的休息之所。它們與外界隔絕,累了去那里休息最好不過?!?/p>
子貢一臉苦相地抬起頭,心中詫異:“夫子最近講課內容不太一樣,是得了什么神功秘籍嗎?”但嘴上不停,應和道:“死亡這件事情真是偉大啊,君子在此安息,小人在此被制伏?!弊迂暢隽嗣那樯谈?。
孔子很滿意,說:“端木賜,你終于明白了。凡人都知道生存時有情欲名利飲食睡眠之樂,少有知道生存就是消耗精炁,每消耗一分煩惱就增加一分。常人也都知道年老了會很疲憊,卻不知因此而發(fā)奮圖強加倍實修反而會帶來長久的安逸。他們只知道死亡的可惡,不知道死亡就是安息。
“晏子得到老聃學生文子秘授后感嘆:‘善哉善哉,從古以來幸虧有死亡這件事,讓有道的君子仁人在此安然契入乾坤樂地或無極之野;而小人不仁,在死亡時被過往元神記憶之幻象吞噬,受到痛苦報應,被天網(wǎng)制伏。’
“‘德’乃先天元神、自性本心,就是我經(jīng)常說的‘仁’之真義。死亡有十二個階段,先天元神在每個階段都有可能呈現(xiàn),契合祂就剎那回歸乾元純陽之宮。古人說‘死人就是歸家的人’乃是在這個高度說的。
“能真正證到我所說的‘仁’、林類所說的‘先天元神’。生死由心,才能真正領會‘死人是歸人,生人是行人’的真實含義。行人不知道回家,這就失去了大道家園的快樂及溫暖。假設世間有人在外打工或學道不回家,他一輩子都要受到世俗社會的輿論攻擊;但俗世的情形,是天下人集體都不知道怎么回歸大道家園,卻沒有輿論去給他們糾偏。這真的不公平也不合理。
“假設有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舍棄六親、荒廢事業(yè),四方游學修道不回家,舉世之人都跳起來制造輿論,說他是個放蕩不羈、游手好閑的人;也有的人熱衷政治或奇技異術,矜持地認為自己精明能干,從而沽名釣譽,在社會上夸張炫耀不知道停止,他們都什么人???本末倒置的人!可是社會輿論卻會贊譽他們,說是‘有知識有理想的有為青年’。
“這兩種人都有過錯。前者,不應拋棄家庭,不務正業(yè),像寄生蟲一樣靠社會供養(yǎng);修煉固好,但是也要自食其力奉獻社會,不能依賴供養(yǎng)經(jīng)濟。后者,有知識有能力,但是他們只認得眼前的實在,不知曉生死的實在,不務返觀內修之道,有末無本,遲早遭殃。
“圣人中和,知道這兩者的得失,是以倡導‘圓融家庭與社會’,道與術相結合,‘以道為體、以術為用’,在社會上自力更生,且在實修上能自了生死。”
孔子說完,很高興,頗為洋洋自得。子貢小心翼翼地問道:“誰是林類?”
孔子一愣,知道說漏嘴,趕緊低頭快步走開。
本文作者已經(jīng)申請版權保護,國作登字-2024-A-00210925,唯一作者黃紫檀。可以分享,但謝絕商業(yè)用途!
關注大道家園,搶新閱讀黃紫檀老師的最新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ezi/620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第一卷 列氏虛空-8
下一篇: 第一卷 列氏虛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