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性命觀載于《孔子家語.本命解》(又 見于《大戴禮記.本命》),謂: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人之 命與性何謂也?”孔子對:“分于道, 謂之命;形于一,謂之性;化于陰陽,象形而發(fā),謂之生;化窮數(shù)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見;八月生齒,然后能食;三年囪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十有四而化。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
按:孔子在《說卦傳》中對性命學(xué)就有論述,謂:“昔者圣人之作《易》 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笔裁词切耘c命呢?孔子說“命” 來自于天地自然,即大自然遺傳給我們的生命體?!靶浴?來自于父母,即父母遺傳給我們的生命體。如《大戴禮記.本命》注引董仲舒曰:“命者 ,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zhì)也。自天得之謂之命,自人得之謂之性。受于火則成仁,受于木則成禮,受于金則成義,受于水則成智,受于土則成信,各得其一,故日‘形于一’ 也?!彼^“自天得之謂之命”,就是來自于大自然的遺傳。所謂“自人得之謂之性”,就是來自于父母的遺傳。而生死則根于陰陽之化。所以孔子在《系辭傳》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
公日:“男 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而禮,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豈不晚哉?”孔子曰:“夫禮言其極,不是過也。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于此而往,則自婚矣。群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之始。故圣人因時以合偶男女。窮天數(shù)之極。霜降而婦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農(nóng)桑起,婚禮而殺于此。
按:男八與十六、女七與十四之語又見于《素問上古天真論》。于此可知,孔子對人體生命科學(xué)是有深刻研究的,涉及到人體生命的各個方面,連生育種子時間都有研究,指出人們要依據(jù)時候季節(jié)來為男女成婚。在冬天閉藏農(nóng)閑時辦婚事,開春后農(nóng)忙時就停止辦婚事。在《倜易》和《月令》中還記載在春分時段天地交泰時合男女而生育。
孔子是個大生物學(xué)家,他在《大戴禮記.易本命》說:“夫《易》之生人、禽獸、萬物、昆蟲,各有以生?;蚱婊蚺迹蝻w或行,而莫知其情,惟達(dá)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北R注引孔子曰:“圣人智通于大道,應(yīng)化而不窮,能測萬品之情也?!惫士鬃幽堋吧下商鞎r,下襲水土” (《中庸》)窮天地間萬物之化育,故能知“萬物之性各異類”,日“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介鱗夏食冬蟄。虼吞者八竅而卵生,咀嚨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羽者脂而無后齒。晝生者類父,夜生者類母。...高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溪谷為牝。蚌蛤龜珠,與月盛虛(王注:“接陰類也?!北R注云:“月者, 太陰之精,故龜蛤之屬因之以盛虧?!?/p>
《侶氏春秋》云:“日 月望則蚌蛤?qū)崳禄迍t蚌蛤虛?!薄缎⒔?jīng)援神契》日:“日月屬于天, 則陰類消于淵也。")?!庇终f:‘“是故堅土之人肥,虛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xì),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笨鬃訉⑼列腿擞址譃槲宸N,這正是內(nèi)經(jīng)》中將人分為金、 木、水、火、土五類,每一類又分為五種,五五分為陰陽二十五人的源頭。這就是孔子說的萬物“性命不同”,“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并對中醫(yī)學(xu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孫思邈對此發(fā)揮說:“《易》 稱:天地變化,各正性命。然而變化之跡無方,性命之功難測,故有炎涼、寒燠、風(fēng)雨、眩冥、水旱、妖災(zāi)、蟲蝗、怪異、四時、八節(jié)種種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運行各別,終其咎度,方得成年。
...天地尚且如然,在人安可無事?”(《千金要方.傷寒》) 是天地變化導(dǎo)致了萬物“各正性命”。這說明《索問.異法方宜論》和《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所記是有來源的,現(xiàn)列表于下以供參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5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氣與五運決定著萬物的生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