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100項符合查詢結(jié)果,庫內(nèi)數(shù)據(jù)總量為1,733,268項。(搜索耗時:0.0137秒) [XML]
第三十四章終不為大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本淵涵無極,浩蕩無涯?!对姟吩唬?..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六章國之利器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有盈虛消長,人有壽夭窮通,此亦氣數(shù)之常...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大道之要,...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九章以賤為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七章常善救人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摘,善教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鍵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九章去奢去泰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羸。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本無聲無臭,清凈自然。修道者亦當(dāng)不識不...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也。道本沖漠無朕,...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一章恬淡為上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清代道學(xué)宗師黃元吉說過一段集義生氣的話,對養(yǎng)生有很好的指導(dǎo)意義,值得仔細(xì)玩味和學(xué)習(xí)。 黃元吉說:“若性地之鉛,即孟子所謂浩然之氣,由集義而生者是?!保ㄒ姟稑氛Z堂語錄》,下同)就是說,人的真...
欄目:道家養(yǎng)生 作者:大道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