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也。
道本沖漠無朕,而實萬象森列,無人不具,無物不有。人物未生以前,此物實為之本。人物既生以后,此物又為之根。雖至隱至微,而要不可一刻離也;離則萬事萬物皆瓦裂矣。故曰“道常無名”。為學(xué)人計,不得不為之名。曰黍珠一粒,陽神三寸,自在玄宮,周通法界,猶之太樸完全。其物雖小,其用則大。
天下萬事萬物,俱賴此以為君,孰得臣而后之耶?即如侯王操生殺之權(quán),為萬民之主,孰敢不奉其命令?人茍得此太樸,拳拳服膺,守而弗失,雖殊方異域,莫不航海梯山而來,況近者乎?可見萬國賓服,皆由于斯樸之能守也。夫人自有生后,氣質(zhì)拘之,物欲蔽之,斯道之存者幾希。
若欲抱樸完貞,惟效法天地而已。天氣下降,地氣上騰,猶人坎離交媾,水火調(diào)和。天地相合,而甘露垂珠,自然降于中宮,此陰陽燮理,日月同宮,誰為為之、孰令致之?皆由以道為之主宰也。然道究有何名哉?或曰“真鉛”,或曰“金丹”。古人制此名,皆為后之修士計耳。
修士既知其名,即當求實。彼自陰陽交媾,一點落于黃庭,就當止其所而不遷,安其居而不動,斯大道乃常存也。既知所止,中有主而不易,又奚至生滅而遭危殆之辱耶?可見道散于外,浩渺無垠,渾淪莫測。及斂之于內(nèi),混混沌沌,退藏有密。學(xué)者茍莫知統(tǒng)宗,無從歸宿,則散而無紀,即立己猶不能,焉能及人?故曰:“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惟有主歸,所以成其大也。子思謂君子之道費而隱,其即此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之道也。
此章甘露是鉛汞合而始降,“知止”是神氣萃于中宮。太上俱渾言之,吾再詳?shù)乐簩W(xué)人欲修性命,先明鉛汞。
古云:汞是我家固有之物,鉛乃他家不死之方。若但言心性,無從捉摸,古仙真借名為汞。此個汞非他,乃心中靈液,從涕唾津精氣血液,后天所生陰滓物中,加以神火下照久久,化為至靈之液。此個靈液,元性所寄。
蓋以本性原來清凈,不染纖塵,與太空等。非從后天色身所有之精,用起文武火,加以神光了照,則靈液不化,靈性無依。故煉丹之士,必先煉精化氣,所謂“此精不是凡人精,乃是玉皇口內(nèi)涎。”玉皇比心也,心中靈液即涎也。
既得精生汞化,由是靈液下降坎宮,真陽亦復(fù)上升,交會于黃庭內(nèi)釜,我以神氣凝注于此,久之真鉛從此蓬勃絪缊而有象,此即所謂“得藥”也。
然靈液即真水,真水即汞也,真陽即真氣,真氣即鉛也。汞為精、鉛為凡,二者皆后天有形有象之鉛汞,只可順而生男育女,不可為長生大藥。
必從此汞之下降,鉛之上升,會合中宮,凝神調(diào)息,片刻間兀兀騰騰,如霧及煙,如潮如海,才算是真鉛,可為煉丹之本,所謂坎離交而得藥也。于是運起陽火陰符,逆從尾閭直上泥丸。泥丸久積陰精,與我這點真鉛之氣,配合為一,即所謂“乾坤交而結(jié)丹”是也。
陽氣上升泥丸,有何景象?覺得頭目爽利,非等平日之昏暈,有如風(fēng)吹云散,而天朗氣清,另有一番氣象,才算是真汞。以前之汞,還是凡汞,不可以養(yǎng)成仙胎。鉛汞會于泥丸,斯時之凡精凡氣,合同而化,不見有鉛,并不見有汞,是一清涼恬淡之味,化為甘露神水,香甜可口,不似平日粗精濁氣,即古人謂“醍醐灌頂”是。
從上腭落下,吞而服之,遂入黃庭溫養(yǎng),即封固矣。此個真精一生,渾身蘇軟如綿,欲睡不睡,欲醒不醒;而平日動蕩之身心,至此渾然湛然,不動不搖,自安所止而得所止,又有何殆之有哉?此境非大靜大定不能。若夫采取之法,即一意凝注,毫不分散,古人謂之“不采之采勝于采”是。所謂交媾者,即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兩兩不分是。學(xué)人行一步自有一步之效驗。若無真實處,工猶未至。天機畢露,人其自取證焉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