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紫檀老師的三門生命學課程:
原文:
關(guān)尹子曰:“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圣人渾之。”
太易先生曰:
對于利益和害處分別的越清晰明白,則親人之間就越不和睦;對于賢能和愚笨分別得越明了,則朋友之間就越?jīng)]有交情;對于某件事情的正確和錯誤界定得越清晰,則事情往往不會成功;對于美好和丑陋判斷得越明確,則與外在環(huán)境及事物的契合度就越低。所以,圣人把一切二元對立都完全地統(tǒng)一起來。
圣人認識到,利害、賢愚、是非、好丑等等,都是識神帶來的二元對立分別見,識神主事的程度越高,二元對立分別見就越強烈,而生活、工作就越不順利,最后甚至親友關(guān)系都要分崩離析。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識神主事。每個識神之背后,都深深地藏著一個“我”,一旦墮入識神主事的陷阱,就會緊緊地固執(zhí)“我”的假象。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會有“我”,每個“我”的立場、視角、價值觀和利益都不會完全一致,一定要站在“我”的角度去做事情去進行社會交往,那么激烈的爭斗甚至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
優(yōu)秀文化的作用是可以消解社會個體對“我”之固執(zhí),但當社會文化引導每個人都把“我”放大、凸顯、追逐的時候,“我”與“我”之間就會有激烈的沖突,家庭、社會關(guān)系將動蕩不安,個體幸福指數(shù)也將下降。
圣人是幸福指數(shù)極高之人。他不一定很貧窮,也不一定很富裕,貧窮與富裕不是決定幸福指數(shù)的根本,君不見孩童,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zhì)和感官刺激,就可以獲得很多快樂,那恰是孩童元神主事程度較高之故。
提高社會個體的幸福指數(shù),要向圣人學習:渾之。何謂渾之?渾不是濁,是將自己的后天分別心去掉,進入的類似嬰孩似的混沌狀態(tài)。老人的智慧,嬰孩的心態(tài)——這是“渾”的通俗注腳。
添加至大師兄(微信:17896392836),獲取更多黃紫檀老師著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wszjdpf/61885.html.
上一篇: 3-19有言未思
下一篇: 3-21時愚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