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不少35歲以上的中年人為年歲漸長事業(yè)卻沒有多大進展而愁悶,更為身邊的同事或朋友比自己有成就而心理失衡。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往往不自覺地進行著各種比較:自己的經(jīng)濟收入和他人比較,自己的長相和別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對比,甚至自己的孩子、丈夫也和他人的比等等,在“比”的時候,一旦覺得自己的不如別人的好,這時如果心態(tài)不夠平和,不能正確地看待結(jié)果,就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為醫(yī)者說:
同人攀比并不一定就是壞事,關(guān)鍵是比過后的心態(tài)問題。
因為有比較才有進步,有目標才會有努力。積極向上的攀比其實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工作。人活著總要積極進取,互相攀比也是彼此激勵的方法之一。
但是,互相攀比也須有“度”。差別在任何時候都是客觀存在的,脫離實際的攀比有百害而無一利。攀比容易造成情緒上的影響是憂郁和嫉妒,有的人因盲目攀比而使自己處于做白日夢的幻想狀態(tài),長期不求上進,脫離實際,最終一事無成。有些人在進行了比較之后,并不愿意去接受現(xiàn)狀,而是希望甚至是強求自己能夠和他人一樣,尤其是在一些外在的東西上,渴望和他人一樣,否則就會有一種缺憾感。
缺憾感屬于一種正常的情緒體驗,每個人都需要從這種缺憾感的體驗中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學習去容忍、適應它,逐漸達到心理的成熟。
雖然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攀比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現(xiàn)象,但它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社會的很好的工具。只要我們合理地調(diào)整情緒及行動方向,時常內(nèi)省自己,將能實現(xiàn)的盡量實現(xiàn);至于不能實現(xiàn)的,也可看作是一種美麗的期待;這樣就不會有攀比過后的缺憾感和自卑感了。
小Tips,大道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要接受不能改變的,積極行動去改變能夠改變的。讓攀比成為自己振作和更好地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束縛。
健康鏈接:對自己不要過分苛求
人應該有自己的抱負,但有些人的抱負不切實際,根本無法實現(xiàn),欲求不得,這樣便認為自己倒運而終日憂郁。還有一些人做事十分苛求完美,對自己的要求更近乎吹毛求疵。結(jié)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消除疲勞感,應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nèi),并稍有提前量,不努力達不到,這樣完成后,心情自然舒暢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li/501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美麗的本質(zhì)是和諧
下一篇: 節(jié)約是一種必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