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執(zhí)狂的癥狀
1.訴訟狂(Litigious Paranoia)這是偏執(zhí)狂中較為多見的一個類型。患者認為受到人身迫害,名譽被玷污,權力被侵犯等,得不到公正的解決,而訴諸法庭。所以訴訟狂往往與被迫害意念有內在聯系?;颊叩脑V狀有邏輯性,敘述詳盡而層次分明。從字面上看不出有什么破綻。在訴訟過程中若遇到阻力,患者毫不后退,反而增強其必勝決心。一旦訴狀被法院駁回,則采取迂回對策,千方百計公諸于世,請求社會上的聲援??芍^不屈不撓,為公正而斗爭。訴訟狂患者病前個性多有自負、敏感、強硬的特點。
2.色情狂(Erotomania)患者似乎以女性多見。患者堅信某一男性對自己流露愛慕之情,可是礙于客觀情況,如雙方均已婚配,或年齡相差較大,對方社會地位較高,不敢公開表明戀愛心境,而采取以眉目傳情或調情方式表示心意。當患者大膽進行試探遭到對方拒絕時,反認為是在考驗自己的忠貞,毫無悔恨,更堅信自己的推斷是正確的。
3.夸大狂(Grandiose Paranoia)患者自命不凡,才華出眾。聲稱有驚人的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不久即成為國內首富?;蜃愿芯Τ渑?,智能超群,有敏銳的洞察力,能預見未來,是當代的諸葛孔明。
二、偏執(zhí)狂的預防
人類在預防精神疾病的工作中已邁出了歷時數10年的艱巨歷程,許多精神障礙,通過治療與康復措施是可以達到治愈的目標的。歷史上被認為預后不良的精神分裂癥,在20世紀80年代中已被社會精神病學家認為系可治之癥(Syuzo Naka,1985)。但這只是在社會和臨床實踐水平中進行探索的一個可喜的但也只是較原始的一個開端。由于精神病學在整個醫(yī)學中發(fā)展較晚,也由于本專業(yè)自身基礎理論的復雜性,有相當多的常見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闡明。再加上舊觀念的影響,精神病的病因長時期地被認為是神秘莫測的而受到忽視,從而妨礙了精神病預防工作的開展。實際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集體,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勞動生產。有些病人還會給社會上增添長期負擔,甚至造成危害。因此,預防精神疾病的發(fā)生不單單是醫(yī)學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也是發(fā)展社會文化和辦好社會福利事業(yè)的一項重要工作。迄今為止,精神疾病的預防工作基本上還處于探索階段。至于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之上完善的預防措施還遠遠沒有被人們所認識和掌握。然而值得強調的是,探討病因和揭露內在的發(fā)病規(guī)律,恰恰是科學的預防工作的最終目標。
三、偏執(zhí)狂應怎樣治療
對偏執(zhí)狂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當患者興奮激動時,可采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有些也可參照精神分裂癥治療。
1.認知提高法
由于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并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
2.交友訓練法
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本人必須采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tài)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tài)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執(zhí)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于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系。另外,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志同道合”。這是發(fā)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3.自我療法
具有偏執(zhí)型人格的人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里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因此,要改變偏執(zhí)行為,偏執(zhí)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每當故態(tài)復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
4.敵意糾正訓練
患者易對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訓練方法,有助于克服敵意對抗心理。
(1)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敵對心理”的旋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學會向認識的所有人微笑??赡荛_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
四、偏執(zhí)狂是一種什么病
偏執(zhí)狂(paranoia)是一種罕見的精神病其妄想系統(tǒng)化,不動搖思維清晰有條理。
“偏執(zhí)狂”是古希臘的一個精神病名詞,其意義是精神不正常有“靈魂出竅”的含義。1863年被Kahlbaum重新用于描述一種精神病,其表現為理智活動受到損傷,而其他精神功能相對完整(KendllR.E,1993)。隨后克雷丕林在他的分類學中將這一名詞具體化,用以概指一組精神病其特點為“逐漸發(fā)展的一種來自內部原因持久而不可動搖的系統(tǒng)妄想其思維過程清晰而有條理,意向活動保持良好”(克雷丕林1921)?;颊叩耐肟捎斜缓?、夸大和嫉妒等內容??死棕Я值母拍钜驯痪癫W界所接受,偏執(zhí)狂一詞也確立于精神病學之中在早些時候,法國Magnan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稱作“系統(tǒng)發(fā)展的慢性妄想”,他指出偏執(zhí)狂的進展有4個階段:①臆想階段或主觀分析階段;②被害妄想階段;③人格轉變階段特征是夸大妄想的出現;④偶見精神衰退階段。
關于偏執(zhí)狂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提出這些有慢性系統(tǒng)妄想癥狀,而無認知或情感等其他表現的患者,是否總是如此,會不會轉為精神分裂癥。德國Kolle(1931)隨訪了66例偏執(zhí)狂,其中包括克雷丕林診斷的19例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患者出現了原發(fā)性妄想(KendllR.E1993)。這是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之一所以,對那些發(fā)病在中年以上有系統(tǒng)妄想而無幻覺和情感平淡的患者,必須嚴格掌握診斷標準不可輕易診斷為偏執(zhí)狂并要進行隨訪研究。
指病態(tài)的自我援引性優(yōu)勢觀念或妄想,常見的是關于被害、愛、恨、嫉妒、榮譽、訴訟、夸大和超自然力的妄想。這樣的觀念或妄想可與器質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癥有關,或是對應激的反應,還可以是一種人格障礙。
偏執(zhí)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思想行為固執(zhí)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后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于把失敗和責任歸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愿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fā),主觀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
一、表現特征
為了便于診斷,《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將偏執(zhí)型人格的特征描述為:
1.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wèi)。
2.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并可成為超價觀念。
3.易產生病態(tài)嫉妒。
4.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于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5.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道錯不能寬容。
6.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zhí)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7.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癥狀至少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
偏執(zhí)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zhí)行為持否認態(tài)度,因此在社會上人數和比例確實不詳。據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調查資料表明,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數占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8%,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在調查研究中還發(fā)現,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患者中以男性較多見,且以膽汁質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二、治療方法
對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應采用心理治療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執(zhí)、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認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并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
2.交友訓練法。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本人必須采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tài)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tài)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執(zhí)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于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系。另外,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志同道合”。這是發(fā)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3.自我療法。具有偏執(zhí)型人格的人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里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因此,要改變偏執(zhí)行為,偏執(zhí)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如:
①我不能容忍別人一絲一毫的不忠。
②世上沒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②對別人的進攻,我必須立目p予以強烈反擊,要讓他知道我比他更強。
④我不能表現出溫柔,這會給人一種不強健的感覺。
現在對這些觀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極端偏激的成份。
①我不是說一不二的君王,別人偶爾的不忠應該原諒。
②世上好人和壞人都存在,我應該相信那些好人。
③對別人的進攻,馬上反擊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須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擊。
④我不敢表示真實的情感,這本身就是虛弱的表現。
每當故態(tài)復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表現出了偏激行為、事后應重新分析當時的想法,我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敵意糾正訓練法。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患者易對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訓練方法,有助于克服敵意對抗心理。
(1)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敵對心理”的旋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微笑??赡荛_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復雜的大干世界中,沖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制,不能讓敵對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肝火旺旺。
偏執(zhí)狂的意思是一種極少見的精神病。又稱妄想狂。病因未明。主要表現為系統(tǒng)的、固定的妄想,內容多為猜疑別人對他有惡意。除妄想外,其他表現均無異常。
1、認知提高法
由于患者對別人不信任,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并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2、交友訓練法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本人必須采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tài)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態(tài)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執(zhí)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于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系。另外,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志同道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li/618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如何對待孩子早戀,早戀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