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精神分裂癥”暗示著醫(yī)治不好的慢性腦部疾病。在一篇發(fā)表在bmj期刊上的論文中,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yī)學中心精神病學教授jim van os聲稱,人們應當停止使用這一術語,而使用諸如“精神疾病譜系綜合征”之類的概念代替它。
van os教授說,已有其他幾位科學家要求更新現有的精神疾病分類,特別是術語“精神分裂癥”。日本和韓國已放棄使用這一術語。
醫(yī)生們用來診斷病人的官方精神疾病分類見于icd-10(第10版國際疾病分類)和dsm-5(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
但是van os教授聲稱這種分類比較復雜,尤其是對精神疾病
他解釋道,當前,精神疾病可分為很多類型,如精神分裂癥、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礙、妄想性障礙、抑郁癥或伴隨精神疾病癥狀的躁郁癥,以及其他。
但是,諸如這些的類型“并不代表著不相關聯的疾病的診斷結果,這是因為這些疾病人們并不了解,不過,它們描述著如何能夠對癥狀進行歸類,從而允許對病人進行分組。”
比如,這允許臨床醫(yī)生說道,“你有精神錯亂和狂躁的癥狀,我們因此將它歸類為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礙。如果你的精神疾病癥狀消失,我們可能重新將它歸類為躁郁癥。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狂躁癥狀消失,但是你的精神錯亂變成慢性的,我們可能將它重新診斷為精神分裂癥?!?/p>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分類系統的工作方式。我們并不知道得足夠多來診斷真實的疾病,因此我們使用一種基于癥狀的分類系統?!?/p>
他說,如果每個人同意以這種方式使用icd10和dsm-5中的術語,這不會有問題。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這種情形,特別是針對精神疾病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類型:精神分裂癥。
比如,發(fā)布dsm分類的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在其網站上將精神分裂癥描述為“一種慢性的腦部功能障礙”,而學術期刊將它描述為一種“衰弱性的神經障礙”,一種“破壞性的高度遺傳性的腦部功能障礙”,或者一種“主要是由遺傳風險因子導致的腦部功能障礙”。
van os寫道,這種語言描述高度提示著它是一種獨特的遺傳性腦部疾病。然而奇怪的是,在占精神疾病70%的其他類型精神疾病中,還未見到這樣的描述。
他補充道,科學證據表明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可被視為同一種譜系綜合征的一部分。但是,患上這種精神疾病譜系綜合征的病人在不同人群之間和在同一人群內表現出異常的精神病學、治療反應和治療結果上的多樣性。
他認為告訴公共和提供病人診斷結果的最好方式是忘記“破壞性很大的”精神分裂癥,而且這個分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開始讓人們知道這個范圍寬廣的多樣化的精神疾病譜系綜合征確實存在。
他聲稱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應當移除“精神分裂癥”這一術語。
分類:醫(yī)療/疾病 >> 醫(yī)院
解析: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是以臨床癥狀為基礎的,所以精神癥狀對識別本病具有決定性意義。
Bleuler將本病的癥狀歸納為基本癥狀和附加癥狀兩大類。前者可出現于任何病人和疾病的任何階段,但有時很輕微不易引起注意;后者則僅見于部分病人和疾病的某一階段,但往往較突出,較易被人覺察。Bleuler描述了九項基本癥狀,其中思維障礙、情感障礙、矛盾癥狀、內向性等四項是主要的。
基本癥狀 1. 思維障礙:這是精神分裂癥最主要的癥狀,其程度和形式都可各不相同。病人可以出現對詞義的曲解和錯用,例如病人可以完全忽略詞的意義,僅因聲音相同就把它聯系起來(音韻聯想);還可以出現詞義的轉用,只根據詞的表面意義而不結合環(huán)境去理解(例如醫(yī)生問:"你心情沉重嗎?"病人答:"是的,鐵是沉重的"。);有時把兩個或幾個字縮合而構成一個新詞(創(chuàng)新詞)。聯想散漫,即前后概念之間缺乏有機聯系,是精神分裂癥很重要的癥狀。病人在談話或文章中,雖然每個句子都可被人聽懂,但前后聯系起來卻不知所云。聯想中斷、思維插入、思維剝奪、思維播散也是本病的思維障礙表現。
抽象能力的障礙常表現為把抽象的(或象征性的)東西具體化(或只按字面理解)。這是精神分裂癥常見的癥狀,但也可見于器質性精神病。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沒有智能障礙,而且對抽象的東西常加以獨特的創(chuàng)造和曲解。
2.情感障礙:表現為情感活動范圍的狹窄,嚴重者可以達到淡漠的地步。還表現為情感反應不適,即情感活動與當時的思維內容和處境不協調,這是很重要的癥狀,這種"不協調"就是精神活動"分裂"的表現之一。
3.矛盾癥狀:在精神活動中同時出現兩種相反的傾向稱為矛盾癥狀。Bleuler認為差不多所有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都有這種癥狀,不過輕重不同而已。實際上,輕度的、一時性的模棱兩可不僅見于本病,亦見于正常人,但嚴重的矛盾癥狀則為精神分裂癥的特征。
4.內向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常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完全脫離現實,甚至以幻想代替現實,自行其是。正常人也可以有幻想,但能區(qū)分幻想與現實,不會整日沉湎在幻想之中而不問他事。
Bleuler描寫的附加癥狀中,主要是幻覺、妄想及行為動作障礙。
附加癥狀
1.幻覺: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以聽幻覺為主,亦可見觸、嗅、味等幻覺,視幻覺則較器質性精神病少見。本病的幻覺具有以下特征:①多在意識清晰情況下出現。②病人常不能覺察幻覺的不現實性(例如他不能解釋他為什么能聽到幾里路外的說話聲)。③有時幻覺的感受很模糊,但病人卻能據此做出肯定的判斷(例如盡管聽不清楚幻覺的聲音,卻確信此聲音是在說某事)。功能性幻覺、假性幻覺及性幻覺均多見于精神分裂癥。
2.妄想:也是本病的常見癥狀。其特征是妄想的結構松散,妄想對象和內容易于泛化和多變。以被害、鐘情、疑病和夸大等妄想為多見。妄想和幻覺常相互影響,相互加重。內容荒謬的牽連觀念、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則往往是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原發(fā)性妄想也是本病的特征性癥狀,但多在疾病早期出現。
3.行為動作障礙:做怪相、扮鬼臉是青春型精神分裂癥的常見癥狀,刻板行為和刻板姿勢等則是緊張型精神分裂癥的常見癥狀。
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的早期癥狀:
1、 睡眠障礙:癥狀緩解后,睡眠基本正常,無特殊原因出現較嚴重的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早醒多夢等,并持續(xù)一定時間,是最常見的癥狀。
2、 情緒障礙:出現易激惹,情緒波動大或淡漠,凡事無動于衷,漠不關心或敏感多疑、或焦慮、緊張。
3、 性格改變:一些患者較以前更顯孤僻、興趣喪失。不愿社交,生活疏懶;而有些患者則表現急躁沖動,蠻不講理,原為偏執(zhí)型的患者則有敏感多疑、心神不寧等表現。
4、 自主(植物)神經系統癥狀:頭痛、頭暈、乏力、心慌、食欲不佳、軟弱。
5、 自知力喪失:原來自知力恢復者又再喪失,否認有病,不愿繼續(xù)服藥治療,并為此反復與家屬糾纏。
6、 神經癥性癥狀出現或加?。侯^痛、頭暈、肌肉酸痛、怕光、怕聲、乏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差、失眠、多夢;有的可為強迫觀念或行為;有的可為焦慮、抑郁、恐怖或疑病表現。
7、 片段的幻覺、妄想。
預防:
一、 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二、 加強心理治療與社會支持,全社會及家庭要關心精神病人,為他們創(chuàng)造較寬松的環(huán)境,避免不必要的精神 *** ,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不歧視、不嘲弄,鼓勵他們正確對待自己,正確認識疾病,鍛煉自己的性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重歸社會。
三、 正確的家庭干預措施:心理教育、家庭成員相互支持、訓練解決問題及生存技能的能力。
四、 堅持維持量服藥治療
您好,精神分裂癥是重型精神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幻覺妄想。
患者的幻聽可以是非言語性的,比如蟲鳴鳥叫聲,機器的隆隆聲或者音樂聲,也可以是言語性的,比如聽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聽到某些人的交談,或者是議論自己,或者聽到來自神靈和外星人的講話。
一般來說,在意識清晰的狀態(tài)下出現持續(xù)性的評論性,爭論性或者命令性的幻聽,常常指向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患者的妄想的荒謬性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患者卻堅信不疑。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針對具體病情,還請規(guī)范就醫(y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li/690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